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2012年, 第3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2-05-15
  

  • 全选
    |
    序言
  • 王成树
    菌物学报. 2012, 31(3): 305-3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我国从事虫生真菌基础及应用研究的人员众多,各方面均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2012年“虫生真菌专刊”收集了国内关于虫生真菌资源、基因克隆及活性成分代谢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一步的基础研究,应加强致病基因功能和真菌-昆虫分子相互作用等研究,以提高真菌杀虫剂或药用虫生真菌的应用效率。
  • 综述
  • 谢映平,薛皎亮,张志娟,刘卫敏,杨钤,樊金华
    菌物学报. 2012, 31(3): 307-3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蚧虫(半翅目:蚧总科)是农林果树和花卉的一类重要害虫。作者综述了寄生蚧虫的虫生真菌及其在生物防治中的潜力。总结了昆虫病原真菌作为生物杀虫剂的研究历史,并将其划分为3个发展阶段,即开创阶段、缓慢发展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讨论了该领域在中国的研究现状。列出了世界上目前已记录的蚧虫病原真菌,包括55属140种,及其寄主蚧虫的名录。对虫生真菌未来的研究和开发提出了4点建议。
  • 研究论文
  • 贾春生,洪波
    菌物学报. 2012, 31(3): 322-3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广东省发现一种新的侵染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昆虫病原真菌,经鉴定该病原真菌为根虫瘟霉Zoophthora radicans,这是中国首次报道该菌侵染稻纵卷叶螟。在室内进行的温度和光周期对该菌生长的影响实验表明,该菌在15-25℃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光周期对菌落生长影响不显著。根虫瘟霉主要侵染稻纵卷叶螟3-5龄幼虫,对3-5龄幼虫的侵染率分别为2.71%、24.32%和72.97%。在10-11月,根虫瘟霉可持续引发稻纵卷叶螟幼虫高强度流行病,侵染率高达95%。该菌以休眠孢子越冬,成为次年稻纵卷叶螟幼虫流行病的初侵染源。因此,根虫瘟霉是稻纵卷叶螟幼虫一种有效的自然控制因子。
  • 李茂业,林华峰,李世广,张松影
    菌物学报. 2012, 31(3): 331-3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田间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罹病虫体上新分离鉴定一株黄绿绿僵菌Mf82,将其与实验室保存的8株绿僵菌Metarhizium spp.一起,分别测定其对褐飞虱成虫毒力和几丁质酶活力,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侵入昆虫表皮的过程和体表的形态变化,进而分析侵入能力与几丁质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菌株Mf82累计校正死亡率和几丁质酶活力均最高,为82.1%和9.78U/mg,与其他菌株差异显著。同时,扫描电镜照片显示Mf82分生孢子既可以由褐飞虱体壁节间膜和凹陷处侵入,还可以从含几丁质较多的胸部背板侵入。比较9株绿僵菌菌株菌落生长速度、产孢初始时间、产孢量和萌发率显示,Mf82菌株具有生长速度快、产孢初始时间短、萌发率高和产孢量大等优点,可见筛选的Mf82菌株致病力强,在褐飞虱的微生物防治方面将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韩燕峰,张延威,梁建东,邹晓,梁宗琦
    菌物学报. 2012, 31(3): 341-3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筛选一种对小菜蛾有高致病力的杀虫真菌,对来自不同地域的环链棒束孢菌株的培养特征尤其是孢梗束形成、对小菜蛾的致病性和基于5.8S-ITS nrDNA构建的系统发育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的培养性状可分为3个类型:孢梗束浓密型、孢梗束稀疏型和不产孢梗束型。孢梗束浓密型对小菜蛾的致病性最高,平均达到88.9%,其中XS.1菌株,对小菜蛾幼虫的致死率达到98%;孢梗束稀疏型次之,为68.4%;不产孢梗束型最差,仅35%。系统发育聚类树分析表明,在环链棒束孢菌株中,致病性较高的菌株,如XS.1,XS.2和SL.7等聚在一亚分支内,致病性低的菌株8.02和468.10聚在一起;不产孢梗束的两个菌株8.02和468.10聚在一个亚支。这些结果表明环链棒束孢菌株间具有明显的种内遗传变异性。孢梗束形成与小菜蛾的致病死亡率有相关性。孢梗束的形成可作为高致病性菌株选择的一个重要指标。
