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2011年, 第3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1-04-15
  

  • 全选
    |
    综述
  • 唐超,陈应龙,刘润进
    菌物学报. 2011, 30(3): 367-37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与植物根系共生的菌根食用菌(edible mycorrhizal fungi,EMF),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总结了菌根食用菌(EMF)种质资源分布与利用、生理与生态学研究、驯化与栽培技术研究最新进展,分析了我国EMF开发利用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讨了EMF研究动向与发展前景。
  • 研究论文
  • 周艳芳,石延霞,谢学文,郭英兰,李宝聚
    菌物学报. 2011, 30(3): 379-38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菠菜Spinacia oleracea在中国是一种被广泛种植的蔬菜,2009年秋天,在甘肃省兰州市郊区观察到由匍柄霉引起的菠菜叶斑病,根据病原菌的形态学特征、致病性试验及分子测序,其病原菌鉴定为一新种,菠菜匍柄霉Stemphylium spinaciae B.J. Li, Y.F. Zhou & Y.L. Guo sp. nov.
  • 郭亮,刘君昂,周国英,李河
    菌物学报. 2011, 30(3): 384-39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是一种对松树的生长具有重大意义的外生菌根真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因无法人工培育,过度的人工采摘造成产地生态的严重破坏。比较中国南方3个省9个不同地区的68个松乳菇的rDNA ITS区碱基序列的差异,以期研究各不同群体的ITS单倍体型多样性,不同地区群体之间的遗传关系,以及遗传分化与地理隔离的关系。遗传分析发现,得到的68个松乳菇样品的ITS序列可认定为7种单倍体型,这些单倍体型聚集为2个不同的系统进化群体,表现出两种不同的系统进化方向。7种单倍体型中,两个主
  • 李菊,夏海波,于金凤
    菌物学报. 2011, 30(3): 392-39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自东北三省采集玉米纹枯病标本300余份,分离获得286个丝核菌菌株。融合群测定及5.8S rDNA-ITS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分别属于多核丝核菌的AG1-IA、AG1-IB、AG1-IC、AG4-HG-I、AG4-HG-III、AG-5、WAG-Z群及双核丝核菌的AG-Ba群。其中AG1-IA是优势致病群,占分离菌株总数的38.46%,其次是WAG-Z和AG-5群,分别占26.92%及24.83%。AG4-HG-III群菌株是国内首次从罹病玉米植株上分离得到。自各融合群中选取代表性的菌株进行5.8
  • 周秀华,宋瑞清,周旭东,崔磊,曹翠
    菌物学报. 2011, 30(3): 400-4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集落叶松八齿小蠹成虫、幼虫、蛹,以及母坑道、子坑道、蛹室的韧皮组织和蓝变组织。采用马丁氏培养基和PDA综合培养基对各虫态体表、体内、坑道内真菌进行分离培养,统计真菌检出率。对获得的真菌菌株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鉴定。在落叶松八齿小蠹虫体内外和坑道内共分离出真菌31种,其中接合菌3种,子囊菌8种,担子菌1种,半知菌19种。自各虫态体表共分离出真菌23种,体内共分离出真菌8种,31种真菌在坑道内均有检出。其中,Ceratocystis fujiensis为中国新记录种,Ophiostoma
  • 田恩静,图力古尔
    菌物学报. 2011, 30(3): 408-4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采自吉林省长白山地区的中国鳞伞属 Pholiota新记录4种,即毕格劳鳞伞Pholiota bigelowii、密生鳞伞Pholiota condensa、群生鳞伞Pholiota gregariiformis和酒红褐鳞伞Pholiota vinaceobrunnea,并提供详尽的形态描述和线条图。研究标本存放在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
  • 叶利芹,吴小芹,叶建仁
    菌物学报. 2011, 30(3): 414-4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竹叶锈病是竹类主要病害之一,影响竹林生长。为了利用重寄生菌对竹叶锈病进行生物防治,研究了竹叶锈病菌重寄生现象及重寄生菌的形态与分类地位。结果表明,该重寄生现象伴随竹叶锈病的发生而从4月下旬至5月初开始出现;重寄生菌的自然重寄生率于5月至8月初呈快速增长趋势,8月中旬达到高峰期,随后其重寄生率呈缓慢下降趋势;重寄生菌寄生在竹叶锈病夏孢子堆上呈白色的点状霉状物,阻碍了竹叶锈病夏孢子的发育和释放。通过对其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及菌丝等形态特征观察,该重寄生菌被鉴定为赭红枝顶孢Acremonium salmoneu
  • 吕爱军,顾丹,胡秀彩,戚冰洁,梁爽
