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2009年, 第2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9-09-15
  

  • 全选
    |
    综述
  • 庄剑云,魏淑霞
    菌物学报. 2009, 28(5): 623-6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多胞锈菌属Phragmidium(多胞锈菌科Phragmidiaceae)的3个新种和2个中国新记录。新种是采自香莓Rubus pungens var. oldhamii上的多隔多胞锈菌P. multiseptatum、采自峨眉蔷薇Rosa omeiensis上的粗壮多胞锈菌P. robustum以及采自华中悬钩子Rubus cockburnianus上的西藏多胞锈菌P. tibeticum。中国新记录是二花悬钩子Rubus biflorus和掌叶悬钩子R. pentagonus上的八室多胞锈菌P. octoloculare以及秀丽悬钩子Rubus amabilis、香莓R. pungens var. oldhamii、柔毛针刺悬钩子R. pungens var. villosus和西藏悬钩子R. thibetanus上的香莓多胞锈菌P. rubi-oldhami。
  • 庄剑云,魏淑霞
    菌物学报. 2009, 28(5): 630-6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描述了崖豆藤伞锈菌大头变种(新变种)Ravenelia millettiae var. major var. nov.。建立了新组合红豆细柄锈菌Atelocauda ormosiae com. nov. (≡Uromyces ormosiae)。报道了四个中国新记录:海南崖豆藤Millettia pachyloba上的刚刺品字锈菌Hapalophragmium setulosum、假通草Euaraliopsis ciliata上的刺通草花孢锈菌Nyssopsora trevesiae、黄槐决明Cassia surattensis上的鲍姆伞锈菌 Ravenelia baumiana和黄豆树Albizia procera上的克莱门斯伞锈菌Ravenelia clemensae。
  • 赵震宇,庄剑云
    菌物学报. 2009, 28(5): 637-64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了柄锈菌科4个中国新记录,它们是:大西洋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atlanticum、多被银莲花柄锈菌Puccinia anemones-raddeanae、隐秘柄锈菌Puccinia aphanicondra和旱金莲单胞锈菌Uromyces tropaeoli。每个种的形态特征描述和线条图是基于本国标本。附有简要讨论。
  • 李传华,李泰辉
    菌物学报. 2009, 28(5): 641-6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近漏斗形粉褶蕈Entoloma subinfundibuliforme为一新种,其显著特征是子实体中到大型,杯伞状,菌盖漏斗形,菌褶延生,担孢子4-5(-6)角,近等径,无囊状体和锁状联合。模式标本保存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标本馆(GDGM)。
  • 姜于兰,张天宇
    菌物学报. 2009, 28(5): 644-6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土壤平板法和稀释平板法,从采自四川省的24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27个暗色丝孢菌分离物,隶属于16属24种。其中,浅色葡萄穗霉Stachybotrys pallescens为一新种,绿色暗梗单孢霉原变种Chloridium virescens var. virescens,大孢树粉孢原变种Oidiodendron maius var. maius和二色葡萄穗霉Stachybotrys dichroa为中国新记录。对新种及中国新记录作了较详细的描述并绘图。其余20个国内已报道种亦作了生境和分布地点的引证。所有研究菌株的干制培养物标本与活菌种均存放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 姜于兰,张天宇
