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2011年, 第3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1-01-15
  

  • 全选
    |
    综述
  • 魏江春
    菌物学报. 2011, 30(1): 1-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就下列三方面进行论述:首先就《菌物学报》的简史进行了回顾。对《真菌学报》及《Mycosystema》的创刊及其背景进行了简短叙述。当《Mycosystema》已被《Dictionary of the Fungi》第八版作为世界25种菌物科学定期刊物之一列入国际刊物名录后,学会和开放实验室决定将《真菌学报》并入《Mycosystema》;就中文刊名启用《菌物学报》的背景进行了回顾。其次,就菌物多样性及其分类学与演化系统生物学、《菌物学报》所扮演的三大存取系统之一——菌物信息存取系统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再次,对《菌物学报》的过去和现在的历史性贡献予以肯定;对其今后的作用抱有期望。
  • 廖万清,陈敏
    菌物学报. 2011, 30(1): 5-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近二十年来,医学科学很多领域都取得重大进步。但全球范围内,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却仍明显上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侵袭性真菌病发病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治疗手段有限、病死率与致残率高,早期、特异的诊断对于改善预后意义重大。目前,以培养、病理为代表的形态学诊断方法虽有局限,但仍是侵袭性真菌病诊断的金标准;以G试验、GM试验、高分辨率CT为代表的新兴血清学及影像学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而以PCR技术为基础的核酸诊断技术方法前景光明,但其临床应用之路却仍任重而道远。联合使用并不断改良现有培养、病理等形态学诊断方法、血清学方法及先进影像学技术是提高侵袭性真菌病诊断水平的现实最佳途径。
  • 钱茜,李赛飞,文华安
    菌物学报. 2011, 30(1): 12-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白蚁菌圃存在于白蚁巢中,具有硬而脆的多孔结构,是特殊的真菌生存环境。当有白蚁在白蚁巢内活动时,蚁巢伞Termitomyces是菌圃上的优势菌;当白蚁巢被废弃,炭角菌Xylaria成为菌圃上的优势真菌。菌圃中还存在其他微生物如无性型真菌(anamorphic fungi)和酵母等。菌圃中的真菌很多具有潜在药用价值或其他经济价值。从蚁巢伞、炭角菌等主要真菌类群出发,结合分子生态学研究菌圃真菌多样性的方法,综述了白蚁菌圃真菌多样性的研究进展,揭示了目前的研究热点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能的发展方向。
  • 研究论文
  • 柴新义,陈双林
    菌物学报. 2011, 30(1): 18-2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我国特有孑遗植物青檀的内生真菌的菌群组成和变化规律,分别于春秋两季从江苏、安徽、河南和山东4省的5个野生青檀居群地采样进行了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所分离出的3,611株内生真菌归于31属,无性型子囊菌中的腔孢类菌群占49.42%、丝孢类菌群占28.52%,有性型子囊菌菌群占2.52%,其余19.52%的菌群不产孢。在真菌属的水平,以拟茎点霉属Phomopsis(22.10%)和交链孢属Alternaria(20.66%)为优势菌群。南京与枣庄的野生青檀内生真菌菌群组成之间的相似性最高(Cs=0.84),南京与南阳的相似性最低(Cs=0.60)。在宿主组织中,青檀叶片、叶柄和枝条中都以腔孢类菌群居于优势。春季和秋季青檀内生真菌的组成存在较大差异,春季以丝孢类菌群居多(46.71%),秋季则以腔孢类菌群居多(55.85%)。
  • 杨顺锦,詹儒林,柳凤,赵艳龙,常金梅,何衍彪
    菌物学报. 2011, 30(1): 27-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采集芒果畸形病组织,运用柯赫氏法则证实分离物MG6为该病的致病菌。菌株MG6在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PSA)上菌丝白色,无色素产生,米饭培养基浅粉红色;在康乃馨叶片培养基(CLA)上以单瓶梗或复瓶梗假头状产孢,不产生链状孢子;小型分生孢子卵形或长椭圆形,具0-1个分隔,3.1-10.2×1.5-2.2μm;大型分生孢子呈镰刀形,通常3个分隔,18-38×1.8-2.4μm。EF-1α测序结果在Fusarium数据库中进行同源性分析显示,菌株MG6与F. mangiferae的同源性最高,达99.68%。综合培养性状、形态学特征和EF-1α序列分析,将菌株MG6鉴定为Fusarium mangiferae。
  • 罗加凤,廖芳,刘鹏,刘跃庭,黄国明
    菌物学报. 2011, 30(1): 32-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早熟禾是优良的草坪草和牧草,近年来,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多次从进境的草地早熟禾、加拿大早熟禾及一年生早熟禾上截获一种腥黑粉菌,暂名为Tilletia sp.。针对T. sp.、早熟禾上的形态相近的T. sterilis、T. togwateei,以及同属近似种雀麦腥黑粉菌T. bromi和禾草腥黑粉菌T. fusca在冬孢子形态特征、萌发特性及细胞学性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比较。结果表明,Tilletia sp.与T. sterilis、T. togwateei存在较大差异,与T. bromi和T. fusca差别不明显;截获菌与Tilletia sp.在菌瘿、冬孢子形态特征上与T. bromi更为接近,根据研究结果将Tilletia sp.定名为T. bromi。
