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2006年, 第25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6-07-15
  

  • 全选
    |
  • 刘会梅,张天宇
    菌物学报. 2006, 25(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分离自土壤中的小镰孢属Fusariella二新种:棘柄小镰孢Fusariellaechinulata和中华小镰孢Fusariellasinensis。棘柄小镰孢与坎斯小镰孢F.kansensis、间型小镰孢F.intermedia和侧弯小镰孢F.obstipa形态近似,它们的如下区分:新种的分生孢子明显要比vF.intermedia的宽,比F.kansensis的小,其产孢瓶体具棘刺与F.obstipa光滑的产孢瓶体可以区分。中华小镰孢与F.obstipa近似,但其产孢瓶体色泽较暗且明显粗糙,而后者的产孢瓶体无色,光滑,另外,新种的分生孢子较后者的要小,二者容易区分。二新种的模式标本(干制培养物)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 张修国,张天宇
    菌物学报. 2006, 25(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描述报道了细基格孢属UlocladiumPreuss的4个新种:韭细基格孢U.allii-tuberosi、栗细基格孢U.castaneae、高粱细基格孢U.sorghi和马蹄莲细基格孢U.zantedeschiae;3个中国新记录种:黑细基格孢U.atrum、倒卵细基格孢U.obovoideum和奥德曼细基格孢U.oudemansii。对新种分别进行了拉丁文和中文描述,并附图。研究过的自然标本和干制培养物标本保存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标本室(HSAUP)。
  • 张猛
    菌物学报. 2006, 25(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生于禾本科植物上的链格孢属一新种黑麦草生链格孢Alternarialoliicola,此种引起黑麦草穗腐,不同于已报道的生于黑麦草上的另一个种Alternarialolii-temulenti(具长的分生孢子链)。和生于禾本科植物上的其它链格孢相比,该新种与AlternariajaponicaAlternariaoryzae一样具有相似的产孢型,但是新种的分生孢子细长,不同于后两者。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河南农业大学标本馆菌物分馆(HHAUF)。
  • 苏晓庆
    菌物学报. 2006, 25(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一次室外蚊虫生物防治实验中,从被病菌感染的蚊幼虫体中分离到一株卵菌。根据其形态特征及其rDNA的ITS区段的碱基系列,鉴定为腐霉属一新种,命名为贵阳腐霉Pythiumguiyangense。对新种作了拉丁文描述。对新种与其近似种卡地腐霉P.carolinianum、奇雄腐霉P.middletonii和多卵腐霉P.multisporum的区别进行了讨论。模式标本(干培养物)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HMAS),活培养物保存在贵阳医学院。
  • 刘铁志,白学良,王迎春
    菌物学报. 2006, 25(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中国白粉菌科Erysiphaceae的四个新记录分类群,即:寄生于大刺儿菜上的梅厄白粉菌日本变种Erysiphemayoriivar.japonica,寄生于铺地委陵菜上的瑟门白粉菌Erysiphethuemenii,寄生于美女樱上的马鞭草高氏白粉菌Golovinomycesverbenae以及寄生于牻牛儿苗和老鹳草属上的老鹳草新白粉菌Neoerysiphegeranii。研究标本保存在赤峰学院菌物标本室(CFSZ)。
  • 张伟,张天宇
    菌物学报. 2006, 25(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小兴安岭和松嫩平原地区不同生态环境中采集土壤标样23份,采用土壤平板法和稀释法,从中分离出48个暗色丝孢菌分离物。经鉴定分属于17属25种。其中,坎帕拉葡萄穗霉Stachybotryskampalensis、纸细基格孢Ulocladiumchartarum和芭蕉维罗纳孢Veronaeamusae为中国新记录种。研究过的标本(干制培养物)及活菌种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 孙翔,郭良栋