    菌物学报. 2009, 28(5): 648-65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土壤平板法和稀释平板法,自湖北省采集的46份土壤样品中,分离得到70个暗色丝孢菌分离物,鉴定为16属22种。其中,棕灰腐殖霉Humicola fuscogrisea为一新种,恩格曼小粘束霉Leptographium engelmanii和玉蜀黍葡萄穗霉Stachybotrys zeae为中国新记录种。对新种及中国新记录种作了较详细的描述。其余19个国内已报道种亦作了生境和分布地点的引证。所有研究菌株的干制培养物标本与活菌种均存放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 吴悦明,耿月华,张天宇
    菌物学报. 2009, 28(5): 652-6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内蒙古高原及河套地区不同生境中,采集混合土样52份。分离获得51个暗色丝孢菌菌株,经鉴定分隶于18属27种。其中包括1个新种,贺兰山小镰孢 Fusariella helanshanensis和1个中国新记录种,葫芦细基格孢Ulocladium cucurbitae。除新种具拉丁文特征集要和图示、对中国新记录种作简要描述和绘图外,25个国内已报道种附有分布和生境的引证。所有供研究标本(干制培养物)与活菌种,均保存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 吴悦明,耿月华,张天宇
    菌物学报. 2009, 28(5): 656-65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根据不同生境,采集混合土样48份。分离获得44个菌株,经鉴定分别隶属于暗色丝孢真菌18属27种,其中包括4个中国新记录种:外来漆斑霉Myrothecium advena、卡氏漆斑霉Myrothecium carmichaelii、橙色葡萄穗霉Stachybotrys aurantia和加拿大短梗蠕孢Trichocladium canadense。除对中国新记录种作了简要描述和绘图外,对23个国内已报道种亦作了分布和生境的引证。所有供研究标本(干制培养物)与活菌种均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 耿月华,张天宇
    菌物学报. 2009, 28(5): 660-66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作为对青藏高原土壤中暗色丝孢菌属、种多样性系统调研的一部分,笔者从采自藏北羌塘草原的20份土样中,分离获得21个暗色丝孢菌分离物,经鉴定分别属于11属中的15种,其中包括1个新种,西藏瓶霉Phialophora tibetensis和2个中国新记录种:蜜色瓶霉Phialophora melinii和暗色帚霉Scopulariopsis fusca,多数种为在此区域首次发现。对新种和中国新记录种进行了描述和图示,对其他12个中国已报道种亦作了分离地点和生境的引证。主模式和等模式标本(干制培养物)分别存放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和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其余研究过的标本(干制培养物)与活菌种保存在HSAUP。
  • 杨红,姚贤民,吕国忠,刘志恒,孙俊
    菌物学报. 2009, 28(5): 664-66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整个欧亚大陆保存较完整的生态体系。从长白山北坡森林土壤中分离获得7种毛霉属Chaetomium真菌,分别为短毛毛壳C. brevipilium、反卷毛壳C. convolutum、绳生毛壳C. funicolum、梭形毛壳C. fusiforme、球毛壳C. globosum、螺毛壳C. spirile、橄榄毛壳C. olivaceum,其中C. brevipilium为中国新记录种。分离获得菌株保留于沈阳农业大学和大连民族学院真菌研究室。
  • 戴玉成,熊红霞,吴声华
    菌物学报. 2009, 28(5): 668-67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世界范围内的软齿菌属种类进行了研究,并发现无囊软齿菌Dentipellis acystidiatata为一新种,且对该种进行了详细描述。该种的主要特征是子实层体齿状、单系菌丝系统、无囊状体和胶化菌丝、担孢子小(4.1–5.2 × 2.4–3.2μm)、表面粗糙、具淀粉质反应。对软齿菌属的种类进行了总结,并给出了该属所有种类的检索表。
  • 魏玉莲,秦问敏
    菌物学报. 2009, 28(5): 672-67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前我国共发现分枝管菌属的真菌4种,其中微小分枝管菌Henningsomyces minimus为中国首次报道,该种发现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弄岗自然保护区和陇瑞自然保护区。根据中国的材料对该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显微结构绘图,给出了中国该属种类的检索表,并对其他三个种进行了概要描述。
