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综述
    唐禄鑫,王雅娴,彭明意,王豪,司静,崔宝凯
    菌物学报. 2023, 42(9): 1821-1837.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496
    摘要 (244) PDF全文 (341) HTML (81)   可视化   收藏

    漆酶能够作用的底物非常广泛,包括木质纤维素等大分子聚合物,且在催化反应时可将该类物质还原成水和其他小分子物质,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漆酶素有“绿色催化剂”之称,具有被广泛运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广阔前景。对游离漆酶进行固定化处理能够使其进一步适应工业生产中的恶劣环境,提高稳定性、可循环利用率,扩大耐受pH和温度范围。真菌漆酶作为漆酶的重要来源,本文对其性质、生产,以及新型的固定化方法和各个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 研究论文
    汤婧,徐锐,赵雪,王雨婷,谭鸿雨,单俊杰,李长伟,崔承彬
    菌物学报. 2023, 42(6): 1345-1359.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246
    摘要 (686) PDF全文 (330) HTML (208)   可视化   收藏

    对亚洲兰茂牛肝菌Lanmaoa asiatica (“见手青”)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进行研究。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以及重结晶等方式对其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17个单体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及文献比对鉴定了化合物的结构,其中9个为甾体类化合物:citreoanthrasteroid (1)、1(10→6)abeo-麦角甾-5,7,9,22-四烯-11β-甲氧基-3α-醇(2)、3β,5α,9α-trihydroxy- 6β-methoxyergosta-7,22-dien (3)、过氧化麦角甾醇(4)、9(11)-去氢过氧化麦角甾醇(5)、3β-羟基-(22E,24R)-麦角甾-5,8(9),22-烯-7-酮(6)、(24S)-麦角甾-7-烯-3β-醇(7)、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醇(8)和麦角甾醇(9);其余化合物分别为:腺嘌呤核苷(10)、5’-deoxy-5’-methylamino-adenosine (11)、5’-deoxy-5’-methylamino-9-(α-L-lyxofuranosyl)adenine (12)、(R)-4-methylpiperidin-2-one (13)、尿嘧啶核苷(14)、尿嘧啶(15)、烟酰胺(16)和1(2)-linolyl-2(1)-palmityl-glycero-O-4’-(N,N,N-trimethyl) homoserine (17)。其中化合物1-3的核磁信号全归属为首次报道,化合物13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1-17均为该种首次分离。利用MTT法测定化合物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显示甾体类化合物13-69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小鼠小胶质细胞(BV2)和人肺癌细胞(A549)均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10对BV2细胞呈现出中等强度的细胞毒活性,其IC50值为48.34 μmol/L。本研究对亚洲兰茂牛肝菌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亚洲兰茂牛肝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 综述
    李婉莹,高磊,吴芳,豆志鹏
    菌物学报. 2023, 42(10): 2011-2024.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30120
    摘要 (237) PDF全文 (318) HTML (93)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和现代工业技术的进步,我国食药用菌产业快速发展,人们对食药用菌的利用越来越广泛,食药用菌的品种结构明显提高。本文综述了近10年我国蘑菇类食药用菌驯化栽培最新的研究进展,对我国近10年新成功驯化栽培的33种蘑菇类食药用菌物种名录进行了整理;同时总结了这些新的食药用菌品种生长的最适温度、最适pH、最佳碳源、氮源以及最佳栽培料等生物学特性和驯化栽培条件,为我国食药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源和技术支撑。

  • 简报
    祝晓飞,刘洪,周倩
    菌物学报. 2023, 42(8): 1798-1806.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490
    摘要 (271) PDF全文 (292) HTML (82)   可视化   收藏

    为建立一种快速、简便制备丝状真菌PCR反应模板的方法,提高丝状真菌菌株鉴定与转化子筛选效率,本试验以10种不同种丝状真菌为材料,比较了3种不同试剂微波法制备丝状真菌PCR反应模板的效果,并优化了微波处理的时间。试验结果表明,取少量菌丝,加入50 mmol/L NaOH,无菌吸头将菌丝打散,微波炉高火处理30 s,离心取上清,即可获得用作PCR反应的模板。该方法制备的10种不同种丝状真菌PCR反应模板用ITS引物进行扩增,都可得到与传统CTAB法提取的DNA模板同样清晰明亮的扩增条带。该法制备的PCR模板可用于不同引物和不同公司的PCR反应产品扩增。将该方法制备的PCR模板用于囊状匍柄霉Stemphylium vesicarium转化子的筛选,其结果与传统CTAB法提取的DNA结果一致。此法为丝状真菌提供了更加快速简便的PCR模板制备方法,极大减少了DNA提取的人力和物力成本。

  • 研究论文
    江盈,邹锋,黄建,戴伟红,左荣花,田诗义,熊欢
    菌物学报. 2023, 42(6): 1311-1329.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310
    摘要 (170) PDF全文 (291) HTML (57)   可视化   收藏

