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2019年, 第38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9-10-22
  

  • 全选
    |
    目录
  • 菌物学报. 2019, 38(10): 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刘泽,孙翔,刘晓玲,贾碧丝,刘小勇
    菌物学报. 2019, 38(10): 1581-1599.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28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自真菌内共生细菌在1970年被首次发现以来,各个时期的学者都采用当时流行的研究方法关注宿主真菌及其内共生细菌之间的关联现象。近年来科技手段日益多样,对二者相互作用的探索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拓展和深入,越来越多的生物学现象和原理被揭示。本文在真菌内共生细菌的研究方法、定殖位置、形态、分类、宿主类群、共生关联的建立、生物学功能、宿主治愈、分离和重新植入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展望,以期为真菌内共生细菌的广泛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 研究论文
  • 魏江春, 郭威
    菌物学报. 2019, 38(10): 1600-1609.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共祖共衍系统学分析表明,撕裂石耳Umbilicaria laceratula已被新组合为撕裂疱脐衣Lasallia laceratula,露西疱脐衣Lasallia rossica被处理为其异模异名。哈萨克石耳U. caucasica被处理为宾州疱脐衣L. pensylvanica的异模异名,而多盘石耳奥林变种Gyrophora proboscidea var. orizabae被处理为比格石耳Umbilicaria bigleri的异名。

  • 周家喜, 王茂胜, 喻理飞, 刘京, 邹晓
    菌物学报. 2019, 38(10): 1610-1619.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2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烟草内生真菌是烟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根系是烟草内生真菌重要来源途径。本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5个品种的烟草根部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特征。结果表明,烟草根部内生真菌群落多样性较低;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伞菌纲Agaricomycetes及锤舌菌纲Leotiomycetes为主要菌群,肉座菌目Hypocreales、煤炱目Capnodiales和散囊菌目Eurotiales为优势真菌目,丛赤壳科Nectriaceae、小戴维霉科Davidiellaceae和发菌科Trichocomaceae为优势真菌科,未定义腐生菌和动物病原菌是主要的生态功能群,但不同品种之间的真菌群落组成和生态功能分布差异显著。本研究为进一步挖掘利用烟草内生真菌资源,阐明烟草内生真菌的生态功能提供了参考。

  • 冯万艳, 赵燕珍, 谭健晖, 杨章旗, 孙学广
    菌物学报. 2019, 38(10): 1620-1630.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30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对菌根共生机制的研究是对其进行应用的前提,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ECM)的建立过程尚不明晰,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ECM真菌在林业中的应用。本研究以我国南方地区主栽树种之一——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和其林下优势ECM真菌——粘盖乳牛肝菌Suillus bovinus为材料,在无菌条件下研究两者菌根共生体形成过程的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马尾松与粘盖乳牛肝菌的共生过程分为2个阶段:(1)预共生阶段,即物理接触之前,粘盖乳牛肝菌可通过释放挥发物和分泌物促进马尾松根系伸长和分枝;(2)共生阶段,又可分为3个时期。接种后第4天,粘盖乳牛肝菌菌丝体开始与马尾松根系接触并形成附着胞进入接触期;第7天菌丝开始侵入根系内部,侵入期开始;第28天菌套和哈氏网形成,即菌套和哈氏网形成期,该时期菌根化根尖开始膨大,随后继续发育至二叉分枝状菌根形成。在发育顺序方面,哈氏网与菌套同步发育,但哈氏网成形早于菌套。以上结果可对后续ECM共生机制的深入研究及马尾松高效菌根化育苗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

