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美成,高中亮,王龙泽,等. “双碳”目标下我国太阳能利用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 太阳能,2021(11):13-18 [2] 邓铭江,明波,李研,等. “双碳”目标下新疆能源系统绿色转型路径[J].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5):1107-1122 [3] 王世英,龚新蜀. 经济新常态下新疆光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 新疆社科论坛,2016(6):74-80 [4] 阿依加马力·艾尼,塔伊尔江·巴合依. 新疆地区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J]. 太阳能,2021(8):19-25 [5] 文艳,刘筠硕,张应红. 践行“双碳”目标,推动新疆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J]. 太阳能,2023(4):5-12 [6] 郑隽卿,罗勇,常蕊,等. 大规模光伏开发对局地气候生态影响研究[J]. 太阳能学报,2023,44(8):253-265 [7] 李由. 光伏板阵列对松嫩平原退化草地土壤水解酶活性和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3:1-40 [8] 丁成翔,刘禹. 光伏园区建设对青藏高原高寒荒漠草地土壤原核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 草地学报,2021,29(5):1061-1069 [9] 岳生娟. 青海荒漠区大规模光伏开发生态环境效应研究[D]. 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22:1-114 [10] 吴智泉,罗忠新,罗久富,等. 石漠化光伏场区土壤肥力质量空间分异特征[J]. 生态学杂志,2023,42(11):2597-2603 [11] BOWMAN G,HUBER T,BURG V. Linking solar and biomass resources to generate renewable Energy:can we find local complementarities in the agricultural setting?[J]. Energies,2023,16(3):1486 [12] 田政卿,张勇,刘向,等. 光伏电站建设对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与展望[J]. 环境科学,2024,45(1):239-247 [13] 赵彦军. 光伏电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相关对策[J]. 环境与发展,2020,32(11):25-26 [14] 王涛,王得祥,郭廷栋,等. 光伏电站建设对土壤和植被的影响[J]. 水土保持研究,2016,23(3):90-94 [15] 李少华,高琪,王学全,等. 光伏电厂干扰下高寒荒漠草原区植被和土壤变化特征[J]. 水土保持学报,2016,30(6):325-329 [16]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M]. 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5-97 [17] 王涛. 光伏电站建设对靖边县土壤、植被的影响研究[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24-27 [18] 王诗雯. 光伏板阵列对松嫩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的影响[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3:56-60 [19] 郭嫱. 光伏板阵列对松嫩退化草地植物群落和土壤特征的影响[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2:16-51 [20] 杨阳,章妮,蒋莉莉,等. 青海湖高寒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特征对模拟降水的响应[J]. 草地学报,2021,29(5):1043-1052 [21] 刘西刚,王勇辉,焦黎. 夏尔希里自然保护区草地表层土壤理化性质与海拔高度的关系[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9,35(6):773-780 [22] ELAMRI Y,CHEVIRON B,MANGE A,et al. Rain concentration and sheltering effect of solar panels on cultivated plots[J]. 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2018,22(2):1285-1298 [23] 秦一凡. 大型荒漠光伏开发对局地微气候-土壤-植被的影响研究[D]. 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21:13-54 [24] MOSCATELLI M C,MARABOTTINI R,MASSACCESI L,et al. Soil properties changes after seven years of ground mounted photovoltaic panels in Central Italy coastal area[J]. Geoderma Regional,2022,29(6):e00500 [25] 孙小红,王国夫,夏何,等. 夏季遮阴对茶园土壤丛枝菌根多样性及茶叶品质的影响[J]. 福建农业学报,2022,37(5):641-647 [26] 刘文亭,卫智军,吕世杰,等. 中国草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进展[J]. 草地学报,2015,23(5):914-926 [27] 向雪梅,德科加,林伟山,等. 氮素添加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多样性和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J]. 草地学报,2021,29(12):2769-2777 [28] 何家莉,宋怡珂,王金牛,等. 岷江源区高山林草交错带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关系的时空变化[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21,27(4):869-877 [29] 王誉陶. 降水变化与氮沉降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影响[D]. 银川:宁夏大学,2023:24-105 [30] 蔡锰柯. 太岳山华北落叶松林土壤化学计量特征及关键影响因子研究[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21:1-138 [31] 屈文娟. 大型光伏电站区域环境要素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研究[D]. 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23:67-68 [32] 吴建国,王思雨,巩倩,等. 太阳能利用工程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环境的影响与应对[J]. 环境科学研究,2024,37(5):1055-1070 [33] 罗久富,梁松,袁涛,等. 光伏组件遮阴对喀斯特地区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草业科学,2023,40(12):2982-2990 [34] 任乃芃,李一坤,朱柏全,等. 光伏电板对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2024,43(3):766-7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