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2022年, 第41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2-02-22
  

  • 全选
    |
    目录
  • 菌物学报. 2022, 41(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研究论文
  • 杨红澎,周萌,吴刚,班立桐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拟蜡伞属Hygrophoropsis是牛肝菌目中的一个小属,现归属于独立的科——拟蜡伞科。本研究从形态学特征、分子生物学证据、生态学和地理分布等方面描述了一种可食用的新种——芦苇拟蜡伞。该新种的特征为菌盖表面乳白色至淡赭色;菌褶白到奶油色;担孢子长圆形至椭圆形,厚壁,具轻微糊精反应,大小为6-10×4-5.5 μm,生长在我国北方芦苇上。基于ITS和nrLSU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新种在拟蜡伞属的系统发育地位,并讨论了新种与其近缘种的鉴别特征。

  • 曹槟,林汝楷,刘冬梅,赵瑞琳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苇菇”是主产于新疆的野生食用菌,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内陆湖泊周边的芦苇或多枝柽柳林内,埋生或半埋生在土壤中。本研究共采集和收集相关标本91份,开展了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宏观形态特征相似的“苇菇”标本并非一个物种,而是分属于蘑菇属Bivelares组的大肥蘑菇Agaricus bitorquis、中华美味蘑菇A. sinodeliciosus和亚托柄蘑菇A. subperonatus;及Nigrobrunnescentes组的帕达纳蘑菇A. padanus。本文对“苇菇”形态进行了描述,并提供了它们的分种检索表。其中大肥蘑菇、亚托柄蘑菇和帕达纳蘑菇在我国和欧洲等地均有分布,而中华美味蘑菇仅在我国有报道。据此,依据1950-2000年生物气候数据结合中华美味蘑菇的分布实地调查结果,利用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MaxEnt)开展了对中华美味蘑菇分布区的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中华美味蘑菇适生区在我国主要为新疆天山山脉南北两侧、西藏西南部、青海海西州、甘肃西北部以及内蒙古西部地区;预测国外适生区域在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蒙古国。物种分布模型涉及的环境变量对模型的贡献率显示,最湿月降水量、最暖季度降水量、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和最暖月最高温是影响中华美味蘑菇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美味蘑菇适生区域狭窄,为狭域种,建议应加强相关资源的保护,并积极拓展其可持续利用途径以降低对野生中华美味蘑菇子实体的过度消耗。

  • 王生萍,杨郭林,陈娟,蒋先芝,旺姆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探究西藏不同地区昆诺阿藜种子内生真菌的物种组成、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丰富昆诺阿藜种子相关微生物的可利用资源,对于微生物资源利用和昆诺阿藜病害的生物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收集西藏不同海拔3个地区(日喀则、拉萨和林芝)的昆诺阿藜种子,利用传统分离方式进行了真菌的培养。从46份昆诺阿藜种子中共分离出947株真菌,经ITS序列分析结合形态观察鉴定为1门9目12科26属77种。所有的真菌都归类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菌株数量相对丰度最高的3个属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40.2%)、镰刀菌属Fusarium (17.4%)和茎点霉属Phoma (13.9%)。按照多样性指数,日喀则地区的昆诺阿藜内生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明显高于拉萨和林芝两个地区。

  • 刘静,陶丽,黄广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光滑念珠菌Candida glabrata是仅次于白念珠菌C. albicans的第二大念珠菌病原体,在免疫缺陷人体中引发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该物种能在复杂多变的宿主环境中生存,pH是宿主体内重要的环境因子,光滑念珠菌适应不同生态位中pH的能力与其致病性密切相关。本研究发现,pH能够影响光滑念珠菌细胞增殖,尤其在相对碱性的pH环境中,光滑念珠菌的生长受到显著抑制。进一步研究发现,pH感应途径关键调控因子Rim101、Rim8和Rim21在其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并介导TOR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增殖。同时发现碱性pH环境能够破坏光滑念珠菌细胞壁完整性。上述结果表明,碱性pH环境影响光滑念珠菌生长的抑制及细胞壁完整性,本研究可为该菌临床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

  • 余芝,陈晓峰,姚光山,陈建明,郑华伟,王宗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海洋中具有丰富的动植物及微生物资源,海洋真菌是其重要组成之一。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一株深海真菌白色侧齿霉Engyodontium album能产生具有抑菌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engyodontiumin A,该化合物能抑制黑曲霉、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创伤弧菌等病原菌的生长,是一种潜在的海洋源抗菌药物。目前,该菌遗传转化体系尚未建立,不利于开展次级代谢产物合成调控机制及其他功能基因研究。本研究成功制备了深海白色侧齿霉菌的原生质体,建立了借助聚乙二醇3350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体系,并将pCT74-sGFP载体成功导入白色侧齿霉的原生质体中,结果显示外源GFP能稳定表达。此外,为了明确白色侧齿霉菌是否能够开展基因敲除研究,通过氨基酸序列同源比对,我们选取酵母高渗甘油信号途径中的同源基因EaSHO1进行初步探究。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成功将目的基因EaSHO1的开放阅读框(ORF)替换成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HPH),由此获得EaSHO1基因敲除突变体,并对突变体进行Southern杂交验证及初步的表型分析。结果表明,EaSHO1缺失不影响白色侧齿霉菌的营养生长及对高盐胁迫的响应,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EaSho1-GFP主要定位于菌丝隔膜。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一株深海白色侧齿霉菌的遗传转化体系,并借此对其基因EaSHO1进行了初步生物学功能分析。

