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2016年, 第35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16-08-22
  

  • 全选
    |
  • 任菲, 庄文颖
    菌物学报. 2016, 35(8): 901-905.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502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对来自我国不同地区的柔膜菌科真菌材料进行了分类研究,在海南省发现一个新属,命名为华胶垫菌属Sinocalloriopsis,模式种为华胶垫菌S. guttulata。以下性状组合为该属区别于相近属的显著特征:子囊盘盘状至垫状,淡色,无柄;外囊盘被组织胶化,细胞及菌丝淡色;子囊孢子梭形,单细胞,内含油滴;侧丝顶端呈头状。对新属的属征及其与近似属的区别进行了讨论,对新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图示。

  • 梁宗琦, 陈万浩, 梁建东, 韩燕峰, 邹晓
    菌物学报. 2016, 35(8): 906-917.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5006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一个猛蚁Ponera sp.蚁巢的罹病兵蚁上,采集和分离到枝多头霉Polycephalomyces ramosus XCH-ant-8、XCH-ant-L3和XCH-ant-706。枝多头霉P. Ramosus XCH-ant-8及XCH-ant-L3具类刺束梗孢Akanthomyces-like共无性型;P. Ramosus XCH-ant-706则具有类顶头孢Acremonium-like共无性型。3个枝多头霉标本具有明显共无性型(synanamorph)的多型现象。在蚁巢采集的标本中发现1个新的隐存种猛蚁多头霉Polycephalomyces ponerae。此新种兼具类刺束梗孢Akanthomyces-like和类顶头孢Acremonium-like两个类型的共无性型。此外,在采集的标本中还分离到一种层束梗孢Hymenostilbe sp. XCH-ant-03和一种拟多头束霉Tilachlidium sp. XCH-ant-710。基于rDNA ITS序列分子系统发育树和拆分网络(splits network)分析研究,支持基于形态学特征鉴定猛蚁多头霉P. ponerae作为多头霉属中的一新成员,同时也支持蚁巢中枝多头霉P. ramosus形态学上的差异是共无性型多型现象。

  • 于丹, 姚娟妮, 康振生, 曹支敏
    菌物学报. 2016, 35(8): 918-926.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5007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荧光染色技术、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系统研究了落叶松-杨栅锈菌在感病杨树叶片上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在侵染前期(接种12h以内),锈菌夏孢子在杨树叶片上萌发,利用芽管或附着胞穿透叶表气孔后形成气孔下囊,进而在胞间产生侵染菌丝。进入活体营养生长阶段(接种后24-96h),锈菌不断产生大量吸器来满足营养需求的同时,侵染菌丝在叶肉细胞间隙蔓延分枝生长至形成菌落结构。最终在产孢阶段(接种120h之后)产孢菌丝分化形成的夏孢子在表皮下聚集成堆,待成熟后突破表皮显露出来。

  • 李雪, 金静, 李保华, 王彩霞, 董向丽, 王翠翠
    菌物学报. 2016, 35(8): 927-938.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5009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2011年在山东海阳,2013年在蓬莱和栖霞选取当地常规管理的苹果园,采用传统组织分离法对套袋苹果、未套袋苹果的果实表皮及心部组织进行真菌分离并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对不同时期采集的套袋及未套袋果实表皮与心部的真菌种类、菌落数量、组织分离率、多样性、相似性系数、相对分离频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年度内从果实表皮共分离获得真菌43属,从心部获得真菌31属,相对分离频率较高的真菌包括:链格孢Alternaria spp.、枝状枝孢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镰孢菌Fusarium spp.、青霉菌Penicillium spp.等。研究结果表明:果实套袋后,在果实表皮定殖真菌的种类减少,多样性降低,而数量增加,组织带菌率升高;随果实生长,套袋果实表皮上的真菌种类与未套袋果实表皮真菌种类的相似度逐渐降低;7、8月份,套袋果实表皮上真菌种类明显减少,至8月底,套袋果实表面只有链格孢等少数几种优势真菌定殖。果实套袋后,定殖于果实心部的真菌种类和数量有所波动,套袋果和未套袋果上所分离真菌的相似度有所降低;5月底自果实心部分离真菌的种类和数量与9月底所分离真菌的种类和数量差异不大。

  • 贾招闪, 申红妙, 李正楠, 康兴娇, 杨佳瑶, 冉隆贤
    菌物学报. 2016, 35(8): 939-945.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502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MTT染色法和点接生物测定法对不同温度干燥处理36h后的葡萄生单轴霉孢子囊存活力和致病力进行了检测,并应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孢子囊进行了MTT染色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葡萄生单轴霉孢子囊MTT染色的最佳条件为温度36℃、MTT浓度 0.05%、染色48h,孢子囊染色率可达83.0%。20℃恒温干燥处理36h显著提高了孢子囊存活力,葡萄生单轴霉孢子囊的蓝色染色率为79.3%,叶片点接发病率为98.9%,显著高于对照的蓝色染色率52.0%和发病率62.7%。MTT染色得到的孢子囊蓝色染色率与点接生物测定法得出的发病率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y=1.276 1x-1.939 1,R2=0.996 1,孢子囊的蓝色染色率与叶片点接发病率呈正相关。本研究表明MTT染色法可以用于葡萄生单轴霉孢子囊存活力的快速和准确检测。