    菌物学报. 2006, 25(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内生真菌Camarosporiumeucalypti,ConostromadidymumPleuroplaconemasambuci是从辽东栎组织中分离到的我国3个新纪录种。对它们进行了重新描述与图解。这3个种的标本存放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物标本馆。
  • 刘超洋,庄文颖
    菌物学报. 2006, 25(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以核糖体小亚基(SSUrDNA)为分子标记,对28个属60个种的71个序列片段进行序列分析,探讨火丝菌科的属间亲缘关系。研究结果支持广义的火丝菌科概念,表明该科是单起源的,显示5个主要分支。腐生或与植物共生形成菌根、囊盘被表面具有毛状物的15个属构成A分支,该分支中仅部分属之间的关系比较明确;与苔藓植物生长在一起的4个属构成B分支;C分支包括Otidea和Otideopsis两属,后者与Otidea的成员混杂在一起;D分支仅包括Acervus的成员;E分支由Geopyxis,Tarzetta,Paurocotylis等5个属组成。分子系统学的研究结果与形态学分类系统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依据形态特征和超微结构建立的亚科和族均未获得支持。
  • 陈名君,张中,樊美珍,李增智,黄勃
    菌物学报. 2006, 25(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四对引物对89株采自琅琊山的球孢白僵菌菌株进行PCR扩增,得到17类不同的单倍型,其中以BBBA型最多,占39.33%,而BABB型等其他9种单倍型较少,各占1.12%。该地区单倍型种类占已发现类型的57.7%,这说明在固定时间内同一地区的菌株也有较为丰富菌株类型,种群遗传结构是多样化的。具有较广寄主谱的BBBA型菌株是该地区的优势菌株,可作为生防菌株的重点筛选对象。
  • 赵颖,秦浚川,王敖全,唐国敏,王华明
    菌物学报. 2006, 25(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通过分析比较黑曲霉基因组与人、哺乳动物和酿酒酵母基因组序列同源性,首次分离鉴定了黑曲霉htmA基因,该基因长3459bp,编码1083个氨基酸。已知真核生物的htmA基因编码一种类α-甘露糖苷酶I的非必须蛋白HTMA,在内质网中参与降解非正确折叠的糖蛋白,htmA基因的破坏会延迟非正确折叠糖蛋白的降解。为分析htmA基因在黑曲霉中的功能,运用同源重组技术敲除黑曲霉基因组中的htmA基因,获得htmA基因缺失突变菌株,并进行了缺失株外源漆酶分泌能力的检测。结果表明黑曲霉htmA基因的破坏延缓了外源漆酶的降解,由此推测黑曲霉htmA基因编码蛋白HTMA具有与酵母、哺乳动物HTM1P/EDEM类似的功能作用。
  • 郝帅,郭建强,李运敏,岳丽丽,矫庆华
    菌物学报. 2006, 25(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毕赤酵母的质粒载体pPIC9K将极端耐热古菌Pyrococcusfuriosus的超耐热酸性α-淀粉酶(Amy)基因转化到多型汉逊酵母HP-6中,获得重组汉逊酵母。经过甲醇进行诱导,表达产物的酶活性检测和SDS-PAGE电泳,证明α-淀粉酶(Amy)在多型汉逊酵母中利用AOX1启动子和α-因子信号肽有效表达并分泌到胞外。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90~100℃,最适作用pH为4.0~5.0,较之重组毕赤酵母的最适作用pH还低0.5。此外与毕赤酵母的重组蛋白相比,重组汉逊酵母α-淀粉酶不仅菌株筛选简便、周期短,而且具有更容易筛选到高拷贝转化子以及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发酵等优点。
  • 林范学,程水明,李安政,徐学锋,林芳灿
    菌物学报. 2006, 25(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110个香菇杂交菌株16个数量性状进行表型、遗传和环境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由分析结果可知,单菇鲜重与有关单菇的其他5个性状在表型、遗传和环境等3个方面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与菇数存在3种极显著的负相关,与CMC酶活性、木聚糖酶活性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遗传负相关。鲜菇总重与出菇期和原基期呈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负相关,与菇数、两种菌丝生长速度及菌盖厚度呈极显著的遗传正相关。结果表明,在香菇育种工作中,菌丝生长速度和酶活性,可以作为对单菇性状和鲜菇总重进行选择的间接指标之一。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6个性状可以缩减为6个主成分,按方差贡献率大小分别命名为单菇、发育、产量、酶活、原基和转色因子,6个主成分的方差累积贡献率为80.75%。在香菇育种中,可以按照育种目标对上述主成分因子或其分量进行单独选择。
