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2010年, 第2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0-03-15
  

  • 全选
    |
    综述
  • 师光开 罗建堂 侯成林
    菌物学报. 2010, 29(2): 159-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根据作者野外调查、室内研究以及查阅有关文献获得的数据,发现我国华山松Pinus armandii上斑痣盘菌科Rhytismataceae菌物6属18种,其中玉龙舟皮盘菌Ploioderma yulongense为一新种。文中对新种进行了描述、图解和讨论,编制了18个种的检索表,讨论了华山松上斑痣盘菌的生态习性及致病性。
  • 戴玉成 崔宝凯 袁海生 魏玉莲
    菌物学报. 2010, 29(2): 164-17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1992-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对中国多孔菌进行了系统调查,基于对多孔菌生境是否受到威胁,初步将48种中国多孔菌列为濒危种,占中国多孔菌总数的8%;分布于20个省和自治区,其中绝大部分生长于原始森林中,主要在倒木和腐朽木上;它们几乎不能在人为干扰的林分内生存;38种为木材白色腐朽菌,9种为褐色腐朽菌,1种为树木菌根菌。对每种的基本形态学、生长基质和生态习性进行了简要论述。
  • 赵杏利 邓晖 牛永春
    菌物学报. 2010, 29(2): 172-17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经形态学鉴定和rDNA ITS序列分析,16株分离自北京、河北、河南发病狗尾草的菌株、2株分别分离自河南发病虎尾草、牛筋草的菌株和1株分离自青海发病野燕麦的菌株被鉴定为狗尾草平脐蠕孢Bipolaris setariae。接种试验表明,来自狗尾草的菌株比来自其他寄主植物的菌株对狗尾草致病性强,分离自野燕麦的菌株对狗尾草无致病性,分离自不同地区不同样品狗尾草的菌株其致病性有显著差异。菌株NY1对狗尾草有很强致病性,接种后5d植株叶片即全部呈枯死状,接种后7d整个植株枯萎死亡。菌株NY1对马唐和虎尾草也有很强致病性,但对于大多数供试栽培植物致病性很弱或无致病性。因此,B. setariae NY1菌株具有进一步开发成为狗尾草、马唐和虎尾草等杂草的生物除草剂的潜力。
  • 尤文雨 邹克琴 俞晓平 刘倩 安欣欣 赵煦泓 叶子弘
    菌物学报. 2010, 29(2): 178-18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显微镜下观察孢子形态,并观察单菌落的形态和菌株的微观形态,PCR扩增其ITS-5.8S rDNA序列,测序并在NCBI中进行同源比较,确定其种属。液体培养该菌株,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发酵液中植物激素。结果表明:用菌落形态与孢子形态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的方法,对茭白中分离的一个菌株鉴定为菰黑粉菌,且在其发酵液中检测到植物激素IAA、ABA和GA3,其中IAA含量为0.1306mg/L,ABA含量为0.01367mg/L。
  • 王晓丽 李艳双 盖玉红 李玉
    菌物学报. 2010, 29(2): 185-18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2mol/L NaCl或3, 5-二碘水杨酸锂(Lis)抽提扁绒泡菌Physarum compressum原质团细胞核,对残余蛋白进行电泳及肌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结果表明单独用Lis抽提细胞核不能有效去除组蛋白,用2mol/L NaCl则可有效去除组蛋白,免疫印迹实验表明核骨架中存在着可以有效对抗2mol/L NaCl的肌动蛋白。
  • 樊荣辉 王永强 刘兵 张敬泽 王洪凯 胡东维
    菌物学报. 2010, 29(2): 188-19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马铃薯蔗糖人工培养基(PSA)上绿核菌(稻曲病菌)不同培养时期的产孢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扫描电镜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的前期(前20d),菌落表面往往形成集结状菌丝结构,其上开始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一些分散的菌丝上也可产生少量的分生孢子。而在培养的后期,菌落表面往往形成黄色子实体,内部集生大量厚垣孢子。说明绿核菌在人工培养基上前期以形成分生孢子为主,后期则以厚垣孢子为主,且厚垣孢子的量远远大于分生孢子。萌发试验表明,成熟的厚垣孢子会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萌发率急剧下降。因此,新鲜的成熟厚垣孢子是最为理想的接种体。
