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2007年, 第2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7-05-15
  

  • 全选
    |
    综述
  • 赵震宇,庄剑云
    菌物学报. 2007, 26(3): 321-3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描述了采自新疆哈密叉子圆柏Sabina vulgaris上的胶锈菌属一新种,即天山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tianschanicum。此种因产生夏孢子阶段和单胞冬孢子(少量混生于夏孢子堆中)而不同于胶锈菌属的其它已知种。
  • 赵国柱,张天宇
    菌物学报. 2007, 26(3): 324-3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单格孢属的两个新种,一个新组合,5个中国新记录种和两个未定名种,同时,对所有已知在中国发现的本属真菌的种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制作了检索表。新种小黑球单格孢Monodictys nigraglobulosa的典型特征是产生黑色近球形的分生孢子,具有黑而厚的隔膜;横向单格孢Monodictys transversa的分生孢子横向生长,即孢子的横向量度大于其高度。两个未定名种具有单格孢属的特征,但目前的材料所表现的分种特征还不够充分,暂称之为Monodictys sp.1和 Monodictys sp.2,供进一步研究探讨。新组合为方单格孢Monodictys quadrata (Atk.) G. Z. Zhao & T. Y. Zhang。研究标本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 刘会梅,张天宇
    菌物学报. 2007, 26(3): 336-3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中国东部暖温带地区土壤中分离到单格孢属Monodictys真菌4种,其中,厚垣单格孢 Monodictys chlamydosporoidea为新种,此种以分生孢子隔膜处明显缢缩、细胞深色、隆起、厚垣化为主要特征;苍白单格孢Monodictys glauca为中国新记录种。对另2个国内已知种亦作了标本引证。研究标本(干制培养物)与活菌种保存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 庄文颖,贺新生
    菌物学报. 2007, 26(3): 339-3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作为担子菌的一个新科石花菌科目前包括单属、单种,即新属石花菌属和新种石花菌。新种子实体大型,胶质,石花菜状,具多级分枝;担子器(basidiopycnidium,新术语,用于描述一种内部产生担子的、发育良好的壳状结构)自末端分枝产生,长颈瓶状,具细长的喙,有发育良好的壁,内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子短柱状,具3个横隔,无色,担孢子梗侧生;担孢子椭圆形,无色,单细胞。提供了子实体的形态、担子器形态及解剖结构、担子和担孢子的图解和详细描述,并对新种的分类地位进行讨论。
  • 赵遵田,郭顺香,孙立彦,任强
    菌物学报. 2007, 26(3): 343-3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形态、解剖、化学等方面对采自陕西秦岭的树花属地衣进行了研究,共报道该属地衣8种。其中,美国树花R. americana和粗糙树花R. aspera为中国新记录种。从形态、解剖和化学方面对两个新记录种作了详细的描述,并提供了外部形态照片。
  • 图力古尔,Yevgeniya M. BULAKH,庄剑云,李玉
    菌物学报. 2007, 26(3): 349-36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告了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乌苏里江流域伞菌及其它大型担子菌种类。基于作者2003年和2004年在中国黑龙江抚远、饶河、虎林和密山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所采得的1200余号标本。记载了132属328种,其中有27种为中国新记录(用星号标注)。此名录包括种的名称及其文献出处、采集地和引证的标本号,不列举同物异名。标本保存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及俄罗斯科学院生物与土壤研究所植物标本馆菌物部(VLA-M)。
  • 许智勇,林范学,熊杰,马丽,林芳灿