    外生菌根真菌(ectomycorrhizal fungi, ECMF)可广泛与林木建立共生关系,促进林木对土壤磷的吸收。然而,不同菌种或菌株溶解不同磷源的能力不同,且影响菌株或菌种溶磷能力的生理因素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以从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和锥栗C. henryi林下采集的真菌子实体进行分离纯化及ITS序列的同源性分子鉴定所获得的5个菌株,和前期课题组获得的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 (CG)为研究对象,将其在以难溶性有机磷(植酸钙C6H6Ca6O24P6、卵磷脂C42H80NO8P)和难溶性无机磷(磷酸铝AlPO4、磷酸铁FePO4)为磷源的蒙塔纳(Montana)培养基中进行培养,测定6个ECMF菌株在纯培养条件下的菌落直径、菌丝干质量、溶磷率、酸性磷酸酶活性、pH值、柠檬酸和草酸含量,分析在不同难溶性磷源下各菌株的生长及溶磷特性;并运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探讨不同难溶性磷源下影响菌株溶磷率的主要生理因素。结果表明:(1) 6个ECMF菌株在不同难溶性磷下生长速率差异显著(P<0.05)。橙黄硬皮马勃Scleroderma citrinum (LY-20-2)在磷酸铝条件生长最快,中华豆马勃Pisolithus orientalis (LY-8)在其他3种难溶性磷源下生长均最快。(2) 6个ECMF菌株对4种难溶性磷的溶磷能力具有显著差异(P<0.05)。以植酸钙为磷源时,LY-8溶磷率最高,达28.9%;以卵磷脂和磷酸铁为磷源时,LY-20-2的溶磷率最高,分别为3.2%和4.6%;以磷酸铝为磷源时,CG的溶磷率最高,达3.2%。(3) 在4种难溶性磷源下,各菌株发酵液中的pH值均降低。以卵磷脂和磷酸铁为磷源时,除马勃Scleroderma sp. 2 (MB)以外,其他菌株均未分泌草酸。(4) 以植酸钙为磷源时,菌落直径、菌丝干质量、酸性磷酸酶活性和草酸含量均与菌株溶磷率呈显著正相关(r=0.61-0.88);以卵磷脂为磷源时,菌落直径和酸性磷酸酶活性与菌株溶磷率呈显著正相关(r=0.50-0.95);以磷酸铝为磷源时,溶磷率与柠檬酸呈显著正相关(r=0.55);以磷酸铁为磷源时,溶磷率与柠檬酸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r=0.44);在4种难溶性磷源下,溶磷率与pH值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88-−0.70)。以上结果表明,栗林下的ECMF菌株对难溶性有机磷植酸钙的利用潜力高于卵磷脂和难溶性无机磷磷酸铝、磷酸铁。ECMF针对不同难溶性磷源采取了不同的溶磷策略,包括调控生长速度和分泌不同种类的有机酸。

  • 研究论文
    牟光福,图力古尔
    菌物学报. 2023, 42(7): 1461-1484.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337
    摘要 (253) PDF全文 (267) HTML (86)   可视化   收藏

    坐落于广西喀斯特林区内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先导区,然而该区域内的大型真菌区系尚不清楚,相关研究滞后。本研究选择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雅长兰科植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广西喀斯特林区代表性区域进行调查和研究,弄清大型真菌区系组成及其特点。研究发现大型真菌777种,隶属于2门6纲21目97科318属。优势科为蘑菇科Agaric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锈革菌科Hymenochaetaceae、层腹菌科Hymenogastraceae、炭团菌科Hypoxylaceae、小皮伞科Marasmiaceae、小菇科Mycenaceae、类脐菇科Omphalotaceae、膨瑚菌科Physalacri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和小脆柄菇科Psathyrellaceae,占总科数的11.34%,科内种数占总种数的42.21%;优势属为毛杯菌属Cookeina、炭团菌属Hypoxylon、线虫草属Ophiocordyceps、歪盘菌属Phillipsia、肉杯菌属Sarcoscypha、炭角菌属Xylaria、蘑菇属Agaricus、鹅膏属Amanita、木耳属Auricularia和小皮伞属Marasmius等,占总属数的13.52%、总种数的43.76%。表征科为小皮伞科、小菇科、鬼笔科Phallaceae、柄杯菌科Podoscyphaceae、肉杯菌科Sarcoscyphaceae、银耳科Tremellaceae、炭角菌科Xylariaceae、拟层孔菌科Fomitopsidaceae、钉菇科Gomphaceae、齿菌科Hydnaceae和离褶伞科Lyophyllaceae;表征属为毛杯菌属、歪盘菌属、肉杯菌属、炭角菌属、毛筐菌属Chaetocalathus、青褶伞属Chlorophyllum、鳞盖伞属Cyptotrama、棘刚毛菌属Echinochaete、胶孔菌属Favolaschia、棱孔菌属Favolus、灵芝属Ganoderma、老伞属Gerronema、蜂窝孔菌属Hexagonia、锈革菌属Hymenochaete、丝盖伞属Inocybe、乳菇属Lactarius、多汁乳菇属Lactifluus、香菇属Lentinus、白鬼伞属Leucocoprinus、小皮伞属、小蘑菇属Micropsalliota、新大孔菌属Neofavolus、小奥德蘑属Oudermansiella、柄杯菌属Podoscypha、须瑚菌属Pterula、黏柄小菇属Roridomyces、辛格杯伞属Singerocybe、蚁巢伞属Termitomyces、四角孢属Tetrapyrgos和热带孔菌属Tropicoporus。本研究为广西喀斯特林区的菌物多样性以及菌物-植物互作研究提供基础。

  • 研究论文
    赵宽,徐建平
    菌物学报. 2023, 42(6): 1240-1257.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266
    摘要 (168) PDF全文 (266) HTML (32)   可视化   收藏

    纽芬兰鸡油菌是北美东部一种深受欢迎的美味食用菌。火烧山,位于加拿大格罗莫恩国家公园中心、三面环水,该地纽芬兰鸡油菌的持续出菇时间至少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且未见于周边地区。研究该持续存在的孤立种群,对于资源保护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火烧山共采集纽芬兰鸡油菌子实体109个,包括间距100 m以上的6个局域群体共81个个体以及5 d后随机采集的28个个体。基于微卫星标记的基因分型结果显示,3个位点上分别有3、5和2个等位基因,而每个局域群体的各位点均被1到2个等位基因主导;共有多位点基因型29个。每个局域群体和总样本中的基因型频率总体上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虽然总样本中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但克隆校正后未检测到差异。比较间隔5 d的两次取样,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存在微小差异。此外,与纽芬兰岛另外两地(分别相距约200 km和600 km)和安大略省哈密尔顿市一地(约2 000 km外)共3个地区群体样本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突变、有性生殖、基因流、选择和遗传漂变都对纽芬兰鸡油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产生了影响。

  • 新品种快报
    李国庆,于得水,朱培蕾,赵贵云,刘才宇,赵宏远
    菌物学报. 2023, 42(5): 1219-1222.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259
    摘要 (193) PDF全文 (254) HTML (70)   可视化   收藏

    灵芝新品种‘皖紫芝1号’ ‘皖紫芝2号’和黑木耳新品种‘皖黑木耳2号’均是从皖南地区野生资源经多年系统优选培育而成的优质品种。‘皖紫芝1号’紫红色,‘皖紫芝2号’紫黑色。二者子实体产量高,抗杂菌能力强,均适于皖南栽培。‘皖黑木耳2号’耳片呈圆形或碗形,耳片较厚,菌盖浅褐色,产量高,耐高温能力较强。

