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统计组,1973,常用数理统计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10~115
[2] 王义风,1985,内蒙古地区大针茅草原中主要群落生物量季节动态的初步观侧,草地生态系统研究(1),北京:科学出版社,64~73
[3] 毛学诗、朱庆斌,1983,天然牧草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中国草原,(4):46~50
[4] 王启基、杨福囤、史顺海,1989a,高早矮离草草甸再生草生长规律的初步研究,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83~94
[5] 王启基、杨福囤、史顺海,19896,高寒矮贵草草甸地下生物f形成规律的初步研究,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73~82
[6] 卢其尧,1963,华北平原降水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气象学报,33(3):392~398
[7] 乐炎舟、张金妞、王在模等,1989,商山草甸土镶有机氮矿化之研究,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杜,115~167
[8] 许薄伍,1982,陕西汉中盆地水稻冷害初探,气象学报,40(1):89~96
[9] 李英年、王启基、周兴民,1995,矮禽草草甸地上生物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及预报模式的建立,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第4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10
[10] 李英年、王启基、周兴民,1996,高寒矮青草草甸对气候条件反应的二次判别分析。草地学报,4(2):155~161
[11] 周兴民、李建华,1982,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的主要植被类型及地理分布规律,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第1集),兰州:甘肃人民出版杜,9~18
[12] 郭继助、祝廷成,1994,气候因子对羊草群落产量影响的综合评价,植物生态学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45~2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