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2023年, 第4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3-02-22
  

  • 全选
    |
    目录
  • 菌物学报. 2023, 42(2):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刘晓宇, 许剑涛, 杨静, 钱茱希, 李彬, 吴翠萍
    菌物学报. 2023, 42(2): 433-441.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变孔异担子菌Heterobasidion irregulare原产于北美,能引起针叶树根部和根基干部的白色腐朽病,严重时导致树木死亡。目前已扩散至欧洲部分国家,在我国尚未有分布。本研究按照植物检疫的国际标准措施之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原则(ISPM No.11),从地理分布、定殖可能性、扩散可能性、经济重要性和管理难度等方面对该病菌进行了定性分析,同时按照有害生物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及赋值标准,获得该病菌风险R值。结果显示:变孔异担子菌风险评估R值为2.35,属于高度危险林业有害生物,传入风险较高、危害大,目前尚未列入我国禁止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因此,建议将该种真菌尽快列入名录中,加强口岸检疫。

  • 研究论文
  • 张颖, 魏江春
    菌物学报. 2023, 42(2): 442-455.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18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生物系统学亦即演化生物学或生物分类学,其目的在于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中的生物资源研发提供生物信息。以单基因和多基因片段为基础的系统树分析难以获得同一祖先后代的单系类群。同源生物系统学是以共同祖先遗传的基因型和表型为基础进行的分析,是探明单系类群的最佳途径。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石耳亚纲具有一条同源序列S及6种彼此相近的子囊顶器结构,其中包括石耳目以及未定位的5个属。石耳目包括一条同源序列O及石耳型子囊顶器结构。石耳科具有一条同源序列F及脐叶型地衣体。其中疱脐衣属具有一条同源序列L及疱状脐叶体与单孢子囊,石耳属具有一条同源序列U与非疱状脐叶体和八孢子囊。边缘种宾州疱脐衣除具有疱脐衣属同源序列L及疱状脐叶体内含单孢子囊以外,还兼具石耳属同源序列U以及疱狀脐叶体下表偶见气生根;而边缘种卡罗里石耳除具有石耳属同源序列U及非疱状脐叶体内含八孢子囊以外,还兼具疱脐衣属同源序列L以及疱脐衣属特有的砖壁型子囊孢子。

  • 李挺, 周平, 李泰辉, 旺姆, 邓旺秋
    菌物学报. 2023, 42(2): 456-467.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19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南岭是世界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土壤真菌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与系统健康稳定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采集南岭典型植被类型土壤样本,基于Illumina Novaseq测序平台分析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结合土壤理化性质和环境因子探讨不同植被类型下真菌群落组成的差异性和影响因子。结果显示,相对丰度最高的真菌门为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相对丰度从高海拔到低海拔变化介于28.54%-59.93%,在沟谷常绿阔叶林中比例较高,呈现出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降低的变化格局;子囊菌门Ascomycota次之,相对丰度为19.52%-56.98%,随着海拔的上升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相对丰度为1.03%-25.72%,随着海拔的上升,表现出先升后降又升的N型变化模式。不同真菌目在各植被类型土壤中的丰度不同,红菇目Russulales在沟谷常绿阔叶林和山地常绿阔叶林土壤中较为丰富;蘑菇目Agaricales在针阔混交林和高山草地土壤中较为丰富;被孢霉目Mortierellales在低海拔的山地常绿阔叶林和高海拔的山顶矮林土壤中较为丰富。土壤pH、全钾、有效钾、有机物、全氮、铵态氮和全磷为影响南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 何苏琴, 文朝慧, 白滨, 刘永刚, 刘明霞
    菌物学报. 2023, 42(2): 468-483.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17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2021年3-6月,从甘肃省的生菜(叶用莴苣)叶片和青海省的莴笋(茎用莴苣)茎秆罹病样本上分离得到腐霉属卵菌。通过Koch’s法则明确了分出菌株的致病性。依据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将3个菌株鉴定为嗜导管腐霉Pythium tracheiphilum。在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1 (cox 1)和核糖体DNA 28S大亚基(rDNA-LSU)基因联合系统发育树中,甘肃菌株(LPy-B)和青海菌株(LPy-C和LPy-D)被聚在P. tracheiphilum的不同亚群里,不同菌株的适宜生长温度和产孢特性存在差异。孢子囊顶生、间生或侧生,球形,17.13-53.73 μm,或近球形至葫芦状,24.58-56.72×18.62-53.73 μm;休止孢球形,6.70-9.68 μm;藏卵器光滑,顶生或间生,球形,15.64-23.09 μm;每个藏卵器有雄器1-2个,雄器与藏卵器同丝或异丝生;卵孢子满器或近满器,球形,直径13.41-20.11 μm,卵孢子壁厚0.74-2.23 μm。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除莴苣外,嗜导管腐霉还可侵染菊科的华蒲公英和刺儿菜、十字花科的青菜、豆科的蚕豆;不侵染车前科的车前、马齿苋科的马齿苋和苋科的反枝苋;在试验条件下,菌株LPy-C和LPy-D对青菜叶片的致病性强于LPy-B。嗜导管腐霉及其引起的莴苣叶疫和茎腐病在我国和亚洲地区系首次报道。

