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2010年, 第2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0-05-15
  

  • 全选
    |
    综述
  • 樊荣辉,武治印,王永强,赫荣琳,林福呈,王洪凯
    菌物学报. 2010, 29(3): 315-3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研究论文
  • 陈曦,孙晓东,毕思远,张薇,杨红,吕国忠,辛鑫,孙晓燕
    菌物学报. 2010, 29(3): 321-3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作者于2007和2008年的5-10月间在辽宁省的丹东、凤城、清原、桓仁等药材产区采集土壤样品200余份,通过采用稀释平板法和土壤颗粒平板法进行土壤真菌的分离和培养,共分离和鉴定出27属54种真菌,其中接合菌2属3种、子囊菌1属1种、无性型真菌24属50种。分离到的部分真菌种类是重要的药用植物病原菌,如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Fusarium oxysporum和F. solani。研究发现,Penicillium paxilli、P. expansum、Trichoderma atroviride及T. viride 的分离频率最高,是辽宁省4个调查地区药用植物根际土壤真菌的优势菌群。
  • 温志强,王玉霞,刘新锐,谢宝贵
    菌物学报. 2010, 29(3): 329-3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16株来自福建不同双孢蘑菇产区(县级)的有害疣孢霉菌菌株进行了菌落特征、厚垣孢子形态特征观察并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它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有害疣孢霉菌的菌落特征和厚垣孢子形态特征均可归为3种类群;ISSR分子标记技术的分析结果也显示,16株有害疣孢霉菌菌株成3个进化分支,并与形态特征相对应,初步确定福建省有害疣孢霉菌出现3个类型的种群分化。
  • 陈娟,杨蕾,蔡飞,杨美华,高微微
    菌物学报. 2010, 29(3): 335-3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药材市场上霉变甘草样品的污染真菌进行分析,共得到4属7种真菌,包括Penicillium、Aspergillus、Fusarium、Mucor属,其中Penicillium polonicum、Aspergillus parasiticus以及P. crustosum是优势真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优势菌菌株产黄曲霉毒素及赭曲霉毒素A的特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A. parasiticus主要产生黄曲霉毒素(AFG2、AFG1、AFB2、AFB1)和赭曲霉毒素A(OTA);而Penicillium polonicum主要产生赭曲霉毒素A(OTA)。
  • 蒋婧婧,马忠友,李佳丽,刘振邦,黄勃,李增智
    菌物学报. 2010, 29(3): 340-3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经对比,萨氏麦芽糖-酵母浸粉培养液(SMY)较适合制备莱氏野村菌Nomuraea rileyi芽生孢子。以菌株Nr09接种该培养基,在130r/min、25℃全光照下震荡培养,观察芽生孢子在不同时期发育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24h萌发率为42%,36h时达84%。芽管迅速伸长形成菌丝。在48h前芽生孢子通过菌丝顶端及分枝末端缢缩的方式形成,后期则主要通过芽生孢子继续出芽的方式大量形成,78h芽生孢子数量达到最大值。芽生孢子的形成方式可为一端、两端或多端芽殖。芽生孢子的形成过程可分为5个阶段:(I)分生孢子膨大期;(II)芽管萌发期;(III)芽管延长期;(IV)芽生孢子形成初期;(V)芽生孢子指数生长期。30h后培养液中有少量草酸钙结晶出现并逐渐增多。到84h时有31%的芽生孢子细胞内液泡聚集增大,表明芽生孢子已开始进入衰老阶段。使用指数生长期制备的Nr09芽生孢子进行几丁质酶基因转化,转化效率达79个转化子/μg DNA。
  • 谢丽源,张勇,彭金华,邓科君,彭卫红,郭勇,贾定洪,甘炳成
