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启忠,玉柱,徐春城. 我国苜蓿产业亟待振兴[J]. 草业科学,2012,29(2):314-319
[2] 卢欣石. 中国苜蓿产业发展的问题[J]. 中国草地学报,2013,35(5):1-5
[3] 张洁冰,南志标,唐增. 美国苜蓿草产业成功经验对甘肃省苜蓿草产业之借鉴[J]. 草业科学,2015,32(8):1337-1343
[4] 汪武静,王明利,金白乙拉,等. 中国牧草产品国际贸易格局研究及启示[J].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6):1-6
[5] 张菁,张于卉,马力,等. 播期和施肥对冬闲田紫花苜蓿生长和品质的影响[J]. 中国草地学报,2015,37(6):35-41
[6] 胡化柏,李建农,沈益新. 华东农区紫花苜蓿短期栽培利用的可行性研究[J]. 中国草地学报,2010,32(1):64-68
[7] 王仪明,李伟民,雷艳芳,等. 高温胁迫对淮阴苜蓿差异蛋白表达及生理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5,23(4):441-446
[8] 周道玮,孙海霞. 中国草食牲畜发展战略[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0,18(2):393-398
[9] 张艳娟,沈益新. 南方农区紫花苜蓿发展潜力与种植模式研究进展[J]. 草原与草坪,2010,30(1):84-88
[10] 曾刚,辛晓睿. 上海崇明世界级生态岛核心竞争力建设研究[J]. 上海城市规划,2012(6):14-18
[11] 何亚丽,常青,陈鲁勇. 上海地区高产优质紫花苜蓿品种的筛选[J]. 草业科学,2004,21(9):25-32
[12] 李志华,沈益新,刘信宝,等. 几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南京地区的生产性能和品质表现[J]. 中国草地学报,2006,28(l):36-40
[13] 戚志强,傅反生,胡跃高. 18个紫花苜蓿育种材料在苏南丘陵区的适应性比较[J]. 草业科学,2006,23(3):35-38
[14] 罗旭辉,李春燕,应朝阳. 福建中亚热带区紫花苜蓿的引种筛选研究[J]. 草业科学,2007,24(1):31-35
[15] 董晓宁,高承芳,李文杨,等. 不同休眠级别紫花苜蓿品种在福建省适应性研究[J]. 家畜生态学报,2013,34(3):43-46
[16] 王洁琼. 11个国外紫花苜蓿新品种的生产适应性比较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11(15):18-20
[17] Hoy M D,Moore K J,George J R, et al. Alfalfa yield and quality as influenced by establishment method[J]. Agronomy Journal,2002,94(1-2):1163-1170
[18] 易鹏,杨晓光,冯利平,等. 北京地区引种国外紫花苜蓿品种生态适应性的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4):31-35
[19] 魏臻武,符昕,曹致中,等. 苜蓿生长特性和产草量关系的研究[J]. 草业学报,2007,16(4):1-8
[20] 赵忠祥,阎旭东,徐玉鹏,等. 8个国外引进紫花苜蓿品种的产量性能分析[J]. 河北农业科学,2012,16(12):64-67
[21] 李红,杨伟光,黄新育,等. 紫花苜蓿新品系区域试验研究[J]. 中国草地学报,2010,32(2):19-24
[22] 潘声旺,王海洋,杜国祯,等. 不同资源条件下刈割对植物再生能力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17(3):436-442
[23] 常春,尹强,刘洪林. 苜蓿适宜刈割期及刈割次数的研究[J]. 中国草地学报,2013,35(5):53-56
[24] 马力,周鹏,高小叶,等. 非秋眠和半秋眠紫花苜蓿品种在华东冬闲田的生长规律和营养动态[J]. 中国草地学报,2014,36(5):38-45
[25] 武自念,魏臻武,雷艳芳,等. 12份苜蓿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J]. 草原与草坪,2011,31(1):50-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