  • 刘丽苹, 王秋平, 刘健, 全淑芬, 谢德春, 郝玉娥
    菌物学报. 2023, 42(2): 484-494.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19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奥默儿玉氏酵母Kodamaea ohmeri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兴人类酵母病原体。本文利用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鉴定分离自患者腹水的临床菌株3873为K. ohmeri。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对菌株3873的MIC值分别为≤4、≤0.5、≤4、≤0.125和≤0.6 mg/L。菌株3873在血清诱导下发育出假菌丝,无法形成真菌丝,且在微需氧条件下侵入能力强;最适生长温度和pH分别为37 ℃和7.0,在此条件下细胞表面疏水性也最高;采用试管法和微平板法静置培养48 h形成大量生物膜;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对刚果红、羟基脲和H2O2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对NaCl试剂较为敏感。本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K. ohmeri的基本生物学特征和与其毒力相关的特性。

  • 汤近天, 杨芙容, 张雅芬, 夏文强, 崔海峰, 叶子弘
    菌物学报. 2023, 42(2): 495-506.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建立适用于菰黑粉菌Ustilago esculenta的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transformation,ATMT)体系,构建菰黑粉菌T-DNA插入突变体库。针对性地筛选双核菌丝形成缺陷型转化子,并对T-DNA插入位点进行分析,为研究菰黑粉菌二态型转换的分子调控机理打下基础。以构建的菰黑粉菌自融合菌株TSP为出发菌株,以含有遗传霉素(G418)抗性基因(neo)的质粒为载体,通过ATMT构建菰黑粉菌T-DNA突变体库,并对诱导剂乙酰丁香酮(AS)浓度、转化的共培养时间、农杆菌浓度和菰黑粉菌芽孢子浓度等建库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条件试验,筛选最优条件;对继代培养的转化子基因组中的遗传霉素抗性基因进行PCR检测,验证转化子遗传稳定性;对突变体库中的转化子双核菌丝生长情况进行观察,测定其双核菌丝形成能力;对上述双核菌丝形成缺陷型转化子进行基因组重测序,分析其T-DNA插入位点。当遗传霉素浓度为75 μg/mL时,菰黑粉菌的生长被完全抑制。当AS浓度为100 μg/mL、共培养时间为24 h、孢子浓度为1×105个/mL、农杆菌浓度为OD600=0.3时,转化获得转化子的效率最高,为菰黑粉菌ATMT最优转化体系。在突变体库中随机选取7株转化子在YEPS固体平板上继代培养10代,仍然能够通过PCR的方法在基因组中检测到neo基因片段,说明T-DNA成功插入TSP菌株基因组且稳定遗传。针对部分转化子进行双核菌丝生长能力测定,有5株转化子的菌落边缘没有形成菌丝,而TSP菌株的边缘长出了明显的菌丝,说明这5株转化子双核菌丝形成的能力丧失。对上述双核菌丝形成缺陷型转化子中的其中2个(TSP-1、TSP-23)进行基因组重测序,比对结果显示,TSP-1插入位点位于其交配型基因a位点的(GenBank: MK097140.1) mfa2.1基因的外显子区域,TSP-23插入位点位于两个假定蛋白之间。本研究优化了菰黑粉菌ATMT遗传转化体系,构建了菰黑粉菌T-DNA插入突变体库;筛选到双核菌丝生长缺陷型突变体,并通过基因组重测序的手段明确了相关突变体的T-DNA插入位点,为后续菰黑粉菌二型态转换的调控机理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侯娣, 周陈力, 李燕, 杨瑞恒, 鲍大鹏
    菌物学报. 2023, 42(2): 507-519.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香菇单核体菌株在传统PDA培养基上生长时具有生长缓慢、容易老化等问题,本研究以 1株香菇双核体Y0040以及相对应的2株单核体(Y0040-1和Y0040-3)为研究材料,通过添加不同比例木屑粉的PDA培养基筛选适合香菇单核体生长的配比,结果表明添加木屑能够显著促进单核体菌丝的生长,最适添加比例为2%。将Y0040-1和Y0040-3在PDA和2%木屑PDA上培养后进行转录组表达谱差异分析,结果显示Y0040-1和Y0040-3两个单核菌株在木屑-PDA培养基上生长有 1 066个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进一步对其注释发现,这些差异基因在细胞结构合成以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等途径上得到富集。同时1 066个共有的差异基因中有113个共上调,富集于氧化还原反应,267个共下调主要富集于蛋白质折叠和去折叠等途径。进一步对1 066个差异基因进行CAZYmes家族和木质纤维素酶分析,发现有36个家族基因差异表达,包括了4个多铜氧化酶、 6个β-葡萄糖苷酶和2个内β-1,4-葡聚糖酶,其中多铜氧化酶基因表达在木屑培养基上都显著上升。木质纤维素降解酶基于氧化还原反应等将木质素降解为菌丝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小分子单糖,可能是木屑PDA培养基促进菌丝生长的原因之一。