    菌物学报. 2007, 26(3): 369-37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3个不同的金针菇菌株为材料,研究了其担孢子的核相及遗传属性。荧光染色观察显示,担孢子核相以双核为主,双核孢子、单核孢子和无核孢子分别占80.2%、7.5%和12.3%。源于单孢分离物的菌丝为有隔膜、无锁状联合的多核菌丝。在交配试验中,源于不同菌株单孢分离物的菌丝原生质体的配对形成具锁状联合的菌落,而源于同一单孢分离物的菌丝原生质体的配对则形成无锁状联合的菌落,暗示担孢子中的两个核具有相同的交配型。RAPD分析显示,源于同一单孢分离物的菌丝原生质体为10个随机引物所扩增的图谱彼此完全相同,印证了担孢子中的双核是同质的。此外,观察表明,一个担子上着生有4个担孢子。因此,金针菇是一种具4个含同质双核担孢子的四极性蕈菌。
  • 申进文,何培新
    菌物学报. 2007, 26(3): 376-37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报道枝顶孢霉Acremonium strictum对毒光盖伞Psilocybe venenata子实体形成的影响。拮抗试验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较弱的干扰竞争作用;人工培养时,毒光盖伞混合菌株产生大型、小型和畸形3种类型的子实体,推测毒光盖伞畸形子实体的形成可能是枝顶孢霉寄生的结果,为毒光盖伞的人工栽培和进一步合理利用、野生蕈菌的驯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 黄盛文,苏晓庆
    菌物学报. 2007, 26(3): 380-3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开发灭蚊真菌贵阳腐霉Pythium guiyangense用于蚊虫防治,对贵阳腐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菌丝生长率、真菌产孢情况以及对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ciatus1龄幼虫的毒力作为评价的指标。测试了7种人工培养基、7种单糖、7种氮源、真菌生长所需的pH范围和温度范围、以及4种光-暗比的光照程序对真菌的影响。结果证明该真菌生长的适合温度为5℃~35℃,最佳温度为25℃~30℃;适合pH范围是5~12;在pH 9~11范围内菌丝和游动孢子生长最好;测试的人工培养基中,按照菌丝生长速度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Czapek’SFE、PYG、KPYG2、SDAY、CMA和PDA。其中从真菌的游动孢子形成量和对蚊幼虫的毒力来看,最佳培养基为SFE;葡萄糖、果糖、乳糖、蔗糖、麦芽糖、甘露糖和可溶性淀粉都是本真菌的合适碳氢营养源;含有机氮的培养基比含无机氮的培养基好;不同的光照程序没有表现明显的影响,但是观察到紫外光对本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刘高强,王晓玲
    菌物学报. 2007, 26(3): 389-39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灵芝发酵物的风味物质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灵芝发酵物中至少含有31种风味物质。对其中21种主要成分进行了鉴定,这些物质大多是酮类、醇类和内酯类化合物。所有物质中4,5-二氢-3,5-二甲基-2-呋喃酮的含量最高,达64.12%。此外,3-戊烯-2-酮和戊基乙烯基原醇是已知的食品香料成分。结果有助于初步理解灵芝发酵物产生清淡香味的原因。
  • 林庚申,张小青,魏铁铮,郭良栋
    菌物学报. 2007, 26(3): 396-40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桦褐孔菌发酵菌丝体为材料,通过对溶剂乙醇(95%)、甲醇、乙酸乙酯、丙酮、异丙醇、正己烷和氯仿的提取效果比较表明,提取三萜类化合物的最佳溶剂为异丙醇,提取时间为24h,每个样品所需溶剂量(6mL)和菌丝体样品量(100mg)较少,并可同时对大量样品进行有效提取。以白桦脂醇为标准品,对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分光光度法进行评价,证明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度高、试验误差小、重复性好。利用此方法对桦褐孔菌的野生菌核和发酵菌丝体内三萜类化合物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野生菌核(59.86mg/g)和发酵菌丝体(94.92mg/g)中都含有很高的三萜类化合物,且发酵菌丝体中三萜类化合物含量高于野生菌核。因此在桦褐孔菌产品开发中,发酵菌丝体可代替野生菌核进行大工业化生产。
