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2017年, 第36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7-10-22
  

  • 全选
    |
  • 段维军, 严进, 蔡磊, 朱水芳
    菌物学报. 2017, 36(10): 1311-1331.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70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植物检疫性菌物是一类严重危害植物健康的有害生物,我国现行的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共收录130种。本文总结了2007年至2016年间全国口岸进境植物检疫性菌物的截获情况,从检疫性菌物分布类群、寄主及与不同检疫业务和来源国或地区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从检测鉴定技术方面对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展望,以期提高疫情截获率,促进口岸检疫性菌物检疫工作的发展。

  • 李华祥, 陆震鸣, 耿燕, 史劲松, 许正宏, 马延和
    菌物学报. 2017, 36(10): 1332-1345.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70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樟芝Taiwanofungus camphoratus是台湾特有的珍稀药食用真菌,具有保肝护肝、抗肿瘤、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液体深层发酵是目前高效生产樟芝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在其规模化生产应用中仍然存在接种量及种子质量不易控制、发酵过程菌体形态复杂、发酵过程参数及活性物质得率批次稳定性不高、生产周期偏长等问题。本文对樟芝液体发酵工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同时介绍了快速发酵、循环发酵、活性物质高效发酵等新型樟芝发酵工艺,具有提高生产效率和批次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等优点。此外,对樟芝深层发酵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柴新义, 张雪艳, 王梓燕, 葛先鹤
    菌物学报. 2017, 36(10): 1346-1354.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70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我国特有的3种古老的野生榆科植物内生真菌菌群多样性及探讨同一生境条件下内生真菌菌群在不同植物之间的组成特征,以安徽琅琊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野生青檀、琅琊榆和醉翁榆的当年生健康枝条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分离法和形态分类学方法对其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从3种榆科植物的1 778个组织块中,分离内生真菌1 938株,隶属于10目16科22属,未产孢的一类暂归为无孢菌群,占10.2%。3种榆科植物均是以子囊菌类所占比例最高(80.72%-89.71%),目级水平以肉座菌目Hypocreales的相对多度最高,科级水平以间座菌科Diaporthaceae的相对多度最高,属级水平以拟茎点霉属Phomopsis的相对多度最高。琅琊榆枝条中分离的内生真菌菌群最多(14属),醉翁榆菌群最少(10属)。内生真菌菌群组成在3种榆科植物之间存在宿主特异性。Shannon指数(H′)从高到低的顺序为:青檀>琅琊榆>醉翁榆,Margalef指数(R)从高到低的顺序为:琅琊榆>青檀>醉翁榆,均匀度指数(E)从高到低的顺序为:青檀>醉翁榆>琅琊榆。琅琊榆和醉翁榆之间的内生真菌菌群组成相似度最高,相似性系数达0.62,青檀和琅琊榆的相似性系数最低(CS=0.44)。费舍尔检验(Fisher’s exact test)表明,3种榆科植物在内生真菌菌群组成上无明显差异 (P=0.26-0.50>0.05)。

  • 刘晓亮, 图力古尔, 王向华
    菌物学报. 2017, 36(10): 1355-1368.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70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从采自中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1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红菇属真菌标本中鉴定出23个种,其中确认3个为此前未在中国报道过的种:果香红菇Russula amoenolens(腐味组sect. Foetentinae Melzer & Zvára)、暗红红菇R. atrorubens(浅绿组sect. Vidantinae)和诺尔亚红菇R. nuoljae(黑紫色组sect. Atropurpurinae)。该3个种原始描述均来自欧洲,在大、小兴安岭地区,它们生长于落叶松和白桦形成的混交林下。通过形态特征和ITS序列的对比证实了它们与欧洲或北美的标本为同种。

  • 尉莹莹, 梁晨, 赵洪海
    菌物学报. 2017, 36(10): 1369-1375.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60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在辽宁丹东新发现一种软枣猕猴桃根腐病害,罹病植株叶片枯萎,老叶变干凋谢,最后干枯死亡。通过组织分离法和单孢分离法获得纯化菌株HMQAU150043和HMQAU150044。经形态学观察、ef-1a序列分析、mtSSU序列分析及柯赫氏法则验证,确定两株病原菌均为多见镰孢Fusarium commune。这是该菌所致软枣猕猴桃根腐病的首次发现。

  • 王琪, 李晓林, 张敬泽, 胡美华
    菌物学报. 2017, 36(10): 1376-1382.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6023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是一种外来入侵植物。由于它强大的竞争能力并缺乏自然天敌,这种植物在我国东部迅速扩展和蔓延,已引起严重生态问题。我们于2015年5月在浙江宁波地区第一次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锈病。该病在叶片上产生黄斑,大量夏孢子堆和夏孢子覆盖植物叶片,引起叶片扭曲、叶疫和落叶。依据形态学特征和分子数据,引起加拿大一枝黄花锈病的病原菌被鉴定为紫菀鞘锈菌Coleosporium asterum。超微结构分析揭示,在一个孢子堆中冬孢子形成、萌发以及担子的产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即在一个孢子堆中,既有冬孢子发育又有担子发育,而个体冬孢子间或担子间也具有不同的发育水平。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病害侵染循环以及病原菌对寄主生长和传播的影响提供了科学数据。