  • 黄姗,王中康,陈环,王萌,殷幼平
    菌物学报. 2012, 31(3): 350-35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运用SMART RACE RT-PCR技术,从虫生真菌莱氏野村菌中克隆出完整的疏水蛋白基因Nrhyd编码区序列,以RT-qPCR技术,对莱氏野村菌Nrhyd基因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表达特征进行分析,从mRNA转录水平上探讨了不同培养条件对Nrhyd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Nrhyd基因全长733bp,5′非翻译区132bp,3′非翻译区262bp,开放阅读框(ORF)339bp,编码111个氨基酸,前体蛋白理论分子量10.6kDa,理论等电点为6.19。液体摇瓶培养条件下,Nrhyd基因的表达受抑制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固体培养条件下,Nrhyd基因表达量随着分生孢子的产生而升高,到产孢量达到最大的第8天时,表达量最高,以后随着产孢量的下降,基因的表达量降低。因此推测,Nrhyd基因在莱氏野村菌分生孢子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与不同真菌疏水蛋白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Nrhyd基因与绿僵菌来源的同源基因关系最近。
  • 姚秀清,金凯,夏玉先
    菌物学报. 2012, 31(3): 359-36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筛选cDNA文库的方法,首次克隆了蝗绿僵菌氰化物水合酶基因MaChy的全长cDNA序列和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蝗绿僵菌氰化物水合酶基因MaChy不含内含子,开放阅读框(ORF)为1,074bp,编码357个氨基酸,推测蛋白的分子量为39.78kDa,等电点(pI)为5.53;利用在线软件分析表明,该蛋白既不是分泌型蛋白也不是膜蛋白;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该蛋白与其他真菌中的氰化物水合酶蛋白的同源性较高,具有高度保守的催化三联体特征。用qRT-PCR方法分析了该基因在蝗绿僵菌侵染昆虫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MaChy在蝗绿僵菌侵染穿透昆虫体壁阶段的表达量最高,约为体内阶段表达量的2.5倍,推测该基因可能在蝗绿僵菌穿透昆虫体壁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苏宇,农向群,张泽华
    菌物学报. 2012, 31(3): 366-37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监测生防真菌绿僵菌菌株在田间释放后的回收,有必要建立菌株DNA分子标记,以此将应用的菌株与其他菌株或田间的土著分离株鉴别开来。作者采用16条随机引物扩增了51株绿僵菌菌株的基因组DNA,得到81个多态性位点。其中M189菌株多态性位点30个,分析得到1个特异性位点,并将该位点的DNA片段测序后转化成为特异性SCAR标记。检验确定了该标记的敏感性,可以从供试的51株菌株中准确鉴定出目的菌株M189。并用该标记检测了从田间回收的3个分离株,确定其中1个与应用菌株M189一致。
  • 于士军,张莹,蒋岚,包佳源,李春如,樊美珍
    菌物学报. 2012, 31(3): 374-38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蝙蝠蛾拟青霉Paecilomyces hepiali和古尼拟青霉P. gunnii菌丝体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分别提取两种菌丝体中的挥发性成分,经GC-MS联用仪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分别分析出25种和32种挥发性成分。