  • 孙洪超,付媛,缪伟,石团员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点滴复膜酵母Cyniclomyces guttulatus是一种定殖及生长于犬、兔、豚鼠、龙猫、大鼠和小鼠等动物胃肠道内的真菌。与大多数传统酵母相比,点滴复膜酵母具有耐酸(pH 1.5-4.5)、耐高温(38-42 ℃)的独特生长特性,可在体外快速增殖。腹泻动物粪便中可见大量点滴复膜酵母,尽管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感染点滴复膜酵母会引起明显病状,但其被认为是多种动物的机会性致病菌。本研究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和转录组测序明确点滴复膜酵母的基因结构和注释信息,获得点滴复膜酵母的系统性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结果显示基因组大小为29.71 Mb,包含11 307个基因,转录组大小为17.67 Mb,GC含量分别为43.02%和43.09%;mRNA、CDS、外显子和内含子的平均长度分别为1 476、1 447、1 374和540 bp;点滴复膜酵母存在517个独特的基因家族,共包括1 162个基因,该酵母的独特基因特点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点滴复膜酵母的基因组大小和数量明显大于其他12种酵母,提示该酵母可能存在全基因组复制,这可能与其独特的胃肠道定殖、耐酸和耐高温生长特性密切相关。

  • 刘涛,秦君,王春生,商文静,胡小平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大丽轮枝菌可侵染棉花、马铃薯、番茄等660余种寄主植物,引致黄萎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深入了解大丽轮枝菌的致病机制,本研究在前期棉花提取物诱导大丽轮枝菌转录组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上调差异表达的线粒体甘油-3-磷酸脱氢酶基因VdGut2 (VD592_6958_Chr4)和非差异表达的胞质甘油-3-磷酸脱氢酶基因VdGpd (VD592_10256_Chr2),进行了功能分析。结果表明,两个VdGut2敲除突变体菌株的产孢量较野生型菌株分别下降了32%和41%,病情指数分别下降了70%和51%,菌落生长速率也显著下降;VdGpd过表达菌株产孢量和病情指数较野生型菌株显著下降,但在甘油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其菌落生长速率显著上升。因此,VdGut2促进了大丽轮枝菌分生孢子的形成、碳源的利用以及对寄主植物的致病过程,VdGpd抑制了大丽轮枝菌分生孢子的形成和对寄主植物的致病力,却促进了甘油的代谢。

  • 储婷,尚俊军,管婉,杨瑞恒,鲍大鹏,唐利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香菇是世界第二大栽培食用菌,其菌丝后熟转色是其特有的栽培过程,并对其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为了进一步了解香菇后熟转色形成的机制,本研究利用Illumina二代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初始未转色菌丝(LE118)、光照下转色菌丝(LE313C)、黑暗下未转色菌丝(LE313W)进行转录组测序,以香菇单核体W1-26基因组为参考基因组进行转录组有参分析,共鉴定出2 215个差异表达基因,LE313C比LE118、LE313C比LE313W、LE313W比LE118中分别有1 216、1 507、1 054个基因差异表达。GO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碳水化合物代谢过程、氧化还原酶活性、水解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等。KEGG分析发现芳香族化合物的降解在LE313C比LE313W中被显著富集。在LE313C比LE118即香菇菌丝后熟转色发育过程中,筛选出关键差异表达基因包括糖苷酶、疏水蛋白、P450、漆酶、谷氨酸脱氢酶等,表明这些差异基因在香菇菌丝的后熟转色中可能行使重要的生物功能。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香菇菌丝后熟及转色形成的机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 雷萍,张文隽,吴亚召,马婧嘉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比较了鲍姆桑黄5个品种的菌丝生长速度、原基分化时间、农艺性状和产量,子实体多糖、总黄酮、总三萜和总酚含量,以及其对ABTS+自由基、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相同培养条件下,鲍姆桑黄不同品种菌丝生长速度、原基分化时间、农艺性状、产量、活性成分及抗氧化能力均存在差异;鲍姆桑黄HN01菌丝生长速度最快、生长势好、原基分化快、农艺性状佳、产量高,鲍姆桑黄SW次之;鲍姆桑黄SW子实体多糖、总黄酮、总三萜和总酚含量相对较高,其活性成分的抗氧化能力也最强,鲍姆桑黄HN01次之。综合比较有效物质总量(产量×有效成分含量),鲍姆桑黄HN01粗多糖总量高,鲍姆桑黄SW总酚总量高,总黄酮和总三萜总量相近,2个品种都可作为优良的生产菌株。

