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2011年, 第3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1-03-15
  

  • 全选
    |
    序言
  • 郑维发
    菌物学报. 2011, 30(2): 151-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本期菌物学报“真菌生物活性代谢产物的药物发现专刊”刊登了7篇深度论述的综述性文章,19篇研究论文及2篇简报。内容涉及植物内生真菌产紫杉醇/紫杉烷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虫草菌素产生菌的培养策略及其药理学研究进展、灵芝三萜和胞外多糖生物合成的调控策略、淡水和海水真菌活性代谢产物研究进展等。本期内容还涉及内生真菌的分离和鉴定、海洋真菌的代谢产物分离、大型真菌的培养、代谢产物的分离及其药理学研究、酚类化合物测定方法、蛋白质组学以及生物转化等研究,基本体现了我国真菌代谢产物新药发现研究的最新进展,对真菌代谢产物合成调控、活性代谢产物分离和结构鉴定以及药理学研究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综述
  • 娄静,牛学良,颜菲,潘皎,朱旭东
    菌物学报. 2011, 30(2): 158-16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紫杉醇(Taxol?)是天然抗癌药物,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市场需求量大,由于生产原料的制约,供需之间存在巨大缺口,价格仍然昂贵。利用真菌发酵生产紫杉醇是解决药源的一条新途径。对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紫杉醇真菌的采集鉴定、真菌紫杉醇提取和测定的一些经验,紫杉醇真菌分子生物及生物合成代谢研究进展等进行了综述。
  • 康冀川,靳瑞,文庭池,何劲,雷邦星
    菌物学报. 2011, 30(2): 168-17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紫杉醇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的天然抗癌药物,是人类未来20年间最有效的抗癌药物之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从植物内生真菌中发酵生产紫杉醇被证明是解决药源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概述了微生物发酵生产紫杉醇的研究进展,包括产紫杉醇内生真菌的分离、多样性和真菌产紫杉醇的优势,紫杉醇的提取和检测技术,同时对如何提高内生真菌紫杉醇产量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综述。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微生物发酵工程的发展,工业上大规模发酵生产紫杉醇将有望实现。
  • 杨涛,董彩虹
    菌物学报. 2011, 30(2): 180-19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虫草素是第一个从真菌中分离出来的核苷类抗菌素,具有抑菌、抗肿瘤、抗炎等非常广谱的生物学活性,目前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对虫草素的菌株来源、生物合成、提取纯化、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对有关专利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提出从种质资源入手拓宽虫草素来源,优化虫草素的提取纯化方法,深入研究其生物合成途径,并呼吁重视真菌研究中所用材料的科学名称。
  • 康冀川,康超,文庭池,钱一鑫,雷帮星
    菌物学报. 2011, 30(2): 191-19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虫草菌素是一种脱氧核苷类似物,对多种疾病都有潜在的治疗作用。综述了国内外虫草菌素药理学的研究概况,主要概括了虫草菌素在调节免疫、抗肿瘤、抗真菌、抗病毒、抗白血病、降血糖、降血脂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虫草菌素在临床应用时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开展虫草菌素药理学研究及其应用进行了展望。
  • 刘高强,赵艳,王晓玲,朱朝阳
    菌物学报. 2011, 30(2): 198-20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灵芝多糖是灵芝的关键药效成分之一。从灵芝多糖的结构和构效关系、灵芝多糖的单糖组成,灵芝主要多糖IPS-1-1的基本合成途径,以及灵芝多糖的深层发酵调控策略和方法等方面,综述了灵芝多糖生物合成和发酵调控方面的新进展。并对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董锦艳,申开泽,孙蓉
