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curlock J M O,Johnson K,Olson R J. Estimating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from grassland biomass dynamics measurements[J]. Global Change Biology,2002,8(8):736-753 [2] 方精云,杨元合,马文红,等. 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库及其变化[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0,(7):566-576 [3] Feng Q,Cheng G,Masao M. The carbon cycle of sandy lands in China and its global significance[J]. Climatic Change,2001,48(4):535-549 [4] Myneni R B,Dong J,Tucker C J,et al. A large carbon sink in the woody biomass of northern forest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1,98(26):14784-14789 [5] 朴世龙,方精云,贺金生,等. 中国草地植被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J]. 植物生态学报,2004,28(4):491-498 [6] 鲁春霞,谢高地,肖玉,等. 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碳蓄积及其变化特征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13(3):35-37 [7] 罗怀良. 中国农田作物植被碳储量研究进展[J]. 生态环境学报,2014,23(4):692-697 [8] 朴世龙,方精云,郭庆华. 利用CASA模型估算我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J]. 植物生态学报,2001,25(5):603-608,701 [9] 孙睿,朱启疆. 气候变化对中国陆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影响的初步研究[J]. 遥感学报,2001,5(1):58-61 [10] 陶波,李克让,邵雪梅,等. 中国陆地净初级生产力时空特征模拟[J]. 地理学报,2003,58(3):372-380 [11] 方精云,郭兆迪,朴世龙,等. 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J]. 中国科学D缉:地球科学,2007,37(6):804-812 [12] 姜群鸥,邓祥征,战金艳,刘兴权. 黄淮海平原耕地转移对植被碳储量的影响[J]. 地理研究,2008,27(4):839-847 [13] 罗怀良. 川中丘陵地区近55年来农田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动态研究-以四川省盐亭县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2):251-258 [14] 何介南,康文星,田徵,等. 广州市农作物系统与大气的CO2交换[J]. 生态学报,2009,29(5):2527-2534 [15] 邰继承,杨恒山,张庆国,等. 种植年限对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土壤碳、氮含量及根际土壤固氮力的影响[J]. 土壤通报,2010,(3):603-607 [16] 田福平,时永杰,周玉雷,等. 燕麦与箭筈豌豆不同混播比例对生物量的影响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0):29-32 [17] 王桃. 高寒牧区36种燕麦营养生态特性及其生产效能评价[D]. 兰州:兰州大学,2010 [18] 马春晖,韩建国. 高寒地区燕麦及其混播草地最佳刈割期的研究[J]. 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2000,12(3):15-19 [19] 杨丽娜,赵桂琴,侯建杰. 播期、肥料种类及其配比对燕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草地学报,2013,35(4):47-51,60 [20] 蒲小鹏,胡自治,张德罡,等. 高寒地区土壤脲酶活性与尿素用量的关系(简报)[J]. 草地学报,2007,15(1):95-96 [21] 陈功,张自和,胡自治. 高寒地区一年生人工草地地上生物量动态及光能转化效率[J]. 草业学报,2003,12(1):69-73 [22] 崔莹. 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对人工草地生产性能及土壤性质的影响[D]. 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14 [23] 马春晖,韩建国,李鸿祥,等. 一年生混播草地生物量和品质以及种间竞争的动态研究[J]. 草地学报,1999,7(1):62-71 [24] 彭岚清,李欣勇,齐晓,等. 紫花苜蓿品种根部特性与持久性和生物量的关系[J]. 草业学报,2014,23(2):147-153 [25] 柴继宽,赵桂琴,师尚礼. 7个燕麦品种在甘肃二阴区的适应性评价[J]. 草原与草坪,2011,31(2):1-6 [26] 李有涵,谢昭良,解新明. 5个象草品种的构件生物量特征及分配动态[J]. 草业学报,2011,20(5):11-18 [27] 徐春明,贾志宽,韩清芳,等. 不同秋眠级数苜蓿品种生物量特性的研究[J]. 草业学报,2003,12(6):70-73 [28] 张健. 呼伦贝尔人工草地碳储量的研究[D]. 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 [29] 林瑞余,蔡碧琼,柯庆明,等. 不同水稻品种产量形成过程的固碳特性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12):2441-2448 [30] 刘艳楠,刘晓静,张晓磊,等. 施肥与刈割对不同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的影响[J]. 草原与草坪,2013,33(3):69-73,77 [31] 胡玮,李桂花,任意,等. 不同碳氮比有机肥组合对低肥力土壤小麦生物量和部分土壤肥力因素的影响[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11,(2):22-27 [32] 潘大伟,周春燕,杜立宇,等. 施用有机肥对小麦吸钾量及生物量的影响[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5,36(1):49-52 [33] 张学洲,李学森,张丽萍,等. 复种初岛燕麦+中豌六号混播效应的动态研究[J]. 草业科学,2010,27(11):101-108 [34] 朱丽丽,周治国,赵文青,等. 种植密度对棉籽生物量和脂肪与蛋白质含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10,36(12):2162-2169 [35] 周川姣,肖相芬,周顺利,等. 施氮量对两种类型燕麦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2009,(3):66-69 [36] 纪亚君,周青平,王朋,等. 氮肥对燕麦生长速率的影响[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3,43(1):4-7 [37] 高添,徐斌,杨秀春,等. 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生物量碳库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12):1724-17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