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默君,贾慎修.中国饲用植物[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634-635 [2] 李爱华,孙兆军.苦豆子资源开发现状及前景初探[J].宁夏大学学报,2001,25(4):354-356 [3] 李晓莺,曹有龙.苦豆子组织培养初步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04,12:24-26 [4] 杨辉,华鹏,黄培祐.苦豆子种子特性与种群扩展关系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1:198-201 [5] 徐兴友,刘永军,孟宪东,等.阴山胡枝子种子硬实与萌发特性研究[J].种子,2004,5:3-5 [6] 徐本美,白原生,粱飞风,等.蓝花棘豆硬实种子特性的研究[J].草地学报,1995,3:306-310 [7] 彭素琴,刘郁林,谢双喜.水分胁迫对不同产地金银花种子的发芽的影响[J].福建农林科技,2006,3:48-51 [8] 国际种子检验协会(1979),徐本美等译.种苗评定与种子活力测定方法手册[S].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53-56 [9] 韩建国.实用牧草种子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87-90 [10] 林涛,白玉娥,魏青芸,等.光照、温度和水分条件对沙地云杉种子萌发影响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2:188-191 [11] 颜启传.种子检验原理与技术[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56-80 [12] 浦沁春,韩建国,李敏.结缕草种子脱落酸及打破休眠的研究[J].草地学报,1994,2:30-35 [13] 刘祖祺,张石城.植物抗逆生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86-87 [14] 余玲,王彦荣,郭正刚,等.8个紫花苜蓿品种种子产量和休眠特性研究[J].草地学报,2004,12:189-194 [15] 贾永华,王飞,张占艳.硫酸和PEG处理对多叶羽扇豆种子萌发和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06,3:104-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