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胡光印,董治宝,逯军峰,等. 黄河源区1975-2005年沙漠化时空演变及其成因分析[J]. 中国沙漠,2011,31(5):1079-1086 [2] 易湘生,李国胜,尹衍雨. 黄河源区草地退化对土壤持水性影响的初步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2012,27(10):1708-1719 [3] 赵新全,周华坤. 三江源区生态环境退化、恢复治理及其可持续发展[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5,20(6):471-476 [4] 李国荣,李希来,陈文婷,等. 黄河源区退化草地水土流失规律[J]. 水土保持学报,2017,31(05):51-55 [5] 马戈亮,张海兰,杨晓生,等. 河南县发展生态草业建议[J]. 青海草业,2015,24(1):45-47 [6] 尚占环,龙瑞军,马玉寿. 江河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特征、危害及治理思路探讨[J]. 中国草地学报,2006,28(1):69-74 [7] 马玉寿,尚占环,施建军,等. 黄河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人工群落组分配置技术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07,16(5):1-6 [8] 王启基,史惠兰,景增春,等. 江河源区退化天然草地的恢复及其生态效益分析[J]. 草业科学,2004,21(12):37-41 [9] 李昂. 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群落结构与生产力稳定性关系的生态学机制研究[D]. 兰州:兰州大学,2011:10-12 [10] 王平,王天慧,周雯,等. 禾-豆混播草地中土壤水分与种间关系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3):653-658 [11] 杨恒山,刘江,张宏宇,等. 不同播种方式下苜蓿与无芒雀麦人工草地的小气候特征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2009,30(2):175-179 [12] 邰继承,杨恒山,范富,等. 播种方式对紫花苜蓿+无芒雀麦人工草地浅剖面土壤C、N分布及储量的影响[J]. 草业学报,2010,19(6):41-45 [13] 毛培胜,韩亮亮,王新国,等. 不同放牧制度对老芒麦人工草地和羔羊体重的影响[J]. 草业科学,2007,24(11):66-69 [14] 朱兴宏,张英俊,朱晓艳,等. 放牧强度对南方人工草地和绵羊生产性能的影响[J]. 草地学报,2009,17(1):128-130 [15] 赵帅,张静妮,赖欣,等. 放牧与围封对呼伦贝尔针茅草原土壤酶活性及理化性质的影响[J]. 中国草地学报,2011,33(1):71-76 [16] 王长庭,龙瑞军,王启兰,等. 三江源区不同建植年代人工草地群落演替与土壤养分变化[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9,15(6):737-744 [17] 冯瑞章,周万海,龙瑞军,等. 江河源区不同建植期人工草地土壤养分及微生物量磷和磷酸酶活性研究[J]. 草业学报,2007,16(6):1-6 [18] 李青云,施建军,马玉寿,等. 三江源区人工草地施肥效应研究[J]. 草业科学,2004,21(4):35-38 [19] 田育红. 干扰我国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600-15602 [20] 张骞,张中华,马丽,等. 不同牧草混播对退化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及生物量的影响[J]. 草地学报,2019,27(6):1659-1666 [21] 王晓敏,罗智勇,李红,等. 河南县牧草资源及优势牧草分布状况调研[J]. 现代农业科技,2019,1(11):211-216 [22] 董全民,马玉寿,许长军. 三江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分类分级体系及分类恢复研究[J]. 草地学报,2015,23(3):441-447 [23] Maron J L,Pearson D E. Vertebrate predators have minimal cascading effects on plant production or seed predation in an intact grassland ecosystem[J]. Ecology Letters,2011,14:661-669 [24] 姜恕. 草地生态研究方法[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8:28-30 [25] 杜玉娥,刘宝康,郭正刚. 基于MODIS的青藏高原牧草生长季草地生物量动态[J]. 草业科学,2011,28(06):1117-1123 [26] 祁军,郑伟,张鲜花,等. 不同豆-禾混播模式的草地生产性能[J]. 草业科学,2016,33(01):116-128 [27] 孙华方,李希来,金立群,等. 黄河源区人工草地植被群落和土壤养分变化[J]. 水土保持通报,2019,39(3):25-30 [28] 孙华方,李希来,金立群,等. 黄河源区建植17年栽培草地退化响应因子分析[J]. 草业科学,2019,36(5):1240-1248 [29] 马玉寿. 三江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形成机理与恢复模式研究[D]. 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6:31-34 [30] 李海,朱春玲,安沙舟,等. 不同建植期混播草地群落特征的年际动态[J]. 草业科学,2013,30(3):430-435 [31] 杨殿林. 呼伦贝尔草原群落植物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的研究[D]. 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5:15-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