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新跃,周俗.川西北牧区草地资源保护与畜牧业发展对策[J].四川草原,2000(1):4-9 [2] 泽柏,但其明,李昌平,等.川西北牧区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草业与畜牧,2008(8):1-7,14 [3] 宝音陶格涛,吴岚,孙卫国,等.人工草地群落分化和土壤养分含量相关性研究[J].中国草地,1993,15(4):43-52 [4] 张耀生,赵新全.青藏高寒牧区多年生人工草地持续利用的研究[J].草业学报,2003,12(3):22-27 [5] 杨桂英,靳宗立.冷地型鸭茅不同品种生产性能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0,20(2):132-235 [6] 陈瑞祥,罗绍微,李正林,等.牧草新品种黔草4号鸭茅的选育[J].草业科学,2010,27(12):102-106 [7] 陈瑞祥,赵明坤,罗天琼,等.雪凝灾后厩肥和尿素对新植鸭茅鲜草产量的影响[J].草业科学,2009,26(10):131-133 [8] 梁小玉,张新全,张锦华.不同施氮量和时间对鸭茅生产利用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04(2):8-13 [9] 王俊卿,董宽虎.施肥水平和刈割制度对鸭茅生产性能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00(2):29-31 [10] 张荣华,安沙舟,王万林,等.不同利用方式对鸭茅生物量和植株生长性状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10,47(6):1189 *1193 [11] 樊江文.在不同压力和干扰条件下鸭茅和黑麦草的竞争研究[J].草业学报,1997,6(3):23-31 [12] 高杨,张新全,谢文刚.鸭茅的营养价值评定[J].草地学报,2009,17(2):16-18 [13] 董宽虎,杨桂英,程莉芬,等.冷地型鸭茅营养动态的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1997,17(2):3-7 [14] 钟华平,杜占池.川东中高山地区红三叶、鸭茅、红三叶鸭茅人工草地群落生物量动态研究[J].草地学报,1999,7(3):214-222 [15] 王元福,盘朝邦,杨智永.川草1号老芒麦选育报告[J].四川草原,1994(4):7-13 [16] 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中国审定登记草品种集(1999-2006)[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28-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