中文  |  English

2004年, 第2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4-07-15
  

  • 全选
    |
  • 马莉,向梅梅,戚佩坤,姜子德
    菌物学报. 2004, 23(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采自云南西双版纳的三个拟茎点霉Phomopsis新种:猴面包树拟茎点霉Ph. Adansoniae、橡胶生拟茎点霉Ph. Heveicola和蒲桃生拟茎点霉Ph. Syzygiicola。猴面包树拟茎点霉分生孢子梗较长且宽,甲型分生孢子纺锤形,不同于木棉科植物上已报道的拟茎点霉种。橡胶生拟茎点霉与橡胶拟茎点霉Ph. Heveae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分生孢子梗较宽,甲型和乙型分生孢子较窄。蒲桃生拟茎点霉与蒲桃拟茎点霉Ph. Syzygii的主要区别是前者分生孢子梗合轴分枝,甲型分生孢子具2个油球。新种附有拉丁文、英文描述及显微结构图。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SCHM)。
  • 王琪,赖传雅
    菌物学报. 2004, 23(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寄生于龙眼Dimocarpus longan上的两个腔胞纲新种:龙眼盘二孢Marssonina dimocarpi 和龙眼叶点霉Phyllosticta dimocarpi,附有拉丁文简介描述及形态图,模式标本保存于广西大学农学院真菌标本室。
  • 刘铁志,徐振军
    菌物学报. 2004, 23(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寄生在异刺鹤虱 Lappula heteracantha 上的单囊壳属一新种:鹤虱单囊壳 Sphaerotheca lappulae,新种有中文和拉丁文描述。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和赤峰学院菌物标本室(CFSZ)。
  • 王龙,庄文颖
    菌物学报. 2004, 23(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本研究中,基于某些模型生物的钙调蛋白氨基酸序列及其基因序列,一套用于扩增其部分区域的PCR引物被设计出来。为了与传统分类方法相整合,基因组DNA的提取及扩增的方法均得到了改进和优化。用这套引物和方法,在青霉的钙调蛋白基因中从编码第9个氨基酸---谷氨酰胺(Gln)的密码子的第3个核苷酸到编码第122个氨基酸---缬氨酸(Val)的密码子的第3个核苷酸被成功扩增出来。这个区段包含了青霉钙调蛋白基因第2和第5外元(exon)的部分序列和全部三个内元 (intron) 序列约600bp左右,可直接进行双向直通测序,非常适用于青霉的种系学研究。
  • 王宇,郭良栋
    菌物学报. 2004, 23(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调查松属植物内生真菌过程中,从植物组织中分离到45株Epicoccum nigrum。根据它们在PDA培养基生长时的总体形态特征,划分为三组形态类型。从每组类型中随机选取三个代表菌株作进一步的分子鉴定。rDNA的ITS和5.8S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9个菌株为E. nigrum。我们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前人提出的在Epicoccum菌种鉴定中,孢子大小和菌落颜色不能作为可靠的种级分类特征。
  • 孙广宇,张雅梅,张荣
    菌物学报. 2004, 23(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所有供试突脐孢菌株的Brn1基因 (1, 3, 8 -三羟基萘还原酶基因) 扩增均获得PCR产物。序列比较表明:在种内各菌株间没有核苷酸序列长度变化,存在核苷酸序列简单代换;在种间核苷酸序列长度有变化,核苷酸的缺失或插入发生在内含子区;所有菌株编码区核苷酸序列长度相同;在种内水平氨基酸序列没有差别,显示出高度的保守性。利用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和邻近结合法(Neighbor-joining)构建系统发育树,两个系统发育树的拓扑结构相似,不同种在不同的分支上。Brn1基因适合突脐孢属种级水平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 莫明和,黄英,徐进,张克勤
    菌物学报. 2004, 23(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利用质粒pBChygro转化少孢节丛孢YMF1.00544的2135个转化子中筛选到一株捕食器基因不表达的转化子YMF1.00110。该转化子的形态学特征与野生型菌株有明显区别,对该转化子的核酸杂交结果表明质粒DNA是以单拷贝的方式整合到真菌染色体上。此外,对部分转化子的杂交整合模式和标记率进行了杂交分析。