    菌物学报. 2010, 29(3): 347-35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药用真菌桑黄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抗氧化、增强免疫等药理活性,但研究者对其基源还没有达成共识,多种Phellinus属真菌被当作桑黄入药使用。采用rDNA ITS序列分析技术,对桑黄真菌进行分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rDNA ITS序列分析,成功鉴定出一份混淆样品(Phellinus spp-04),并将中国主要使用的桑黄真菌明确鉴定为P. baumii和P. linteus两种,未检测到P. igniarius的使用。依据rDNA ITS序列计算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3种主要桑黄真菌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在系统发育树中明确聚为3个独立菌种类群。在3种桑黄真菌rDNA ITS序列中,存在颠换、转换及插入/缺失3种类型的变异位点,分别在P. linteus、P. baumii和P. igniarius中鉴定出9、9、8种rDNA ITS单倍型序列,不同单倍型菌种间遗传分歧度变化表现出明显的物种差异性。
  • 顾婷婷,林英任,王士娟,高小明,陈莉,陈江琳
    菌物学报. 2010, 29(3): 357-36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针叶树散斑壳Lophodermium conigenum与其近似种南方散斑壳L. australe的形态学特征及生态习性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对这两个种8个菌株的rDNA-ITS区进行了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结合GenBank中16个相关ITS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L. conigenum与L. australe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L. conigenum除子囊果形状、子座基部层、线纹和寄生性外,其余特征与L. australe基本相同。L. conigenum的ITS序列的G+C含量(51.0%)小于L. australe的G+C含量(54.0%)。在系统发育树中,此二种形成两个明显独立的分支,支持了依据形态学等表型性状的分类。二者种间及种内的遗传差异与寄主有较大的相关性,而与产地无明显关联。通过表型性状和ITS序列的分析与比较,可准确地将L. conigenum与L. australe鉴别开来。
  • 黄晨阳,陈强,高山,高巍,张金霞
    菌物学报. 2010, 29(3): 365-37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侧耳属16个种的38个菌株进行了ITS序列测定,统计分析种内和种间序列趋异度。结果表明,16个种的ITS序列种内趋异度很小,为0-0.007,其中Pleurotus djamor不同地理来源的3个菌株的趋异度为0.007。在16个种的种间ITS序列趋异度中,P. rattenburyi和P. djamor之间趋异度最大,为0.282;P. ostreatus和P. cornucopiae之间的趋异度最小,为0.003。利用ITS序列能够对侧耳属的大多种类进行有效鉴定。ITS序列差异2%-3%作为伞菌中种的鉴定临界值在侧耳属中并不合适。而对于P. ostreatus和P. cornucopiae的准确鉴定,仍需开发新的分类鉴定标记。以香菇为外群,用贝叶斯法构建的侧耳属系统发育树表明,系统发育树的部分节点十分可靠,后验概率值为0.96-1.0。
  • 荣跃文,李春如,樊美珍,李增智
    菌物学报. 2010, 29(3): 373-37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钳位均匀电场脉冲电泳系统,从电泳的时间、角度、电压、转换时间间隔等方面优化电泳参数,确定了适宜拟青霉属内4种虫生真菌染色体DNA电泳的最佳条件。根据电泳及软件分析结果,估算出斜链拟青霉和环链拟青霉的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组型大小,即核型(karyotype)特征。通过进行拟青霉属内4种7株虫生真菌染色体DNA核型相关的比较和分析,表明拟青霉菌种间染色体数目差异较小,核型差异较大;相同菌种不同菌株间的染色体数、核型大小并不完全相同,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且菌株间核型大小差异程度明显小于菌种间的差异程度。
  • 戚元成,张小强,高玉千,申进文,邱立友