  • 研究论文
    周礼,庄文颖
    菌物学报. 2023, 42(9): 1966-1980.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502
    摘要 (359) PDF全文 (253) HTML (215)   可视化   收藏

    纤维素是由β-1,4糖苷键链接而成的葡萄糖单体聚合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一类易获取且廉价的可再生资源。自然界含纤维素材料的利用和处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筛选产纤维素酶的优良菌株并实现纤维素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纤维素酶降解纤维素是绿色、高效和可持续的利用方式,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农业领域(养殖、能源、纺织等)。因此,实现高效低成本的纤维素酶生产成为研究和发展的目标。木霉属真菌是重要的纤维素酶产生菌,具有产酶量大、酶系全和酶活性高等优点,分泌的胞外酶易于工业生产中的分离提纯。本研究以课题组前期积累和保存的25种木霉150个菌株为材料,通过刚果红平板法筛选、滤纸酶活测定和天然纤维素降解等测试,筛选出14株产纤维素酶能力较强的菌株(优于对照菌株里氏木霉QM9414),从中选取3株进行最佳产酶条件探索,如接种量、吐温80添加量、发酵培养基pH值等。初步测试结果表明,贵州木霉菌株8705在20 ℃条件下、摇瓶发酵9 d、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中产酶效果最佳,其上清液酶活可达到6.63 IU/mL。通过优化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培养基成分配比等发酵条件,为资源利用打下物质基础并提供理论依据。

  • 简报
    姚磊,陈双林,闫淑珍
    菌物学报. 2023, 42(8): 1785-1797.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455
    摘要 (183) PDF全文 (235) HTML (57)   可视化   收藏

    依据形态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采集于大别山的子囊菌标本进行物种鉴定的结果,本研究报道了4个中国新记录种:蚤褐炭团菌Hypoxylon pulicicidum、提契诺炭团菌H. ticinense、双滴瓶头霉Phialocephala biguttulata和近木根平盘菌Rhizodiscina lignyota,基于作者所研究的标本对这4个种进行了描述及图示。在基于ITS序列和(或) LSU序列、采用贝叶斯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新记录种均得到分子数据的支持。凭证标本保存于南京师范大学真菌标本室(Herbarium of Fungi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HFNNU)。

  • 研究论文
    热衣木?马木提,方津津,古丽米热?艾尼瓦尔
    菌物学报. 2023, 42(6): 1273-1284.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324
    摘要 (234) PDF全文 (233) HTML (103)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树花是广布于北半球的一种地衣,具有抗病毒、抗菌、抗氧化、抗肿瘤、抗炎和治疗糖尿病等生物活性。本研究首次对中国树花Ramalina sinensis的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测序、组装和注释,结果表明其线粒体基因组是一个长度为38 265 bp的环状分子,共编码42个基因(15个蛋白质编码基因(PCGs)、2个rRNA基因和25个tRNA基因),碱基组成具有明显AT偏好性,其中24个tRNA被成功预测为典型三叶草结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显示该线粒体基因组对A/U结尾的密码子具有明显偏好性。树花科地衣共线性分析没有发现大面积的基因重排现象。与间枝树花R. intermedia的线粒体基因组比较分析显示这2个物种有着较为亲密的适应性进化关系。15个PCGs的Ka/Ks值各不相同,说明这些基因正在接受不同的选择压力。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中国树花与间枝树花的亲缘关系很紧密。本研究为树花属的资源保护、系统进化以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 研究论文
    颜倩,李国芝,尚晓静,侯瑞
    菌物学报. 2023, 42(6): 1423-1434.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285
    摘要 (120) PDF全文 (230) HTML (27)   可视化   收藏

    菌株2-1-1于贵州大学校园樱花树干子实体中分离,通过形态学结构、ITS序列及系统发育树分析,鉴定其为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对菌株2-1-1产生的3种木质素降解酶进行测定,发现菌株可分泌漆酶(laccase, Lac)、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gnin peroxidase, LiP)和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 peroxidase, MnP)。利用菌株2-1-1对固体培养基条件下7种染料的脱色能力进行检测,筛选出较易脱色的刚果红染料,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scopy, GC-MS)分析确定经白囊耙齿菌降解的刚果红染料代谢产物,并对其进行脱色条件优化和毒力测验,试验分析表明:菌株2-1-1对7种染料均有脱色,对刚果红脱色效果较佳。GC-MS分析刚果红染料降解产物主要为联苯胺、联苯、苯乙烯、十六烷和3-硝基苯酚。单因素和综合优化脱色条件:染料浓度50 mg/L,碳源为果糖、金属离子为锌离子、pH 7,该条件下刚果红染料脱色效果最优。优化条件下菌株2-1-1对刚果红染料脱色率达91.03%,相比对照组脱色率提高17.13%,刚果红染料经菌株2-1-1脱色前后毒力测试:染料原液>脱色后>清水处理,表明该菌株可降低刚果红染料毒性。

  • 研究论文
    朱学泰,张译丹,蒋长生,张晋铭,刘丽娟
    菌物学报. 2023, 42(9): 1838-1847.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30138
    摘要 (180) PDF全文 (229) HTML (73)   可视化   收藏

    橙脐菇属Haasiella是蜡伞科Hygrophoraceae下一罕见的属,此前该属仅含2个欧洲种,分别为H. venustissimaH. splendidissima。本文对8份采自中国甘肃省连城自然保护区的标本进行了系统发育学和形态学研究,结果证实这些标本属于橙脐菇属,代表了1个新物种,命名为中华橙脐菇H. sinensis。该种形态与欧洲种相似,子实体小型,菌盖呈浅橙色,成熟后中央凹陷呈脐状,担孢子经甲酚蓝染色后呈红色;与后者的主要区别是菌丝具锁状联合,同一子实体具有1个、2个和4个小梗的担子,子实体生于林中腐殖土上。

  • 研究论文
    李苗苗,林建添,黄在兴,梁云龙,黄福常,刘斌
    菌物学报. 2023, 42(7): 1506-1516.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410
    摘要 (192) PDF全文 (227) HTML (69)   可视化   收藏