  • 张桂敏,曾毓芳,陈雅兰,屠俊,何家亨,马立新
    菌物学报. 2011, 30(1): 39-4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将一段含有质粒ColE1复制起始区(ori)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bla)的DNA片段插入到酿酒酵母rDNA片段中部的EcoR I或Hpa I位点之间,在pYES2载体的基础上构建了两个rDNA介导的酿酒酵母稳定表达载体pHBM367E或pHBM367H。将黑曲霉糖化酶基因导入载体pHBM367H,获得表达载体pHBM166。为生物安全性的考虑,pHBM166经Hpa I酶切去掉2.2kb的ColE1 ori和bla片段后转化酿酒酵母Y33菌株,获得不含任何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工程菌。随后,对糖化酶基因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rDNA介导的糖化酶基因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呈现不同的剂量效应,挑选高表达的菌株传80代之后仍能保持其产糖化酶的稳定性。
  • 李巍,刘秀明,李洪志,江莺,杜美丽,朱海林,王一,李天航,李海燕,李校堃
    菌物学报. 2011, 30(1): 46-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构建了金针菇表达载体p139035S-bFGF,并将重组质粒转入到根癌农杆菌EHA105中。以白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菌丝球为受体材料,用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金针菇菌株对潮霉素(Hyg)抗性测验结果表明,在PDA固体培养基上的潮霉素筛选浓度为9μg/mL,在液体培养基中为6μg/mL。探索头孢霉素(Cefotaxime)对菌丝的毒性实验、农杆菌的菌液浓度、侵染时间、乙酰丁香酮(AS)的添加及其浓度的控制、共培养的时间等因素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ef对金针菇菌丝几乎无抑制作用,最佳抑菌浓度为400μg/mL;农杆菌的菌液浓度OD600为0.5,侵染时间在30min左右,在AS为200μmol/L的共培养基上共培养72h,转化率最高。PCR与Southern杂交结果证明bFGF基因已整合到金针菇的基因组中。在无选择压力的PDA固体培养基上继代培养5次后仍检测到bFGF基因的存在,表明bFGF基因在转基因金针菇中稳定遗传。
  • 陈明杰,宋文华,宋春艳,张美彦,陈祥,林楠,鲍大鹏
    菌物学报. 2011, 30(1): 54-5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先前的工作中,曾经运用简并PCR和染色体步行的方法从香菇中获得了1个信息素受体编码基因和1个信息素前体编码基因。根据香菇135菌株的原生质体单核体的全基因组测序信息,设计了4对引物,用于扩增香菇苏香菌株的原生质体单核体SUP2中的信息素受体编码基因STE-3的同源物及其侧翼保守基因。实验结果共获得了33,655bp的DNA序列,运用BlastX搜索对所获得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后,发现了7个推定基因,其中有3个为信息素受体编码基因。再根据信息素前体所具有的保守基序特征,在2个信息素受体编码基因附近发现了4个信息素前体编码基因。首次对香菇的B交配型位点的分子遗传学结构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 李珍,程子彰,徐振杰,胡容,杨洲平,黄乾明
    菌物学报. 2011, 30(1): 60-6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富含油脂土壤中筛选出一株产碱性脂肪酶酶活达6.40U/mL的真菌菌株,经显微形态及ITS序列分析鉴定为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该菌株命名为Penicillium chrysogenum J23。该菌的最佳产酶培养条件为:蔗糖1.0%、蛋白胨2.0%、橄榄油1.0%、MgSO4·7H2O 0.05%、接种量1.0%、初始pH 9.0、摇床转速200r/min、30℃培养48h。其所产脂肪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与pH分别为33℃和7.5,在pH6.0-10.0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50℃处理2h仍可保持30%以上的酶活力,50mmol/L的Ca2+、Mg2+、K+分别对酶有较强激活作用,而50mmol/L的Fe2+、Mn2+、Cu2+、Pb2+、Li2+对酶则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 包海鹰,张秀
    菌物学报. 2011, 30(1): 69-7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中心组合旋转设计法确定了簇生沿丝伞液体深层培养菌丝体的最佳方案。采用H22荷瘤小鼠进行体内抗肿瘤试验,对簇生沿丝伞发酵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当培养基配方为麦芽糖59.27g/L,蛋白胨:酵母粉=1:1为8.04g/L,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硫酸铵=1:1:1为2.27g/L时,生物量达到最高,为15.06g/L。簇生沿丝伞发酵物的抑瘤率与剂量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200mg/kg时,抑瘤率达最高,为54.71%,且白细胞数和IL-2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