  • 周烁红, 沈颖越, 蔡为明, 金群力, 范丽军, 宋婷婷, 冯伟林, 章宵华
    菌物学报. 2016, 35(8): 946-955.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50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CSL(CBF1/RBP-Jκ/suppressor of hairless/LAG-1)转录因子家族在真菌发育和细胞分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前期研究已构建了肺形侧耳变温结实相关消减杂交文库,并从中筛选到一个代表csl基因部分序列的EST。通过TAIL PCR(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技术克隆了该基因(Pleurotus pulmonarius csl-1,简写为 Ppcsl-1),并利用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获得该基因的cDNA全长。Ppcsl-1 cDNA全长2 991bp,编码一个996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命名为PpCSL-1)。进化分析显示在担子菌CSL中,PpCSL-1与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 CSL(PoCSL)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检测结果表明Ppcsl-1在菌丝经过5℃ 12h冷处理之后的表达量最高,表明其有可能被冷刺激诱导表达并在开启子实体形成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王定锋, 李良德, 田厚军, 王庆森, 吴光远
    菌物学报. 2016, 35(8): 956-964.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5022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本地Blast筛选转录组数据库方法,首次克隆了环链棒束孢热休克蛋白90基因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Ichsp90(GenBank登录号KT944289)。克隆结果表明,该序列含有2 284个碱基,包括一个含2 097个碱基的开放阅读框,编码699个氨基酸,推测蛋白的分子量为79.23kDa,等电点(pI)为4.86,且含有5个Hsp90家族特征基序和胞质特征序列MEEVD,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丝状真菌相似性在92%-96%之间。用qRT-PCR方法分析了冷热胁迫下,该基因在环链棒束孢中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4℃冷胁迫下15min检测到Ichsp90表达量下降到最低点,为对照的-1.8倍;随后表达量开始上升,至120min表达量是对照的1.07倍。在39℃高温胁迫下,60min Ichsp90表达量达到最高峰,为对照样品的5.02倍;随后表达量开始下降,至110min为对照样品的2.46倍。因此推测,Ichsp90基因在环链棒束孢抵抗外界温度胁迫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 孙琦, 黄威, 包海鹰, 图力古尔, 李玉
    菌物学报. 2016, 35(8): 965.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50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了红缘拟层孔菌固体发酵产物对H22荷瘤小鼠的抗肿瘤和抗氧化作用,以抑瘤率、脾和胸腺指数、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r、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等指标来考察红缘拟层孔菌固体发酵产物对H22荷瘤小鼠肿瘤抑制和体内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固体发酵产物高剂量和中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66.66%和64.70%,与阴性组比较,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P<0.01),HE染色切片也能观察到固体发酵产物高、中和低各组肿瘤细胞大量坏死,并且高剂量和低剂量组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和干扰素-r含量显著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降低,与抑制肿瘤效果具有一定相关性;此外,红缘拟层孔菌固体发酵产物各组可以降低丙二醛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含量;综上所述,红缘拟层孔菌固体发酵产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和抗氧化作用。

  • 刘菲, 孙威江, 黄艳, 王恒, 黄雅彬
    菌物学报. 2016, 35(8): 975-983.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50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为了排除其他微生物的干扰,首次以人工接种的方式研究了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对白茶主要呈味物质的作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光光度计等方法,分析表明冠突散囊菌能够显著降低白茶中呈苦涩味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并提高表没食子儿茶素(EGC)、Asp、His、咖啡碱和山奈酚的含量;灭菌压制的过程中EGCG可能异构化成为更稳定的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且二者以相近的含量共存。冠突散囊菌可以降低人工发花白茶饼中呈苦涩味的化合物含量,从而达到减少白茶饼苦涩味的效果;灭菌压制过程也能够降低白茶饼的苦涩味物质的含量。“发花”处理为白茶带来了新的风味,可以丰富白茶产品种类,同时为促进粗老原料白茶的综合利用提供新思路。

  • 张广志, 张新建, 李成云, 李红梅, 李哲, 杨合同
    菌物学报. 2016, 35(8): 984-993.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50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报道木霉属7个中国新记录种:厚木霉、地中海木霉、矩孢木霉、近渐绿木霉、多孢木霉、特里克木霉和渐绿木霉。厚木霉分离自上海;地中海木霉、矩孢木霉、多孢木霉和特里克木霉分离自新疆;近渐绿木霉和渐绿木霉分离自四川;结合ITS、tef1-α和形态学特征进行鉴定。

  • 秦文韬, 陈凯, 庄文颖
    菌物学报. 2016, 35(8): 994-1007.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5016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对来自北京、广东、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吉林、内蒙古、浙江的木霉属资源进行系统分类研究,报道了该属5个中国新记录种:桤木木霉Trichoderma alni,絮状木霉T. floccosum,近洋大戟草木霉T. parapiluliferum,普丽西拉木霉T. priscilae和森吉木霉T. songyi,并提供了其宏观和微观特征的详细描述及图示。基于联合rpb2tef1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为确定上述种的分类地位提供了佐证。此外,表明近渐绿木霉T. paraviridescens和西蒙斯木霉T. simmonsii在我国广泛分布。

  • 秦文韬, 庄文颖
    菌物学报. 2016, 35(8): 1008-1017.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5023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对来自黑龙江的木霉属真菌进行系统分类研究,报道了该属3个中国新记录种:平展橙红木霉Trichoderma auranteffusum,塔梗木霉T. pyramidale 和革菌生木霉T. thelephoricola,对其宏观和微观特征提供了详细描述及图示,系统发育分析为上述种的分类地位提供了佐证。

  • 李香玉, 夏吉文, 刘淑艳, 张修国
    菌物学报. 2016, 35(8): 1018-1021.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15009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暗色丝孢菌的3个新记录种,Exochalara guadalcanalensisMonilochaetes regeneransCatenularia piceae。对以上3个种进行详细的观察以及形态特征描述和图解。标本均保存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标本馆(HSA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