    以采自广西青龙山自然保护区的雅致栓孔菌菌株为试验材料,进行生物学特性的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探究了其驯化栽培的最适条件,并测定了栽培子实体水提物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雅致栓孔菌菌丝在以葡萄糖为碳源、蛋白胨为氮源、pH为5.5、温度为30 ℃的条件下生长最佳。4个因素对雅致栓孔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程度为:碳源>温度>氮源>pH。驯化栽培以棉籽壳作为栽培主料,搭配不同比例木屑进行栽培,结果表明,配方3 (棉籽壳30%,木屑48%,麸皮20%,石灰1%,石膏1%)的菌丝生长速度达到10.46 mm/d,平均产量54.74 g/袋,生物学效率达到7.69%,为最佳栽培配方。采用超声法提取子实体水提物,子实体水提物浓度为2.5 mg/mL时,ABTS的清除率达到100%,子实体水提物浓度为5 mg/mL时,DPPH的清除率达到90.07%,表明该菌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 研究论文
    冷豆豆,尚丽,邹明,朱云龙,武忠伟,靳荣线,张广
    菌物学报. 2023, 42(8): 1718-1729.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459
    摘要 (128) PDF全文 (222) HTML (33)   可视化   收藏

    端粒解旋酶(telomere-linked helicase, Tlh)在维持端粒长度和基因组稳定性中起关键作用。除其基础作用外,解旋酶还在涉及DNA/RNA代谢的细胞过程中担当重要的角色。本研究通过同源序列比对在灵芝中获得Tlh基因,分析发现Tlh基因编码750个氨基酸,其蛋白含有DEXHC-RecQ、DEAD和HELICc结构域,与担子菌中的Tlh蛋白保守性较高。进一步构建灵芝Tlh沉默菌株(Tlhi-9和Tlhi-21),检测Tlh在灵芝中的生物学功能。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Tlhi-9和Tlhi-21菌株菌丝生长减缓,菌落直径分别降低23%和24%,生物量分别降低41%和43%;相较野生型,Tlhi-9和Tlhi-21菌株中CMCase活性分别降低39%和43%,而木聚糖酶活性均降低40%;Tlhi-9和Tlhi-21菌株中胞内多糖含量较野生型分别降低38%和40%;Tlhi-9和Tlhi-21菌株中灵芝酸含量较野生型分别降低51%和56%。研究结果说明,Tlh基因参与调控灵芝生长、纤维素酶与木聚糖酶活性及次生代谢。

  • 研究论文
    郝宏伟,陈意琪,何姣,李娜,原成林,刘勇男,刘高强
    菌物学报. 2023, 42(5): 1175-1184.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281
    摘要 (118) PDF全文 (220) HTML (37)   可视化   收藏

    脂质是灵芝重要活性成分之一,但目前对灵芝胞内脂质成分的构成研究甚少。本研究采用UPLC-ESI-MS/MS技术,对灵芝发酵菌体的胞内脂质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灵芝细胞中共鉴定到296种脂质,其中甘油酯112种、磷脂148种、鞘脂34种和甾醇2种;甘油酯和磷脂分别占总脂质的44.70%和38.06%,鞘脂和甾醇分别占总脂质的17.08%和0.16%。分析甘油酯中主要成分为甘油三酯,占甘油酯总含量的67.36%;磷脂中主要成分为磷脂酰乙醇胺,占磷脂总含量的62.64%;鞘脂中主要成分为神经酰胺,占鞘脂总量的60.33%;此外,本研究检测出27种游离脂肪酸,其中20种为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65.59%;7种为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为34.41%。本研究系统性地分析了灵芝细胞中的脂质构成,为进一步开展灵芝细胞中脂质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 研究论文
    苏广林,付圣麟,方亮,唐丽华,欧小云,詹颖馨,刘斌
    菌物学报. 2023, 42(6): 1231-1239.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271
    摘要 (363) PDF全文 (220) HTML (158)   可视化   收藏

    2021年6月,广西南宁一紫芝培养基地出现疑似蛛网病危害。为明确引起紫芝蛛网病的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样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多位点基因(ITS,RPB2,TEF1)系统发育学分析、形态学特征观察和致病性测定对分离纯化后的菌株进行鉴定,并开展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明确引起广西南宁紫芝蛛网病的病原菌为凸出枝葡霉Cladobotryum protrusum。该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PDA,最佳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酵母粉,最适生长温度为25 ℃,pH为6,黑暗有利于菌丝生长。这是首次报道由C. protrusum引起的紫芝蛛网病。

  • 研究论文
    杨晓敏,崔凤仙,詹晓坤,袁鹏宇,张曦予,陈鹏至,陈幽幽,安霜,周雪,刘佳艳,吕为,李宗菊
    菌物学报. 2023, 42(5): 1185-1202.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257
    摘要 (258) PDF全文 (212) HTML (68)   可视化   收藏

    亚洲兰茂牛肝菌Lanmaoa asiatica为云南珍稀的食药用真菌,属于外生菌根类真菌,在纯培养基上其部分菌丝能扭结形成原基。为了揭示调控原基发育的潜在物质,本研究运用核磁共振(1H-NMR)、气相质谱(GC-MS)和液相质谱(LC-MS) 3种代谢组学技术,结合SMICA-P软件,定性及定量分析了纯培养35 d后菌丝体与原基的差异物质。结果表明,菌丝体与原基比较,3种方法共检测到谷氨酸、天冬氨酸、色氨酸、4-氨基丁酸、甜菜碱和海藻糖等96个显著或极显著上调的差异物质;调控通路分析表明,这些差异物质在原基发育中可能涉及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丁酸等22个通路;KEGG富集分析表明,谷氨酸涉及P<0.05的所有调控通路,推测谷氨酸在原基发育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在培养基中加入0.16 g/L谷氨酸可促进原基的萌发与生长。上述研究为亚洲兰茂牛肝菌的人工繁育技术研发奠定了基础。

  • 研究论文
    宋寒冰,刘敬,图力古尔
    菌物学报. 2023, 42(9): 1848-1875.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504
    摘要 (181) PDF全文 (211) HTML (73)   可视化   收藏

