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2018年, 第37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18-09-22
  

  • 全选
    |
    目录
  • 菌物学报. 2018, 37(9): 1110-1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张明,李泰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红褶孔牛肝菌属,是一个基于形态学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建立的具有红色子实层体的牛肝菌科新属,模式种为红褶孔牛肝菌Erythrophylloporus cinnabarinus。红褶孔牛肝菌的主要形态特征为:担子果橙红色至淡黄红色,下延的菌褶受伤后呈淡灰绿色、淡蓝绿色至淡灰蓝色,菌肉鲜黄色,受伤后呈暗紫色、深蓝色至蓝黑色,担孢子光滑,宽椭圆形、椭圆形至卵圆形,囊状体中含有棕褐色色素。基于ITS片段和LSU-tef1-a-rpb1-rpb2片段联合分析的系统发育结果表明,红褶孔牛肝菌属在牛肝菌科系统发育树中呈独立的属级支系存在。本文对其进行了形态描述和特征图示,并讨论了其与表型相关类群的关系。

  • 李晓玲,杨正雄,王晓雪,王一,李成云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2个黑痣菌新种,分别是寄生于白花柳叶箬Isachne albens的柳叶箬生黑痣菌Phyllachora isachnicola和寄生于稗荩Sphaerocaryum malaccense的稗荩黑痣菌P. sphaerocaryi。提供了种的特征描述、图示以及ITS序列。

  • 郭米山,高广磊,丁国栋,张英,赵媛媛,任悦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沙地樟子松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防风固沙造林树种,也是一种典型的外生菌根依赖型树种。为揭示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以中龄、近熟、成熟3个龄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和沙地樟子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鉴定分析沙地樟子松外生菌根真菌种群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外生菌根真菌共有10个OTU属于子囊菌,48个OTU属于担子菌,隶属于21科25属。(2)天然林优势菌为糙缘腺革菌属Amphinema、丝膜菌属Cortinarius和乳牛肝菌属Suillus,人工林优势菌为乳牛肝菌属,其余菌种相对丰度随着林龄变化波动较大。(3)天然林与人工林外生菌根真菌种群Shannon、Simpson和Pielou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人工林间alpha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4)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天然林和人工林外生菌根真菌种群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近熟林的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组成与天然林的最为接近。

  • 宁楚涵,李文彬,杨小龙,梁晨,赵洪海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蓝莓Vaccinium uliginosum是欧石南菌根(ericoid mycorrhiza,ERM)真菌典型的寄主植物,但同时也可与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和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共生形成复合共生体。本研究旨在调查和评价不同栽培体制下蓝莓成年树花果期根系共生体发育状况及其根区土壤中AM真菌资源分布状况,以期为优质蓝莓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基础。从青岛佳沃蓝莓基地采集暖棚、冷棚和露地3种方式栽培的9-10年生‘蓝丰’、‘奥尼尔’和‘公爵’蓝莓的根系及根区土样,观察测定根系共生体着生数量、根区土壤中AM真菌孢子数量和菌种组成。结果表明,所有栽培方式下供试品种蓝莓根系均形成ERM、AM和DSE结构及其复合共生体;其中,AM着生数量最多,其次是ERM,DSE侵染率最低;复合共生体中则呈现ERM+AM>ERM+DSE>ERM+AM+DSE;蓝莓复合共生体着生数量、AM真菌侵染率、丛枝着生率及孢子数量等不同种植方式下呈现暖棚>冷棚>露地,不同品种呈现‘蓝丰’>‘公爵’>‘奥尼尔’,而ERM和DSE侵染率也呈现上述变化趋势。依据AM真菌形态特征,供分离鉴定获得5属11种AM真菌,以暖棚栽培条件下分离获得的AM真菌数量最多,‘蓝丰’根区土壤中分布的AM真菌属种最多。暖棚内成年树花果期蓝莓根系共生体发育健全,AM真菌种类和孢子数量较多,可能有利于提高蓝莓的产量、改善果实品质和抗逆性。

