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满厚, 李晓丽. 基于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关系的草地群落稳定性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研究进展[J]. 西北植物学报, 2021, 41(2): 348-358 [2] TILMAN D. Biodiversity: population versus ecosystem stability[J]. Ecology, 1996(77): 350-363 [3] 朱桂丽, 李杰, 魏学红, 等. 青藏高寒草地植被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的经度格局[J].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2): 210-222 [4] 左小安, 赵学勇, 赵哈林, 等. 科尔沁沙质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生产力与土壤特性的关系[J]. 环境科学, 2007, 28(5): 945-951 [5] 刘万弟, 李小伟, 黄文广, 等. 宁夏草原针茅属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J]. 草业学报, 2021, 30(1): 12-23 [6] 何美悦, 王迎新, 彭泽晨, 等. 祁连山草原地上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的空间格局[J]. 草业科学, 2020, 37(10): 2012-2021 [7] 马文红, 杨元合, 贺金生, 等. 内蒙古温带草地生物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中国科学C辑: 生命科学, 2008(1): 84-92 [8] 胡云锋, 巴图娜存, 毕力格吉夫, 等. 乌兰巴托—锡林浩特样带草地植被特征与水热因子的关系[J]. 生态学报, 2015, 35(10): 3258-3266 [9] 杨晨晨, 陈宽, 周延林, 等. 放牧对锡林郭勒草甸草原群落特征及生产力的影响[J]. 中国草地学报, 2021, 43(5): 58-66 [10] 屈莹波, 赵媛媛, 丁国栋, 等.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锡林郭勒草原植被覆盖度的影响[J]. 干旱区研究, 2021, 38(3): 802-811 [11] 杜忠毓, 安慧, 王波, 等. 养分添加和降水变化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20, 28(4): 1100-1110 [12] 朴世龙, 方精云, 贺金生, 等. 中国草地植被生物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J]. 植物生态学报, 2004(4): 491-498 [13] 巴图娜存, 胡云锋, 艳燕, 等. 1970年代以来锡林郭勒盟草地资源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J]. 资源科学, 2012, 34(6): 1017-1023 [14] 李涛, 李晓松, 李飞. 基于Hyperion的锡林郭勒草原光合植被、非光合植被覆盖度估算[J]. 生态学报, 2015, 35(11): 3643-3652 [15] 张连义, 刘爱军, 邢旗, 等. 内蒙古典型草原区植被动态与植被恢复——以锡林郭勒盟典型草原区为例[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6(2): 185-190 [16] 阿荣, 毕其格, 董振华. 基于MODIS/NDVI的锡林郭勒草原植被变化及其归因[J]. 资源科学, 2019, 41(7): 1374-1386 [17] 白永飞, 李凌浩, 王其兵, 等. 锡林河流域草原群落植物多样性和初级生产力沿水热梯度变化的样带研究[J]. 植物生态学报, 2000(6): 667-673 [18] 高际玫, 金海峰. 锡林郭勒盟不同草原类型植物群落多样性初步研究[J]. 北方环境, 2011, 23(9): 222-225 [19] 金云翔, 徐斌, 杨秀春, 等.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产草量动态遥感估算[J]. 中国科学: 生命科学, 2011, 41(12): 1185-1195 [20] 常帅, 于红博, 张巧凤, 等. 锡林郭勒草原土壤速效氮空间变异分析[J]. 草业学报, 2021, 30(7): 11-21 [21] 常帅, 于红博, 曹聪明, 等. 锡林郭勒草原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干旱区研究, 2021, 38(5): 1355-1366 [22] 师阳阳, 陈云明, 张光辉, 等. 不同退耕年限撂荒地植物多样性及生物量分析[J]. 水土保持研究, 2012, 19(6): 36-40 [23] 贾昭, 简春霞, 熊沛枫, 等. 黄土丘陵区退耕草地群落盖度与地上生物量关系[J]. 水土保持研究, 2020, 27(1): 319-327 [24] 张巧凤, 刘桂香, 于红博, 等. 锡林郭勒草原主要植被群落变化[J]. 草业科学, 2015, 32(9): 1381-1391 [25] 李春喜, 王志和, 王文林, 等. 生物统计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0: 79-109 [26] 李永宏, 黄清臻. 新复极差法在生物统计中的应用[J]. 医学动物防制, 2002(5): 270-272 [27] 邓聚龙. 灰色控制系统[M]. 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86: 103-108, 348-374 [28] 马文红, 方精云. 中国北方典型草地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的关系[J]. 生物多样性, 2006(1): 21-28 [29] JI S J, GENG Y, LI D F, et al. Plant coverag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species richness in enhancing aboveground biomass in a premature grassland, northern China[J].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2008, 129(4): 491-496 [30] 赖炽敏, 赖日文, 薛娴, 等. 基于植被盖度和高度的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估算[J]. 中国沙漠, 2019, 39(5): 127-134 [31] 杨利民, 韩梅, 李建东. 中国东北样带草地群落放牧干扰植物多样性的变化[J]. 植物生态学报, 2001(1): 110-114 [32] 郑晓翾, 靳甜甜, 木丽芬, 等. 呼伦贝尔草原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环境因子的关系[J]. 中国草地学报, 2008, 30(6): 74-81 [33] 李英年, 周华坤, 沈振西. 高寒草甸牧草产量形成过程及与气象因子的关联分析[J]. 草地学报, 2001(3): 232-238 [34] 徐公芳. 果洛州高寒草甸牧草产量与主要气象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青海草业, 2020, 29(2): 46-49 [35] 赵艳艳, 周华坤, 姚步青, 等. 长期增温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15, 23(4): 665-6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