  • 艾叶, 谢泰祥, 刘江枫, 兰思仁, 彭东辉, 张清华
    菌物学报. 2019, 38(10): 1631-1642.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2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竹叶兰Arundina graminifolia根系共生真菌的群落结构及对寄主的营养作用,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野生竹叶兰根围土壤、根表、根内3个生态位真菌的种类及生物学功能进行鉴定与预测。所测竹叶兰根系共生真菌的平均辛普森指数为根围0.972、根 表0.905、根内0.703,说明3个位点都具有丰富的共生真菌;根围土壤真菌香农指数7.393显著高于根表和根内香农指数4.728和2.872,根表真菌多样性显著高于根内(P<0.05)。根表、根内有子囊菌门、担子菌门、罗兹壶菌门、壶菌门、毛霉菌门和被孢霉门,较根围土壤缺少球囊菌门和梳霉菌门;分子方差分析(AMOVA)证实3个生态位的真菌群落结构差异极显著(P=0.004)。各生态位丰度最高的20个真菌仅属于子囊菌和担子菌的40个属,其中子囊菌有30个属,种类数量占优势,而担子菌的单个种类丰度高于子囊菌。根围土壤腐生型真菌占优势(44.07%);根表主要有腐生、病原、共生型真菌;根内真菌营养类型差异大,样品M1的共生型真菌为优势类型(97.21%),M2、M3以腐生型占优(90.96%)。优势共生型真菌有革菌属Threlephora、根须腹菌属RhizopogonDentiscutata,腐生型真菌主要有长毛孔菌属FunaliaVuilleminia,均为担子菌。研究结果为揭示竹叶兰与根系真菌的营养关系以及共生真菌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 姚权, 郭源, 魏丰园, 李司政, 张盛培, 李河
    菌物学报. 2019, 38(10): 1643-1652.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2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油茶炭疽病是油茶Camellia oleifera上最重要病害之一,引起该病害的主要致病菌为果生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本研究以果生刺盘孢菌bZIP类转录因子CfHac1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果生刺盘孢菌的营养生长、产孢量、附着胞形成、致病力及耐受性等方面的生物学功能,为油茶炭疽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果生刺盘孢菌中具有一个与灰色大角间座壳(稻瘟菌)bZIP转录因子MoHac1直系同源的基因,命名为CfHAC1。该基因全长1 627bp,编码526个氨基酸,该蛋白含有一个碱性亮氨酸链(bZIP)结构域和3个未知功能结构域。CfHAC1基因敲除突变体的菌丝生长速度显著变慢,分生孢子产量显著减少且不能正常形成附着胞,并对山梨糖醇和KCl渗透压胁迫敏感性增加;致病力测试结果表明,果生刺盘孢菌基因敲除突变体ΔCfhac1对油茶的致病力显著下降。转录因子CfHac1参与调控果生刺盘孢菌的生长、产孢、附着胞的形成、致病力以及响应外界渗透压胁迫过程。

  • 陈名君, 林俨, 黄勃
    菌物学报. 2019, 38(10): 1653-1660.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2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根虫瘟霉是最常见的一种虫霉,寄主广泛,世界广布。目前有学者认为该种是个复合种。本研究对世界不同地区和不同寄主的根虫瘟霉及其近缘类群总计19个菌株,进行3个靶位点(ITS、LSU rDNA、RPB2)的分子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显示,根虫瘟霉ITS长度较为保守性,介于1 321-1 324bp之间,而所研究的虫霉亚门的其他类群的长度范围较大,为556-1 654bp。本研究确认根虫瘟霉是单系种,同时西虫瘟霉、矛孢虫瘟霉和英吉利虫瘟霉具有明确种的分类地位。鬼笔状虫瘟霉种应该被视为西虫瘟霉的异名。

  • 孟俊龙, 张明亮, 刘靖宇, 常明昌, 冯翠萍, 武晨剑
    菌物学报. 2019, 38(10): 1661-1669.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蛹虫草菌丝体为供试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提取的蛹虫草菌丝体水溶性黄色素的组分进行了分离纯化与测定分析,并以其主要组分YP-4为检测指标,采用温度、光照、pH、金属离子、常见食品添加剂等条件对蛹虫草菌丝体水溶性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蛹虫草菌丝体水溶性黄色素由5种结构相似的类胡萝卜素组分组成。其中,主要组分YP-4占到WSYPs总量的57.43%,YP-4的MS data [M-H]为521.2657,紫外特征吸收峰为:209nm、239nm、421nm、445nm、474nm,在445nm处有最大吸收峰。以YP-4为检测指标,对提取蛹虫草菌丝体黄色素的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该类黄色素具有良好的加工稳定性,但在加工过程中应尽量缩减紫外光照射时间,注意酸性添加剂和Fe 3+的用量。这一研究结果将为蛹虫草菌丝体水溶性黄色素乃至其他优质天然黄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 陈璇, 高慧, 冯丽娜, 安苗苗, 王乐, 孙芳芳, 孙伟明, 于泉林
    菌物学报. 2019, 38(10): 1670-1680.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1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偶联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燕山山脉一种香料型乳菇——香亚环乳菇Lactarius subzonarius的挥发性成分。共检出25种挥发性成分,其中氧杂环化合物3种、醛类1种、酯类13种、烯烃类3种、芳香族化合物2种和烷烃类3种。具有葫芦巴感官气味的挥发性组分3-羟基-4,5-二甲基-2(5H)-呋喃酮的相对含量35.76%,该成分是其近缘种Lactarius helvus的主要香味化合物,故推测3-羟基-4,5-二甲基-2(5H)-呋喃酮是其关键香味成分。

