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80-81 [2] 王峥,刘近明,李绍顺. 百蕊草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师,2006(11):1059-1060 [3] 武祖发,梁盖敏,刘守金,等. 百蕊草的生药研究与寄主调查[J]. 中草药,1993,24(8):429-430,433,447 [4] 路锋,赵稳操,贾艳星,等. 百蕊草属药学研究概况[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091-19092 [5] 李芮. 三部委联合印发《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24):220 [6]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四部门发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J]. 中国现代中药,2022,24(4):554 [7] 李育智. 百蕊草中山奈酚的分离及鉴定[J]. 基层中药杂志,2001(3):23 [8] 刘永松. 百蕊草抗菌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6:2-5 [9] 陈培玉,陈晓清,吴超,等. 百蕊草的开发利用研究进展[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20,39(6):48-52 [10] 宋玲珊. 百蕊草生长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积累动态及休眠生理研究[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6:25-49 [11] 张晓明. 半寄生植物百蕊草在长江下游地区适应特性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5:60-64 [12] 罗夫来,郭巧生,王长林,等. 百蕊草生物学特性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176-180 [13] 郭巧生,罗夫来. 百蕊草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寄主调查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3):268-271 [14] KENJI S,ATSUSHI K,MAKOTO K. Host range and selectivity of the hemiparasitic plant Thesium chinense (Santalaceae) [J]. Annals of Botany,2008,102(1):49-55 [15] 罗夫来,郭巧生,王长林,等. 寄主对半寄生植物百蕊草影响的综合评价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9):1174-1179 [16] GUO Q S,LUO F L. Comparative studies on the growth,chlorophyll,amino acids and minerals of Thesium chinense (Santalaceae) in association with different hosts [J]. Nordic Journal of Botany,2010,28(5):633-640 [17] 罗夫来,郭巧生,王长林,等. 百蕊草半寄生机制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17-22 [18] 刘波,张晓明,郭巧生,等. 百蕊草的吸器诱导及发育信号物质的分离鉴定[J].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3):4544-4547 [19] 罗建民,刘欢,王敬龙,等. 打破野生藏沙蒿种子休眠方法的筛选与评价[J]. 草地学报,2022,30(6):1603-1612 [20] 罗夫来,郭巧生. 百蕊草种子内源抑制物质的初步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7(17):1737-1739 [21] 罗夫来,郭巧生. 百蕊草种子适宜萌发条件的研究[J]. 中草药,2012,43(3):588-591 [22] 罗夫来,郭巧生. 百蕊草种子休眠的破除与生理变化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6):760-763 [23] 张成才,高真,罗丽娜,等. 百蕊草休眠解除前后种胚的转录组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2020,45(16):3837-3843 [24] 张成才,向增旭. 百蕊草种子破除休眠及设施栽培条件的优化研究[J]. 中药材,2020,43(2):274-279 [25] 张成才,谭显锐,张子璇,等. 百蕊草种子层积过程中酶活性及其生理变化研究[J]. 中药材,2021(4):802-805 [26] 张东旭,周增产,卜云龙,等.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2011(6):209-213 [27] 袁艺,吴松涛,刘莉华,等. 百蕊草野生苗与组培苗山萘素含量的研究[J]. 激光生物学报,2002(6):431-433 [28] 袁艺,龙子江,许霞,等. 百蕊草野生苗与组培苗抑菌抗炎实验比较的研究[J]. 药物生物技术,2006(3):219-222 [29] 刘向阳,黄燕芬,王自布,等. 百蕊草愈伤组织培养影响因素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2):132-134 [30] 吴峰,黄燕芬,曹永高,等. 百蕊草愈伤组织离体培养条件的优化[J]. 天津农业科学,2016,22(11):19-23 [31] 黄浩,杨大为,侯巧玉,等. 半寄生药用植物百蕊草的组织培养研究[J]. 药物生物技术,2016,23(6):487-490 [32] 罗查梅,黄燕芬,刘向阳,等. 百蕊草离体快繁体系技术优化[J]. 天津农业科学,2017,23(11):11-14 [33] 赵维萍,王艳琪,刘洋,等. 百蕊草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体系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9):3039-3045 [34] 江芹,董玲,宁志怨,等. 百蕊草无性系建立与瓶外生根研究(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8,9(5):47-49,62 [35] 黄燕芬,王自布,施琴,等. 碳氮磷营养对百蕊草悬浮培养细胞生长的影响[J]. 西南农业学报,2021,34(12):2580-2585 [36] 罗夫来,郭巧生. 半寄生植物百蕊草生物学特性及其药材质量研究(摘要)[C]//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全国第9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州: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天然药物资源专业委员会,2010:440-441 [37] 韩玲玲,徐国兵. 百蕊草质量标准的研究[J]. 中医药学报,2010,38(5):90-91 [38] 王尧. 紫云英苷减轻小鼠去卵巢后骨质丢失及机制研究[D]. 上海: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9:39-41 [39] 郑玲玲,纪瑞锋,韩红亮,等. 百蕊草药材中5种黄酮类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J]. 中国农学通报,2022,38(5):30-36 [40] 张成才,向增旭. 野生与栽培百蕊草紫云英苷、百蕊草素Ⅰ和山柰酚含量的比较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21,17(12):44-47 [41] 李浩铭,李青丰,曲艳,等. 不同植物生长调剂对八宝景天株型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 草地学报,2022,30(12):1-11 [42] 苏贝贝,张英,道日娜. 4种豆科栽培牧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分布特征研究[J]. 草地学报,2021,29(2):250-258 [43] 张玮玮,王永辉,张志鹏,等. 基于TCMGIS的百蕊草产地适宜性定量分析[J]. 中国现代中药,2020,22(12):1962-1966 [44] TANG X G,YUAN Y D,WANG L J,et al. Identifying prioritized planting areas for medicinal plant Thesium chinense Turcz. under climate change in China[J]. Ecological Informatics,2021(66):101459 [45] 宋玲珊,张晓明,郭巧生,等. 百蕊草地上茎分枝数量对其药材品质的影响[J]. 中草药,2017,48(7):1420-1423 [46] 宋玲珊,张晓明,郭巧生,等. 百蕊草物候期及越冬休眠生理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3):4585-45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