在蝙蝠蛾拟青霉菌丝体挥发性成分中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1,5-二氢-1-甲基-2H-吡咯-2-酮相对含量较高,分别占65.78%和12.77%;在古尼拟青霉菌丝体中挥发性成分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E,E)-2,4-癸二烯醛相对含量较高,分别占62.11%和12.32%。两种菌丝粉共有8种共有成分,分别占蝙蝠蛾拟青霉挥发性成分的71.58%,古尼拟青霉挥发性成分的69.67%;由此可见蝙蝠蛾拟青霉和古尼拟青霉菌丝体主要挥发性物质的成分是相同的。通过对蝙蝠蛾拟青霉和古尼拟青霉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为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两种真菌菌丝体的药理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 王蕾,罗巍,胡瑕,刘东波,夏志兰,谢红旗
    菌物学报. 2012, 31(3): 382-3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14株蛹拟青霉菌株进行摇瓶液体发酵培养试验,筛选虫草素产量最高的蛹虫草菌株,并确定了虫草素的最佳收获期;比较8种营养添加物对虫草发酵过程中虫草素积累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营养添加物,以提高液体发酵生产虫草素的产量。结果表明:蛹虫草CM001号菌株的虫草素产量最高,蛹虫草菌在第10天细胞量达到最大值20.44mg/mL,虫草素含量在第13天达到最大值73.81mg/L,70%以上的虫草素分布在发酵液中。其中分别添加腺苷、腺嘌呤、丙氨酸、L-天冬氨酸、甘氨酸5种物质,对虫草素合成的促进作用均较明显,均能有效提高蛹虫草液体发酵虫草素的产量,特别是添加1g/L的腺嘌呤能使10号菌株的虫草素产量提高7.09倍。
  • 康超,文庭池,康冀川,钱一鑫,雷帮星
    菌物学报. 2012, 31(3): 389-39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蛹虫草能产生虫草素等多种活性物质。为考察不同液体发酵方式及添加前体物质对虫草素积累的影响,选用蛹虫草08Y1菌株,通过光照振荡、光照静置、黑暗振荡、黑暗静置四种培养条件和添加前体物质(腺嘌呤1g/L+甘氨酸16g/L),发酵16d后检测虫草素和腺嘌呤含量。结果表明:08Y1菌株在黑暗振荡培养条件下,虫草素积累达1,015.0mg/L,腺嘌呤利用率达98.5%,说明黑暗振荡培养并添加前体物质是提高虫草素产量的有效方法。
  • 王乔,王海胜,农向群,张泽华
    菌物学报. 2012, 31(3): 398-4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金龟子绿僵菌IMI330189的液体发酵动力学。利用Sigmoid函数构建了该菌株液体发酵过程中的菌体生长和底物消耗的动力学模型,并运用Origin7.5软件拟合求解出各模型参数。结果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绿僵菌IMI330189液体发酵过程,其比生长速率在发酵第22.8h达到最大值,为0.084h-1;总糖比消耗速率在第9.6h达到最大值,为0.246h-1;总氮比消耗速率在第10.3h达到最大值,为0.007h-1;菌体对总糖的得率系数在39.8h达到最高,为0.861g/g。模型拟合和实验数据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基本反映了绿僵菌IMI330189液体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特征,为其液体发酵工艺的优化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 刘波,康冀川,雷帮星,何劲,文庭池,孟泽彬,潘丽丽
    菌物学报. 2012, 31(3): 405-4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对虫草菌丝体中腺苷类组分的提取方法进行研究,采用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虫草菌丝体中的腺嘌呤、腺苷、虫草菌素、N6-(2-羟乙基)腺苷等4种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虫草菌丝体中腺苷类组分的提取方法采用蒸馏水超声波提取30min效果较好,所测5种虫草菌株都能产腺苷和腺嘌呤,在蛹草拟青霉菌株中含有虫草菌素,在粉被玛利亚霉和蝉拟青霉菌株中含有N6-(2-羟乙基)腺苷,同时发现N6-(2-羟乙基)腺苷的累积与培养时间有一定关系。
  • 蒋岚,于士军,张莹,张琛,樊美珍,李春如