  • 何亚涛,冉琴琴,柳玉瑛,蓝秋菊,刘俊林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红曲霉属Monascus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但对该属的物种识别和系统发育学研究有限。本研究首先对红曲霉属红色组内物种开展ITS和LSU序列的测定并综合分析,结合GenBank中相关物种序列及菌株的形态学特征,探讨红曲霉属的系统发育关系,鉴定出红色组3个种,弗罗里达组7个种。其次采用红曲霉色素表型控制基因簇部分基因pksKS序列进行分析,以期解决ITS和LSU等基因序列分析无法有效区分红色红曲与紫色红曲不同形态种的问题。通过分子克隆测序与直接测序结果的比较,以及对3个血红红曲菌株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分析,解析了血红红曲种内遗传差异,首次在红曲霉属真菌中发现疑似红色红曲血红自然杂交种。最后综合ITS、LSU、pksKS序列和形态学分析的结果,统一了红曲霉属内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确认红色组包括3个种:红色红曲M. ruber、紫色红曲M. purpureus、血红红曲M. sanguineus;发现3个变种:红色红曲发白变种M. ruber var. albidulus、紫色红曲橙色变种M. purpureus var. aurantiacus及紫色红曲火红色变种M. purpureus var. rutilus;弗罗里达组包括7个种:弗罗里达红曲M. floridanus、苍白红曲M. pallens、新月红曲M. lunisporas、阿根廷红曲M. argentinensis、累西腓红曲M. recifensis、黄色红曲M. flavipigmentosum、蜂蜜红曲M. mellicola。另外,发现1个疑似杂交种:红色红曲血红杂种M. ruber × sanguineus。结果表明,红曲霉属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而且通过多基因和形态学分析可以将相近种区分开来。

  • 成斌,许伟,胡从从,贺学礼,赵丽莉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采集内蒙古荒漠草原沙化梁地羊柴Hedysarum laeve根围土样,采用形态学方法、聚丙酰胺凝胶电泳(denatured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和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分析羊柴根围AM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结果表明,应用NGS共鉴定AM真菌3纲4目10科18属,DGGE鉴定2纲2目2科5属,形态学鉴定1纲2目2科3属。AM真菌分类等级越低,NGS、DGGE和形态学鉴定结果差异越大,尤其在属水平上差异显著。与NGS技术相比,形态学和DGGE方法所反映AM真菌种类主要为优势菌种,显著低估了AM真菌物种组成并高估其丰度,分子测序是对形态学分类的补充和完善。

  • 叶丽云,孟国良,程冰,赵丽丽,解凡,吴小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线粒体是能量转化与ATP形成的重要场所,已有多种食用真菌的线粒体基因组被相继组装注释,但肺形侧耳的线粒体基因组鲜有报道。本研究对野生肺形侧耳X2菌株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组装并注释,由野生菌株X2与主栽菌株JX线粒体大片段差异序列,构建分子标记来鉴别野生和主栽肺形侧耳菌株。结果显示X2的线粒体基因组为大小75 709bp的闭合环状结构,含有rRNA的大小亚基基因,25个负责携带氨基酸的tRNA基因以及14个常见蛋白编码基因,在cox1基因上含有9个内含子。内含子主要为IB型,包含LAGLIDADG_1 superfamily、GIY-YIG_Cterm superfamily保守结构域。位于菌株X2与JX内含子和基因间区上的大片段差异序列,是造成种内线粒体多态性的主要因素。根据两菌株的差异片段构建系统进化树的结果显示,内含子、rnl-trnXtrnD-atp6序列能够将两株野生菌株和其他主栽菌株区分开,可用于野生肺形侧耳种内鉴定,而且trnD-atp6效果最佳。

