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万方浩,郭建英,王德辉. 中国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与管理对策[J]. 生物多样性,2002,10(1):119-125 [2] 王聪,郑明慧,王振华,等. 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发展综述与制订方法探讨[J]. 植物检疫,2014,28(3):1-7 [3] 国家林业局.国家林业局2004年第4号公告[EB/OL]. http://www.forestpest.org/senfang/lyzwjy/jyxyhsw/2011-06-28/Article_6272.shtml,2004-7-29 [4] 国家林业局.国家林业局2013年第4号公告[EB/OL].http://www.forestry.gov.cn/portal/main/govfile/13/govfile_1983.htm,2013-01-11 [5] 农业部农村部.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行政区名录(2013)》和《各地区发生的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2013)》的通知[EB/OL]. http://www.moa.gov.cn/nybgb/2014/dliuq/201712/t20171219_6111699.htm,2014-06-27 [6] 农业部农村部.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行政区名录(2014)》和《各地区发生的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2014)》的通知[EB/OL]. http://www.moa.gov.cn/nybgb/2015/qi/201712/t20171219_6103737.htm,2017-12-02 [7] 李娟,崔永三,宋玉双,等. 我国林业检疫性和危险性有害生物新名单的特点[J]. 中国森林病虫,2013,32(05):42-47 [8] 彭少麟,向言词. 植物外来种入侵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J]. 生态学报,1998,19(4):560-568 [9] Wang M J,Yang M,Zhang 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invasive alien plants in rangelands.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07,21(5):126-131 [10] 余婷,温艳斌,孟焕文,等. 白三叶根系分泌物对5种草坪草的生化效应[J]. 草地学报,2014,22(01):158-165 [11] 赵威,王艳杰,李亚鸽. 草地入侵植物对枝叶去除的生理生态响应:模式、机理与研究展望[J]. 草业学报,2017,26(06):195-202 [12] 祁小旭,王红岩,林峰,等. 黄顶菊对入侵地群落动态及植物生长生理特征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19,39(12):1-14 [13] 周立业,汪丽萍,刘庭玉. 科尔沁沙地人工固沙林群落中少花蒺藜草种群动态及群落多样性研究[J]. 草地学报,2013,21(01):87-91 [14] 王海波,孙娟,玉永雄. 生物入侵对生物多样性以及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J]. 草业科学,2007,24(1):68-72 [15] 王宁,陈浩,董莹莹,等. 土壤水分对入侵植物节节麦表型可塑性和化感作用的影响[J]. 草地学报,2018,26(02):402-408 [16] Ding J,Mack R N,Lu P,et al. China's Booming Economy Is Sparking and Accelerating Biological Invasions[J]. Bioscience,2008,58(4):317-324 [17] Weber E,Sun S G,Li B. Invasive alien plants in China:diversity and ecological insights[J]. Biological Invasions,2008,10(8):1411-1429 [18] 龙茹,史风玉,孟宪东,等. 河北省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分析[J]. 北方园艺,2008(07):171-173 [19] 陈秋霞,韦春强,唐赛春,等. 广西桂林外来入侵植物调查[J]. 亚热带植物科学,2008,37(3):55-58 [20] 石亮成,石钢,易巧玲,等. 柳州市外来入侵植物调查及防除对策研究[J]. 广西科学院学报,2009,25(03):178-182 [21] 田文坦,刘扬,王树彦,等. 内蒙古外来入侵物种及其对草原的影响[J]. 草业科学,2015,32(11):1781-1788 [22] 罗文启,符少怀,杨小波,等. 海南岛入侵植物的分布特点及其对本地植物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2015,39(05):486-500 [23] 石洪山,曹伟,高燕,等. 东北草地外来入侵植物现状与防治策略[J]. 草业科学,2016,33(12):2485-2493 [24] 徐海根,强胜. 中国外来入侵生物(修订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23-27 [25] 马金双,李惠茹.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名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09-114 [26] 黄冠胜.中国外来生物入侵与检疫防范[M].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51-57 [27] 鞠瑞亭,李慧,李博,等. 近十年中国生物入侵研究进展[J]. 生物多样性,2012,20(05):581-611 [28] 白帆.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空间格局和入侵风险分析[D]. 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2012:1-147 [29] 闫小玲,寿海洋,马金双.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2012,34(3):287-313 [30] 徐军. 外来入侵植物-少花蒺藜草的分布与生物学特性研究[D]. 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10-16 [31] 何影,马淼. 入侵植物意大利苍耳种子萌发对环境因子的响应[J]. 生态学报,2018,38(04):1226-1234 [32] 平晓燕,王铁梅. 植物化感作用的生态学意义及在草地生态系统中的研究进展[J]. 草业学报,2018,27(08):175-184 [33] 刘濂. 河北植被[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47-61 [34] 李博,徐炳声,陈家宽. 从上海外来杂草区系剖析植物入侵的一般特征[J]. 生物多样性,2001,9(4):446-457 [35] 李象钦,唐赛春,韦春强,等. 广西中越边境的外来入侵植物[J]. 生物安全学报,2019,28(02):147-155 [36] 闫小玲,寿海洋,马金双. 浙江省外来入侵植物研究[J].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2014,36(01):77-88 [37] 何家庆,葛结林. 安徽省外来入侵植物现状及与其他地区比较[J].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4):82-89 [38] 李成宏,苑景淇,于忠亮,等. 吉林省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与防治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14):51-54 [39] 刘熊. 北部湾海岸带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研究[J]. 绿色科技,2017,3(6):134-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