  • 黄悦华 张天宇 潘好芹 于金凤
    菌物学报. 2010, 29(2): 193-19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采集土壤样品35份,主要涵盖农田、城市花园、高山草甸、湿地和防护林带五种生态类型,从中分离获得土壤淡色丝孢菌12属。利用种群优势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生态位宽度、群落相似性等指标对该地区不同生境的土壤淡色丝孢菌物种(属级)的生态多样性及物种生态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淡色丝孢菌的数量和类群分布在该地区不同生态类型土壤中差异明显。农田生境中土壤淡色丝孢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均匀度较高;防护林带生境中土壤淡色丝孢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低,均匀度也最低。对不同生态类型土壤中淡色丝孢菌的相似性分析发现,农田和防护林带生境的相似性系数最大,说明这两种生境具有较多的共同物种;湿地和城市花园生境的相似性系数最小。物种生态位结果分析表明,在上述五种生境中,拟青霉属Paecilomyces、刺座霉属Volutella、曲霉属Aspergillus和青霉属Penicillium具有较宽的生态位宽度,属于广适性物种;而白僵菌属Beauveria和绿僵菌属Metarhizium生态位很窄,只存在于某个生境中,属于狭适性物种。
  • 王士娟 林英任 侯成林 高小明 杨中周 刘芳
    菌物学报. 2010, 29(2): 199-2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散斑壳属Lophodermium 22个种的40个rDNA-ITS序列进行分析,研究了该属种间系统发育关系。对以简约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散斑壳属种间亲缘关系与其寄主有很大的相关性,针叶树和阔叶树上的散斑壳可能是亲缘关系较远的两大类群,寄主和产地的不同导致了L. agathidis、L. australe和L. conigenum等种内遗传变异。同时,子囊果的开口机构和唇细胞的有无及特征在种水平分类上具有重要意义,而rDNA-ITS序列系统学分析并不能证实子囊果埋生位置在散斑壳属分类上的重要性。
  • 王建锋 陈长卿 陆宁海 彭云良 詹刚明 黄丽丽 康振生
    菌物学报. 2010, 29(2): 206-2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TP-M13-SSR自动荧光检测技术,对四川省小麦条锈菌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小麦条锈菌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川西北和四川盆地的种群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而四川西南部和四川东南部的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四川小麦条锈菌群体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地区间的遗传变异仅占14.92%,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23.06%,群体内遗传变异占60.02%,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部。基因流和共享基因型从分子水平证实了四川小麦条锈菌在地区间的传播,且川西北和四川盆地之间的菌源交流最为广泛。
  • 慕林轩 牛永春 邓晖
    菌物学报. 2010, 29(2): 214-2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黄瓜植株内生真菌的区系组成及其变化,从而为进一步研究黄瓜内生真菌的生态和功能奠定基础,对采自北京延庆的不同品种和不同生育期的40株黄瓜进行了内生真菌的分离培养。经形态学鉴定和18S rDNA序列分析,分离到的1,024株内生真菌属于18属,其中Exserohilum和Neocosmospora尚未见内生真菌的报道。Alternaria、Aspergillus、Chaetomium、Cladosporium和Fusarium在各生育期和各器官普遍存在。其中,Alternaria在叶中的定殖率达47.0%,远高于在其他器官中的定殖率;Fusarium在根中的定殖率达32.5%,远高于在其他器官中的定殖率。多数真菌类群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器官偏好性,有些真菌类群则只出现在特定器官中。叶和根的内生真菌类群数量和总定殖率均高于茎和果实。随着黄瓜的生长,各器官内生真菌的类群数在增加,部分真菌的定殖率也呈上升趋势,但Neocosmospora和Chaetomium在各器官中的定殖率则随植株生长呈下降趋势。