    菌物学报. 2010, 29(3): 379-3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收集的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 19个栽培菌株在贫营养的半PDA培养基中配对进行拮抗线实验,考察其相互间体细胞不亲和性。结果表明,此19个菌株间出现拮抗线的比率是100%,形成的拮抗线类型可分为菌丝集结型(A型)、隔离带型(B型)和暗线型(D型)三类,出现的比例分别是24.9%、23.7%和51.4%。显微观察暗线型拮抗线区域有菌丝自融形成的溶菌沟,另2种拮抗线中没有菌丝自溶。以拮抗线类型分别作为变量进行NTSYS-PC聚类分析,从相似性系数0.48处截断可将其分为3大类,第一类包括802和黑平王等9个菌株;第二类包括苏引6号和江都71等6个菌株;第三类包括夏王40和早秋高丰等4个菌株。应用13条随机引物扩增此19株糙皮侧耳菌株总DNA,共扩增出917条不同分子量的DNA 条带。RAPD聚类分析表明,这些菌株的遗传相似性高达85%以上。从相似性系数0.86处截断,也可将这些菌株分为3大类,第一类包括了802和黑平王等17个菌株;第二类仅包括推广一号和夏王40两个菌株;第三类只有831一个菌株。两种方法的聚类分析结果没有相关性。因此,拮抗反应可以作为评价糙皮侧耳栽培菌株之间遗传多样性的方法之一,但与基因组DNA指纹多样性分析结果并不完全吻合,更不能代替分子指纹分析。
  • 陈今朝,王剑锋,李江,饶军,秦家顺
    菌物学报. 2010, 29(3): 389-39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煤炭样品中筛选到一株产漆酶活性菌株,经菌体形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鉴定为Trichoderma asperellum W03。菌株所产漆酶的最适反应pH为3.5-4.5,最适反应温度45℃,类似于白腐真菌漆酶。液态发酵条件的均匀设计实验表明,适宜的发酵培养基组成为:土豆200.00g/L、葡萄糖9.36g/L、米糠粉37.44g/L、硝酸钾 4.00g/L、KH2PO4 3.20g/L、MgSO4?7H2O 2.00g/L、CuSO4?5H2O 0.005g/L、初始pH8.0;在33℃、180r/min、50mL/250mL的摇瓶培养条件下,棘孢木霉W03在孢子接种培养后48h、84h产酶量较高,分别处在菌体的快速生长期和衰亡期;菌体产酶受Cu2+、联苯胺诱导,而受1-萘酚、愈创木酚和2,4-D抑制。
  • 毕思远,孙晓东,陈曦,陈嵘,吕国忠
    菌物学报. 2010, 29(3): 397-4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液体发酵的棒曲霉Asp-195v菌株所产蛋白酶的活力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分离纯化获得了电泳纯的酶蛋白。研究结果表明,该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0℃,在30-50℃温度范围内相对活力可保持在70%以上;最适pH为7,pH稳定范围在4-8;Mn2+对该蛋白酶活力有明显的激活作用,K+、Ag+、Cu2+、Fe2+、Mg2+、Zn2+、Ca2+、Al3+和Fe3+离子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是Hg2+和Pb2+对酶活的抑制作用更加强烈;其他试剂如葡萄糖、EDTA对酶活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而蔗糖、SDS和Tween-20对酶活的抑制明显;以酪氨酸为底物采用双倒数作图法测得Vmax为30.40mmol/min,Km为97.53mmol/L。该酶的表观分子量为30.1kDa。
  • 鞠秀云,曹成亮,蒋继宏
    菌物学报. 2010, 29(3): 403-4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白灵侧耳子实体浸提液经过硫酸铵沉淀、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和羟基磷灰石色谱柱层析后,纯化得到一种纤溶酶。该酶在SDS-PAGE中显单条带,其分子量约为30kDa。该酶在45℃以下,pH6.5-10.0的范围内稳定,最适pH为8.0,最适温度为25℃。金属离子K+对该酶有明显的激活作用,Zn2+、Mg2+、Cu2+对酶有部分抑制作用。金属离子鳌合剂EDTA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PMSF不抑制该酶活性,初步说明此酶既不是金属酶,也不是丝氨酸类蛋白酶。该酶既具有纤溶酶作用,又具有激活纤溶酶原的作用。
  • 王晓慧,应盛华,冯明光