  • 王欢, 陈长宝, 张波, 佟希丹, 王淑敏, 李玉
    菌物学报. 2019, 38(10): 1681-1688.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以采自四川石渠的黄绿卷毛菇Floccularia luteovirens为研究对象,采用水提醇沉的经典方法以及单因素试验,并利用Box-Benhnken Design(BBD)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以提取温度、时间以及料液比3个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设计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试验,优化黄绿卷毛菇子实体多糖(FLPs)的提取工艺,并通过?OH和O2 -?自由基清除能力考察FLPs的抗氧化能力。最终确定最优水提工艺为提取温度89.31℃,提取时间5.08h,料液比1:48.54(g/mL),且FLPs具有良好的?OH和O2 -?自由基清除能力,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同时,验证试验证明了该设计方法和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且在该工艺条件下,多糖提取率有所提高,可为其多糖功能性食品和药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 王东东, 祝响响, 高亮, 陈地灵
    菌物学报. 2019, 38(10): 1689-1701.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19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蝉棒束孢(蝉花)Isaria cicadae是药食两用真菌,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但其物质基础依然不明确。据此,本实验采用长期高脂高胆固醇饮食制备肥胖小鼠模型,灌胃给予蝉棒束孢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和氢氧化钠碱水提取物等不同提取物,测定其血清中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脂质代谢指标;观察其肝、肠组织的病理变化情况,以及肠道内容物中的菌群结构等,综合分析并筛选出蝉棒束孢改善肥胖的有效提取物或成分,为其进一步的深加工提供基础。结果表明,蝉棒束孢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均可不同程度减缓高脂高胆固醇饮食诱导小鼠肥胖,同时改善其脂质代谢情况,减轻脂肪在肝脏中的堆积,减缓肠组织损伤,并调整肠道菌群结构,蝉棒束孢醇提取物效果较优,但其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揭示。

  • 谭小珊, 王帅杰, 吴科元, 齐鹏, 胡佩雯, 张静
    菌物学报. 2019, 38(10): 1702-1709.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16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漆酶是一种含铜的单电子多酚氧化酶,能够催化氧化各种酚类及多种染料,在处理染料废水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具有较强的产漆酶能力,但漆酶产量在较大程度上受环境条件限制。本文研究了氮源含量、pH、温度、金属离子等环境条件对刺芹侧耳产漆酶能力的影响,优化了其产漆酶条件,并用其粗酶液对典型偶氮类染料甲基橙进行脱色,结果表明,在氮源0.5%(W/W)、pH 5.5、温度28℃、添加5.0mmol/L Mg 2+的培养条件下,刺芹侧耳产漆酶能力最强,培养6d时,漆酶酶活可达78.0U/L。用优化培养的刺芹侧耳粗酶液对偶氮染料甲基橙进行脱色,28h后脱色率可达90%,脱色反应为准一级动力学反应,甲基橙并未完全矿化,而是生成小分子中间产物。

  • 曾召英, 许忠顺, 牟丹, 许绍欢, 杜飞, 周家喜, 邹晓
    菌物学报. 2019, 38(10): 1710-1723.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90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蝉棒束孢Isaria cicadae内菌核、菌膜及其生境土壤的真菌群落结构与核心真菌组的生态功能,初步探索蝉棒束孢自然生长过程中内环境真菌与其周围环境中真菌的关系。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6株采自贵阳大将山和贵阳森林公园的蝉棒束孢及土壤样本,结果表明,蝉棒束孢内菌核共检测到43个真菌属,菌膜检测到58个真菌属,菌际土检测到260个真菌属,且内菌核和菌膜真菌群落结构相似。而两地生境土的真菌群落结构有差异,大将山以棒束孢属Isaria、被孢霉属Mortierella和一分类地位未知属占优势,而贵阳森林公园以被孢霉属、隐球酵母属Cryptococcus、红菇属Russula、棒束孢属占优势,且两地菌际土中棒束孢属的丰度均显著高于其他土样。核心真菌组检测分析显示,内菌核的核心真菌组有10个OTUs,菌膜的核心真菌组有5个OTUs,菌际土的核心真菌组有20个OTUs,3种样本的核心真菌组的生态功能群均检测到有与植物相关的功能群,内菌核中检测到外生菌根真菌群,菌膜中检测到植物病原真菌群,菌际土中检测到丛枝菌根真菌群和植物病原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