  • 哈霞 胡中慧 王蕾 权军利 单卫星
    菌物学报. 2010, 29(2): 222-2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甲基磺酸乙酯(ethylmethane sulfonate,EMS)为诱变剂,通过其对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休止孢萌发的影响,确定化学诱变条件。通过收集单卵孢子,建立了包含640个单卵孢子系的突变体库,其中约有50%的诱变菌系在培养性状和菌落形态方面发生了明显变化,菌落形态多样,表现出较紧密或松散,近圆形或不规则;气生菌丝减少,生长速度较慢或快;在卵孢子产量方面,8.13%的菌系有增加,20.41%的菌系减少,27.82%的菌系极少或者没有卵孢子产生,43.64%的菌系卵孢子产量类似野生型。以质膜氢离子泵蛋白基因PsPMA1(plasma membrane H+-ATPase 1)为对象,通过TILLING技术,从320个大豆疫霉菌突变体中获得9个突变体,进一步确认了EMS对大豆疫霉菌的诱变效果,并且估算EMS对大豆疫霉菌的诱变频率至多每115kb发生一个核苷酸变异。新构建的突变体库为开展大豆疫霉病菌的功能基因组研究奠定了遗传材料基础。
  • 刘华杰 吴清凤 房士波 刘洪升
    菌物学报. 2010, 29(2): 228-2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坚韧胶衣Collema tenax是干旱和半干旱生态系统中生物土壤结皮的重要组分,其固氮作用对生态系统氮素循环具有重要影响。该地衣生长于温度和水分条件变化剧烈的土壤表面,但在我国北方其固氮活性对冻融的响应尚不清楚。采用乙炔还原法研究了坚韧胶衣固氮活性在不同水分条件下(湿冻组:地衣体含水量> 200%干重;干冻组:地衣体含水量< 20%干重)和4次冻融处理之间的差异。坚韧胶衣固氮活性为2,371.0-8,701.8nmol C2H4/m2?h,湿冻组固氮活性低于干冻组,对照组固氮活性最高,湿冻组和干冻组的固氮活性(对照的百分比)均与冻融次数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干冻组:R2 = 0.916,p< 0.001;湿冻组:R2 = 0.965,p< 0.001),但湿冻组的斜率绝对值(25.05)明显高于干冻组斜率绝对值(7.60)。结果表明低温对坚韧胶衣固氮活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干燥条件下坚韧胶衣固氮活性对于低温胁迫的敏感性比地衣体湿润条件下更低,这种较低的敏感性可能是该地衣对我国北方干燥和冷热变化剧烈的气候特点的生理适应策略。
  • 杨松 李春杰 黄玺 柴青 南志标
    菌物学报. 2010, 29(2): 234-2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带有与不带有Neotyphodium属内生真菌的醉马草Achnatherum inebrians、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和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的草粉浸提液对细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根腐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燕麦镰孢Fusarium avenaceum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进行了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披碱草、醉马草和野大麦草粉浸提液对细交链孢、根腐离蠕孢、燕麦镰孢和绿色木霉的菌落生长、孢子萌发率和芽管长度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披碱草中的Neotyphodium可显著增强披碱草草粉浸提液对细交链孢、燕麦镰孢、绿色木霉菌落生长及对细交链孢和根腐离蠕孢孢子萌发及燕麦镰孢芽管长度的抑制作用;醉马草中的Neotyphodium显著增强了醉马草草粉浸提液对燕麦镰孢、绿色木霉菌落生长和芽管长度,以及细交链孢、根腐离蠕孢和燕麦镰孢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野大麦中的Neotyphodium显著增强了野大麦草粉浸提液对绿色木霉菌落生长、孢子萌发和芽管长度的抑制作用。
  • 叶波平 贾阳阳 许婷婷 刘冰 李明月