    菌物学报. 2011, 30(2): 206-2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结合研究工作,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淡水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化学结构及其生物活性方面的研究概况,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我国淡水真菌资源和寻找新药提供参考。
  • 朱伟明,王俊锋
    菌物学报. 2011, 30(2): 218-22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海洋真菌是活性海洋天然产物的重要来源,到目前为止,已从海洋真菌的发酵产物中分离鉴定了1,117个新化合物。介绍了海洋真菌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历史、现状、特点、研究方法、存在问题及其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 研究论文
  • 钟思敏,杜梅,陈往滨,张松
    菌物学报. 2011, 30(2): 229-2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蛹虫草菌丝产虫草素液体培养条件的研究,明确蛹虫草菌丝产虫草素的适宜碳源及浓度,适宜氮源及浓度,最适pH值,最适培养温度,最适转速以及最适培养时间,以便应用于虫草素的工厂化生产。结果表明,蛹虫草菌丝产虫草素的条件:适宜碳源为D-果糖,最适浓度为10g/L;适宜氮源为蛋白胨,最适浓度为15g/L;最适初始pH为7,最适培养温度为24℃,最适转速为180r/min,最适培养时间为9d,其培养液虫草素含量可达到0.537g/L。
  • 靳瑞,康冀川,文庭池,何劲,雷邦星
    菌物学报. 2011, 30(2): 235-2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紫杉醇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的天然抗癌药物,可以有效地治疗乳腺癌、子宫癌等。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从植物内生真菌中发酵生产紫杉醇被证明是解决药源问题的有效途径。从分离到的420株内生真菌中筛选到一株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XC1-07为实验材料进行发酵条件的初步优化。结果表明:最适碳源、氮源分别是麦芽糖和NH4NO3;在含10g/L NH4NO3、90g/L麦芽糖、1.0g/L MgSO4、pH6的优化培养基中培养13d,紫杉醇的产量为1,124.34μg/L。为目前报道的植物内生真菌发酵生产紫杉醇最高的产量。
  • 方星,师亮,徐颖洁,赵明文
    菌物学报. 2011, 30(2): 242-2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灵芝Ganoderma lucidum是我国传统的药用真菌,三萜类物质是灵芝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甾醇14α-脱甲基酶是三萜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根据已报道其他物种甾醇14α-脱甲基酶的氨基酸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获得灵芝甾醇14α-脱甲基酶特异基因片段,并进一步获得灵芝甾醇14α-脱甲基酶基因的全长DNA和cDNA序列。其中DNA序列长1,981bp,cDNA序列长1,635bp。结构基因编码蛋白包含544个氨基酸,分子量为61.99kDa,等电点为6.36。将甾醇14α-脱甲基酶基因的cDNA序列克隆到灵芝超量表达载体pGl-GPD中,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法实现了甾醇14α-脱甲基酶基因在灵芝内的超量表达。转化子的甾醇14α-脱甲基酶基因在转录水平表达量增加,三萜含量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三萜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基因Gl-aact、Gl-hmgr及Gl-ls的转录表达量也有所增加。
  • 赵艳,刘高强,朱朝阳,韩文军,李杜
    菌物学报. 2011, 30(2): 249-2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不同植物药的水提和醇提物对灵芝深层发酵过程中菌丝量和胞内三萜产量的影响。将不同植物药的水提物和醇提物分别加入到发酵基础培养基中,培养7d后检测灵芝生物量和胞内三萜含量。结果表明,金银花和枸杞子水提物添加浓度为100mg/L时,可促进灵芝细胞的生长(p<0.05)。连翘水提物对灵芝生长和胞内三萜的形成都有显著促进作用,当连翘水提物浓度为400mg/L时,胞内三萜产量从对照的(192.54±8.99)mg/L提高到(302.52±3.79)mg/L。金银花和枸杞子醇提物浓度为200mg/L时能显著促进灵芝细胞生长;枸杞子醇提物在同样浓度下还能促进灵芝胞内三萜的形成。但板蓝根和银杏叶水提物和醇提物都对灵芝的细胞生长和胞内三萜形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 汪涯,颜日明,曾庆桂,张志斌,汪娣,朱笃