  • 李海燕,毛爱军,何永志,董志扬
    菌物学报. 2004, 23(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构建了黑曲霉糖化酶、木聚糖酶基因双表达的酵母Yip型载体pNEW4,通过与G418抗性质粒共转化,将糖化酶和木聚糖酶基因表达元件整合到多倍体酒精生产用酵母S. cerevisiae2.346染色体上,获得了整合型分泌表达这两种酶的工业酿酒酵母工程菌株GX11,研究了重组糖化酶和木聚糖酶在酵母工程菌中的表达及性质。
  • 林范学,程水明,潘迎捷
    菌物学报. 2004, 23(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因子分析结果表明,22个香菇菌株16个数量性状可分为弱相关的5个主因子,其方差积累贡献率为85.71%。按照主因子所包含的性状及其所反映的生物学含义,可把5个主因子命名并按方差贡献大小顺序排列为:F5,菇形因子;F1,菌柄因子;F3,营养生长因子;F2,生殖生长因子;F4,转色因子。从主因子出发进行香菇育种,可以加大目标性状的针对性和提高选择效率。
  • 朱敏,余龙江,刘智,朱路
    菌物学报. 2004, 23(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鉴定花生四烯酸高产菌M6考查了M6的形态、生理特征及其核糖体18S rDNA序列。M6菌落为白色,菌落初期很薄,圆形,然后一层层扩展,形成花瓣状,并长出棉花状菌丝。显微镜下观察,菌丝体内有较多的油脂颗粒。菌株M6在4℃低温下和25℃温度下都可以生长,M6菌体油脂的脂肪酸气相色谱分析显示M6可以产生花生四烯酸。M6的18S rDNA的部分序列分析表明其与高山被孢霉同源性最高,达99%。根据M6的形态、生理特征及其核糖体18S rDNA的序列的分析鉴定M6是高山被孢霉。
  • 张金霞,黄晨阳,张瑞颖,管桂萍
    菌物学报. 2004, 23(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RAPD和IGS为分子标记,研究了中国栽培白灵侧耳Pleurotus nebrodensis菌株的遗传多样性,RAPD结果表明,供试菌株间存在多态性;对供试菌株的IGS分析表明,白灵侧耳P. nebrodensis的IGS1区域较保守,菌株间没有多态性;IGS2区域进化较快,菌株间具丰富的多态性。IGS2-RFLP可应用于白灵侧耳的菌株鉴定鉴别,较RAPD更稳定,更具可操作性。
  • 潘保华,李彩萍,元新娣,扬玉画,阎学梅,师新宇,聂建军,李建军
    菌物学报. 2004, 23(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采自山西省五台山和关帝山的WT3 和GD3两个黄伞纯化菌株为材料,显微观察了黄伞担孢子萌发的菌丝及交配特征,在PDA培养基上担孢子首先在其一端萌发出菌丝,宽度约3~4μm,接着产生分枝呈散发状向四周延伸。试验表明:单核菌丝体上可产生类似原基的凸状体,但不具结实性。两个单核菌丝交配后出现锁状联合是形成双核菌丝的典型特征,并具有结实性。
  • 梁新乐,励建荣,张虹
    菌物学报. 2004, 23(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虾青素的氧载体强化氧传递双液相发酵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正十二烷(作为氧载体)可提高法夫酵母发酵时的溶氧水平,促进虾青素的合成:添加正十二烷 0.5-1.0%(w/v),虾青素产量随正十二烷添加量逐步提高,最高时达到3.0mg/L,对照组虾青素产率为2.15mg/L;当正十二烷浓度大于2%时,对虾青素的合成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而正十二烷的添加对细胞的干重没有表现出促进作用。因此虾青素产量的提高是单位质量细胞的虾青素合成效率提高的结果。罐上实验结果表明,发酵开始后的12-24 h时段的溶氧水平对于虾青素的整个合成周期的合成活性至关重要,为发酵供氧进行分段控制提供了依据。根据法夫酵母虾青素合成活性与细胞呼吸活性之间的关系,推测法夫酵母合成虾青素过程对氧的依赖可能与柠檬酸生产菌有着相似的机制。
  • 于春秀,李春如,彭凡,樊美珍
    菌物学报. 2004, 23(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分离自地生枝顶孢Acremonium terricola RCEF0260菌株发酵滤液中的胞外多糖EPS-Ia的理化性质和一级结构。EPS-Ia分子量为416kD,至少含有D-甘露糖、D-葡萄糖、D-半乳糖、D-阿拉伯糖、D-木糖,各单糖摩尔比为4.46: 0.24: 2.38: 0.90: 0.19。糖醛酸含量为27.4%。硫酸基含量0.92%、蛋白质含量2.23%。氨基酸组成分析显示:EPS-Ia中含有17种常见氨基酸。EPS-Ia为型吡喃糖,含有1→3糖苷键,1→6糖苷键及1→2糖苷键,其中的糖肽键是N-糖苷键。