    锥盖伞属Conocybe和小鳞伞属Pholiotina界限不明确,在分类上存在混乱。本研究基于中国材料,明确该2属分类学特征,并探索属下等级划分:确认我国锥盖伞属37种,其中白色组sect. Candidae 3种;赭小皮伞组sect. Ochromarasmius 1种;具毛组sect. Pilosellae 10种,含3个中国新记录种,即毛柄锥盖伞Conocybe velutipes、条斑锥盖伞C. moseri和双孢锥盖伞C. bisporigera;锥盖伞组sect. Conocybe 17种,含2个中国新记录种,即刺毛锥盖伞C. echinata、短柄锥盖伞C. brachypodii;混杂组sect. Mixtae 6种。小鳞伞属18种,其中疣孢组sect. Verrucisporae 2种,其中糙孢小鳞伞Pholiotina dasypus为中国新记录;过渡组sect. Intermediae 2种;小鳞伞组sect. Pholiotina 6种;被外菌幕组sect. Vestitae 3种,齿缘小鳞伞Ph. serrata (T. Bau & J. Liu) T. Bau et H.B. Song为新组合;蓝色组sect. Cyanopodae 2种,其中蓝柄小鳞伞Ph. cyanopus为中国新记录种;被毛组sect. Piliferae 3种,其中喜粪小鳞伞Ph. coprophila为中国新记录种。编制了我国锥盖伞属和小鳞伞属的分属及属下分组、分种检索表,对新记录种进行形态学描述及绘制线条图,并采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分析法基于ITS1、5.8S和ITS2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旨在探明该2属与其他相关类群之间可能的系统发育关系。

  • 研究论文
    王秀茹,沈振兴,杨一鸣,樊灏,杨柳,孙健,王涛,李方向
    菌物学报. 2023, 42(6): 1413-1422.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268
    摘要 (169) PDF全文 (209) HTML (61)   可视化   收藏

    以羊肚菌培养基质为试验对象,采用常压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其进行杀菌处理,分别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过程中电压、频率、时间和次数4种单因素变量对菌落数和水分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处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细菌和真菌的杀菌率随常压等离子体处理电压、处理时间和处理次数的增大而增加,水分损失也随之增加,而随着频率的增大,杀菌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火山型”趋势。不同处理条件下的杀菌效果普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正交实验表明4种影响因素大小为:频率>电压>时间>次数,最佳杀菌工艺条件为:电压30 kV,频率9.6 kHz,时间45 min,次数1次,此条件下细菌和真菌杀菌率分别为96.87%和93.77%,且水分损失较少。

  • 研究论文
    何淑娴,谢德春,宋斌,邓旺秋,莫美华,李泰辉,张明
    菌物学报. 2023, 42(11): 2171-2187.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30077
    摘要 (157) PDF全文 (208) HTML (60)   可视化   收藏

    南岭是全国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是广东省生物资源宝库,大型真菌资源也较为丰富。牛肝菌是大型真菌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科研价值。本研究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手段,对南岭地区牛肝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明确南岭地区分布牛肝菌79种,隶属于3科31属,发现牛肝菌新种1个,南岭地区新记录种37个;排除早期错误鉴定物种28个,数据不足或存在疑问物种25个,对排除或存疑物种进行了说明。对发现的新种红褐赭黄牛肝菌Suillellus rufobrunneus进行了形态学描述与相似物种讨论。研究标本保藏在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馆(GDGM)。

  • 研究论文
    辛琪,Tom Hsiang,李玉,朱兆香,刘淑艳
    菌物学报. 2023, 42(9): 1876-1888.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514
    摘要 (203) PDF全文 (205) HTML (86)   可视化   收藏

    望天鹅自然保护区位于长白山南坡,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生物资源。本研究对望天鹅自然保护区中的大型真菌资源进行了详细调查,作者于2019-2021年在该保护区内共采集大型真菌1 425份。结合形态学及分子系统学方法鉴定出大型真菌161种,隶属于2门7纲17目48科101属,其中包含1个中国新记录种帝王鹅膏Amanita regalis。该保护区内的大型真菌优势科(物种数≥10)为4个,轴腹菌科Hydnangi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小菇科Mycenaceae和多孔菌科Polyporaceae,含48种,占该保护区物种总数的29.81%。优势属(物种数≥5)为5个,分别是小菇属Mycena、乳菇属Lactarius、红菇属Russula、靴耳属Crepidotus和湿伞属Hygrocybe,含31种,占该保护区物种总数的19.25%。对不同生态类型的大型真菌进行统计,发现针阔混交林型特有种为65种,阔叶林特有种15种,针叶林特有种20种,3种林型共有种为25种。α多样性指数显示在所调查的3种林型中,针阔混交林型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针叶林型物种分布最均匀。大型真菌资源利用价值评估表明,保护区内有食用菌59种,药用菌42种,食药兼用菌26种,毒菌27种。以上研究结果将为该地区大型真菌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 研究论文
    甘颖,袁滨,韩星,林俊彬,苗人云,段昕莲,严俊杰,甘炳成
    菌物学报. 2023, 42(6): 1285-1297.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291
    摘要 (104) PDF全文 (203) HTML (27)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3种侧耳属真菌基因组密码子的使用偏性及影响因素,本研究以糙皮侧耳、刺芹侧耳和白灵侧耳基因组CDS序列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3种侧耳密码子使用偏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侧耳基因组总碱基组成差异小,GC含量高。RSCU、RFSC分析表明糙皮侧耳G/C结尾的偏好密码子的比例最高(82.14%),并且有3个特有偏好密码子。3种侧耳共有偏好密码子25个,以G/C结尾的占80%;共有高频密码子3个,均以G/C结尾。密码子相似性分析表明3种侧耳密码子使用模式比较相似(相似性指数均小于0.001),其中刺芹侧耳与白灵侧耳的相似性最高(相似性指数为0.000 259 014);且3种侧耳密码子的使用频率与灰盖鬼伞和金针菇较为接近。PR2-plot、ENc-GC3和中性绘图分析表明3种侧耳密码子偏好性使用主要受自然选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受碱基突变压力和其他因素影响。上述结论为分析侧耳真菌的进化规律及选择最佳异源表达受体系统提供了依据。

