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苗苗,侯扶江. 草地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影响因素[J].草业科学,2012,29(10):1631-1637[2] Long Huiying, Sha Yucang, Zhu Hongye, et al. Selection of adaptive grass and frutex and their planting benefits in the arid-hot valleys of Yuanmou[J].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2008,13(3):317-323[3] 龙会英,沙毓沧,朱红业,等. 8份圭亚那柱花草在元谋干热河谷的引种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07,20(5):1078-1084[4] 程积民,万惠娥,胡相明,等. 半干旱区封禁草地凋落物的积累与分解[J]. 生态学报,2006,26(4):1207-1212[5] 汪思龙,陈楚莹. 凋落物对土壤酸化的缓冲及其对根系生长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1992,11(4):11-17[6] 汪思龙,陈楚莹. 森林凋落物对土壤酸化缓冲作用的初步研究[J]. 环境科学,1992,13(5):25-30[7] 赵鸿雁,吴钦孝,刘向东. 山杨林枯枝落叶的水文水保作用研究[J]. 林业科学,1994,30(2):176-180[8] 鲍文,包维楷,何丙辉,等. 岷江上游23年生油松纯林下凋落物与土壤截留降水的效应[J].水土保持学报,2004,18(5):115-119[9] 徐秋芳,桂祖云. 不同林木凋落物分解对土壤性质的影响[J].浙江林学院学报,1998,15(1):27-31[10] 木村允.陆地植物群落的生产量测定法[M]. 姜恕,陈乃全,焦振家,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1:58-97[11] 王克勤,沈有信,陈奇伯,等. 金沙江干热河谷人工植被土壤水环境[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5):809-813[12] 牛青翠,王龙,李靖.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初探[J]. 中国水土保持,2006(4):39-41[13] 杨万勤,王开运,宋光煜,等. 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区生态安全问题探析[J]. 中国农业生态学报,2002,10(3):116-118[14] 李曦,雷海章,熊向阳. 我国流域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9(3):38-39[15] 张明忠,朱红业,沙毓沧,等. 金沙江干热河谷草被凋落物的分解率与持水性能[J]. 水土保持研究,2010,17(2):156-159[16] 龙会英,张德. 7种热带牧草生物量的测定及持水能力的研究[J]. 热带农业科学,2012,32(3):1-5[17] 杨文治,余存祖. 黄土高原区域治理与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241-298[18] 刘士余,左长清,朱金兆. 地被物对土壤水分动态和水量平衡的影响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7,22(3):424-433[19] 汪邦稳,杨洁,汤崇军,等. 南方红壤区百喜草及其枯落物对降雨径流分配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2009,23(2):7-10[20] 刘洋,张健,冯茂松,等. 巨桉人工林凋落物数量、养分归还量及分解动态[J].林业科学,2006,42(7):1-10[21] 郭剑芬,杨玉盛,陈光水,等. 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2006,42(4):93-100[22] 高俊琴,欧阳华,吕宪国,等. 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枯落物分解及其影响因子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4,18(4):121-124[23] 周永文,黄文辉,陈红跃,等. 不同人工林分枯落物和土壤持水能力研究[J].生态环境,2003,12(4):449-451[24] 方海东,段昌群,纪中华,等. 金沙江干热河谷自然恢复区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J].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8,54(2):177-182[25] 方海东,纪中华,杨艳鲜,等. 金沙江干热河谷新银合欢人工林枯落物层持水特性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05,19(5):54-57[26] 罗辉,王克勤. 金沙江干热河谷山地植被恢复区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研究[J]. 生态学报,2006,26(8):2432-2442[27] 沈有信,刘文耀,张彦东. 东川干热退化山地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物种组成与土壤种子库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3,23(7):1454-1460[28] 刘洪岭,李香兰,梁一民. 禾本科及豆科牧草对黄土丘陵区台田土壤培肥效果的比较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1998,18(2):136-140[29] Bokari U G,张树源. 暖季牧草的叶绿素、干物质和光合作用转换效率之间的关系[J]. 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1986,(4):34-38[30] 闫慧,罗盛旭,姚庆斌,等. 海南石碌铁矿区优势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和转移特性研究//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 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2011: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