  • 张雪倩,孙红,王立安,王艳芹,刘川,白云,李洁,管振龙
    菌物学报. 2011, 30(1): 77-8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C57BL/6J小鼠为实验材料,研究色钉菇粗多糖对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并用体外实验方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用MPTP(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方法复制了帕金森病小鼠模型,模型复制前,预先给予小鼠100mg/kg、200mg/kg、400mg/kg不同剂量的色钉菇粗多糖,通过行为学检测方法和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小鼠的行为变化以及黑质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变化;用抑制小鼠肝脂质过氧化能力的方法测定色钉菇粗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预先给予200mg/kg和400mg/kg剂量的色钉菇粗多糖能显著地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的行为症状,并能显著地降低MPTP所致的小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凋亡,这可能与该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有关。提示色钉菇多糖有开发成防治帕金森病药物的应用前景。
  • 王利丽,郭红光,王青龙,谭睿,付庆伟,刘娜,洪淑华,沈明珠,余杰,李迪强,茆灿泉
    菌物学报. 2011, 30(1): 85-9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初步评估了鲜猴头菌口服液的益智保健功效以及对糖尿病及其相关症状的改善作用。在研究中,首先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检测鲜猴头菌口服液饮用的安全性;然后,采取小鼠跳台和避暗实验以及迟发型变态反应初步分析了鲜猴头菌口服液对正常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以及对由Cy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的细胞免疫应答能力的影响;同时,又以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作为模型,测定了鲜猴头菌口服液对糖尿病典型症状的改善作用。结果显示,鲜猴头菌口服液的LD50>27.2mL/kg;在跳台和避暗2个实验中,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猴头低、中、高3个剂量组小鼠的潜伏期明显缩短,且5min错误次数明显减少;在迟发型变态反应中,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猴头组小鼠的左后足趾肿胀度极显著增强;此外,鲜猴头菌口服液还对由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精神状态和体重均有改善作用,而与正常组相比较,口服液对糖尿病大鼠的血常规指标影响不明显。这表明,鲜猴头菌口服液为安全物质,它能显著的提高小鼠的记忆和学习能力,能极显著的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细胞免疫应答水平,还能对由糖尿病引起的体重下降有改善作用,同时不会引起副作用。
  • 谢小林,许朋阳,朱红惠,姚青
    菌物学报. 2011, 30(1): 92-9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球囊霉素是由丛枝菌根真菌分泌的一种含金属离子的糖蛋白,因被非专一性提取而称为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由于提取条件能影响GRSP的测定值,因此研究了柑橘园土样前期灭菌、离心力和土样质量等3个提取条件对GRSP测定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土样前期灭菌和较高的离心力(15,000′g)均能显著影响GRSP的测定值;在土样质量0.25-1.0g范围内,GRSP的测定值随着土样质量的提高而升高;经过3次和6次的连续提取,总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的累积量分别达到理论最大值的66.8%和92.1%以上。研究结果为GRSP测定的标准化提供了依据。
  • 张萍,孙晓东,张薇,吕国忠
    菌物学报. 2011, 30(1): 100-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苍耳柄锈菌三裂叶豚草专化型Puccinia xanthii f. sp. ambrosiae-trifidae为研究试材,比较研究了其冬孢子DNA提取的9种方法,其中CTAB-钢珠法、改良的微型电钻法以及EZ-Kit改良法获得的基因组DNA经检测质量较好。在此基础上,利用ITS-PCR和ISSR引物UBC#835将待用DNA进行PCR扩增检测。结果表明,上述3种方法提取的DNA适合于ISSR反应。研究结果为专性寄生锈菌分子遗传变异的研究提供了保障。
  • 关园园,周素静,王震,麻兵继,高玉千,邱立友,戚元成,申进文