  • 丁婷,胡丰林,李婉珍,万水霞,樊美珍
    菌物学报. 2007, 26(3): 404-41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测定处于不同生长期的中国被毛孢Hirsutella sinensis菌株RCEF0273胞外多糖含量、发酵液中5种核苷代谢量和氨基酸含量,并对其菌株次生代谢产物清除自由基活性和抑菌效果进行了测定分析,发现:中国被毛孢胞外多糖含量最高可达到1.9480g/L,发酵液中尿苷、鸟苷、肌苷、胸腺嘧啶核苷和腺苷5种核苷含量最高分别为10.4132mg/g、12.1929mg/g、2.2698mg/g、1.1000mg/g和1.8181mg/g,其菌株发酵液冻干粉中氨基酸总量为3.2560mg/g,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中国被毛孢发酵液的正丁醇相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和抑菌活性。在10mg/mL的测试浓度下,37℃孵育15min后其自由基清除率可达93.25%,在2mg/mL的测试浓度下,其抗白色假丝酵母Candida albicans的抑菌圈直径达到21.42mm。
  • 郑维发,顾琪,陈才法,杨士钊,魏江春,储成才
    菌物学报. 2007, 26(3): 414-4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黄酮类化合物是桦褐孔菌菌丝体中多酚类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该菌治疗众多疾病的有效成分之一。然而人工培养桦褐孔菌黄酮等酚类化合物积累甚少,导致药理活性的明显下降。为此,我们研究了3种氨基酸和4种霉菌水提物对深层发酵桦褐孔菌黄酮的积累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在所试验的3种氨基酸和4种霉菌水提物中,L-酪氨酸,黄曲霉和毛霉水提物能有效地增加该菌黄酮的积累。人工培养菌体中的黄酮至少由4种黄酮苷组成,苷元分别是槲皮素、柚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深层发酵菌丝体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并与总黄酮的含量呈正相关。由L-酪氨酸,黄曲霉和毛霉水提物调控生长的桦褐孔菌菌丝体,能有效地清除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
  • 赵俊霞,袁广峰,徐瑞雅,王立安
    菌物学报. 2007, 26(3): 426-4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液体摇瓶法培养草菇菌丝体,并用不同有机溶剂对培养液及菌丝体中的代谢成分分别进行分离提取,获得了不同来源的次生代谢提取物。对各提取物的成分分析表明,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和乙醇相提取物中均含有粗三萜和黄酮类物质,但菌丝体提取物中粗三萜和黄酮含量明显高于培养液提取物中的含量。石油醚抽提菌丝体获得的提取物中粗三萜含量最高,达17%,而乙酸乙酯抽提菌丝体获得的提取物中黄酮含量最高,达9.31%。抗氧化活性检测结果显示,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乙醇相中的代谢提取物均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但乙酸乙酯相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明显高于石油醚相提取物,具最高抗氧化活性的提取物分别来自乙酸乙酯、乙醇对菌丝体的抽提物。MTT法检测各提取物对胃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各组分均有较高的抗肿瘤活性,且抗肿瘤活性与提取物浓度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
  • 李涛,刘映红,李会云,张永军
    菌物学报. 2007, 26(3): 433-43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室内评价了球孢白僵菌对烟蚜茧蜂生命参数及控害效果的影响。分别在烟蚜茧蜂寄生桃蚜后不同时间进行高剂量(1900孢子/mm2)接菌,检测蚜虫感病率和寄生蜂形成的僵蚜率及僵蚜出蜂率。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对僵蚜率和僵蚜出蜂率的影响随接菌时间不同而变化。在烟蚜茧蜂寄生前1d、寄生当天和寄生后3d接菌,蚜虫感病率分别为59.6%、56.2%和34.8%;与对照相比,僵蚜率分别下降94%、59%和47%,僵蚜出蜂率分别减少83%、54%和49%。在寄生后5d或7d接菌,僵蚜率和僵蚜出蜂率不受明显影响,但蚜虫感病率降低到8.2%以下。对蚜尸内白僵菌菌体含量检测表明,随着烟蚜茧蜂寄生后接菌时间的推移,菌体数量迅速下降。寄生蜂寄生后5d或7d接菌,蚜尸内几乎检测不到菌体。直接喷雾接菌烟蚜茧蜂,成蜂寿命缩短4d左右,且81.8%的蜂尸受白僵菌感染。接菌后的寄生蜂对蚜虫寄生率几乎无影响,但寄生蜂在蚜虫体内的存活时间缩短了27.8%。