  • 秦问敏,熊红霞,周丽伟
    菌物学报. 2009, 28(5): 675-67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中国革菌3个新记录种:灰白片花耳采自湖南省,其担子上着生两个担孢子梗。匙形茸瑚菌采自云南省,其担子果具菌盖、侧生柄,菌丝二系。硬锈红菌采于海南省,其平伏,灰褐色至暗褐色的子实层体可使附着基物变红。本文根据所采集的标本对这3种真菌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 王伟,黄少彬,崔宝凯
    菌物学报. 2009, 28(5): 679-68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报道了中国秀革孔菌科两个新记录种,路易斯安纳纤孔菌 Inonotus ludovicianus和金黄木层孔菌Phellinus chryseus。这两个种分别采自于广东省的南岭自然保护区和海南省的尖峰岭自然保护区。根据所采集的材料对这两种真菌进行了详细描述。
  • WONGSAWAS Mongkol,王洪凯,HYDE Kevin D.,林福呈
    菌物学报. 2009, 28(5): 683-6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浙江省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溪流中采集到四种暗色丝孢菌,即东方小短带孢Brachydesmiella orientalis,木生杯粉孢Conioscypha lignicola,球孢棒梗孢Exserticlava globosa 和团聚伞集胞球枝霉Peyronelina glomerulata。其中B. orientalis和Peyronelina glomerulata是中国新记录,E. globosa和P. glomerulata为中国大陆第一次报道。本文对这四个种的特征进行了描述。
  • 李文超,孙翔,郭守玉,郭良栋
    菌物学报. 2009, 28(5): 689-69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云南紫溪山地衣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中,Memnoniella subsimplex,Nigrospora sacchari和Stachybotrys atra是从地衣组织中分离到的我国3个丝孢菌新记录种。本文对它们进行了重新描述与图解。菌株保藏在本课题组。
  • 郭建伟,余泽芬,李成云,张克勤
    菌物学报. 2009, 28(5): 692-69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评估了分离自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的圆盘菌科无性型有性生殖能力。结果表明,由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萌发获得的菌株的有性生殖能力具有显著差异,这可能决定于不同的遗传特性。该试验支持了一种假说:仅能进行无性生殖的无性型菌株,很可能来源于逐渐丧失了有性生殖能力的全型菌株。
  • 王子迎,王朝霞,沈洁,鲁红侠
    菌物学报. 2009, 28(5): 698-7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简单重复序列(SSR)的分析方法,对来自安徽和黑龙江省的大豆疫霉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使用20对SSR 引物对供试的83 株大豆疫霉菌株进行PCR扩增,共得到109 个SSR 标记,全部为多态性标记,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5.5条带。遗传变异与相似性分析表明,安徽群体具有更高的遗传变异度,安徽群体与黑龙江群体间遗传相似性较低;聚类分析显示,供试菌株在80%的相似性水平上可被区分为7 个类群,且安徽群体分布于更多的聚类组中;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也表明安徽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黑龙江群体丰富。综合分析表明,本研究的结果不支持关于安徽的大豆疫霉可能来源于黑龙江的推测。
  • 刘超洋,郭守玉
