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征缢.中国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2] 许鹏.新疆草地资源极其利用[M].乌鲁木齐: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8:151-157 [3] 韩大勇,杨勇斐,李建东.1981-2005年松嫩平原羊草草地植被生态对比分析[J].草业学报,2007,16(3):9-14 [4] 刘宏霞,陈亚宁,李卫红,等.塔里木河中游天然植物群落结构与数量特征分析[J].干旱区地理,2008,31(1):100-116 [5] 吕杰,陈俊.不同利用方式下额尔古纳草原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幂乘方法则的应用[J].草地学报,2011,19(3):388-394 [6] 赵念席,高玉葆,王金龙,等.利用方式对大针茅种群和群落数量特征的影响[J].草地学报,2005,13(1):53-58 [7] 杨时海,李英年,蒲继延,等.三种高寒草甸植被类型植物群落结构及其土壤环境因子的研究[J].草地学报,2006,14(1):77-83 [8] 蒙旭辉,李向林,辛晓平,等.不同放牧强度下羊草草甸草原群落特征及多样性分析[J].草地学报,2009,17(2):239-24 [9] 李金花,李镇清,任继周.放牧对草原植物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2,11(1):4-11 [10] 吴建波,包晓影,李洁,等.不同围封年限对典型草原群落及大针茅种群特征的影响[J].草地学报,2010,18(4):490-495 [11] 杜茜,沈海亮,王季槐.宁夏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6,25(2):222-224 [12] 许鹏.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 [13] 刘德福.草地调查与规划学实习指导[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14] 李博.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5] 卫智军,李霞,刘红梅,等.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群落特征对不同放牧制度的响应[J].中国草地学报,2011,33(1):65-70 [16] 赵成章,樊胜岳,殷翠琴,等.祁连山区退化草地植被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J].中国草地,2004,26(2):26-35 [17] 王卫,张鲜花,安沙舟.那拉提草原草地群落结构及种间关联性研究[J].草地学报,2011,19(4):553-559 [18] 樊江文,邵全琴,刘纪远,等. 1988-2005年三江源草地产草量变化动态分析[J].草地学报,2010,18(1):5-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