  • 孙勇, 张艺嘉, 曹小迎, 周降生, 蒋继宏
    菌物学报. 2023, 42(2): 520-529.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21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对桦纤孔菌菌株MDJCBS88的显微形态、菌丝及担孢子核相进行了观察。采用棉籽壳培养基对担孢子萌发形成的菌株进行栽培试验,筛选出不形成子实体或子实体发育不完整的菌株,将这些菌株在平板上进行了亲和试验,分析桦纤孔菌的有性生殖方式;并基于基因组序列进行交配型基因克隆验证,分析桦纤孔菌的交配型位点结构。显微观察发现,桦纤孔菌菌丝没有锁状联合结构,菌丝细胞无核到多核;子实层担孢子可含0-4个不等的细胞核,不同时期弹射的担孢子含有的细胞核数量不同。桦纤孔菌担孢子萌发率极低,能萌发的担孢子多为早期弹射的担孢子;培养基也影响担孢子的萌发率,与PDA培养基和CYM培养基相比,桦木屑培养基最适合桦纤孔菌担孢子萌发,萌发率为4.55%。从担孢子萌发的96个菌株中获得了2个不结实菌株和9个结实不产孢菌株,占11.5%,这些菌株间亲和试验出现不同的表现特征,包括形成产孢子实体,产生菌丝纽结,相互融合和相互拮抗等现象,认为桦纤孔菌的有性生殖以次级同宗结合为主,并受交配型基因控制。交配型位点克隆测序后分析发现,桦纤孔菌交配型A位点共14 034 bp,含有一个MIP基因和两组HD1和HD2基因;交配型B位点包含3个疑似信息素受体基因和1个信息素前体编码基因。