    菌物学报. 2011, 30(3): 421-4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斑马鱼肠道中分离到一株酵母菌,编号为ZF-5,进行了形态学观察、生理特征测定和26S rDNA D1/D2序列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ZF-5菌株细胞呈卵圆形或杆状,为芽殖,有假菌丝;除乳糖外,能够发酵葡萄糖、蔗糖、麦芽糖等多种碳源;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表明与季也蒙毕赤酵母Pichia guilliermondii的序列相似性最高,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菌株ZF-5与Pichia guilliermondii模式菌株CBS 2030(= NRRL Y-2075)亲缘关系最近,
  • 马橙,陈作红,张平
    菌物学报. 2011, 30(3): 426-4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SNPs作为分子标记,对黑柄炭角菌的生活史和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基于黑柄炭角菌的基因组文库,在两个菌株(X-WC和X-LY)的34个片段(19,680bp)中共发现193个SNPs,SNP发生率为0.981%。193个SNPs位点都有两个可变的核苷酸,其中132个转换,61个颠换,转换与颠换比率为2.16。此外,对两个菌株序列进行比较,发现了41个插入/缺失位点。从34个片段中选择4个片段,分别比较菌株内的SNPs情况。X-WC的菌株内SNP发生率为每个核苷酸1.308%(30/2293),X-LY的菌
  • 何纯,孙宪昀,段碧华
    菌物学报. 2011, 30(3): 435-4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类胡萝卜素是很多生物细胞内重要的抗氧化剂,具有保护细胞免受紫外线伤害的功能。粗糙脉孢菌是少数几个类胡萝卜素合成基因比较清楚的真菌之一,为了深入了解该菌类胡萝卜素合成调控机制,通过对粗糙脉孢菌基因突变体库中6,087株突变体进行筛选,新发现6个基因敲除突变体营养生长正常,但类胡萝卜素的合成降低,其中表型较好的1个突变体,其无性产孢量与类胡萝卜素合成量均明显降低。鉴定发现该突变体所缺失的基因编码一种依赖ATP的染色体重建复合体的ATP酶链ISW1,将该基因命名为lca-1。进一步测定发现lca-1基因的突变导
  • 张帆,钟威,穆虹,李刚
    菌物学报. 2011, 30(3): 442-4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UGPase)是多糖生物合成过程中重要的酶,水稻基因组中存在两个UGPase同源基因分别命名为OsUgp1和OsUgp2。构建了由构巢曲霉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启动子驱动OsUgp2表达的真菌过量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OsUgp2基因转入紫芝中,获得了潮霉素抗性的转化菌株。PCR和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OsUgp2基因成功整合到受体紫芝基因组中。半定量RT-PCR检测结果显示外源基因OsUgp2在紫芝转
  • 黄志立,黄彦君,张丽君,党建章,梁世中
    菌物学报. 2011, 30(3): 453-45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选取高低温分别胁迫、协同胁迫以及超声波处理等方式研究了短期物理应激对云芝菌丝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与未作胁迫处理的对照相比,在低温处理中,10℃较之15℃处理SOD活性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10℃处理2h可使SOD活性提高36.2%,延长处理时间导致SOD活性下降;高温协迫中30℃处理效果优于40℃、50℃和60℃,30℃处理4h,SOD相对酶活可提高至26.8%,延长处理时间和提高处理温度均导致SOD活性下降。高低温协同作用L16(2×42)正交试验结果分析表明,30℃处理2h后10℃处理
  • 刘汉彬,包海鹰,崔宝凯
    菌物学报. 2011, 30(3): 459-46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椭圆嗜蓝孢孔菌Fomitiporia ellipsoidea子实体的石油醚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是麦角甾-7,22,25-三烯-3-酮,21-羟基羊毛甾-7,9(11),24-三烯-3-酮,麦角甾-7,22-二烯-3β-棕榈酸酯,麦角甾-7,22-二烯-3-酮,麦角甾醇和过氧化麦角甾醇;从其脱脂后的氯仿提取中分离得到了3个化合物,分别是:苯并(1,2-b;5,4-b′)二呋喃-3,5-二酮-8-甲酸甲酯,麦角甾-7,22-烯-3b-醇和b-谷甾醇。其中苯并(1,2-b;5,4-b′)二呋喃-3
  • 袁博,朱峰,陈永强,黄天姿,鞠秀云,王力,冯友建,蒋继宏
    菌物学报. 2011, 30(3): 464-47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斑点嗜蓝孢孔菌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级萃取,利用柱层析技术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经核磁数据比对为β-谷甾醇(1)、麦角甾醇(2)、麦角甾-7,22-二烯-3β-醇(3)、5,8-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4)、3-乙酰齐墩果酸(5)、白桦脂醇(6)。采用Alamar Blue法检测各有机相及单体化合物对NCI-H460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检测其抗氧化活性。利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可见光光谱研究方法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研究了斑点嗜蓝孢孔菌水提物与人纤维蛋白原的相互作用,实