    菌物学报. 2011, 30(1): 108-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菌株新831和豫6为材料,从这两个菌株的菌丝体中提取了糙皮侧耳病毒基因组,共有3个dsRNA片段,大小分别为8.2kb、2.6kb和1.1kb。采用菌丝尖端分离脱毒、原基组织分离脱毒和原生质体再生脱毒技术对糙皮侧耳菌丝体进行脱毒处理,利用dsRNA技术对脱毒效果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原基组织分离脱毒后3个条带依然存在;菌丝尖端分离脱毒后,8.2kb和1.1kb 2个条带完全脱除,2.6kb的条带亮度有所减弱;原生质体再生脱毒后3个条带完全脱除;对3种脱毒技术得到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原生质体再生脱毒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生物量、呼吸强度、纤维素酶活等均明显优于出发菌株、原基组织分离脱毒和菌丝尖端分离脱毒菌株;栽培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再生脱毒菌株前两茬菇的生物学效率达到96.4%-99.1%,比出发菌株提高19.9%-25.4%,并且菌盖宽度和长度有所增加,表明原生质体再生技术可以有效脱除糙皮侧耳菌株病毒,提高糙皮侧耳栽培产量。
  • 研究简报
  • 张勇,李多川
    菌物学报. 2011, 30(1): 116-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3个耐热真菌中国新记录种,瘤突毛壳Chaetomium strumarium,耐热梭孢壳Thielavia subthermophila,榛色钩囊菌Hamigera avellanea。根据所采集的标本和菌种对这些种进行了描述和讨论。研究标本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 陈燕,李秀岚,蔡磊,金静,张剑锋,Hyde D Kevin,路炳声
    菌物学报. 2011, 30(1): 123-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进行我国淡水真菌多样性的研究中,发现3个中国新记录种:墨鱼状假黑囊壳Pseudomassaria sepincoliformis,二隔四壳座菌Quaternaria dissepta和萨尼亚小镰孢Fusariella sarniensis。文中对每个种进行了形态描述及讨论,标本保存于青岛农业大学菌物标本室。
  • 郑俊娟,林琦,刘伟,贺新生
    菌物学报. 2011, 30(1): 128-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皂荚树的一种新病原菌,对采集的标本及其培养物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对其ITS序列进行测定。将其鉴定为瑞克纤孔菌Inonotus rickii,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是I. patouillardii和I. quercustris。
  • 刘紫英
    菌物学报. 2011, 30(1): 133-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薄层层析法进行的定性分析表明,分离自绶草Spiranthes sinensis的3株内生真菌产生了黄酮类化合物,在形态学鉴定的同时,扩增、测序了3株内生真菌的rDNA的ITS序列,利用MEGA4.0软件和邻接法(Neighbour-joining methods)进行了聚类分析,菌株S-1鉴定为不等弯孢Curvularia inaequalis,S-2和S-3鉴定为嗜松青霉Penicillium pinophilum。
  • 李艳双,于玲,王晓丽,李玉
    菌物学报. 2011, 30(1): 138-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诱导扁绒泡菌显型原质团形成子实体并观察在形成过程中孢囊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全部原质团参入形成孢子及孢丝;孢子形成初期原质团聚缩使原生质密度加大,脂滴密度也增加;液泡联合形成液泡网体分割原质团,孢子及孢丝一同形成;相邻孢子初始形成的孢子壁可见吻合的突起和凹陷,这是孢子成熟后的表面纹饰部分;孢子壁随孢囊发育逐渐达到适宜位置,孢子壁由透明内层及电子密度较大的外层组成;随后可见外有疣突,内含脂滴的圆形孢子。
  • 刘鸿高,王元忠,张东艳,刘鲁峰
    菌物学报. 2011, 30(1): 142-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大白口蘑子实体中分离得到菌种,并进行不同营养条件对大白口蘑菌丝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氮源为酵母粉;最佳碳源为果糖;能明显促进菌丝生长的矿质元素为磷酸二氢钾;最佳生长调节因子为吲哚乙酸;最适温度为28-32℃;最适pH4.0-5.0。
  • 陈吉良,黄小龙,吴安迪,周双清,黄东益,刘进平
    菌物学报. 2011, 30(1): 147-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真菌rDNA-ITS序列分析适合于较高等级水平的生物群体间的系统分析。真菌DNA的提取采用传统的方法,步骤繁琐,需要较长时间。采用Chelex-100法提取真菌DNA,使用PCR扩增rDNA-ITS序列评价提取核酸的质量。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经济、简便、快速、高效的特点,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提取真菌基因组DNA作为PCR模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