  • 杨正凯, 冯永丽, 邹晓, 瞿娇娇
    菌物学报. 2023, 42(2): 530-538.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昆虫激素不仅能调控昆虫的生长发育,而且也是昆虫免疫系统的重要调节因子,因此当虫生真菌入侵昆虫寄主体腔并定殖时可能会受其影响。但定殖过程中虫生真菌与昆虫激素之间的直接作用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的蜕皮激素(20E)和保幼激素(JH)模拟鳞翅目昆虫家蚕体内的主要激素水平,对虫生真菌鹿儿岛被毛孢Hirsutella satumaensis进行培养,观察其表观形态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昆虫激素对鹿儿岛被毛孢的表观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添加20E和JH培养后,鹿儿岛被毛孢菌落直径和菌丝生物量的变化差异不大;孢子的萌发率稍有下降;而菌落产生的色素和产孢量与对照组相比则呈现显著性变化。菌落色素圈和分生孢子的粘液厚度会随两种激素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产孢量随激素浓度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这说明鹿儿岛被毛孢定殖昆虫血体腔的过程中两种昆虫激素会抑制真菌的生长,而虫生真菌会适应性地做出应答反应,这对于进一步理解虫生真菌在昆虫血体腔中的定殖机理有重要意义。

  • 罗星, 李晓敏, 薛帆正, 蔡强, 朱雪峰, 吴小平, 傅俊生
    菌物学报. 2023, 42(2): 539-552.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银耳菌糠中存在一种银耳的伴生菌——炭团菌(俗称香灰菌),其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后会产生大量的黑色素,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从银耳菌糠中提取黑色素,研究其理化性质、抗氧化活性及抑菌作用。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对提取的黑色素进行鉴定,表明银耳菌糠黑色素具有黑色素的典型特征。通过对银耳菌糠黑色素理化性质的研究,表明银耳菌糠黑色素是一种趋于黑色并略带红色和黄色的粉末;该黑色素易溶于碱性溶液;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光稳定性,其稳定性受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影响较小,受Ca2+、Cu2+的影响较明显。通过总抗氧化能力(FRAP法)、自由基清除能力检测银耳菌糠黑色素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黑色素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羟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的EC50值分别为0.429 mg/mL和0.016 mg/mL。本研究还检测了黑色素对革兰氏阳性、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抑菌能力,结果表明该黑色素在浓度为3.2 mg/mL时对供试菌株的抑菌率超过90%,且对革兰氏阳性菌会较敏感。本研究为银耳菌糠的有效利用及其黑色素产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 王聪, 杜为胜, 杨朝龙, 梁铠麟, 孔凡栋, 周丽曼
    菌物学报. 2023, 42(2): 553-56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涠洲岛火山口生态环境特殊,蕴藏着丰富且独具特色的微生物资源。关于涠洲岛火山口海洋真菌来源的次级代谢产物鲜有报道。本研究采用两种培养基从涠洲岛火山口海洋植物中分离真菌,对菌株的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从4种涠洲岛火山口附近的海洋植物样本中分离真菌共31株,从菌株青霉菌Penicillium sp. TX-M1-3和Penicillium sp. LW-2-1的发酵物中纯化获得2个主要次级代谢产物,并鉴定为核丛青霉素和弯孢霉菌素。活性评价表明核丛青霉素对NPC1L1蛋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暗示其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潜力。本结果拓展了涠洲岛火山口微生物资源及其次生代谢产物方面的研究,为该地区微生物与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提供了相关基础。

  • 章冰心, 温帅, 秦雪怡, 王宗华, 姚光山
    菌物学报. 2023, 42(2): 562-569.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丝状真菌土曲霉因产生结构独特且药理活性强烈的次级代谢产物而受到真菌学家和药学家的广泛关注。然而,在丝状真菌中,大部分次级代谢基因在常规实验室培养条件下表达量较低甚至沉默。本研究通过过表达全局性调控因子LaeA试图激活一株海洋来源土曲霉中的沉默基因簇以发现新次级代谢产物。结果表明,laeA基因过表达突变中未知产物基因簇被激活,指纹图谱分析发现了2个在野生菌株不存在的化合物吸收峰。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确证了这2个化合物为dihydroisoflavipucine类小分子,特别是化合物1的产量在突变体中高达183 mg/L。此外,抗菌活性测试发现,这2个化合物对4种病原弧菌显示了强烈的活性,特别是化合物1抗弧菌活性更强,MIC低至16 μg/mL。本研究提供了一条大量合成dihydroisoflavipucine类抗生素的新路线,并证明了次级代谢调控因子LaeA在丝状真菌中的功能是高度保守的,过表达LaeA是激活丝状真菌中沉默基因簇的有效手段。