  • 研究论文
    李寿建,董彩虹
    菌物学报. 2023, 42(6): 1258-1272.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239
    摘要 (220) PDF全文 (197) HTML (68)   可视化   收藏

    茯苓Wolfiporia hoelen是一种食药兼用的大型真菌,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但由于长期无性繁殖,导致菌种退化,栽培产量下降,严重影响产业发展。为解决茯苓育种的难题,我们前期建立了茯苓同核体鉴定方法,明确了其交配系统,建立了单孢同核体杂交育种体系,但是部分茯苓菌株子实体形成困难或子实体贴生,导致担孢子收集困难,因此原生质体单核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两株存在较大遗传差异且同核体类型不同的菌株776和775为材料,核荧光染色表明超过60%的原生质体具有细胞核,原生质体再生率分别为11.0%和7.6%,不易生长的再生菌株中既有同核也有异核菌株。原生质体单核化获得了两个菌株的同核体菌株,比例可达到10%以上,菌株776获得了两种交配型的同核体菌株(5:3),不存在偏分离(χ2=0.5),但菌株775原生质体单核化仅获得了一种交配型的同核体菌株,表现出严重的交配型偏分离。通过杂交菌株与两亲本对峙试验及基于rpb2的杂合位点验证,证实获得了原生质体同核体杂交菌株25株,原生质体同核体与单孢同核体杂交菌株50株,表明茯苓原生质体同核体杂交育种的可行性。

  • 研究论文
    陈德瑶,龙春丽,何荣健,董芮豪,江龙
    菌物学报. 2023, 42(8): 1661-1672.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30038
    摘要 (346) PDF全文 (197) HTML (133)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从贵阳市花溪区的金佛山方竹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盾孢囊霉属的一个新物种:花溪盾孢囊霉。孢子透明至近透明,大小为187-361×210-378 μm,产孢细胞为浅黄色至淡黄棕色;发芽盾室透明至淡黄棕色,具有4-8个裂片;孢子壁有3层:3层外壁层(OWL1-3),2层中壁层(MWL1-2)和3层内壁层(IWL1-3),OWL2与IWL3在Melzer’s试剂中呈深粉色到亮红棕色。基于核rDNA序列[覆盖部分SSU (small subunit)、整个ITS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和部分LSU (large subunit)区段;SSU-ITS-LSU]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种位于盾孢囊霉属,且形成独立分支。本研究对该种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和特征图示,并讨论了与其近缘种的鉴别特征。

  • 研究论文
    马学利,杨创举,李绍嵩,朱丽霞
    菌物学报. 2023, 42(5): 1077-1086.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149
    摘要 (118) PDF全文 (195) HTML (29)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对分离自新疆不同地区老面酵头中433株酿酒酵母进行微卫星标记技术分析,研究新疆老面酵头中酿酒酵母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新疆老面酵头中酿酒酵母观测等位基因数为1.396 6-1.859 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046 3-1.108 2,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035 6-0.085 0,Shannon指数为0.158 3-0.068 2,其中,南疆酿酒酵母遗传多样性指数高于北疆。新疆各地域居群具有明显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基因特征,主要表现为7个类群(XJⅠ-XJⅦ),在6个微卫星位点上具有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并在120-160 bp和250-300 bp扩增位点多样性均明显少于参考菌株葡萄酒酵母EC1118。居群XJⅢ、XJⅣ、XJⅥ、XJⅦ在250-400 bp扩增位点少于XJⅠ、XJⅡ、XJⅤ;XJⅣ、XJⅤ、XJⅦ丰度明显大于XJⅠ、XJⅡ、XJⅢ、XJⅥ和EC1118。XJⅠ、XJⅤ、XJⅥ扩增位点在300-400 bp少于XJⅡ、XJⅢ、XJⅣ、XJⅦ;XJⅠ、XJⅡ丰度比XJⅢ、XJⅣ、XJⅤ、XJⅥ、XJⅦ和EC1118低,XJⅢ、XJⅣ在300-400 bp丰度明显高于XJⅠ、XJⅡ、XJⅤ、XJⅥ、XJⅦ。综合分析表明新疆老面酵头酿酒酵母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明显的地域分化。

  • 研究论文
    李敏奇,闫兴富,任玉锋,周立彪,邓晓娟
    菌物学报. 2023, 42(9): 1889-1905.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501
    摘要 (221) PDF全文 (194) HTML (68)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究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与区系组成成分,采用样线法和随机踏查法对保护区内不同海拔和植被类型下的大型真菌进行调查,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采集到的标本进行鉴定,分析其物种组成和地理区系特征。本研究共采集大型真菌标本679份,经鉴定隶属于2门11纲16目40科83属230种,其中子囊菌门4纲6目8科10属21种,担子菌门7纲10目32科73属209种。优势科有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小脆柄菇科Psathyrellaceae、伞菌科Agaricaceae、小菇科Mycenaceae、红菇科Russulaceae、丝盖伞科Inocybaceae和多孔菌科Polyporaceae,占物种总数的55.65%;优势属有18属,分别为小菇属Mycena、丝盖伞属Inocybe、马鞍菌属Helvella、乳菇属Lactarius、香蘑属Lepista和小脆柄菇属Psathyrella等,占物种总数的51.30%。对该地区大型真菌资源利用价值进行评估,保护区内共有食用菌42种、药用菌4种、食药兼用菌11种、毒菌17种,其中部分种类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α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海拔在2 172 m的华北落叶松林下大型真菌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该保护区属的区系地理成分有4个分布型,以世界分布成分为主(49.40%),其余依次是北温带分布成分(39.76%)、泛热带分布成分(2.41%)和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成分(1.20%),具有明显的温带区系特征。