    菌物学报. 2009, 28(5): 705-7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松萝属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该属核糖体5.8S和第二转录区间(ITS2)的二级结构模型,并对种间的结构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松萝属的结构与先前发表的真核生物ITS2二级结构模型非常相似。属内种间的结构差异主要集中在第二转录区间的臂上。核酸序列分析所产生的系统树与结构特征的比较结果相一致,表明ITS2的二级结构信息可以作为一种辅助的分类手段,适用于松萝属的种的鉴定和亲缘关系研究。
  • 段志兵,高强,吕丁丁,石少华,BUTT Tariq M.,王成树
    菌物学报. 2009, 28(5): 712-7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寄主识别与附着胞分化是虫生真菌启动侵染过程的首要步骤。本文利用先前获得的金龟子绿僵菌基因缺失突变株与其野生型一起进行附着胞分化研究。接种后不同时间下的观察表明,绿僵菌突变株或野生型的附着胞既可以在萌发不久的芽管顶端形成,也可以在伸长菌丝分支的顶端形成。与野生型不同的是,突变株附着胞的分化频率显著下降,附着胞周围也缺乏粘液层的产生。研究表明,绿僵菌的类枯草杆菌类体壁降解酶对于附着胞分化不产生影响,对体壁降解也非完全必需的。与突变株附着胞分化频率显著降低相对应,其胞内环腺苷酸cAMP水平显著下降,而添加外源cAMP能够显著增加其附着胞分化频率,说明绿僵菌cAMP信号途径对于调控附着胞分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 徐金柱,黄勃,秦长生,李增智
    菌物学报. 2009, 28(5): 718-7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线粒体是真核细胞的重要的细胞器,在细胞能量代谢和细胞衰老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也是研究物种进化关系的重要资源。本文应用球孢白僵菌的线粒体序列分析了白僵菌与粪壳菌纲其他11属的13种真菌间的进化关系,为阐明球孢白僵菌的进化地位提供了新的论据。线粒体编码的rnl, rns, 25 个tRNAs和 14个蛋白质基因均由同一条链编码,大部分的tRNA分布为三个tRNA簇,这与粪壳菌纲的其他物种相似。与NCBI上公布的序列比对发现球孢白僵菌线粒体序列与蝇蚧霉线粒体序列最相似,相似率达73%,用14个蛋白编码基因通过邻接法(Neighbor-joint)和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也得到相同结论,其支持率均为100%。
  • 肖薇,杨金玲,朱平,程克棣,何慧霞,朱慧新,王全
    菌物学报. 2009, 28(5): 724-7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冬虫夏草是有名的中药材,作为滋补药物已有数百年历史。它主要分布于亚洲高纬度草甸地带,寄主为蝙蝠蛾幼虫。目前有许多证据尤其是在rDNA-ITS水平上支持中国被毛孢Hirsutella sinensis是冬虫夏草的唯一无性型。然而,除了那些属于明显的错误注册的序列以外,从NCBI数据库检索得到的多个已注册为“冬虫夏草”的序列彼此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基于这些有差异的 GenBank序列,有些作者提出了冬虫夏草种复合群体及其包含的三个隐存种的假设。为检验该假设,我们以单株冬虫夏草子实体为材料,开展了rDNA-ITS序列分析研究。冬虫夏草样品分别采自中国的四川和青海两省。结果显示只有‘冬虫夏草A组’应为真正的冬虫夏草,而B组和C组很有可能属于其他真菌,而非冬虫夏草的隐存种。
  • 康颖倩,朱键,罗振华,王和,三上襄
    菌物学报. 2009, 28(5): 731-73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根据ITS1-5.8S-ITS2区域的特异核酸序列变化,加特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gattii(≡新型隐球酵母加特变种Cryptococcu neoformans var. gattii)可分为6种基因型。本研究通过检测加特隐球酵母的IGS基因,发现其IGS序列有着更丰富的变异和信息位点。通过结合加特隐球酵母RAPD(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图谱比较研究,与IGS和ITS的序列分析结果大体一致,说明新近发现的加特隐球酵母ITS8型确实有别于以前报道过的其他加特隐球酵母ITS基因型。研究证明IGS1及IGS2基因片段分析可以作为加特隐球酵母基因分类鉴定中有效的辅助鉴别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联合多种基因分类鉴定的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揭示新型隐球酵母加特变种种内不同基因亚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