  • 刘艳芳,薛俊杰,唐庆九,杨焱,张劲松,周帅,贾薇,冯娜,唐传红,汪雯翰,吴迪
    菌物学报. 2011, 30(3): 472-47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分析食用菌中海藻糖的含量,以蛹虫草子实体为材料,比较了提取溶剂、提取方式及提取时间等条件对海藻糖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海藻糖分析的前处理方法为:1g子实体粉中加入100mL 90%乙醇热回流提取1h。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海藻糖,优化后的色谱条件为:SUGAR SP0810柱(300mm×8mm),超纯水洗脱,流速0.5mL/min,柱温70℃,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进样量10μL。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度高,稳定性、精密度、重现性好,对海藻糖标准品的检测特异性良好,适用于蛹虫草子实体中海藻糖含量的
  • 游洋,包海鹰
    菌物学报. 2011, 30(3): 477-48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不同成熟期大秃马勃Calvatia gigantea子实体的提取物抑菌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仪对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还对挥发油的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大肠杆菌ATCC8099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抑制作用较强的是未成熟大秃马勃的氯仿提取物,浓度为50mg/mL时抑菌率分别为57.57%和50.12%,MIC值均为12.5mg/mL。不同成熟期的挥发油在成分组成上的主要区别是未成熟子实体的挥发油含有雪松醇、α-石竹烯及石竹烯氧化物,而成熟子
  • 曹春蕾,崔宝凯,包海鹰
    菌物学报. 2011, 30(3): 486-49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初始pH及培养温度对桑木层孔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固体平板培养法研究了桑木层孔菌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该菌在淀粉为碳源时生长速度最快但长势较弱,在以葡萄糖和麦芽糖为碳源时生长速度比淀粉为碳源时稍慢,但长势最好;最适氮源为酵母浸粉;初始pH在5.5-8.0范围内变化时菌丝生长差异不大;培养温度在28-33℃范围内对菌丝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研究简报
  • 刘宇,图力古尔
    菌物学报. 2011, 30(3): 491-49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小香菇属2个中国新记录种,即耳状小香菇Lentinellus auricula和海狸色小香菇 Lentinellus castoreus,并确认粗毛小香菇 Lentinellus vulpinus在中国的分布。对上述3种进行了详尽的形态学描述并提供特征线条图,编写中国小香菇属Lentinellus已知种分种检索表。
  • 孙金月,刘朴,李玉
    菌物学报. 2011, 30(3): 497-50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了解网柄菌生活史循环的整个过程,显微观察了大网柄菌Dictyostelium magnum在双凹载玻片及水琼脂培养基上的完整生长循环,记录了大网柄菌生活史中各阶段,即孢子、黏变形体、集群、假原质团、拔顶、孢堆果及再次释放孢子的显著特征,整个生活循环历时2-3d。
  • 朱子雄,谢放,张楠
    菌物学报. 2011, 30(3): 501-50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采自甘肃省3个冬虫夏草主产区域6个具有代表性地方的18个样本进行ISSR分析。15条ISSR引物共扩增得到条带清晰并呈多态性的95条谱带,每一引物扩增获得的ISSR条带数在3-9条之间,扩增片段集中在300-3,000bp。基于遗传相似性系数(GS)、不加权成对群算术平均法(UPGMA)构建的系统树分析,可以看出:分离自同一株虫草上不同部位的样本无显著遗传差异;同一地点样本间的遗传分化较小;不同地域的样本间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分化,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同时6个地方的冬虫夏草明显地分为3个区域,而在同一区域不同
  • 陈美元,王泽生,廖剑华,李洪荣,蔡志欣,谢宝贵
    菌物学报. 2011, 30(3): 508-5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双孢蘑菇CGMCC No. 0214及其基质降解能力退化菌株0214-3、0214-5进行了蛋白质双向电泳(2-DE或2D-PAGE)分析,发现了2个明显的、可重复的差异蛋白质,在退化菌株中分别为上调和下调表达,且2个退化菌株表现一致。根据质谱(MALDI-TOF/MS)分析和数据库检索结果,2个差异蛋白质初步鉴定为肌动蛋白和NADH脱氢酶铁硫蛋白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