  • 刘萍,苏晓庆
    菌物学报. 2007, 26(3): 440-44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灭蚊真菌贵阳腐霉Pythium guiyangense对大鼠是否有长期毒性作用。将大鼠120只随机分4组,经饮水口服贵阳腐霉菌丝体。菌丝剂量分别为200mg/kg、100mg/kg、50mg/kg,对照组饮自来水。分别于试验期的90d和180d各组取鼠总数的1/3处死进行检查,剩余1/3大鼠待停用菌丝体悬液2周后处死。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各项生化和组织学指标。结果表明各组大鼠均发育正常,精神食欲好,体重增加;血液学、生化指标变化无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内脏系数无异常;对重要脏器的解剖学及组织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本研究结果证明灭蚊真菌贵阳腐霉对大鼠是安全的,从而为其在防治蚊虫的推广应用中的安全性提供了重要的毒理学依据。
  • 秦文彦,程洁,应盛华,冯明光
    菌物学报. 2007, 26(3): 448-4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黄曲霉毒素生化途径中的关键调控基因aflR、omt-1和 ver-1的序列以及真菌共有的5.8S rDNA的ITS序列分别设计ApaF/ApaR、OmtF/OmtR、VerF/VerR及ITS1/ITS4 四对引物,研究建立产黄曲霉毒素真菌及其潜在饲料或食品污染的多重PCR快速灵敏检测体系。PCR扩增的4个DNA片段中,1032bp、797bp和600bp与基因库中对应基因或DNA序列的同源性达99%以上,仅452bp片段与对应基因ver-1的同源性为98%。通过优化主要影响因子,建立了快速检测产黄曲霉毒素真菌的单管多重PCR反应体系,并用于6种曲霉和1种青霉DNA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上述4个片段均平行地清晰出现在2株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1株寄生曲霉A. parasiticus的DNA样品中,而其余菌种只检测到ITS片段,说明检测特异性很好。灵敏性分析表明,多重PCR检测的保守灵敏度为1ng/μL样品DNA,所有目标片段的条带均很清晰;即使DNA浓度降至0.1ng/μL,除aflR之外的所有条带也可分辨。
  • 朱杰华,杨志辉,刘大群,刘顺
    菌物学报. 2007, 26(3): 455-46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黑麦培养基和V8-蔬菜汁培养基研究了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特异菌株DK98-1、DX98-2和DX98-3 的生物学特性,发现该菌株与普通菌株相比菌落生长速度慢、孢子囊产生数量少、有性杂交后卵孢子产生量大(2047~75623个/cm2);利用AFLP分子标记研究这3个菌株的DNA指纹图谱,发现用引物E+CG/M+CC扩增菌株DK98-1、DX98-2和DX98-3后,在330bp处与普通菌株相比各缺失一条谱带,用引物E+AC/M+CT扩增菌株DK98-1、DX98-2和DX98-3后,在370bp处比普通菌株增加1条谱带,说明这3个菌株与普通菌株在遗传上明显不同。同时可以利用上述2对特异性引物,鉴定在自然界的晚疫病菌群体中这类特异菌株的出现频率。
  • 研究论文
  • 杨志鹏,郭林,何晓兰,李玉
    菌物学报. 2007, 26(3): 463-46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赵春青,李多川
    菌物学报. 2007, 26(3): 465-46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李传华,李泰辉,沈亚恒
    菌物学报. 2007, 26(3): 468-46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 刘高强,丁重阳,王晓玲
    菌物学报. 2007, 26(3): 470-47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