  • 张蓓蓓,赵敏,卢磊,董龙,赵丽艳,梁书诚
    菌物学报. 2009, 28(5): 737-7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染料由于具有复杂的化学结构通常难以降解。本文从白腐菌一色齿毛菌LS0547中纯化出胞外漆酶并用于染料脱色实验。SDS-PAGE结果显示纯化的漆酶分子量大小为63.7kDa。漆酶氧化底物ABTS的最适pH为2.2,最适温度为50℃。叠氮钠可强烈抑制漆酶活性,半胱氨酸和二硫苏糖醇可部分抑制漆酶活性。漆酶氧化ABTS,丁香醛连氮和2,6-二甲氧基苯酚的米氏常数分别为0.217,0.306和0.199mmol/L。粗酶和纯化的漆酶用于不同化学结构的染料的脱色研究,结果表明一色齿毛菌纯化漆酶可快速对RB亮蓝进行脱色,偶氮胭脂红和结晶紫的脱色效果低于RB亮蓝,测试的三种染料均可在没有介体存在的条件下被漆酶脱色,显示出一色齿毛菌漆酶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 郑维发,卢辉官,彭景
    菌物学报. 2009, 28(5): 744-7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旨在阐明出芽短梗霉在不同氮源培养基中形态和胞外多糖的积累及化学成分变化。采用摇瓶法培养出芽短梗霉。三种培养基的氮源分别为硝酸钠(培养基1,M1)、硫酸氨、酵母膏(培养基2,M2)和硫酸氨、蛋白胨和酵母膏(培养基3,M3)。M1培养基中,菌丝体和单细胞的生物量积累均比M2、M3低,但胞外多糖的产量则等于甚至略超过M2和M3。在指数生长的前期,白色菌丝体和酵母状细胞状态占优势。指数生长的后期,以厚垣孢子、肿大细胞和黑色菌丝体占优势。胞外多糖都能为茁霉多糖酶水解为麦芽糖和麦芽三糖,说明这些多糖的化学组成都具有 (1?4,1?6) -? 结构的茁霉多糖。但M1中产生的茁霉多糖结构单元为麦芽糖和麦芽三糖,且二者比例相当。M2中茁霉多糖的麦芽糖结构单元明显减少,而M3中144h后麦芽糖结构单元完全消失。这似乎表明氧化性的氮源和低溶解氧水平可能是造成茁霉多糖结构单元同时具有麦芽糖和麦芽三糖的原因。
  • 赵艳霞,缪康杰,张梅梅,魏志文,郑维发
    菌物学报. 2009, 28(5): 750-7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探讨了NO对深层培养的桦褐孔菌积累抗氧化酚类化合物的影响。在桦褐孔菌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0.01mmol/L、0.1mmol/L 以及1mmol/L 的NO供体硝普钠,并测定总酚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发酵产物的抗氧化活性以清除DPPH和羟自由基活力表示。加入0.1mmol/L的硝普钠可使桦褐孔菌胞内外酚类化合物分别达到最高水平 67mg/g和677mg/L。不同培养时期产生的胞内外酚类化合物都具有抗氧化活性,尤其是添加0.1mmol/L 硝普钠的菌丝体。因此NO可用于上调深层发酵培养的桦褐孔菌酚类化合物的积累。
  • 刘高强,崔月花,韩文军,王晓玲
    菌物学报. 2009, 28(5): 755-76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虫药蜣螂和添加蜣螂发酵后的灵芝发酵物的风味物质进行了测定,进而分析了添加蜣螂对灵芝发酵物风味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虫药蜣螂和灵芝发酵物(添加蜣螂)中分别含有40和30多种风味物质。添加蜣螂发酵后,灵芝发酵物跟对照相比新出现了5种风味物质,分别为苯甲醛、α-松油醇、苯乙醇、唑苯并噻和桃金娘烯醇。其中α-松油醇、苯乙醇和唑苯并噻是蜣螂中的风味成分,苯甲醛和桃金娘烯醇为新产生成分。所有5种风味物质均为食品香料物质。蜣螂中其它风味成分经灵芝发酵转化或降解后,未出现在灵芝发酵物中。因此,添加蜣螂发酵对灵芝发酵物的风味无不良影响。结果还提示灵芝细胞可生物转化或降解虫药蜣螂中的部分风味物质。
  • 研究论文
  • 叶嘉,侯雅铮,张浩,韩留福
    菌物学报. 2009, 28(5): 762-76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