  • 丁一新,赵明文
    菌物学报. 2006, 25(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已报道的lz8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灵芝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lz8基因。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30a-lz8,转化原核表达宿主菌RosettaDE3,IPTG诱导融合蛋白表达,并用Ni-NTA亲和层析柱对LZ-8蛋白进行分离纯化。将纯化的LZ-8蛋白用Freund佐剂乳化后注射到新西兰白兔体内,经数次加强免疫后采血分离抗血清,并以抗血清为探针建立了LZ-8蛋白的免疫印迹法定性检测方法。
  • 李娜,王世明,陈军,李玉祥,赵明文
    菌物学报. 2006, 25(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鲨烯合酶是灵芝三萜生物合成的关键酶,灵芝鲨烯合酶基因的表达和活性的高低决定了灵芝中三萜含量的高低。根据已经获得的灵芝鲨烯合酶全长cDNA序列设计一对专一引物,通过PCR扩增得到了灵芝鲨烯合酶基因的基因组全长,序列长1984bp,含有3个内含子。根据其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采用SEFA-PCR的方法,以总DNA为模板,克隆了灵芝鲨烯合酶基因的启动子序列,长1042bp。序列分析发现灵芝鲨烯合酶基因启动子中没有明显的TATA和CAAT框,但是含有CCAAT-bindingfactor、GATA-1、GC-box、TFⅡD等重要的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以及在人和酿酒酵母鲨烯合酶基因启动子中发现的甾醇调节相关的顺式调控元件。
  • 郝瑞霞,张劲松,唐庆九,胡立宏,郑宗平,潘迎捷
    菌物学报. 2006, 25(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硅胶和MCI柱层析的方法,从灵芝Ganodermalucidum子实体中分离纯化三萜类化合物。从灵芝子实体的氯仿萃取层中,分离纯化到灵芝属中的2个新天然产物,运用现代NMR技术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methyl7β-hydroxy-3,11,15,23-tetraoxo-5α-lanost-8-en-26-oate(methylganoderateD)(Ⅰ)和methyl12β-acetoxy-3,7,11,15-tetraoxo-5α-lanost-8-en-24-oate(methyllucidenateD)(Ⅱ)。
  • 檀东飞,黄儒珠,卢真,杨兆芬,吴若菁
    菌物学报. 2006, 25(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棘托竹荪菌托干品挥发油,得率为0.081%;用石油醚冷浸提菌托鲜品,得率为0.414%。应用GC-MS对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用HP-5MS柱分离,质谱法分别鉴定出41种和20种成分,其中有35种成分是首次从竹荪属中检测到的,其主要成分为:脂肪酸、醇、酮、倍半萜、芳香烃、酯等。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挥发油>石油醚提取物。挥发油对受试的霉菌、酵母菌、细菌都有强的抑制作用。
  • 丁燕,包海鹰,图力古尔,李玉
    菌物学报. 2006, 25(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应用传统多糖提取方法从簇生沿丝伞中获得粗多糖,初步纯化后进行了抗癌活性的体外及体内实验。结果表明,簇生沿丝伞中多糖成分具有很好的抗肿瘤活性,对MCF-7细胞体外细胞增殖抑制率达22.4%,体内抗肝癌抑瘤率达33.79%。
  • 韦明肯,唐华英,梁铃,黄素,李有志
