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2023年, 第42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3-11-22
  

  • 全选
    |
    目录
  • 菌物学报. 2023, 42(11):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研究论文
  • 何淑娴,谢德春,宋斌,邓旺秋,莫美华,李泰辉,张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南岭是全国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是广东省生物资源宝库,大型真菌资源也较为丰富。牛肝菌是大型真菌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科研价值。本研究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手段,对南岭地区牛肝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明确南岭地区分布牛肝菌79种,隶属于3科31属,发现牛肝菌新种1个,南岭地区新记录种37个;排除早期错误鉴定物种28个,数据不足或存在疑问物种25个,对排除或存疑物种进行了说明。对发现的新种红褐赭黄牛肝菌Suillellus rufobrunneus进行了形态学描述与相似物种讨论。研究标本保藏在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馆(GDGM)。

  • 边禄森,安琪,王兴红,陈淋,韩美玲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对北京、河北、河南和山西等地太行山区域的木生大型真菌资源和多样性进行了系统调查和采集,共获得标本约1 400份,根据形态学研究和系统发育分析,鉴定木生大型真菌306种,分属于2门,4纲,12目,49科和147属。其中多孔菌目和锈革孔菌目是多样性最丰富的目,超过总种类的74%,多孔菌科、锈革孔菌科、耙齿菌科、原毛平革菌科和齿耳菌科是种类最丰富的科。本研究对太行山木生大型真菌按照属名进行排序,并详细列举了每个种的生长基质和寄主种类,其中倒木和落枝是最主要的生长基质,栎属是最主要的寄主,其次是桦木属、杨属、松属和柳属。

  • 张旭,王瑞,吉宁,孙海燕,潘成,雷霁卿,马超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食品添加剂在农产品采后病害的防治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本研究以鲜天麻低温贮藏、室温货架腐烂情况为基础,通过Illumina Nov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了脱氢乙酸钠、香芹酚及纯水处理对鲜天麻表皮真菌多样性变化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较直接采挖的带土新鲜乌天麻(CK组),脱氢乙酸钠和香芹酚处理能够有效地延缓鲜天麻在整个贮藏和货架期间的腐烂,而纯水处理在短期低温贮藏可以延缓鲜天麻的腐烂。与CK组相比,脱氢乙酸钠处理、香芹酚处理和纯水处理能够降低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其中脱氢乙酸钠处理组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最低,其次为香芹酚处理组。引起CK组腐烂的主要致腐菌为镰刀菌属Fusarium、土赤壳属Ilyonectria和青霉属Penicillium的种类。通过高通量测序可知,与CK组相比,脱氢乙酸钠和香芹酚处理能够降低病原菌镰刀菌属、青霉属和土赤壳属的相对丰富度,且脱氢乙酸钠对青霉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香芹酚对镰刀菌属和土赤壳属抑制作用较强。研究结果表明,脱氢乙酸钠和香芹酚处理能够较大程度导致鲜天麻表皮真菌群落发生变化,抑制天麻腐烂。

  • 陈爽,刘淑娟,高悦,宋子坤,马海霞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充分开发利用灵芝资源,本研究对采自西藏墨脱县的一份野生灵芝子实体标本进行了分离纯化培养,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为有柄灵芝Ganoderma gibbosum。将此菌株作为试验菌株,从碳源、氮源、温度、pH这4个因素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从中选择3个较优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有柄灵芝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为果糖,氮源为酵母,最适温度为25 ℃,适宜pH为7.0。驯化出芝栽培基质配方选用杂木屑58%、玉米芯20%、麦麸20%、石灰1%、石膏1%,40 d左右菌丝满袋,覆土一周后出现原基,50 d左右子实体成熟。初步成分分析表明,有柄灵芝粗多糖、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5%和10.8%。本试验成功对野生有柄灵芝进行了人工驯化栽培,为有柄灵芝作为新的药用菌进行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 宋吉玲,闫静,陆娜,程俊文,周祖法,林佳瑶,王伟科,袁卫东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杂木屑及桑枝屑栽培的瓦尼桑黄子实体为研究对象,基于液质联用技术检测出代谢产物共2 996种,其中差异代谢物628种,上调435种,下调193种,主要集中在有机酸及其衍生物,有机杂环化合物、脂质和类脂分子、有机含氧化合物、苯环型化合物、苯丙素类和聚酮类、核苷酸及其类似物、氨基酸和糖苷类等。KEE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表明,差异显著的代谢通路有5条,分别为磷酸戊糖途径、果糖和甘露糖代谢、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生物合成、硫胺素代谢和嘧啶代谢,主要围绕糖类物质代谢为主。通过本研究发现,桑枝屑的添加对瓦尼桑黄子实体中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和累积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为瓦尼桑黄的精准化栽培和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 曹雨影,李艳,张莹,向泉桔,张凌子,辜运富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香菇多糖是从香菇中纯化提取出来,具有药用价值的一种高分子葡聚糖。本研究以香菇新808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浓度外源海藻糖处理下的香菇菌丝生长速率、生物量、多糖含量、菌丝胞内外酶的活性及多糖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差异。本研究发现在2.5 mg/mL浓度海藻糖处理下,香菇菌丝生物量和多糖含量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提高,菌丝生长速率与对照组间没有显著差异;参与调控菌丝多糖合成的胞外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漆酶、纤维素酶、锰过氧化物酶和半纤维素酶)及胞内酶(葡萄糖激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磷酸葡萄糖异构酶)的活性与对照相比均显著升高;多糖合成关键酶基因LENED_003770LENED_004424LENED_005589LENED_010922LENED_012941的表达量相对于对照组均显著上调,而LENED_009143基因表达量则明显下调。表明适宜浓度的外源海藻糖能有效提高香菇菌丝多糖合成量,有利于香菇多糖合成积累。

