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仲新,谢海生.毛乌素沙地景观生态类型与灌丛生物多样性初步研究[J]. 生态学报,1994,14(4):345-354. [2] 朱灵益,宝音.毛乌素沙地乔灌木立地质量评价[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1-22. [3] 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综合考察队.黄土高原地区植被资源及其合理利用[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94-287. [4] 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宁夏综合考察队.内蒙古植被[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15-465. [5] 吴钦孝,杨文治.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与持续发展[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85-289. [6] 榆林地区畜牧局,榆林地区草原试验站.陕西省榆林地区草场资源调查成果资料汇编[R]. 陕西榆林:榆林报社印刷厂,1884:546-605. [7] 廖汝棠,张文军.毛乌素流动沙地植物分布及盖度的研究[J]. 内蒙古林业科技,1996,(3,4):15-21. [8] 李新荣,赵雨兴,杨志忠,等.毛乌素沙地飞播植物与生境演变的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1999,23(2):116-124. [9] 刘玉平.毛乌素沙地飞播植被演替研究[J]. 中国草地,1996,(4):24-27,56. [10] 陈玉福,于飞海,张称意,等.根茎禾草沙鞭的克隆生长在毛乌素沙地斑块动态中的作用[J]. 生态学报,2001,21(11):1745-1750. [11] 陈玉福,于飞海,董鸣.毛乌素沙地沙生半灌木群落的空间异质性[J]. 生态学报,2000,20(4):568-572. [12] 王林和,董智,张国盛.毛乌素沙地天然沙地柏群落新梢生长规律的研究[J]. 内蒙古林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0(3):15-22. [13] 高崇华,李志忠,付强.毛乌素沙地引种樟子松调查报告[J]. 内蒙古林业科技,1996,(1):29-32. [14] 李根前,唐德瑞,赵一庆.毛乌素沙地中国沙棘平茬更新的萌蘖生长与再生能力[J]. 沙棘,2000,13(4):9-12. [15] 周永刚,王洪新,胡志昂.毛乌素沙地中间锦鸡儿群体繁育系统的变化[J]. 植物学报,2001,43(12):1307-1309. [16] 李新荣.毛乌素沙地灌木资源区系特征极其保护对策[J]. 自然资源学报,1997,12(2):146-152. [17] 沈渭寿.毛乌素沙地飞播植被现状与评价[J]. 中国沙漠,1998,18(2):143-148. [18] 李新荣,贾晓红.腾格里沙漠东南缘荒漠植被格局与土壤增援的关系[J]. 草地学报,2005,13(增刊):37-43. [19] 北京大学地理系,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毛乌素沙区自然条件及其改良利用[M]. 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83.72-111. [20] 廖超英,李广毅,高国雄,等.毛乌素沙地防风固沙林结构与效应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1995,2(2):90-98. [21] 王堃,吕进英,邵新庆.沙漠化草地的恢复与重建途径[J]. 草地学报,2004,12(4):240-245. [22] 孔德珍.毛乌素沙地综合开发治理的生态经济原则[J]. 草业科学,1996,13(3):13-15. [23] 廖茂彩,姚洪林.毛乌素沙地综合治理与合理利用的研究[J]. 内蒙古林业科技,1993,(3):1-46. [24] 吕荣,刘朝霞,李维向.毛乌素沙地围沙造林针叶树种选择的研究[J]. 中国沙漠,1998,(1):81-86. [25] 张新时.毛乌素沙地的生态背景及其草地建设的原则与优化模式[J]. 植物生态学报,1994,18(1):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