    菌物学报. 2011, 30(2): 255-26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药用蕨类植物蛇足石杉叶中分离得到53株内生真菌,在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DB)中发酵后对内生真菌发酵提取物液进行TLC、HPLC 和ESI-MS检测,结果表明菌株LF40为产石杉碱甲内生菌株,含量达80.1μg/gdcw,并具有体外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运用形态学及ITS-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菌株LF40进行鉴定,确定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 LF40。
  • 邓慧颖,邢建广,罗都强
    菌物学报. 2011, 30(2): 263-26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海莲内生真菌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发酵液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化合物1-9结构分别鉴定为:3β,22β,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乌苏酸,3-羟基-4-甲氧基苯乙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3,4-二羟基苯乙醇,对羟基苯乙醇,3β-羟基-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胸苷。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
  • 孙利,李冬利,陈玉婵,陶美华,章卫民,但飞君
    菌物学报. 2011, 30(2): 268-27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硅胶柱、反相硅胶柱和凝胶柱等色谱技术和重结晶进行分离纯化,从一株分离自南海沉积物的海洋真菌帚状弯孢聚壳Eutypella scoparia的液体发酵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分析波谱数据和与文献比对,化合物1-6分别被鉴定为:(3S,3aR,7aS)-3a,4,5,7a-tetrahydro-3,6-dimethylbenzofuran-2(3H)-one (1),rel-(3S,6S,7R,10R)-7,10-epoxy-3,7,11- trimethyldodec-1-ene-3,6,11-triol (2),euphorbol (3),tuberoside (4),phenochalasin B (5),尿嘧啶(6)。生物活性测试结果显示细胞松弛素类化合物5对MCF-7、NCI-H460和SF-268三种肿瘤细胞株均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其IC50分别为0.022μmol/L、0.073μmol/L和0.059μmol/L。
  • 曹春蕾,崔宝凯,秦问敏
    菌物学报. 2011, 30(2): 275-28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桑木层孔菌Phellinus mori液体培养过程中发酵液中淀粉酶、果胶酶、羧甲基纤维素酶(CMC酶)和漆酶等4种胞外酶的活性变化,同时测定了蛋白质、还原糖和pH的变化。结果表明,桑木层孔菌拥有丰富的胞外酶系,淀粉酶酶活第7天时达到最大值,果胶酶在第9天和第12天的酶活都较高,羧甲基纤维素酶第10天时酶活最高,漆酶酶活第9天时达到最大值,说明桑木层孔菌对淀粉类物质利用最早。蛋白质浓度在第8天和第11天时出现两个峰值,还原糖浓度随培养时间逐渐降低,发酵液pH值在培养初期逐渐变小,后期逐渐变大。
  • 程鑫颖,包海鹰,丁燕,金荣镐
    菌物学报. 2011, 30(2): 281-28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硅胶和反相C18柱层析方法,首次从瓦宁木层孔菌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运用NMR波谱法分析和鉴定为樱花亭、7-甲氧基二氢莰非素、二氢莰非素、4-(3,4-二羟苯基)-3-丁烯-2-酮、hispolon。并通过建立体外二苯基苦味酰基苯肼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以及羟自由基(·OH)发生体系,研究了5个化合物对·DPPH、·OH和·O2?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当浓度达到100μg/mL时,化合物4-(3,4-二羟苯基)-3-丁烯-2-酮和hispolon对·DPPH清除率分别为92%和93%,对·OH的清除率分别为90%和95%,而对·O2?的清除率分别为70%和77%,略低于清除·DPPH和·OH的能力;二氢莰非素对·O2?自由基的清除率为39%,强于清除·OH和·DPPH的能力;而樱花亭和7-甲氧基二氢莰非素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率均低于30%。2个多酚类化合物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均强于3个黄酮类化合物。5个化合物清除自由基能力均表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