  • 李鹏,庄文颖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液态发酵条件下,以微晶纤维素为唯一碳源,比较了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 8985和里氏木霉T. reesei QM9414产纤维素酶的能力。8985发酵12 h开始产生纤维素酶,36 h时酶活达到产酶峰值的50%,此时QM9414尚未诱导产酶。测定8985发酵84 h时上清液中滤纸纤维素酶、羧甲基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和木聚糖酶的酶活分别为1.06、3.62、1.80和6.67 IU/mL,分别是QM9414上述酶活的1.72、1.70、6.35和1.12倍。8985滤纸纤维素酶酶活的最适反应条件为pH 4.5,反应温度50 ℃,在Fe3+ (≤ 4 mmol/L)和Cu2+ (0-10 mmol/L)存在条件下酶活稳定。

  • 颜蜜,滕春丽,陶会,杨鸿波,孙晓红,谭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红托竹荪多糖(Dictyophora rubrovalvata polysaccharide,DRP)对酒精所致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得DRP的含量为74.68%±1.32%,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初步分析表明DRP是含有α-糖苷键和β-糖苷键的吡喃环多糖。当DRP浓度达到3.0 mg/mL时,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80.12%,其还原力为0.31,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88.07%。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NC)、模型对照组(MC)、阳性对照组(PC)、红托竹荪多糖低(LDRP)、中(MDRP)、高(HDRP)剂量干预组,连续灌胃28 d后将其安乐死,测定血清中AST、ALT、TG水平以及肝脏SOD、GSH、MDA、TNF-α、IL-6水平,并根据病理切片分析红托竹荪多糖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程度。与MC组相比,DRP各剂量组血清AST、ALT、TG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脏SOD和GSH水平显著上升(P<0.05),MDA、TNF-α、IL-6含量显著下降(P<0.05),肝脏细胞变性和坏死等病理现象明显改善。DRP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并且能缓解酒精所致的大鼠肝脏损伤,其缓解作用与抗氧化能力增强、炎症因子表达水平降低有关。

  • 黄雯湘,李晓洁,薛璟花,林嘉惠,魏孝义,徐良雄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在活性追踪的指导下,从一株落羽杉内生真菌Pezicula neosporulosa SC1337玉米发酵物中分离得到两个tetramic acid类抗菌活性化合物5ʹ-epi-cryptocin (1)和cryptocin (2),通过核磁共振(NMR)谱、质谱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它们的绝对构型。本文首次从同一真菌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这对差向异构体,并报道了化合物1的晶体结构和2的NMR数据。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1和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中等强度的抑制活性,MIC均为30 μg/mL;载样量为200 μg时两者对灰巨座壳菌、稻绿核菌和新月弯孢霉的抑菌圈半径均为7.5、5.0和2.0 mm,对意大利青霉和指状青霉均未显示抑菌圈,说明这对差向异构体的5ʹ-位构型差异对其抗菌活性无明显影响。

  • 梁锐,冯娜,张劲松,李振皓,李明焱,张国亮,徐靖,王金艳,唐庆九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灵芝药品大多以灵芝子实体水提物为原料,为快速准确测定灵芝子实体水提物及相关产品中三萜的含量,建立了具有较好分离效果的HPLC分析测定方法。通过优化色谱柱和洗脱条件,优选出Agilent Zorbax SB-Aq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乙酸水溶液(0.01%)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52 nm,柱温30 ℃,该条件下灵芝酸A、灵芝酸F等10种灵芝酸得到较好的分离。方法学考察显示该分析方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的RSD值均小于5%,可以用于灵芝酸C2、灵芝酸G、灵芝烯酸B、灵芝酸B等10种灵芝酸的定量检测。通过对灵芝子实体原料、水提物和市售灵芝产品中10种三萜类成分分析发现,灵芝子实体水提物中均含有这10种三萜,含量为2.52%-6.83%,较子实体原料大幅提高,市售的灵芝产品中的三萜含量为0.27%-0.84%。该方法的建立为灵芝水提物及其产品质量标准的建立奠定基础。

  • 新品种快报
  • 姚春馨,田果廷,王晖,姚远,孙跃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高原云耳3号’由采自云南保山大平坦山区的一株野生黑木耳,通过驯化栽培、组织分离等多代自然选育获得。子实体大小中等,耳片中间层厚、腹面和背面易分离;呈浅口圆碗状,有光泽,质地柔软,无耳脉。采用小孔栽培,开口10 d左右现芽,出耳温度10-26 ℃。产量高,抗逆性强,是性状较好的一个中早熟中低温型品种。适宜海拔1 000-2 000 m的低纬高原地区规模化栽培。

  • 李佳欢,金文松,孙淑静,陈利丁,张海洋,胡开辉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斑玉蕈‘闽真5号’品种系以‘闽真3号’与‘白玉-01’作为亲本,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杂交育种技术选育获得。该品种菌盖白色,呈半球形,表面斑纹少而小。鲜菇蛋白质含量2.1%,氨基酸总量1.43%。示范栽培表明,‘闽真5号’菌丝最适培养温度20-27 ℃,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12-17 ℃,袋栽菌包培养周期为110 d,出菇周期为28 d,平均单袋产量635.17 g/袋。该品种具有栽培周期短、产量高、商品性状好等优良性状,适用于袋栽工厂化周年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