  • 申永铭, 郭成瑾, 王喜刚, 沈瑞清, 陈爱昌, 胡小平
    菌物学报. 2017, 36(10): 1383-1391.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70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融合群3(anastomosis group 3,AG3)是引发马铃薯黑痣病的主要病原菌,严重威胁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菌核是马铃薯黑痣病菌在土壤中的主要存活结构,是马铃薯黑痣病的初侵染源,其密度直接影响马铃薯黑痣病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为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土壤中菌核的密度,本研究以立枯丝核菌AG3转录间区(ITS)特异性引物RsTqF1/RsTqR1扩增产物的重组质粒为标准品,构建SYBR Green I实时定量PCR(qPCR)检测体系,结合水筛法与Fast DNA® Spin Kit for Soil土壤DNA提取试剂盒对土壤样品进行DNA提取,建立了循环域值(Ct)与土壤中立枯丝核菌AG3菌核密度的关系,并与传统选择性培养基筛选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时定量PCR检测灵敏度比常规PCR高10倍,土壤中菌核密度n(g/g土)和Ct值之间的关系为:n=10(9.6917-Ct)/3.4558。相比较于选择性培养基筛选法,水筛qPCR法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土壤中立枯丝核菌的菌核密度。

  • 于慧云, 王嘉荟, 胡小平, 范三红
    菌物学报. 2017, 36(10): 1392-1405.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70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Helitron是真核生物中存在的一种以滚环方式进行复制的转座元件,关于其对动植物基因组的影响已有深入分析,而在真菌中则鲜有报道。本文对大豆囊孢线虫的生防菌——明尼苏达被毛孢Hirsutella minnesotensis中的Helitron转座元件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该真菌中存在两类自主的Helitron元件HmHeli1HmHeli2;其中HmHeli1不仅具有保守的末端序列和结构,而且编码序列高度相似,甚至完全一致的RepHel转座酶,表明其在基因组中发生了近期扩张并依旧活跃。HmHeli1符合Helitron2元件的结构及编码特征:5′和3′末端分别存在保守序列“TCAG”和“TATTTT”,3′末端存在富含GC的发卡结构,近末端存在不对称的反向重复序列;编码的转座酶包含锌指、Rep和Helicase结构域,但不包含核酸内切酶结构域。HmHeli1优先同向插入基因富集区,甚至功能基因内部,插入位点存在一个短的富含AT的序列。HmHeli1不具主动捕获基因的能力,但可被动接受其他转座元件的插入。HmHeli1是一种结构独特、极具扩张力的DNA转座元件,不仅在明尼苏达被毛孢基因组进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具有开发为通用遗传分析工具的潜能。

  • 谢玲, 蒋莎林, 钟晓红, 刘东波, 夏志兰
    菌物学报. 2017, 36(10): 1406-1414.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70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脂多糖(LPS)诱导刺激,考察了不同浓度灵芝菌丝体冻干粉(FDPGLM)处理后细胞活力、NO和IL-6水平、Toll样受体4(TLR4)和iNOS mRNA表达、IκBa和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蛋白表达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相对于LPS诱导来说,FDPGLM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显著抑制LPS诱导引起的NO和IL-6水平上升(P<0.01),显著下调TLR4 mRNA 表达(P<0.01),并显著抑制IκBa蛋白降解和NF-κB p65蛋白磷酸化(P<0.01),由此推测在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FDPGLM可能经由TLR4/NF-κB信号途径抑制促炎基因的激活并抑制促炎细胞因子比如IL-6的分泌,提示FDPGLM在抗炎药理作用上的应用前景。

  • 雷帮星, 康冀川, 何劲, 文庭池, 钱一鑫, 何珺
    菌物学报. 2017, 36(10): 1415-1426.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70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蝉拟青霉122菌株中N6-(2-羟乙基)腺苷(HEA)的产量。采用静置液体培养方法,以HEA产量为指标,筛选得到122菌株在查氏培养基上的HEA产量优于沙氏和PD培养基;以查氏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在26℃培养40d时,HEA产量达到最大;在黑暗条件培养优于光照条件培养;最优碳源是蔗糖和葡萄糖;最优氮源是磷酸氢二铵;最优无机盐是KH2PO4;最优前体物为次黄嘌呤;最适氨基酸为L-谷氨酸。正交实验结果表明蔗糖是影响122菌株产HEA的最主要的因子,在筛选出的优化培养基上得到122菌株HEA的最大产量为(130.22±0.60)mg/L,较优化前HEA的产量提高9.73倍。

  • 辛燕花, 梁彬, 王颖霞, 刘阳, 白晓静
    菌物学报. 2017, 36(10): 1427-1435.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70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采用双向液体发酵技术,以灵芝作为出发菌株,银杏叶为药性基质,以发酵产物的抗氧化活性为检测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对双向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并进一步对发酵后的活性物质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灵芝-银杏双向液体发酵的最佳条件为:银杏叶接种量为0.15g/100mL、初始pH 8.0、发酵时间9d、添加银杏叶的发酵时间为第2天,在此基础上,菌株的还原力达到0.731;活性物质多糖含量为245.20mg/g,三萜含量为70.96mg/g,总黄酮质含量为10.98mg/g,分别是对照的2.38倍、1.96倍和2.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