  • 栾洋,文华安
    菌物学报. 2004, 23(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多型炭角菌在4%葡萄糖,1%蛋白胨,250mL三角瓶装培养液80mL,pH6.5,25℃的培养条件下生长最好,发酵终点为168小时。正交试验得到K+, Mg2+,Ca2+, Zn2+, Fe2+, Mn2+和Cu2+等金属离子的最适浓度分别为0.15%, 0.03%, 0.05%, 0.0015%, 0.001%, 0.00005%和 0.0002%。对培养得到的菌丝体进行多糖提取,得到2种粗多糖:X-1(水溶性多糖)和X-2(碱溶性多糖);从发酵液提取的粗多糖为X-3。经Sephadex G-100和 Sephadex G-150凝胶柱层析,收集、合并的单一峰位部分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纸层析均呈现为单一斑点。多糖酸水解后均能与茚三酮显色,蛋白质组成分析表明其分子中富含16种氨基酸。
  • 余素萍,张劲松,唐庆九,史先敏,刘艳芳,杨焱,潘迎捷
    菌物学报. 2004, 23(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不同培养方式、不同发酵阶段的菌丝三萜各组分的变化与抗肿瘤作用的关系。结果表明灵芝三萜在菌丝发酵后期才大量产生,菌丝中三萜的种类与子实体相比相对较少,不同生长阶段菌丝中的三萜在组分、相对含量及各组分间的比例都有所变化,其中两个组分峰的增高与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反相关,另有几个组分峰的增高与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正相关。本研究确定了生产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三萜组分最佳培养方式和最佳培养时间。
  • 大贺祥治,姚方杰,赵南爽,北本丰,李玉
    菌物学报. 2004, 23(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施用核糖核酸和5,-核苷酸试验,其对生长于林间的松茸子实体的活化作用。在形成子实体之前将RNA关联物的水溶液直接洒入带有菌丝群落的松树林地表层。为了估计处于生长和形成子实体时期菌丝的状况对高菌根含量根中核苷、麦角固醇和磷脂的含量进行分析。与对照相比,RNA关联物的水溶液对提高核苷、麦角固醇和磷脂含量有作用,施用RNA关联物后9天磷脂含量迅速增加,RNA关联物有助于形成密集的菌丝群落。试验最后结果表明在形成子实体的两周时间内关联物使松茸子实体的产量和数量显著增加。
  • 伦志明,李玉花,傅禄敏
    菌物学报. 2004, 23(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液体培养的方法,对六个松口蘑菌种的碳素营养生理及培养液中的-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纤维二糖能很好的支持所有菌株的生长,其效果不逊色于葡萄糖;木聚糖能够一定程度地维持各个菌种的生长,但效果不及葡萄糖和纤维二糖。这些数据为松口蘑具有一定的利用天然有机碳源的潜在能力提供了间接的证据,也为松口蘑人工栽培基质的调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 池玉杰,王志娟
    菌物学报. 2004, 23(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描述了8种 引起木材腐朽的伞菌的培养特性,它们隶属于口蘑科和球盖菇科,在林地中多生长在腐木上(为木材腐朽的次要原因或处于木材腐朽演替的后期阶段),这8种菌是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洁丽香菇Lentinus lepideus、粘小奥德蘑 Oudemansiella mucida、止血扇菇Panellus stypticus、铃形干脐菇Xeromphalina campanella、簇生黄韧伞Naematoloma fasciculare、滑菇 Pholiota nameko和尖鳞伞Pholiota squarrosoides
  • 肖长坤, 吴学宏, 李健强, 郑建秋, Hasan Bolkan, 张文华