  • 研究论文
    郭杨昪,杜笑,刘畅,常明昌,孟俊龙,邓冰,刘靖宇
    菌物学报. 2023, 42(5): 1151-1162.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305
    摘要 (164) PDF全文 (192) HTML (41)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采用体外模拟胃肠消化模型,分析了猴头菌子实体多酚类物质(polyphenol compounds from fruiting bodies of Hericium erinaceus, HEP)在模拟胃肠道消化(gastrointestinal digestion, GD)过程中总多酚和总黄酮的含量变化规律,并对其酚酸和黄酮类物质的释放量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比较,采用H2O2诱导RAW 264.7细胞氧化损伤模型,研究了HEP及其胃与肠消化产物对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经胃消化的猴头菌子实体多酚类物质产物(HEP-S)与HEP相比,其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上升了11.66%和27.33%,DPPH、ABTS和·O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升高了10.33%、17.52%和2.22%。肠消化产物(HEP-I)与HEP相比,总多酚和总黄酮分别降低了35.82%和46.67%,DPPH、ABTS和·O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降低了60.02%、50.13%和46.43%。液质联用(UPLC-MS/MS)的检测结果显示,HEP、HEP-S和HEP-I均由18种酚酸和2种黄酮组分组成,且在HEP-S和HEP-I中均无新物质检出。但与HEP相比,HEP-S和HEP-I中酚酸和黄酮组分的具体含量会存在明显差异。与化学抗氧化结果不同的是,与HEP相比,HEP-S对H2O2诱导的RAW 264.7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不显著(P<0.05),而HEP-I对RAW 264.7细胞氧化的保护作用显著升高。

  • 研究论文
    李聪,乌有汗,姚庆智
    菌物学报. 2023, 42(5): 1045-1062.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270
    摘要 (257) PDF全文 (191) HTML (65)   可视化   收藏

    以内蒙古地区兴安落叶松分布的3个林区及华北落叶松分布的4个林区为采样点。以兴安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的根系为研究对象,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根段分离培养得到根系内生真菌,结合形态特征和rDNA ITS区序列分析进行综合鉴定。然后对不同树种及同一树种不同样地的根系内生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进行差异分析。结果显示,共分离得到225株可培养内生真菌,分别隶属于3纲4目9科17属31种,其中,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 DSE)类群的分离占比最大,是主要的内生真菌类群。两种落叶松根系共有的内生真菌类群有4种,分别为Cadophora echinataPhialocephala fortiniiPhi. helveticaPleotrichocladium opacum。其中Phi. fortiniiPhi. helvetica分别为兴安落叶松和华北落叶松根系内生真菌的优势种。同时,两种落叶松的根系特有内生真菌物种各不相同,群落结构相似程度较低。华北落叶松根系内生真菌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大于兴安落叶松。兴安落叶松分布的3个样地真菌群落均匀度较低。同一树种不同样地间的相似性系数表明样地地理位置及林分条件相近时群落组成相似程度高。综上所述,两种落叶松根系内生真菌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同一树种不同样地的真菌群落结构也具有明显的不同,但整体内生真菌资源都非常丰富。

  • 研究论文
    董浩然,陆欢,姜宁,李巧珍,李玉,尚晓冬,李正鹏,王作录,宋春艳,周峰
    菌物学报. 2023, 42(6): 1330-1344.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274
    摘要 (119) PDF全文 (191) HTML (39)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2个香菇品种的不同菌龄的重要农艺性状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不同菌龄阶段的香菇只在产量和蕾数上有显著差异,同等菌龄、不同香菇品种间农艺性状差异显著。2个香菇品种分别鉴定出包括单体和二聚体在内的17和12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酯类、醇类、酮类、酸类和烯类化合物。基于化学计量学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指纹图谱和聚类分析对2个香菇品种的不同菌龄挥发性有机物分析发现,不同菌龄的香菇中挥发性有机物质有较大差异,不同香菇品种中挥发性有机物质也呈现一定的差异,菌龄为95 d和105 d时挥发性有机物均较为相似。2个香菇品种中柠檬烯均是随着菌龄的增加逐步上升,乙酸乙酯和壬醛均是逐步降低。此外,3-甲基丁醇、戊醛、庚醛、己醛和柠檬烯可作为区别“申香1513”不同菌龄阶段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丁酸乙酯和柠檬烯则可作为区别“5550”不同菌龄阶段的特征挥发性有机物。GC-IMS可快速对不同菌龄的香菇品种进行挥发性化合物的差异分析,为香菇挥发性成分差异研究和品质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 研究论文
    何华奇,尹昕,李芳盛,陆晓民
    菌物学报. 2023, 42(5): 1129-1138.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178
    摘要 (105) PDF全文 (183) HTML (24)   可视化   收藏

    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ysine-specific histone demethylase, LSD)是真核生物中关键的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在真菌中能够执行组蛋白特定位点上赖氨酸的去甲基化,调控多个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多种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本研究通过对蛹虫草LSD基因(CmLSD)编码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蛹虫草CmLSD蛋白具有典型JmjC功能域,可能参与组蛋白H3、H4的去甲基化修饰。进一步对蛹虫草菌株Cm01进行CmLSD基因的过表达和敲除研究,发现该基因能够影响蛹虫草的生长和分生孢子的产生,以及腺苷、虫草素的分泌。

  • 目录
    菌物学报. 2023, 42(6): 0-0.
  • 研究论文
    张芳艺,张瑜萍,罗小芳,刘培培,林晓彤,邓优锦,江玉姬,陈炳智
    菌物学报. 2023, 42(8): 1775-1784.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484
    摘要 (116) PDF全文 (176) HTML (37)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提取草菇子实体多肽,透析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得到3-10、1-3及1 kDa以下3种多肽组分,比较3种组分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紫外吸收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氨基酸的测定方法表征纯化后多肽结构。结果表明,1-3 kDa组分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其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自由基清除率达到99.81%,铁离子自由基还原能力为1.47,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 [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 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分别达到99.15%、99.34%。此分子量的草菇抗氧化肽的总蛋白含量为71.12%,灰分含量为12.75%,水分含量为8.44%,其他为7.69%。经鉴定表明草菇子实体多肽是一种优质蛋白质。

  • 研究论文
    孟兆云,李敏,杨勋爵,苏云,王晓勤
    菌物学报. 2023, 42(7): 1635-1650.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326
    摘要 (96) PDF全文 (167) HTML (25)   可视化   收藏