  • 王贵宾,董露璐,姬媛媛,相文华,赵敏
    菌物学报. 2011, 30(2): 288-29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证实了鲍姆木层孔菌多糖对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增殖及侵袭的抑制作用。鲍姆木层孔菌提取物经乙醇分级沉淀和DEAE-Sepharoes F.F.离子柱层析以及Sephacryl S-200凝胶柱层析纯化,获得均一多糖PLP60-B1,该多糖具有体外活性。MTT法及流式细胞仪技术证实多糖PLP60-B1通过致使HepG2细胞阻滞于S期而显著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和细胞集落的形成,且也可显著抑制细胞的粘附及侵袭能力。
  • 张梅梅,魏志文,刘玉冰,赵艳霞,郑维发
    菌物学报. 2011, 30(2): 295-3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没食子酸为标准品,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研究了Folin-Ciocalteu 比色法测定桦褐孔菌中多酚含量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显色条件为Folin-Ciocalteu试剂用量0.3mL、10% Na2CO3溶液0.6mL,25℃时避光反应30min,于750nm处测定其吸光值。多酚质量浓度在0.0032-0.0256mg/mL范围内与吸光值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根据拟合的线性回归方程对桦褐孔菌多酚进行定量测定,野生桦褐孔菌和人工培养桦褐孔菌中多酚含量最高分别为(72.05±0.08)mg/g、(52.76±0.06)mg/g(n=6)。不同加标水平的加标回收率测定实验获得的平均回收率为98.95%,RSD为1.27%。该法测定桦褐孔菌多酚具有快速、准确,稳定性强,重现性好,精密度高的特点,可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 张薇,孙晓东,张萍,吕国忠
    菌物学报. 2011, 30(2): 305-31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于2009年的7-10月间在辽宁省的桓仁,吉林省的集安、靖宇、抚松等药材产区采集人参及人参根际土壤样品45份。通过真菌分离和培养,共获得真菌菌株105株,经形态学鉴定分属于15属48种。通过活性筛选,得到具有转化人参总皂苷活性的菌株25株,其中菌株SR87和SR105对人参皂苷Rb1具有专一转化活性。通过TLC和HPLC检测,其转化产物为人参皂苷Rd。经形态学鉴定,确定阳性菌株SR87为莫勒接霉Zygorhynchus moelleri,SR105为灰绿犁头霉Absidia glauca。这两株真菌均有较高的转化潜力,可以应用于制备人参皂苷Rd。
  • 胡拓,朱国胜,刘永翔,刘作易
    菌物学报. 2011, 30(2): 312-31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明古尼虫草无性型——古尼拟青霉差异表达蛋白与镇痛活性之间的关系,对有镇痛活性和无镇痛活性的两个古尼拟青霉菌株,进行蛋白质差异表达研究,结果显示,活性菌株(HZJ-1)中出现或表达显著上调的蛋白质点数为51个,结构鉴定得到39个类别功能各异的蛋白质,其中大量蛋白与代谢相关,其中NADP特异性谷氨酸脱氢酶可能参与使长时程突触传递的效能减弱的作用,从而减弱了疼痛的发生。另外几个保守假定蛋白的功能尚未鉴定,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罗霞,魏巍,余梦瑶,江南,许晓燕,郑林用
    菌物学报. 2011, 30(2): 319-32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尖顶羊肚菌菌丝体水提液对酒精引起的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以95%乙醇诱导的大鼠胃黏膜损伤为模型,测定各组胃黏膜损伤指数,并测定胃黏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采用幽门结扎法,测定大鼠胃酸、胃蛋白酶与胃黏液分泌的量。结果表明羊肚菌中、高剂量能明显降低胃黏膜损伤指数(p<0.05);羊肚菌不能抑制胃酸的分泌(p>0.05),但是能增加胃蛋白酶与胃黏液的分泌(p<0.05);95%乙醇能引起胃黏膜SOD活性与GSH的降低,MDA含量的增加,给予羊肚菌能明显抑制这一现象。结果说明羊肚菌对急性酒精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是与增加胃黏液分泌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 高明燕,郑林用,余梦瑶,魏巍,罗霞,王世宽
    菌物学报. 2011, 30(2): 325-3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尖顶羊肚菌菌丝体水提液对4种实验型胃溃疡模型的治疗作用。以大鼠幽门结扎致胃溃疡为模型,测定各组胃粘膜损伤指数、胃液分泌量和胃酸浓度;以大鼠乙酸烧灼、小鼠乙醇致胃粘膜损伤和小鼠水浸应激胃溃疡为模型,分别测定溃疡面积。结果表明尖顶羊肚菌菌丝体水提液可以不同程度抑制胃酸的分泌,减少胃液量,减少溃疡面积,促进溃疡面积的愈合,因此尖顶羊肚菌菌丝体水提液具有抗实验型胃溃疡的作用。