  • 朱虹,张腾飞,周红霞,张航航,吴昊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室内生物测定,筛选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具有高毒力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分析小菜蛾应对球孢白僵菌浸染的免疫应答基因。采用新一代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接种/感染48h与未接种的小菜蛾样品分别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分类及涉及的信号通路等。结果表明接种小菜蛾48h后诱导2 434个基因发生差异表达,包括1 080个上调基因和1 354个下调基因。GO分类结果表明,这些差异表达基因(DEGs)被注释到45个GO term中,包括23个生物学过程,12个细胞组分和10个分子功能。KEGG分析表明,1 308个DEGs被富集到25个功能途径,这些DEGs包括497个上调基因和811个下调基因。分析发现,DEGs编码蛋白包含肽聚糖识别蛋白、丝氨酸蛋白酶55、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以及细胞色素P450 6K1类的免疫相关蛋白。另外,组蛋白、磷酸泛酰半胱氨酸脱羧酶、双链RNA结合蛋白、黑芥子酶等基因在球孢白僵菌侵染过程中也高表达,推测这些基因可能参与小菜蛾应对球孢白僵菌侵染的免疫反应。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小菜蛾免疫相关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 胡胜兰,梁建东,陈万浩,邹晓,韩燕峰,梁宗琦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采自中国江西省宜丰县杨柳镇、贵州省石阡县白沙镇、贵州省湄潭县、贵州省凤岗县和贵州省施秉县5个不同地区的新古尼异虫草Metacordyceps neogunnii的真菌生态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新古尼异虫草生境土壤、菌表及其内菌核的真菌类群共涉及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接合菌门Zygomycota、类原生动物门Rozellomycota 4个门及一些未定门的真菌;共17纲、43目、77科、129个属的177种真菌。在属的水平上,新古尼异虫草生境土壤(Cg1)的优势属为被孢霉Mortierella,相对丰度为84.86%,其次是分类地位未定的真菌(4.58%),毛壳菌科Chaetomiaceae 1属(1.22%);虫草菌表(Cg2)的优势属或种为新古尼异虫草M. neogunnii(83.66%),其次是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9.48%),帚枝霉属Sarocladium(2.07%)和被孢霉属(1.12%)。而来自江西(JX)、石阡(SX)、凤岗(FG)、施秉(Cg3)4个不同地区的新古尼异虫草样本的内菌核优势属真菌均为新古尼异虫草,其相对丰度分别为:99.74%、99.50%、99.73%和98.82%,其余属相对丰度均小于1%。来自湄潭的干标本内菌核优势属为麦角菌科Clavicipitaceae的一个未定属,相对丰度则高达99.97%。综上结果表明,来自5个不同地区的新古尼异虫草种群的内菌核中不仅是新古尼异虫草M. neogunnii,同时有其他真菌存在。施秉样本周围的土壤真菌群落较虫草样本内菌核具明显的多样性。但有趣的是,采集虫草的土壤中不含新古尼异虫草,而具有相对丰度较大的被孢霉Mortierella spp.和木霉Trichoderma spp.。来自湄潭的干标本,不含新古尼异虫草而是相对丰度较高的麦角菌科Clavicipitaceae一未知成员,其分类地位值得进一步研究。