    菌物学报. 2004, 23(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选用来自国内外的白菜黑斑病菌三个种Alternaria brassicicola,A. brassicaeA. japonica为研究材料,以生长速率为评价指标,对其适宜生长温度、pH值、光照、培养基和菌落特征等基本培养条件和性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三个种的病菌最适生长温度均在20℃~25℃,变化幅度较小,但A. brassicicola A. japonica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和已有文献报道相比提高了5℃;A. brassicae中国菌株菌丝体生长的pH值范围为4~8,其它所有供试菌株生长的pH值为3~11;24h光照、12h光暗交替和24h黑暗对国内外A. brassicicola菌株生长速率影响均不大,而A. brassicae在24h光照和12h光暗交替下的生长速率比24h黑暗处理的显著增大,24h光照和24h黑暗比12h光暗交替更适合A. japonica生长;PDA是白菜黑斑病菌营养生长的最适培养基,SNA除了适合其生长外,还对供试三个种的病菌生长有选择性;菌落直径及颜色可以作为区分三个种的参考指标。供试的白菜黑斑病菌三个种在基本培养条件方面存在种水平上的差异。
  • 韩青梅,康振生,黄丽丽,蒋选利
    菌物学报. 2004, 23(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电子显微镜和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三唑类杀菌剂戊唑醇 (Tebuconazole) 对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菌丝的形态结构、细胞壁成份和毒素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戊唑醇不但强烈抑制了培养基上菌丝的生长,而且可引起菌丝形态和结构的明显畸形。电镜观察发现,药剂处理后菌丝呈现不规则的肿胀、过度分枝;菌丝细胞壁不规则加厚,尤其是菌丝顶端部位加厚明显;菌丝形成的不完整隔膜增多,且隔膜壁不规则增厚;菌丝细胞内液泡增加、脂肪粒累积,细胞器排列紊乱,原生质最终坏死。有时在坏死菌丝内可发现新的子菌丝,但子菌丝细胞壁不规则加厚、细胞质坏死、也呈不正常状态,并可再度形成新的菌丝。免疫细胞化学标记表明,药剂处理后菌丝细胞中毒素的标记密度明显低于对照菌丝,表明毒素的产生受到了抑制;而菌丝细胞壁的主要成份几丁质和-1,3-葡聚糖的标记密度明显高于对照处理,表明药剂处理可引起菌丝细胞壁中几丁质和-1,3-葡聚糖的过度累积。
  • 朱红惠,姚青,龙良坤,羊宋贞
    菌物学报. 2004, 23(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Long-Ashton培养基为基础,采用NH4+-N、NO3--N和NH4+-NO3--N 3种氮源,研究了不同氮形态对AM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孢子的萌发速度在NO3--N和NH4+-NO3--N培养基上先快后慢,而NH4+-N培养基上先慢后快,但最终三者的萌发率没有差异,均达到50%左右;菌丝生长对3种氮形态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NO3--N和NH4+-NO3--N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速率和长度大于NH4+-N培养基上的相应值。本试验表明,与NO3--N和NH4+-NO3--N 相比,NH4+-N虽然没有降低AM真菌孢子的萌发率,但是能够抑制萌发菌丝的生长。
  • 余长军,戴玉成,袁海生
    菌物学报. 2004, 23(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Leptoporus and Leptoporus mollis are newly reported from China, and the species was found on fallen trunk of Picea in Fenglin Nature Reserve of southeastern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e illustrated description of the species is given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material. The distribution and ecology of the species are briefly discussed.
  • 金静,王远路,张天宇,李宝笃
    菌物学报. 2004, 23(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旺姆,钟国辉,次央,张洪峰,刘翠花
    菌物学报. 2004, 23(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杨安娜,李凌飞,赵之伟
    菌物学报. 2004, 23(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丁燕,图力古尔,包海鹰
    菌物学报. 2004, 23(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