  • 张新超,郭丽琼,彭志妮,林俊芳,冯颖琪,陈耀旭
    菌物学报. 2011, 30(2): 331-33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选用燕麦、大豆、玉米、麸皮、大米、荞麦6种培养基质对灰树花孔菌进行固体发酵及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灰树花孔菌最佳抗氧化发酵基质为燕麦大豆培养基(燕麦16.25%,大豆83.75%),最佳发酵时间为8d。灰树花孔菌燕麦大豆发酵基质抗氧化活性成分种类丰富,含量高。其中总黄酮物质40.86μg/g,总三萜5.94mg/g,多酚8.51mg/g,还原糖13.10mg/g,花色苷70.23μg/g,维生素C 24.57mg/g,维生素E 0.33mg/g,谷光甘肽(GSH)0.84g/g,SOD酶活性299.74U/g。
  • 彭志妮,郭丽琼,张新超,林俊芳,张雯舒
    菌物学报. 2011, 30(2): 338-3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大豆为培养基质,对蛹虫草固体发酵过程中的pH值、淀粉酶、蛋白酶、总糖、还原糖、总酚、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FRAP进行测定,分析各种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pH值、淀粉酶和蛋白酶先增加后减少,还原糖含量随着发酵时间延长不断下降,可溶性总糖先减少后增加。总酚含量、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FRAP值随着发酵时间延长先减少后增加,22d达最大值。发酵成品有望开发成为食品基料及抗氧化食品。
  • 欧阳梅,熊昌云,屠幼英,程龙,舒华,汤雯
    菌物学报. 2011, 30(2): 343-34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茯砖茶样中分离纯化制得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菌株,选用普通炒青绿毛茶做茶坯,应用人工接种发酵技术进行固体发酵制成发酵散茶。结果表明:冠突散囊菌发酵一个月后的炒青绿茶不仅品质成分明显改善,茶黄素和茶红素高于其他样品,而且苦涩味减轻;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ABTS)法测定发酵散茶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对两种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达到75%和56%以上,与湖南茯砖茶相近。发酵散茶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高于对照和浙江茯砖茶64.7%和80.6%,而对DPPH的清除能力略低于对照,但是高于浙江茯砖茶。
  • 熊昌云,屠幼英,欧阳梅,何普明
    菌物学报. 2011, 30(2): 349-3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比较自然发酵与人工接种发酵茯砖茶对营养性肥胖大鼠的降脂减肥作用。结果表明与肥胖模型组比较,喂饲两类茯砖茶的大鼠体重、脂肪湿重、脂肪系数、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等指标均低于肥胖模型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则有明显提高。人工接种发酵茯砖茶与自然发酵茯砖茶均对营养性肥胖大鼠有降脂减肥作用,能显著改善大鼠的各项肥胖指标,人工接种发酵的茯砖茶在相关指标上均接近甚至优于自然发酵的茯砖茶。
  • 研究简报
  • 吕国英,张作法,潘慧娟,范雷法
    菌物学报. 2011, 30(2): 355-36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柱状田头菇子实体经物理改性前后70%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超高压处理过的样品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铁鳌合能力、总抗氧化活性和总酚含量均高于对照;超微粉碎样品的抗氧化能力略低于超高压样品,但仍优于对照;各种样品的浓度与抗氧化能力正相关。物理改性通过改变物料的相对含量与结构强化了柱状田头菇抗氧化的功能特性。
  • 孙德立,包海鹰,图力古尔
    菌物学报. 2011, 30(2): 361-36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方法,从鲍氏层孔菌子实体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运用NMR和MS等波谱法分析和鉴定为7(8),22(23)-二烯-3-酮-麦角甾烷、4,6,8(14),22(23)-四烯-3-酮-麦角甾烷、麦角甾醇、过氧化麦角甾醇、三十烷酸对羟基苯乙酯、4-(3,4-二羟苯基)-3-丁烯-2-酮、hispolon、hispi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