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汤飞宇,郭玉海,马永良,等.药用动植物种养加工技术-当归[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2,27 [2] 蔺海明,邱黛玉.当归标准化生产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0.1-6 [3] 王琼,席峙凌.当归提前抽薹的原因及防治[J].中药材,2002,(2):38 [4] 郭巧生.药用植物栽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88 [5] 蔺海明,邱黛玉,陈垣.当归苗根直径大小对提前抽薹率及产量的影响[J].中草药,2007,38(9):1386-1389 [6] 邱黛玉,蔺海明,刘学周.当归成药期生长动态及其早期抽薹规律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08,(6):15-18 [7] 徐继振,刘效瑞,荆彦民,等.当归早薹与主要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中药材,1999,22(11):549-552 [8] 李成东,黄葵,陈正权.当归抽薹调查报告[J].中草药,1994,25(8):445 [9] 王瑞永,刘莎莎,王成章,等.不同海拔高度高寒草地土壤理化指标分析[J].草地学报,2009,17(5):621-628 [10] 王倩,程积民,万惠娥.环境因素影响草地柠条生长的主成分及典型相关分析[J].草地学报,2009,17(3):321-326 [11] 李明世,郝玉蓉,张治国,等.海拔高度对当归产量和挥发油主要成分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1985,(2):34-36 [12] 冯学民,蔡德利.土壤温度与气温及纬度和海拔关系的研究[J].土壤学报,2004,41(3):489-491 [13] 杨梅学,姚檀栋,Toshio Koike.藏北高原土壤温度的变化特征[J].山地学报,2000,18(1):13-17 [14] 张霁,蔡传涛,蔡志全.不同海拔云南黄连生物量和主要有效成分变化[J].应用生态学报,2008,19(7):1455-1461 [15] 龚顺良.高寒山区不同海拔高度对玉米杂交种生物学性状和品质影响的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2004 [16] 陈学君,曹广才,贾银锁,等.玉米生育期的海拔效应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17(3):527-532 [17] 朱国庆.甘肃中部当归生态气候分析及适生种植区划[J].甘肃气象,2001,19(1):36-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