    菌物学报. 2012, 31(3): 413-4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古尼拟青霉生物量和麦角甾醇含量为指标,对古尼拟青霉的高产麦角甾醇培养条件及麦角甾醇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高产麦角甾醇的最适液体培养基为蔗糖4%,麸皮2%,KH2PO4 0.025%和NaCl 0.05%;响应面实验结果表明,麦角甾醇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浓度为80%乙醇,液料比为200:1,提取时间为65min。
  • 张英财,农向群,张泽华,王广君,曹广春
    菌物学报. 2012, 31(3): 422-43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在金龟子绿僵菌颗粒剂中关键的3个因子(载体、促活剂和加水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种载体对金龟子绿僵菌孢子萌发都没有显著地影响,其中钙质膨润土、高岭土、滑石粉、活性白土和轻质碳酸钙可以提高孢子的贮存活性。两种促活剂海藻糖和酪氨酸都能显著促进孢子的萌发,促进率分别为15.12%-24.88%和15.06%-29.67%,浓度间差异并不明显。加水量对载体成粒性和造粒产热的影响非常明显,通过调节加水量可以大幅提高载体成粒率和降低造粒温度。通过回归分析和计算得到了各载体成粒率大于?90%?的适宜加水量和其对应的造粒温度。钙质膨润土的适宜加水量和对应造粒温度分别为19.1%-25.0%和50.2-54.5℃,高岭土分别为35.0%-40.0%和55.1-56.2℃,滑石粉分别为27.2%-40.0%和50.4-51.1℃,活性白土分别为18.3%-25.0%和51.3-53.6℃,轻质碳酸钙分别为40.8%-45.0%和49.7-56.1℃。优化后的颗粒剂可以有效延长孢子的贮存期。
  • 闫文娟,李泰辉,姜子德
    菌物学报. 2012, 31(3): 432-4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广东虫草Cordyceps guangdongensis是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近年发现并成功驯化的独有新品种,前期研究发现其具有抗氧化、抗疲劳、延缓衰老等药理作用,但其对慢性肾衰竭的治疗作用还未见报道。实验采用饲喂腺嘌呤诱导大鼠慢性肾衰竭(CRF)模型,观察比较了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广东虫草子实体低、中、高剂量组CRF模型大鼠及正常健康大鼠对照组的血尿素氮、肌酐、24h尿量、尿蛋白量,以及肾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表明广东虫草子实体组能显著降低CRF大鼠血尿素氮和肌酐,能促进机体生成白蛋白和总蛋白,改善肾功能衰竭大鼠的临床症状及肾脏水肿、变大和病变程度。由此证明广东虫草子实体对大鼠的慢性肾衰竭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 薛俊杰,唐庆九,刘艳芳,周帅,赵明文,张劲松
    菌物学报. 2012, 31(3): 443-4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已报道文献中蛹虫草多糖含量差异非常大,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差异主要在于干扰物质的去除。结合高效阴离子色谱对干扰物质的测定,对常见的几种蛹虫草多糖提取测定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去除干扰物的蛹虫草多糖测定方法。该方法简便、快速、精确,经系统的方法学考察证明,是一种分析蛹虫草多糖较好的方法。
  • 研究简报
  • 刘瑞,谢映平,赵常胜,樊金华,刘卫敏,董晶,薛皎亮
    菌物学报. 2012, 31(3): 450-45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东北伊通红松林采集的自然染病死亡的帕克阿扁松叶蜂Acantholyda 虫尸上分离获得一株球孢白僵菌,定名为FDB01。用该菌株孢子悬浮液感染油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 posticalis和落叶松叶蜂Pristiphora erichsonii幼虫,研究该菌株的致病情况。结果表明,用浓度为2×108孢子/mL的孢子悬浮液处理16d后,该菌株对油松阿扁叶蜂和落叶松叶蜂的致死率分别达到了94.4%和100%,说明该菌株对松叶蜂具有很强的致病力。
  • 实验室介绍
  • 菌物学报. 2012, 31(3): 458-45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