    菌物学报. 2010, 29(3): 409-4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首次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全基因组中克隆出黑曲霉硫氧还原蛋白基因AnTrx,并对其编码蛋白的第33-37位保守区的活性位点实施定点突变C34S、C37S 及C34S-C37S,获得相应的3个定点突变基因。将野生型AnTrx及其突变子分别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诱导表达,比浊法测定纯化的各表达产物还原牛胰岛素a与b链之间二硫键的活性。结果表明,AnTrx的3个突变体都不表现明显催化活性。当突变型与野生型AnTrx等量混合后,发现突变型AnTrx-C34S可显著提高野生型AnTrx的催化效率,而突变型AnTrx-C37S却无此功能。由此证明,AnTrx活性结构域的第37位Cys残基上的巯基能参与攻击硫氧还蛋白和底物蛋白所形成的二硫键而释放被还原的底物蛋白,而第34位Cys残基同其他微生物的同一活性域一样参与硫氧化还蛋白与底物的结合。这一结果有助于认识真菌硫氧还蛋白第37位活性位点的作用。
  • 彭剑涛,袁玲,黄建国
    菌物学报. 2010, 29(3): 414-4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含有0、5、50和150μmol/L Hg2+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 Fr.菌株Cg SIV、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 (Pers.) Coker et Couch菌株Pt 715、松乳菇Lactarius sp.菌株Ld-1和Ld-3,研究汞对外生菌根真菌生长和氮素利用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汞对外生菌根真菌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Cg SIV生物量降幅最小,在高汞浓度的培养基中生物量仅比对照减少9.7%,具有较高的耐汞性。供试菌株均能合成蛋白酶、几丁质酶、脲酶和硝酸还原酶,但不同菌株之间酶活性差异显著。说明外生菌根真菌既有益于寄主植物利用氮源的多样性,又具有对不同氮源的偏嗜性。汞对外生菌根真菌氮素利用酶活性的影响因菌株、酶类和汞浓度的不同而异,原因可能是不同菌株遗传特性的差异,使其在汞胁迫条件下产酶量不同,并表达对汞敏感性不同的等位酶。此外,低浓度(5μmol Hg2+/L)~中浓度(50μmol Hg2+/L)的汞提高或不影响氮素利用酶的活性,对外生菌根真菌氮素利用能力应无抑制作用。在正常和汞胁迫条件下,Pt 715和Ld-3的蛋白酶、脲酶、硝酸还原酶和几丁质酶的活性均最高,表现出较强的氮素利用能力。推断在汞污染的土壤上种植桉树和松树,接种Pt 715和Ld-3可能改善寄主植物的氮素营养。
  • 杨瑞恒,姚青,郭俊,龙良鲲,黄永恒,朱红惠
    菌物学报. 2010, 29(3): 421-4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丛枝菌根真菌(AMF)能够显著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抗性,菌丝内聚磷酸(Polyphosphate,PolyP)可能参与了这种抗性的形成。试验以Glomus intraradices孢子为试材,对灭菌条件进行了优化,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P和Cd2+水平对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分支和外生菌丝中聚磷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孢子在1%氯胺T+0.02%链霉素+0.01%庆大霉素+ 1/100(V/V)吐温-20中灭菌5min的效果最好。孢子萌发率、菌丝分支和菌丝长度随着Cd2+浓度的增加不断降低;当Cd2+浓度达到0.1mmol/L时,孢子萌发率降低为0%,表明Glomus intraradices的孢子萌发对Cd2+的耐受极限为0.1mmol/L;1mmol/L的P促进菌丝分支增加,却降低了萌发率,但对菌丝生长没有影响;在培养23d以后,三者基本不再变化。外生菌丝内的聚磷酸含量随着P的升高而增加;在Cd2+胁迫作用下,聚磷酸的含量降低而菌丝密度随着聚磷酸的升高而升高,表明聚磷酸在减弱重金属毒性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 袁海生,戴玉成,曹云,杨建