  • 姚权,李司政,王成玉,李河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果生刺盘孢是油茶炭疽病的主要致病菌。研究果生刺盘孢RNA结合蛋白基因CfNOP12的生物学功能,阐述果生刺盘孢致病的分子机制,为油茶炭疽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根据同源重组原理,在果生刺盘孢中敲除目标基因CfNOP12,PCR验证获得正确的突变体ΔCfnop12;进一步构建PYF11::CfNOP12回补质粒,导入突变体原生质体中,筛选成功互补菌株ΔCfnop12-C。对这些菌株进行生物学表型测定,发现突变体ΔCfnop12营养生长速率显著下降,分生孢子的产量及附着胞形成率显著降低;在含有细胞壁胁迫剂的PDA培养基上,突变体ΔCfnop12的抑制率相较于野生型和回补菌株显著升高,在低温条件下,突变体的生长速率表现出明显下降;野生型和回补菌株几丁质聚集在菌丝顶端,突变体ΔCfnop12尖端几丁质分布不正常;相比于野生型和回补菌株,突变体致病力显著降低。综上所述,潜在RNA结合蛋白基因CfNOP12参与调控了果生刺盘孢生长发育、低温胁迫响应和致病力。

  • 李双琳,魏玉莲,袁海生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香菇菌糠纤维素含量过高,作为菌肥难以被农作物直接利用,为了更好地解决香菇菌糠降解缓慢的问题,本研究以菌株酶活力和菌糠失重率为指标对8株真菌和6株细菌菌株进行香菇菌糠降解优选菌株的筛选,确定了降解能力较高的2株真菌和2株细菌,分别为桦褶孔菌Lenzites betulina和一色齿毛菌Cerrena unicolor,无丙二酸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amalonaticus和变栖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variicola;在此基础上研究这4株菌在降解香菇菌糠过程中降解酶活、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以及主要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和肥力测定。研究结果显示,桦褶孔菌对木质素降解效果显著,降解率达到56.35%;无丙二酸柠檬酸杆菌对半纤维素降解效果良好,达到61.51%。通过对全碳、全氮的测定,发现4种菌株降解后的菌糠氮含量均高于对照组,表明加入菌剂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氮元素的损失量,增加了菌糠肥力。本研究通过比较研究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对菌糠降解的理化特征,明确真菌和细菌在菌糠降解过程中具有不同的功能特征,为今后对香菇菌糠发酵堆肥、制备微生物复合菌剂研究方面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 鲁丽颖,卢士欣,申东晨,刘思远,刘峥,徐恒,董爱荣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一株保存的裂褶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r.的产酶能力进行测定,在苯胺蓝和愈创木酚平板上出现褪色反应和红棕色氧化圈,表明该菌株具有较强产过氧化物酶和漆酶能力。在单因素试验和均匀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人工神经网络算法优化液体发酵的产酶条件,优化后漆酶酶活达到29.385 U/mL。应用玉米秸秆栽培裂褶菌,发现降解木质素的酶类主要为漆酶,在菌丝满袋时漆酶酶活达到最大48.333 U/mL,具有较强降解木质素能力,在工业、农业等方面具有较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 毕银丽,冯馨月,柯增鸣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DSE)作为一类植物内生真菌,接菌后如何提高植物应对逆境的生长能力一直是研究热点。为探究接种DSE下黄芪光合特征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本试验设置接菌区(接种DSE)和对照区,以黄芪为供试对象,分别进行高温胁迫处理,胁迫温度为42 ℃,胁迫时间设置1、3、7和11 d共4个梯度,每个梯度3个重复,测定土壤化学性质、根系指标、叶片形态及光合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高温胁迫时间增加,接菌区与对照区黄芪叶片的面积、气孔张开密度、叶绿素含量与根尖数均呈下降趋势,降低范围分别为55.5%-66.3%、69.6%-81.0%、68.2%-81.2%和56.7%-59.8%。然而,接种DSE提高了黄芪叶片周长、面积、气孔张开密度、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及净光合速率(P<0.05),表明接种DSE显著降低了高温对黄芪光合特征指标的影响,提高了黄芪抗高温胁迫的能力。进一步采用主成分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土壤速效磷、速效钾、根长、叶绿素a、气孔张开密度与净光合速率为显著的正向关系(P<0.05),说明接种DSE可以通过调节黄芪根系、叶片光合色素、气孔等指标来提高黄芪的光合速率。本研究重点探讨高温胁迫下接种DSE对黄芪光合特征的影响,在利用DSE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耐高温性及光合效率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研究结果可为DSE在高温逆境下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简报
  • 曾凡清,吕明亮,薛振文,冯娜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以灵芝子实体中18种主要三萜化合物为对照品,建立了灵芝三萜的高效液相定量检测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 5 μm),以乙腈-水(0.01%乙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 ℃,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该方法实现了18种三萜化合物的基线分离,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加样回收率均符合方法学要求。将该方法应用于2个灵芝品种在不同栽培环境下的三萜含量评价中,结果发现,三萜的含量与品种、栽培环境都有很大的相关性,品种是影响灵芝子实体三萜含量的主要因素,但在不同环境下,同一品种的灵芝三萜含量也会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