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期刊首页 在线期刊 专题

专题

中国菌物名录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研究论文
    陈双林, 李玉
    摘要 (156) PDF全文 (88) HTML (145)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现代黏菌分类学在最近的50年快速发展,通过调查和研究,从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报道了总计近500种黏菌及其分布地点。然而,随着国际黏菌分类学的发展,国内相关文献中报道的黏菌学名存在使用异名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笔者系统考证了我国黏菌的物种学名,对91种黏菌的名称按新近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的《国际植物、菌物和藻类命名法规》(深圳法规)进行了修正,并将所有名称定名人的缩写全部按命名法规的要求加以规范化。

  • 综述
    孙广宇, 徐超, 梁晓飞, 张荣
    摘要 (509) PDF全文 (409) HTML (193)   可视化   收藏

    苹果轮纹病(apple ring rot)为苹果重要病害,严重危害果实和枝干,甚至造成幼树枯死等。苹果轮纹病可引起果实腐烂、枝干疣突、溃疡、粗皮等症状,导致苹果轮纹病病害汉语名称使用混乱,如苹果轮纹病、苹果干腐病、苹果果实轮纹病、苹果枝干轮纹病、轮纹烂果病等。病原拉丁学名的使用亦相当混乱,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贝林格葡萄座腔菌B. berengeriana、贝林格葡萄座腔菌梨生专化型B. berengeriana f. sp. pyricola、七叶树壳梭孢Fusicoccum aesculi、锹冢大茎点霉Macrophoma kuwatsukai、梨生囊孢Physalospora pyricola和梨生球座菌Guignardia pyricola等学名都在被使用。本文根据近些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新进展,认为苹果轮纹病是一类复合病害,与欧美国家发生的白腐病为同一种病害,其病原包括葡萄座腔菌B. dothidea和锹冢葡萄座腔菌B. kuwatsukai。建议将该复合病害汉语统称为苹果轮纹病,英文采用apple ring rot。鉴于两种病原在我国苹果产区的普发性,建议在病害发生规律及抗病育种等研究中,对于葡萄座腔菌和锹冢葡萄座腔菌均需充分重视。

  • 研究论文
    王科,刘芳,蔡磊
    摘要 (2765) PDF全文 (3263) HTML (1649)   可视化   收藏

    植物病原菌物是造成植物病害的主要病原物,可对生态安全、粮食安全、生物多样性造成重要威胁和灾害。近年来,菌物分类学的研究逐步深入,大量新分类单元被描述、高阶分类系统被修订和完善。在墨尔本和深圳两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上,对《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中涉及菌物的部分做出了重大调整以实现“一菌一名”。上述研究进展和改变对植物病原菌物的命名和名称的使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收集和整理了中国菌物名录和植物病理学教科书中记录的常见农业病原菌物名称590个,涉及菌物物种370种,隶属于2界7门15纲47目84科168属。依据最新的分类学研究进展和命名法规则,对其拉丁学名、分类地位和病害名进行全面核对和修订,按照《真菌、地衣汉语学名命名法规》选取和拟定汉语学名,将上述结果编制为名录。该名录可推进植物病原菌物名称的规范、正确使用,为广大植物病理学工作者提供支撑,促进政策制定、学术交流和科学普及等相关工作的开展。

  • 研究论文
    郑放,焦晨,谢艳,李红叶
    摘要 (709) PDF全文 (757) HTML (233)   可视化   收藏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柑橘生产国,柑橘产业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菌物病害是制约我国柑橘产业效益的重要因素。在过去一百余年里,我国植物病理学家和菌物学家描述和记载了大量柑橘上的病原菌物。然而随着分子系统学在菌物分类鉴定中的广泛应用,以及菌物命名法规的变化,一些菌物的分类地位和拉丁学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方便使用者了解这些变化,方便柑橘菌物病害相关知识的交流,本文汇总了我国已经描述的柑橘菌物病害的病原种类,其中病原真菌103种,病原卵菌12种,此外还列出我国禁止入境病原菌5种,并依据最新分类系统和菌物命名法规对相关病原菌物的拉丁学名、中文名称以及病害中文和英文名称等进行了整理和修订。该项工作有利于我国柑橘产业相关工作者对柑橘病原菌物名称的检索和规范使用,促进学术交流和科学知识的普及。

  • 毒蘑菇专栏
    图力古尔,包海鹰,李玉
    根据文献报道和实际考察收录了我国毒蘑菇435种,对拉丁学名和中文名称进行了订正,文献常用的名称作为异名保留,纠正了以往文献中出现的毒蘑菇的拉丁学名,包括拼写错误和鉴定错误,同时列举出毒素成分及中毒类型,并引证了相关参考文献。
  • 综述
    戴玉成,李玉
    菌物学报. 2011, 30(4): 515-518.
    对我国6种重要药用真菌的名称进行了考证,按照国际命名法规及《真菌、地衣汉语学名命名法规》对这些种类的拉丁和汉语学名进行了讨论。建议下列汉语名称和拉丁名称为规范的汉语学名和拉丁学名:樟芝Taiwanofungus camphoratus (M. Zang & C.H. Su) Sheng H. Wu et al.,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 (Ach. ex Pers.) Pilát,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Bull.) Quél.,刺槐多年卧孔菌Perenniporia robiniophila (Murrill) Ryvarden,滑子蘑Pholiota microspora (Berk.) Sacc.,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 (Berk.) G.H. Sung et al.,其他相关名称均应为异名。
  • 综述
    戴玉成,周丽伟,杨祝良,文华安,图力古尔,李泰辉
    菌物学报. 2010, 29(1): 1-21.
    作者系统地考证了我国食用菌的名称,排除了过去报道中的187个名称,同时新增了82个名称,本文共收录中国食用菌966个分类单元,包括936种、23变种、3亚种和4变型。对每个名称按新近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命名法规(维也纳法规)进行了订正,将曾报道的、但应作为其他种的同物异名者列在其正名之后,所有名称定名人的缩写全部按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要求加以规范化。
  • 综述
    戴玉成
    菌物学报. 2009, 28(3): 315-327.
    本文中的多孔菌系指广义非褶菌目中具有孔状子实层体的种类,按照现代分类系统包括担子菌门中多孔菌目、锈革孔菌目、褐褶菌目、糙孢孔目、革菌目、糙孢革菌目和红菇目中孔状子实体的种类,还有伞菌目、阿太菌目、鸡油菌目和木耳目中个别属,如网孔菌属、胶孔菌属、榆孔菌属、牛排菌属和纵隔孔菌属等的种类。基于作者采集的1万余号标本和国内主要标本馆标本的研究,对中国多孔菌的种类进行了系统总结,目前有604种多孔菌发现于中国,多孔菌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对中国多孔菌的名称按新近研究成果和最新命名法规(维也纳法规)进行了订正。对121种新拟了汉语学名。
  • 综述
    戴玉成,杨祝良
    菌物学报. 2008, 27(6): 801-824.
    近年来,我国对药用真菌的研究和利用越来越重视,相关报道逐年增加。针对有些种类鉴定有误、拉丁学名使用没有严格遵守最新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命名人缩写不规范等问题,作者系统考证了我国药用真菌的名称,共收录473种,对每种名称按新近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命名法规(维也纳法规)进行了订正,对过去的错误报道或不存在的名称进行了修正,将曾报道的、但应作为其他种的同物异名者列在其正名之后,所有名称定名人的缩写全部按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的要求加以规范化。每种名称之后还列举了该种的主要药用功能或价值,并引证了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