    菌物学报. 2006, 25(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广西某矿区污泥中分离了一株高抗Cu2+的真菌,编号为GXCR,根据形态和5.8SrRNA基因的内转录间隔子区的DNA序列同源性将其鉴定为Penicilliumjanthinellum。GXCR能够耐200mmolL-1的Cu2+,在5mmolL-1Mn2+存在下,可在含800mmolL-1Cu2+的PDA上生长。在PDA培养基上,限制GXCR生长的其它金属盐的最小浓度(mmolL-1)依次为:Zn2+,>1200;Al3+,>500;Na+,>250;Mn2+,>200;Cd2+,50;Cr3+,>60;Cr6+,>3;Ni2+,20;Pb2+,50。对Cu2+、Cr6+、Pb2+和Zn2+,的抗性是pH依赖性的,在pH37,随着pH的升高,其抗性急剧下降。在含3种金属盐混合物的PDL(未添加琼脂的PDA)中的GXCR生长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金属盐之间存在显著的毒性协同效应;毒性协同效应强度不仅与盐的种类也与组成盐之间的浓度相关;GXCR有较高的抗3种金属盐混合物的能力。原子吸收测定结果表明:在含20mmolL-1Cu2+去离子水溶液中,未经NaOH预处理的自然菌体的Cu2+吸收量为38.1mgg-1干菌体
  • 刘桂君,文华安
    菌物学报. 2006, 25(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蒽酮-硫酸法和苯酚-硫酸法测定大孢虫花PaecilomycestenuipesPeck菌丝体多糖含量,比较精密度、样品回收率、稳定性三个指标,得出最佳测定方法为蒽酮-硫酸法。根据一次一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应用SAS软件分析得出大孢虫花菌丝体多糖提取的最佳条件为:100℃沸水浴,提取2h,重复4次,料液比(菌丝体质量:蒸馏水体积)为1︰20,此条件下大孢虫花菌丝体多糖为4.12g/100g。
  • 黄勃,张中,彭凡,樊美珍,李增智
    菌物学报. 2006, 25(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设计基因保守区的特异性简并引物,运用SMARTRACERT-PCR技术,首次从粉棒束孢中克隆出完整的几丁质酶基因。该基因cDNA全长1549bp,5'端非翻译区89bp,3'端非翻译区有188bp,开放阅读框(ORF)1272bp,编码423个氨基酸。信号肽长度为22个氨基酸。信号肽很可能需要两次剪切。成熟的蛋白理论分子量为43.9kDa,理论等电点为5.67。氨基酸序列具有几丁质酶18族的两个高度保守的活性区域,一个是酶作用活性位点,另一个是几丁质结合区域。该蛋白可归于几丁质酶18族V类。成熟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裂虫壳AAV98691、白色扁丝霉CAA45468、菌生轮枝孢AAP45631、莱氏野村菌AAP04616和球孢白僵菌AAN41261的同源性分别为91%,89%,80%,76%和75%。
  • 李春如,南圣姬,耿德贵,樊美珍,李增智
    菌物学报. 2006, 25(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过去的12年间,分离得到20余种虫草无性型,对其中十七种虫草无性型进行了人工诱发虫草子座的试验,结果表明:蜂头虫草Cordycepssphecocephala、亚黄蜂虫草C.oxycephala、蚂蚁草C.myrmecophila、蛹虫草C.militaris、拟细虫草C.gracilioides和布氏虫草C.brongniatii等6种人工培养的虫草观察到了成熟的子囊壳并弹射了子囊孢子;古尼虫草小孢变种C.gunniivar.minor、球孢虫草C.bassiana、戴氏虫草C.taii、蚁虫草C.formicarum、蝽虫草C.nutans、长座虫草C.longissima、台湾虫草C.formosana和双梭孢虫草近似种C.bifusisporaaff.长出了许多的未成熟的子座或孢梗束;而冬虫夏草C.sinensis、沫蝉虫草C.tricentri和细虫草C.gracilis未能培育出子实体。其中蚁虫草和亚黄蜂虫草的人工成功培育子实体为首次报道。
  • 曾纬,尹定华,李泉森,李黎
    菌物学报. 2006, 25(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冬虫夏草菌侵染进入寄主幼虫血体腔后,断裂形成长梭形的菌体。菌体以顶端出芽的方式增殖,分隔分化,互相质配。质配菌体生长出菌丝充满寄主幼虫血体腔,使幼虫死亡并形成僵虫形的菌核,菌核萌生子座即形成冬虫夏草。
  • 赵云,王中康,彭国雄,夏玉先
