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庄炳昌.中国一年生野生大豆生物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59 [2] 翟桂玉,沈益新,刘信宝,等.施肥对野生大豆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草地学报,2008,5(16):448-452 [3] 贾振伟.野大豆栽培特性的研究[D] :[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5 [4] 李川东.一年生野生大豆和饲用高粱间作及其混合青贮的研究[D] :[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8 [5] 李合生主编.植物生理生化原理合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95 [6] 李扬汉主编.植物学.第2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15 [7] 朱之垠.大豆器官的形态建成[J].大豆科学,1983,2(1):31-38 [8] 徐富贤,熊洪,洪松.杂交中稻抽穗后再生芽生长与头季稻茎鞘物质积累的关系[J].中国水稻科学,1997,11(3):160-164 [9] 徐富贤,熊洪.杂交中稻粒叶比与再生力的关系[J].中国水稻科学,2000,14(4):249-252 [10] 原保忠,王静,张荣,等.春小麦对刈割伤害的补偿作用研究[J].生态学报,2000,20(2):344-348 [11] 王先之,方向文,贾国梅,等.非结构糖在柠条再生生长和持续生存中的作用[J].中国沙漠,2006,26(4):585-588 [12] 冷锁虎,单玉华,朱耕如,等.油菜的腋芽分化和分枝形成[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6,18(2):20-26 [13] 宋书宏,苏黎,刘晓丽,等.生育前期摘心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辽宁农业科学,1998,6:43-44 [14] 夏景新,樊奋成,王培.刈割对牧草贮藏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的影响[J].草地学报,1994,2(1):45-55 [15] 万长贵.草原植物及其他再生能源的调查研究[J].草原与牧草,1990,2:39-41 [16] 白永飞,许志信,段淳清,等.典型草原主要牧草植物贮藏碳水化合物分布部位的研究[J].中国草地,1996,1:7-9 [17] 廖廑麝,曹大铭.再生稻茎秆贮藏淀粉与再生苗生长的细胞化学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1,14(2):12-15 [18] 程建峰,潘晓云,曾晓春,等.水稻再生特性的生理基础研究Ⅱ-头季收获时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23(2):167-170 [19] 多立安,赵树兰.生长季羊草割草场刈割胁迫响应[J].草地学报,2001,9(1):25-33 [20] 欧阳延生,于徐根,徐桂花,等.播种量与刈割对紫花苜蓿产草量的影响[J].草地学报,2007,15(2):196-1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