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佐忠,1988,锡林河流域地形与气候概况,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第3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3~22
[2] 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土壤系统分类课题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课题研究协作组著,1995,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3] 户苅义次、山田登等编,1962,作物的生理生态,北京,科学出版社,P-158
[4] 黄德华、陈佐忠、张鸿芳,1988,贝加尔针茅、克氏针茅、线叶菊草原地下生物量的比较研究,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第2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22~131
[5] 黄德华、陈佐忠、张鸿芳,1982,北京地区耕地碳酸盐褐土上不同农作物氮及灰分元素生物循环的比较研究,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6(2):120~130
[6] 陈佐忠、黄德华、张鸿芳,1988,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与大针茅草原地下生物量与降水量关系模型探讨,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第2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25
[7] 陈佐忠、黄德华,1985,内蒙古锡林河流域栗钙土形成的植被条件与栗钙土形成过程的初步研究,地理科学,5(4):110~114
[8] 陈佐忠、黄德华,1988,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与大针茅草原地下部分生产力和周转值的测定,草原生态系统研究,第2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32~138
[9] 冯雨峰、布彩霞,1990,荒漠草原植物-土壤氮素分配及其季节动态,中国草地,2:34~37
[10] 郭继勋、仲伟彦,1994,羊草草原植物-土壤之间主要营养元素动态的研究,植物生态学报,18(1):17~22
[11] 傅林谦、祝廷成,1994.磷在羊草草地植物-土壤中积累、分布及转移规律,植物生态学报,18(3):290~2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