    菌物学报. 2006, 25(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比较孢子浓度、MTT终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MTTf提取时间以及pH值等因素对孢子活性检测的影响,优化了MTT比色法杀蝗绿僵菌孢子活性检测条件,建立起稳定、灵敏、可靠的生化检测体系,适用于绿僵菌等真菌农药原药与制剂中活孢率的快速测定,为真菌农药研制提供了新的质量分析方法。
  • 张永红,黄丽丽,康振生
    菌物学报. 2006, 25(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夏孢子萌发过程的分子机制对于从分子水平上理解条锈菌的侵染过程及其与寄主互作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研究以小麦条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f.sptritici32号生理小种(CY32)为材料,研究了用水培方法萌发夏孢子的适宜条件。结果显示,CY32夏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9℃,最适宜的孢子量是6mg/200mL水,适宜的溶液是无菌蒸馏水。水化能促进夏孢子的萌发,新鲜夏孢子和干燥容器中放置2d的夏孢子经水化15h后,萌发率显著提高。此方法获得的萌发夏孢子提取的RNA可以满足cDNA文库构建和基因表达分析等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要求,并为小麦条锈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 万瑶,张敬泽,马青,谢关林
    菌物学报. 2006, 25(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DAPI荧光染料染色观察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附着胞发育过程中的核相动态变化,结果显示,第2次有丝分裂发生的部位在分生孢子产生芽管的一端中;分裂后,最接近芽管的一个子核移入芽管顶端,或通过芽管移入附着胞中。0.10μg/mL的三环唑可完全抑制附着胞中黑色素形成,但不影响核的分裂。三环唑处理12h后,发生2次有丝分裂数量约为73%,而发生3次有丝分裂的数量约为23.9%;绝大多数附着胞中是单核,双核数量小于5%。
  • 马娟,徐扩,董金皋
    菌物学报. 2006, 25(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灰葡萄孢产生的毒素具有较强的除草活性,开发成生物除草剂前景广阔。本试验以灰葡萄孢BC4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和化学诱变剂诱变分生孢子或菌丝体,获得了所产毒素除草活性比野生菌株显著增强的3个突变菌株。对各菌株产生的毒素提取液进行HPLC分析,发现获得的3个突变菌株中各个组分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菌株,且遗传稳定。利用HPLC制备得到了4个组分,其中组分Ⅰ、Ⅳ对马唐和反枝苋具有很强的杀除活性,为灰葡萄孢的遗传改良及毒素源除草剂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 农向群,张泽华,胡攀,高松,张礼生
    菌物学报. 2006, 25(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8个昆虫病原真菌菌株经过航天搭载后,有5个菌株的孢子在航天搭载后全部死亡,菌株M2029和MR8的存活率仅约10-7,菌株M189的存活率可达到20%以上。分离得到航天诱变的单菌落菌株,检测表明航天诱变使昆虫病原真菌的形态、生长速度、产孢量、致病力等多项生物学特性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率高,变异趋向有正负双向性。测定结果表明航天诱变菌株HM189-68s、HM189-32c、HM189-127和HM189-17的生长特性和致病力优于原始菌株。航天诱变为选育生物防治优良菌株提供了新途径。
  • 肖扬,唐利华,边银丙
    菌物学报. 2006, 25(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刘文霞,尚衍重,侯振世,邹晓林
    菌物学报. 2006, 25(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孙剑秋,郭良栋,臧威,李文超,迟德富
    菌物学报. 2006, 25(4): .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