    菌物学报. 2010, 29(2): 241-2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基于菌落和菌体的形态特征以及ITS序列分析结果,将分离自中国海南省海口市东寨港红树林保护区红海榄根际土壤的菌株F7鉴定为曲霉属黄绿组的一种真菌。在确定和优化菌株F7培养基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适合其分泌活性代谢产物的改良查氏培养基组成:3%乳糖,1%蛋白胨,0.3% NaNO3,0.05% KCl,0.05% MgSO4?7H2O,0.001% FeSO4,0.1% K2HPO4,pH7.0。将菌株F7接种于该培养基中,28℃下160r/min振荡培养7d后收获发酵液,经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后获得了乙酸乙酯萃取物(EAE)、正丁醇萃取物(BE)以及水萃取物(WSE),其中EAE和BE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八叠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长显示出明显的抑制活性,最低抑菌浓度(MIC)介于0.625-5.0mg/mL之间。同时,上述3种萃取物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也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IC50约为120μg/mL左右。
  • 冯娜 张劲松 唐庆九 郝瑞霞 刘艳芳 杨焱 贾薇 周帅 唐传红 钟建江
    菌物学报. 2010, 29(2): 249-25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毛头鬼伞子实体中分离得到4个甾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麦角甾醇(1)、啤酒甾醇(2)、麦角甾醇葡萄糖甙(3)和tuberoside(4)。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毛头鬼伞中得到。通过体外细胞毒性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化合物4有较强的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狗肾细胞MDCK增殖的活性,其抑制增殖的IC50值分别为10.9μg/mL(18.4μmol/L)和5.8μg/mL(9.8μmol/L)。化合物3对MCF-7和MDCK的抑制作用则较弱,当其浓度为10.0μg/mL(17.9μmol/L)时,对MCF-7和MDCK的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2.5%和7.5%。
  • 叶明 陈晓 朱立 胡雪芹 林英任
    菌物学报. 2010, 29(2): 254-26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暗盘菌Plectania sp. YM421菌株所产黑色素的稳定性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黑色素易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和二甲亚砜,微溶于蒸馏水,不溶于盐酸、无水乙醇、乙酸乙酯、氯仿、二甲苯、丙酮和乙醚;该黑色素在pH≥6时稳定,pH≤5时产生沉淀;对室光、日光、紫外光、亚硫酸钠、Na+和K+稳定;添加苯甲酸钠、柠檬酸钠、蔗糖、葡萄糖、乳糖、麦芽糖对黑色素有增色或护色作用;而双氧水、柠檬酸、Vit C、Mg2+、Cu2+、Zn2+、Ca2+、Fe3+、Al3+降低其稳定性;该黑色素与Vit C还原能力的EC50值(吸光度为0.5时的浓度)分别为169.6μg/mL和31.88μg/mL,对羟基清除作用的IC50值(清除率为50%时的浓度)分别为360.4μg/mL和183μg/mL。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色素,YM421黑色素有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以及医药等行业。
  • 乔治杰 马斌 陈琼华 周玉萍 程惠贞 田长恩
    菌物学报. 2010, 29(2): 261-26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真菌漆酶在纺织物染料脱色及其废水净化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阳离子红2GL是使用广泛又难以处理的一种染料,现有的方法治理效果差。本研究优化了灵芝漆酶催化阳离子红2GL脱色的主要工艺参数:最适pH、温度、ABTS用量、漆酶用量和染料浓度分别为4.5、20℃、0.083mmol/L、10U/mL和50mg/L。在所得的最优条件下反应30min,阳离子红2GL的脱色率可达90.3%;反应24h,脱色率达100.0%。
  • 王卓仁 刘启燕 肖扬 吴茜 边银丙
    菌物学报. 2010, 29(2): 267-27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栽培菌株秋6和K95-1为亲本,通过单孢菌株配对杂交获得21个杂交子,观察杂交子及亲本菌丝体生长情况,进行栽培出菇试验。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9个正常出菇的杂交子从8个性状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杂交子QK-8和QK-15关联度仅次于亲本秋6,农艺性状和子实体性状表现最好。采用ISSR技术对21个杂交子及亲本进行DNA多态性聚类分析,单孢杂交后代遗传分化十分明显,归于同一类群的杂交子在菌丝生长、子实体形态和农艺性状等方面常表现相似,ISSR分析能为优良杂交子初步筛选提供重要参考。
