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曹勇宏. 东北盐碱化草地发展草业与牧业结合型绿色生态经济的基本构想[J].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0(4):136-141
[2] 裘善文. 中国东北西部风沙地、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科技开发扶贫[C]//何岩,宋玉祥. 东北区域农业综合开发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40-141
[3] 尤海洋,罗新义,柴凤久,等. 黑龙江省盐碱化草原治理技术[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10):19-20
[4] Bahceci I N A S. Subsurface drainage and salt leaching in irrigated land in South-east Turkey [J]. Irrigation and Drainage,2009,58(3):346-356
[5] 枚德新,张德顺,王振. 滨海盐碱地生态修复现状及趋势[J].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5):167-171
[6] 牛东玲,王启基. 盐碱地治理研究进展[J]. 土壤通报,2002,33(6):149-155
[7] 刘云鹏,申卫博,张社奇,等. 黄河中游湿地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特征及相关性研究[J]. 草地学报,2013,21(3):474-484
[8] 刘云,孙书洪. 不同改良方法对滨海盐碱地修复效果的影响[J]. 灌溉排水学报,2014,33(4/5):248-250
[9] 曹慧,孙辉,杨浩,等. 土壤酶活性及其对土壤质量的指示研究进展[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3,9(1):105-109
[10] 张焱华,吴敏,何鹏,等.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关系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139-11142
[12] 关松荫.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274-320
[13] 曹莉,秦舒浩,张俊莲. 轮作豆科牧草对连作马铃薯田土壤微生物菌群及酶活性的影响[J]. 草业学报,2013,22(3):139-145
[14] 高秀君,张仁陟,杨招弟,等.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酶活性动态的影响[J]. 土壤通报,2008,39(5):1012-1016
[15] 蒋德明,宗文君,李雪华,等. 科尔沁西部地区荒漠化土地植被恢复技术研究[J]. 生态学杂志,2006,25(3):243-248
[16] 孙博,解建仓,汪妮,等. 秸秆覆盖对盐渍化土壤水盐动态的影[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29(4):180-184
[17] 巩杰,黄高宝,陈利顶,等. 旱作麦田秸秆覆盖的生态综合效应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3,21(3):69-73
[18] 曹成有,蒋德明,武永谦,等. 科尔沁碱化草地改良配套技术研究[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25(3):287-289
[19] 杨招弟,蔡立群,张仁陟,等.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土壤通报,2008,39(3):514-517
[20] 张燕堃,张灵菲,张新中,等. 不同草地恢复措施对高寒草甸植物根系特征的影响[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0(1):107-111
[21] 温晓霞,殷瑞敬,高茂盛,等. 不同覆盖模式下旱作苹果园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时空动态研究[J]. 西北农业学报,2011,20(11):82-88
[22] 代婧秋,侯大斌,罗霞,等. 秸秆覆盖对附子氮代谢几种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11(22):160-163
[23] 尤海洋,罗新义,柴凤久,等. 黑龙江省盐碱化草原治理技术[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10):19-20
[24] 徐锴,赵德英,袁继存,等. 地膜和秸秆覆盖对梨园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中国南方果树,2014,43(6):94-96
[25] 杨珍平,郝教敏,苗果园. 黄土母质生土当年施肥对混作根际土壤生物活性及土壤营养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2010,24(5):223-226
[26] 李倩,张睿,贾志宽. 玉米旱作栽培条件下不同秸秆覆盖量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9,27(4):152-154
[27] 曾昭文,焉志远,赫赤,等. 松嫩盐碱化草地生态修复模式及集成技术[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2):60-62
[28] 王天平,周连仁. 不同改良措施对盐渍化土盐分和酶活性的影响[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42(5):91-94
[29] Sanaullah M, Blagodatskaya E, Chabbl A, et al. Drought Effects on microbial biomass and enzyme activities in the Rhizosphere Of grasses depend on plant community composition [J]. Applied Soil Ecology, 2011,48(1):3844-3854
[30] 王吉云,孙宗玖,安沙舟,等. 补播对天然割草场植被恢复效果的初步研究[J]. 新疆农业科学,2011,48(4):690-695
[31] 尹伟,胡玉昆,柳妍妍,等. 巴音布鲁克不同建植期人工草地土壤生物学特性研究[J]. 草业学报,2010,19(5):218-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