  • 潘丹阳,刘帅,万芳芳,刘高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对层生镰孢菌产甲壳素脱乙酰酶的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通过Logistic方程分别构建层生镰孢菌细胞生长、甲壳素脱乙酰酶(CDA)合成及糖基质消耗的非结构动力学模型,并利用1stOpt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了模拟,采用Origin8.0软件得到了非线性曲线拟合图形及各模型参数。结果表明,各模型预测值与实验数据能较好地拟合,层生镰孢菌细胞的比生长速率在第15.52h达到峰值(μm, x)0.160h-1;层生镰孢菌的底物比消耗速率在26.51h时达到峰值(μm, s)0.096h-1;层生镰孢菌的甲壳素脱乙酰酶比合成速率19.40h达到峰值(μm, p)0.548U/(mL·h)。模型拟合和实验数据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基本上反映了层生镰孢菌发酵产酶过程的动力学特征,为今后的工业化规模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 王金艳,冯娜,刘艳芳,严培兰,唐庆九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首次实现在完成灵芝孢子粉中麦角甾醇含量测定的同时,对灵芝孢子粉中脂溶性成分的指纹图谱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麦角甾醇准确、稳定、特异性好,脂溶性成分指纹图谱基线平直、色谱峰丰富且具备较好的分离度,该方法适合在分析测定灵芝孢子粉中麦角甾醇(282nm)含量的同时,对其脂溶性成分(245nm)的指纹图谱进行分析,为整体评价灵芝孢子粉及其产品的质量提供依据。运用建立的方法对收集的各孢子粉样品进行分析,表明破壁与否及破壁时间长短对灵芝孢子粉中麦角甾醇及脂溶性成分的溶出有显著的影响,实验认为最佳的破壁时间为20-30min;低温冻藏可以有效地保护样品中的成分;随着产粉时间的延长,孢子粉中麦角甾醇的含量变化不大,脂溶性成分总体上有所增加;不同原料来源孢子粉中麦角甾醇的含量和脂溶性成分指纹图谱的差异都很大,且麦角甾醇的含量与指纹图谱色谱峰的丰富程度没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不能仅以麦角甾醇的含量来表征灵芝孢子粉的质量,二者的综合分析对灵芝孢子粉质量的评价才更有意义。

  • 刘帅,潘丹阳,朱朝阳,刘高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不同方法对冬虫夏草发酵菌丝体(以枯叶蛾科昆虫马尾松毛虫为基质发酵所得)中多糖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微波辅助水提法所得多糖的产率最高,影响提取的关键因素为液料比、微波提取时间、微波功率;采用Box-Behnken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对这3个因素进行优化,并通过回归拟合,建立了预测虫草多糖提取的多项式模型Y=6.87+0.058A+0.085B+0.075C+0.032AB+0.046AC+0.069BC-0.16A2-0.37B2-0.11C2。经响应面最优化分析,获得冬虫夏草发酵菌丝体中多糖的最优提取工艺参数为:液料比(mL/g)6.3:1、微波功率520W、微波提取时间326s,此工艺提取验证后的提取率达到6.76%。

  • 罗鑫,覃育贤,于存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 peroxidase,MnP)是白腐真菌降解多种异生物质的主要降解酶之一。本研究对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产MnP的酶活曲线进行监测,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I. lacteus产MnP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同时检测了I. lacteus的MnP粗酶液对5种染料的脱色效果。结果显示,I. lacteus在培养5d时MnP活性较大;I. lacteus产MnP较优的条件为:可溶性淀粉20g/L、尿素1g/L、pH 6.3、CaCl2 1mmol/L、FeCl3 1mmol/L,该条件下MnP活性达29.24U/L,与优化前MnP活性相比提高了1.25倍;I. lacteus的MnP粗酶液对5种染料均可脱色,其中对直接大红和活性红的脱色效果更为明显,脱色5d后的脱色率分别达到82%和81%。

  • 张桐,张波,李玉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通过含亚甲基蓝染料的固体培养基,从19株白腐真菌菌株中分离获得3个脱色能力较强的菌株,其在平板上的脱色圈大小分别为7.5cm、6.8cm和5.5cm。鉴定其为:云芝栓孔菌Trametes versicolor(ZT-197),绒毛栓孔菌Trametes pubescens(ZT-230)和亚黑管孔菌Bjerkandera fumosa(ZT-307)。其中,ZT-230对染料亚甲基蓝的脱色能力最强,可以将染料浓度为50mg/L的100mL液体培养基在6d之内100%脱色,而ZT-197和ZT-307在接种第10天时的脱色率为98%和80%。同时测定了3株白腐真菌在降解染料过程中的漆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木素过氧化物酶3种酶活力的规律:ZT-197和ZT-230均可分泌Lac和MnP两种酶,ZT-307只分泌LiP。本研究说明绒毛栓孔菌ZT-197在印染废水治理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