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艳芳.航天诱变番茄无限生长习性突变体的选育及其诱变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6 [2] 刘录祥,郭会君,赵林姝,等.我国作物航天育种20年的基本成就与展望[J].核农学报,2007,21(6):589-592 [3] 刘录祥,郑企成.空间诱变与作物改良.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7 [4] 王俊敏,魏力军,骆荣挺,等.航天技术在水稻诱变育种中的应用研究[J].核农学报,2004,18(4):252-256 [5] 王乃彦.开展航天育种的科学研究工作,为我国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做贡献[J].核农学报,2002,16(5):257-260 [6] 郭亚华,谢立波,王雪,等.辣椒空间诱变育种技术创新及新品种(品系)培育[J].核农学报,2004,18(4):265-268 [7] 王俊敏,徐建龙,魏力军,等.空间环境和地面γ辐照对水稻诱变的差异[J].作物学报,2006,32(7):1006-1010 [8] 韩建国.实用牧草种子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153-155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牧草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GB/T2930.4-2001)[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5,4 [10] 王显国,韩建国,陈志红,等.新麦草种子成熟过程中活力变化的研究[J].草地学报,2000,8(14):306-341 [11] 任卫波,韩建国,张蕴薇.几种牧草种子空间诱变效应研究[J].草业科学,2006,23(3):72-76 [12] 夏英武.作物诱变育种[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13] 任卫波,韩建国,张蕴薇,等.卫星搭载对新麦草种子含水量的影响(简报)[J].草地学报,2006,14(3):292-294 [14] 任卫波,韩建国,张蕴薇,等.卫星搭载对新麦草二代种子活力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07,12(1):42-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