  • 唐晨旻, 张劲松, 刘艳芳, 唐业, 王鹏, 冯杰
    菌物学报. 2023, 42(2): 570-583.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17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已有研究报道灵芝栽培生长的最适pH在中性偏酸环境,在碱性范围的生长及代谢情况鲜见报道。本研究主要探究广泛pH对灵芝液态发酵代谢物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摇瓶液态培养后分析代谢物中灵芝三萜、胞内外多糖、菌丝体蛋白及抗氧化活性等指标,系统比较灵芝菌丝体在pH值2-11的生长和代谢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灵芝菌丝体生长、合成灵芝三萜、胞内多糖、30E胞外多糖、菌丝体蛋白和菌丝体水解氨基酸的最适pH值分别为10、3、2、7、2和2。对应结果分别为17.13 g/L、33.86 mg/g、72.73 mg/g、7.86 g/L、71.42 mg/g和107.10 mg/g。比对照分别提高28.5%、77.3%、22.4%、96.5%、97.1%和70.8%。胞内多糖组分1和组分2最高分子量均在初始pH 4,分别为1.016×108 g/mol和9.280×104 g/mol,胞外多糖组分1最高分子量在初始pH 10,为4.946×106 g/mol;对菌丝体的总抗氧化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 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的初始pH分别为3、7、9。本研究为液态发酵方式下灵芝生长及其代谢物定向调控发酵的工艺优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发现灵芝菌丝体中优质蛋白及抗氧化活性可在功能性食品和化妆品领域推广应用。

  • 张芳艺, 罗小芳, 黄惠芸, 曾华贞, 胡宇欣, 谢宝贵, 江玉姬, 陈炳智
    菌物学报. 2023, 42(2): 584-596.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19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优化草菇子实体多肽的提取工艺和探究其抗氧化活性,以草菇子实体为原料,采用酶解法提取草菇子实体多肽,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最佳的酶解工艺,并使用Box-Behnken设计试验组合。结果表明:草菇子实体提取多肽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52 (g/mL)、加酶量7 200 U/g、酶解温度43 ℃,此工艺条件下的多肽得率为67.76%。从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4个方面研究其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草菇子实体多肽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4.11%,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在69.64%和91.83%达到稳定,草菇子实体多肽还具有一定的还原力,说明草菇子实体多肽可以作为优质抗氧化肽的良好来源。该研究为草菇多肽的高效制备和抗氧化肽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 王瑞娟, 陆欢, 徐珍, 宋春艳, 谭琦, 刘建雨, 尚晓冬
    菌物学报. 2023, 42(2): 597-608.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以收集的105份金针菇种质资源经遗传性分析后,选出‘上研1号’与‘0747’菌株作为亲本,采用单孢杂交技术共得到168个杂交菌株。经实验室初筛和工厂化小中试复筛,最终获得产量高、出芽整齐和商品性状优良的金针菇新品种‘上研1820’。该品种为浅黄色,菌盖呈球形,菌柄基部颜色加深不显著,子实体干品氨基酸总含量为1.82×104 mg/kg。工厂化栽培条件下,菌丝最适培养温度为20 ℃,子实体生长发育温度为5-15 ℃,瓶栽菌丝培养周期为22 d,子实体生育时间为25 d,平均单瓶产量为314.3 g/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和传统选育手段,可有效提高育种效率,对筛选出具有遗传性状稳定、商品性状优良和适用于工厂化栽培等特性的目标菌株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 黄天宇, 唐利华, 郑婷婷, 万佳宁, 邹根, 鲍大鹏, 李福后, 龚明
    菌物学报. 2023, 42(2): 609-619.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19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平板培养和基因表达等方法,研究了精氨酸对斑玉蕈菌丝生长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添加1-2 mmol/L精氨酸能明显提高菌丝的生长速度。添加精氨酸促进精氨酸代谢,提高GCN2介导的翻译通路活力以及空泡氨基酸转运载体基因AVT3的表达。营养补充实验证实在营养匮乏的情况下,单一添加精氨酸能促进斑玉蕈菌丝良好生长。研究结果证实外源添加精氨酸能作为主要营养物质促进斑玉蕈菌丝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