    菌物学报. 2010, 29(3): 429-4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平皿培养方式对采集自中国和芬兰的白腐真菌菌株降解6种不同结构的人工染料的能力进行了筛选研究。在40株菌株中,黑管孔菌Bjerkandera adusta Y5012,一色齿毛菌Cerrena unicolor Y5002,硬毛粗盖孔菌Funalia trogii Y4997,香栓孔菌Trametes suaveolens D8325和云芝栓孔菌Trametes versicolor Y4946对刚果红、橙黄G、茜素红、结晶紫、中性红和亚甲基蓝均显示出较强的脱色能力。对一色齿毛菌Cerrena unicolor Y5002的液体培养脱色条件进行了研究,其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蔗糖和麦芽浸粉;在不同橙黄G浓度下均获得较高的脱色率,因此浓度为500mg/L的橙黄G未对该菌的脱色能力产生抑制作用,而浓度为400mg/L茜素红则对其脱色作用产生明显抑制。对菌丝生物量和染料脱色率的研究表明,在不同碳源和氮源条件下,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 赵艳霞,缪康杰,张梅梅,郑维发
    菌物学报. 2010, 29(3): 437-4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作者旨在阐明真菌激发子对桦褐孔菌多酚积累的影响。以摇瓶法培养桦褐孔菌,在其培养液中加入真菌激发子和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氨基胍,观察桦褐孔菌多酚和一氧化氮的积累并测定菌丝体内一氧化氮合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多酚以Folin-Ciocalteu法测定,一氧化氮的积累量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一氧化氮合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均以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结果表明,添加45μg/mL的激发子可使桦褐孔菌菌丝体多酚的积累量达到46.5mg/g,显著地高于正常培养的菌丝体多酚积累量34.6mg/g;同时加入45μg/mL的激发子和10mmol/L氨基胍则使菌丝体多酚积累的最高水平降为34.8mg/g。此外,激发子的加入显著促进了一氧化氮的产生并提高了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而这种促进和提升作用为氨基胍所抑制。这表明真菌激发子能显著地提升桦褐孔菌多酚类化合物的积累,而一氧化氮可能是这种提升作用的信号传导分子。
  • 张胜,何慧,韩园园,张小波,黄文浩
    菌物学报. 2010, 29(3): 442-4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灵芝肽(GLP)在体外对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染色质浓缩、聚集于核边缘成块状,形成典型的凋亡小体;GLP使HepG2细胞阻滞于G0/G1期,随着GLP浓度升高,其G0/G1期的细胞比例随之增加;同时细胞的早期、晚期和总的凋亡率亦均随之增加,存在剂量-效应关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抑制凋亡基因bcl-2和survivin表达下调,而促凋亡基因p53表达上调,并且都存在剂量依赖性;细胞凋亡的关键蛋白酶caspase-3被激活,并且caspase-3酶活性与GLP浓度亦有剂量依赖性。提示GLP体外可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bcl-2和survivin表达下调、p53表达上调及Caspase-3被激活有关。
  • 申进文,冯雅岚,余海尤,戚元成,高玉千,邱立友,麻兵继
    菌物学报. 2010, 29(3): 449-4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提取香菇子实体多糖,用浓硫酸法进行结构修饰,经不同分子量超滤膜超滤分离得到6种不同组份的硫酸化香菇多糖,检测这6种组份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硫酸化香菇多糖具有抗氧化活性,在1-10mg/mL的浓度范围内呈量效关系,且不同分子量组份活性有差异。
  • 研究简报
  • 刘宇,图力古尔,李泰辉
    菌物学报. 2010, 29(3): 454-45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刘程斐,路涛,高俊明,王美琴,路炳声
    菌物学报. 2010, 29(3): 459-46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杜建建,金静
    菌物学报. 2010, 29(3): 463-46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