  • 陈珊珊 郝蕾蕾 周娜 李增智
    菌物学报. 2010, 29(2): 273-27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羧基转运蛋白基因是近年来分离出的新基因,在虫生真菌中可能与穿透昆虫体壁时的能量代谢有关。构建了针对该基因的双链RNA干扰载体,采用芽生孢子转化法将载体质粒转入球孢白僵菌,并通过RT-PCR检测转化前后BbJEN1的表达情况。RT-PCR检测结果显示,球孢白僵菌转化子BbJEN1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表明干扰载体具有明显的沉默效应。在两种培养基上,转化子与原始菌株的生长速度和产孢量差异均不显著,而分生孢子萌发则显著滞后于原始菌株。使用马尾松毛虫幼虫对转化子和原始菌株进行生物测定,原始菌株的半致死浓度、半致死剂量和半致死时间分别为2.79×106个孢子/mL、84.12个孢子/mm2和6.49d,而转化子的半致死浓度、半致死剂量和半致死时间则分别增加到1.27×107个孢子/mL、382.92个孢子/mm2和8.09d,毒力显著下降。由此表明BbJEN1基因与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发芽以及毒力均有关。
  • 徐金柱 黄勃 李增智
    菌物学报. 2010, 29(2): 279-28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单孢株继代过程中的菌落局变现象,并通过AFLP分析了角变子与原菌株间在分子水平上的差异。结果表明,野生型出发菌株Bb13的单孢分离株13S5和13S8在继代培养过程中均发生生长速率加快和产孢量下降现象。13S5在前5代,13S8在前6代产孢量有所下降但不显著,至第10代时产孢量比第1代分别下降了81.7%和69.0%。菌株角变现象在继代培养5-6代后表现明显,而13S8角变子出现的频率更高。AFLP指纹图谱分析表明,用20个引物组扩增出的98个位点中,两个角变子与野生型菌株间有12条差异条带,变异率达12.2%。由此证明单孢子分离株在继代培养中发生菌落局变后遗传物质已产生了变异。
  • 余仲东 赵官成 淡静雅 任争争
    菌物学报. 2010, 29(2): 285-29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对收集的22株和GenBank下载的40株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ITS序列构建了MP(Maximum parsimony)进化树。在以Leucostoma为外群的情况下,来自我国(主要是陕西)的葡萄座腔菌树木溃疡病菌总体上可分为2个大群,BDGroup1 与GenBank上报道的B. dothidea 被聚在一起,BD Group2菌株全部来自我国关中咸阳,独立成群,与Botryosphaeria属其他种亲缘关系远。培养特征、分生孢子大小和致病性测定显示:来自我国的苹果轮纹病菌、苹果干腐病菌、梨轮纹病菌、桃树流胶病菌同B. dothidea亲缘关系近,在MP树中聚在一起(BD Group1)。ITS序列分析结果支持B. dothidea与B. berengeriana为同物异名的观点。 B. ribis 与B. parva亲缘关系近,而与B. dothidea亲缘关系远,支持B. ribis与B. dothidea为不同种的观点。
  • 苏明声 谢小梅 罗闳丹 张普照 庄毅
    菌物学报. 2010, 29(2): 294-29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双向发酵的原理,运用“发酵过程动态比较法”研究了灵芝接种于雷公藤药性基质上发酵不同时间所得菌质的化学成分、急性毒性和免疫功能的变化,以其确定雷公藤解毒持效双向发酵的最佳发酵终点。研究结果表明:发酵第30天所得的菌质(G30)总二萜的含量最低,为0.57%;与雷公藤生药比较,G30的LD50最高,且发酵第30天所得菌质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抑制作用最强。综合对成分含量、毒性及药效的动态数据联系比较、分析,确定了雷公藤解毒持效双向发酵的发酵终点与适宜的发酵周期是菌丝长满瓶后的第30天。
  • 研究论文
  • 王美琴 刘程斐 路涛 高俊明 路炳声
    菌物学报. 2010, 29(2): 300-30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付洁 商蓓 罗泽青 杨家荣
    菌物学报. 2010, 29(2): 303-30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汪虹 鲍大鹏 陈明杰 陈辉 林楠 茅文俊
    菌物学报. 2010, 29(2): 310-3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