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相国,葛菊梅. 燕麦(Arena sativa L.)的营养成分与保健价值探讨[J]. 麦类作物学报,2004,24(4):147-149 [2] 崔雄雄,侯扶江,常生华,等. 高寒牧区两个燕麦品种的产量与品质比较[J]. 草业科学,2018,35(6):1489-1495 [3] 殷复伟,王文鑫,谷淑波,等. 株行距配置对宽幅播种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18,38(6):710-717 [4] 杨吉顺,高辉远,董树亭,等.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超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10,36(7):1226-1233 [5] 杜文华,田新会,曹致中. 播种行距和灌水量对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草业学报,2007,16(3):81-87 [6] 古琛,刘佳月,杜宇凡,等. 播量对黄花苜蓿草产量与种子生产的影响[J]. 中国草地学报,2016,38(2):86-91 [7] 邵凯,李建伟,于立河,等. 不同行距和密度对耐密品种克旱16花后个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16,36(4):465-471 [8] 张旺锋,王振林,余松烈,等. 种植密度对新疆高产棉花群体光合作用、冠层结构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2004,28(2):164-171 [9] 贾志锋. 栽培措施对裸燕麦产量和种子品质的影响研究[D]. 青海大学,2007:45-48 [10] 王林. 不同栽培措施对燕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D]. 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33-34 [11] 张向前,陈欢,赵竹,等. 密度和行距对早播小麦生长、光合及产量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15,35(1):86-92 [12] 魏永鹏,南丽丽,于闯,等.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紫花苜蓿群体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草业科学,2017,34(9):1898-1905 [13] 贾志锋. 播量、行距对裸燕麦生产性状的影响[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3,43(4):5-7 [14] 胡昊,李莎莎,华慧,等. 不同小麦品种主茎茎秆形态结构特征及其与倒伏的关系[J]. 麦类作物学报,2017,37(10):1343-1348 [15] 朱占华.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茎秆抗倒伏能力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南京农业大学,2011:17-24 [16] 许能祥,顾洪如,董臣飞,等. 刈割对不同品种褐色中脉饲用高粱饲草品质及农艺性状的影响[J]. 草地学报,2014,22(3):623-630 [17] 邵生荣,姚爱兴,刘彩霞. 不同行距及播种量对宁农苏丹草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J]. 中国草地学报,1997,(2):12-15 [18] 方志伟,张荣铣,朱培仁. 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与光合作用的关系[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7,10(4):18-22 [19] Feng Wei,Sheng Bo Liu,Tian Cai Guo,et al. Effects of row spacing on assimilate production and grain yield of heavy-eared wheat Lankao Aizao 8[J]. Journal of Triticeae Crops,2009,29(4):668-672 [20] 代旭峰,王国强,刘志斋,等. 不同密度下不同行距对玉米光合及产量的影响[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3):15-21 [21] 李娜娜,田奇卓,裴艳婷,等. 播种方式对两类小麦品种分蘖成穗及其产量构成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07,27(3):508-513 [22] 游明鸿,刘金平,白史且,等. 行距对"川草2号"老芒麦生殖枝及种子产量性状的影响[J]. 草业学报,2011,20(6):299-304 [23] 吴菲菲,张永亮,王显国. 行距与播种量对无芒雀麦生产性状的影响[J]. 草业科学,2013,30(1):91-95 [24] 周汉章,刘环,刘凯,等. 种植密度与行距对秋闲田饲用甜高粱单株生产力和草产量的影响[J]. 农学学报,2018,8(3):1-10 [25] 韩金玲,杨晴,王文颇,等播期对冬小麦茎蘖幼穗分化及产量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11,31(2):115-119 [26] 韩云华,王显国,呼天明,等. 行距对牧草型高羊茅种子产量和产量因子的影响[J]. 草地学报,2014,22(1):139-144 [27] 张永亮,张浩. 行距与氮肥对虉草分蘖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草地学报,2013,35(2):43-47 [28] 赵竹,曹承富,乔玉强,等. 机播条件下行距与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11,31(4):714-719 [29] 王建林,冯西博,付刚,等. 青藏高原栽培大麦千粒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生态学报,2018,38(3):1114-1123 [30] 乔蕊清,刘新月,卫云宗. 冬小麦撒播简化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麦类作物学报,2001,21(3):84-86 [31] 陈留根,刘红江,沈明星,等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2015,(4):786-791 [32] 孙中伟. 不同播种方式下播期与播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D]. 南京农业大学,2011:82-85 [33] 李天平,李石友,王世雄,等. 不同播种方式对特高黑麦草产量及营养成分的影响[J]. 养殖与饲料,2018,(4):40-41 [34] 陈玫妃,曾辉,王钧,等.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水分生态特征研究现状[J]. 中国草地学报,2015,37(2):94-101 [35] 刘杨,石春林,宣守丽,等. 渍害胁迫时期和持续时间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18,38(2):239-245 [36] 任永峰. 水分胁迫对燕麦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D]. 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14-15 [37] 李岩,刘明,王高鹏,等. 营养生长期高温胁迫对水稻生育后期耐冷性的影响[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6,39(1):10-17 [38] 刘建宁,石永红,王运琦,等. 高丹草生长动态及收割期的研究[J]. 草业学报,2011,20(1):31-37 [39] 张晓娜,宋书红,林艳艳,等. 生育期和品种对紫花苜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草地学报,2016,24(3):676-681 [40] 宋书红,杨云贵,张晓娜,等. 不同刈割时期对紫花苜蓿和红豆草产量及营养价值的影响[J]. 家畜生态学报,2017,38(2):44-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