    为深入理解真菌多样性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揭示青海云杉适应本地高寒与干旱逆境的土壤微生物组作用机制,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根围土壤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及对海拔变化的响应。青海云杉根围土壤中共获得1 179个真菌OTUs,隶属于10门43纲100目191科276属。在门水平上,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真菌为主要优势菌,相对丰度分别为73.8%和23.3%。在属水平上,蜡壳耳属Sebacina (12.0%)、棉革菌属Tomentella (10.1%)和齿菌属Hydnellum (10.1%)的相对丰度均超过10%,是土壤中的绝对优势真菌。随海拔的升高,真菌多样性逐渐降低,而真菌丰富度并无显著变化。采用RDA分析了不同海拔真菌群落组成差异的驱动因素,土壤速效钾含量、土壤全氮含量和土壤pH值对真菌群落组成均有显著影响。土壤速效钾含量对真菌群落组成差异的解释度最高,为33.1%;其次为土壤全氮含量和土壤pH值,解释度分别为30.1%和18.6%。

  • 研究论文
    陈浩然,李忻洋,刘珍,刘世红,刘可欣,董盈,王玉龙
    菌物学报. 2023, 42(9): 1918-1928.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30020
    摘要 (134) PDF全文 (162) HTML (39)   可视化   收藏

    蛹虫草菌株在继代培养过程中极易退化。本研究选取5株蛹虫草菌株作为出发菌株,基于单孢分离和显微技术从每株出发菌株中获得50株单孢菌株。通过PCR方法对单孢菌株进行交配型类型鉴定,全部为单一交配型单孢菌株,且不同出发菌株分离得到的MAT1-1和MAT1-2交配型单孢菌株比例差异较大,分别为27:23、34:16、42:8、28:22和7:43。从不同出发菌株获得的单孢菌株中随机选择MAT1-1和MAT1-2交配型单孢菌株各5株(共计50株),进行菌落直径、产孢量和虫草素含量测定。与出发菌株相比较,14株单孢菌株菌落直径具有显著差异(其中10株显著减小),24株产孢量具有显著差异且全部下降,29株单孢菌株虫草素含量具有显著差异(其中21株显著下降)。进一步,将50株单孢菌株连续继代培养,测定菌株菌落直径、产孢量和虫草素含量,计算第七代与第一代比值评估菌株性状稳定性。结果表明,与出发菌株相比较,14株单孢菌株菌落直径比值具有显著差异且全部增加,41株单孢菌株产孢量比值具有显著差异(其中40株显著下降),44株虫草素含量比值具有显著差异且全部下降。本研究表明同一菌株中的不同单孢菌株个体之间,在生长、产孢和次级代谢产物含量等方面存在差异,且单孢菌株的继代培养性状稳定性比出发菌株差。

  • 研究论文
    厉月桥,曾素平,何平,冯慧,谢健杨,喻龙华
    菌物学报. 2023, 42(6): 1404-1412.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261
    摘要 (154) PDF全文 (161) HTML (32)   可视化   收藏

    为阐明不同壳斗科树种木材栽培香菇产量及其主要营养成分差异,以江西大岗山地区9种主要壳斗科树种为材料,对其干部木材基本密度、含水率、全氮、全磷、全钾、有机碳、总酚含量及其培育香菇产量、蛋白质、多糖和脂肪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分析。不同壳斗科树种木材基本密度、木材含水率、全氮、全钾、有机碳、C/N、总酚质量分数、香菇总产量和蛋白质质量分数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木姜叶柯培育香菇总产量最高,为170.58 g/kg,苦槠培育香菇蛋白质含量最丰富,达2.65 mg/g。壳斗科树种香菇日均产量趋势随时间推移呈现明显的波动性,细叶青冈和木姜叶柯在其第3次产香菇峰期时产量最高,而其他树种在第1潮菇时产量最高。香菇总产量与木材含水率和总酚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木材基本密度与香菇蛋白质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香菇蛋白质质量分数与总产量显著负相关,多糖质量分数与脂肪质量分数极显著正相关。钩锥和白栎木材适宜作为香菇丰产栽培基质,在香菇生产中应用。

  • 研究论文
    于健,周洪敏,满孝武,陈佳佳
    菌物学报. 2023, 42(9): 1906-1917.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30014
    摘要 (109) PDF全文 (160) HTML (49)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树干木质部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及其动态变化,本研究分别采集了长白山北坡红松Pinus koraiensis (hs)、鱼鳞云杉Picea jezoensis (ys)和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lys)的树芯15份,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3种树种不同树龄组的木质部微生物的群落多样性及其群落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龄组的木质部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差异显著(真菌A组ys>lys;细菌hs>lys>ys)。木质部微生物的优势菌门是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差异分析表明,不同树种和不同树龄组的木质部优势属存在显著差异,属水平线性判别分析[line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 effect size, LEfSe]共检测到10个真菌指示类群和40个细菌指示类群,结果表明长白落叶松中的真菌群落和红松中的细菌群落具有较强的指示性。

  • 综述
    黄振帝,苗华彪,裴丁玉,唐湘华,吴倩,黄遵锡
    菌物学报. 2023, 42(10): 2025-2040.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30053
    摘要 (178) PDF全文 (158) HTML (87)   可视化   收藏

    松口蘑是世界上珍稀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其活性成分(如松茸多糖、多肽、松茸醇、萜类和甾类等)已被证实在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抗菌和皮肤护理等方面具有良好作用,在膳食营养补充剂、化妆品和药物开发等领域具有巨大潜力。然而,目前松口蘑在国内的消费方式仍以鲜食和初加工产品为主,存在精加工程度低等问题。本文主要综述了松口蘑活性成分及其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其在商业化应用的建议,旨在为松口蘑的国内深加工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为带动乡村振兴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研究论文
    赵晓斐,宋超妮,曹心雨,金巧军
    菌物学报. 2023, 42(8): 1730-1743.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482
    摘要 (110) PDF全文 (157) HTML (31)   可视化   收藏

    由剪接体催化的前体mRNA剪接是一个重要的生物过程。Prp4作为剪接体组分中唯一的蛋白激酶,在剪接体的组装及激活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禾谷镰刀菌的Fgprp4突变体生长缺陷严重,易角变。本研究以251株Fgprp4突变体的角变子为着入点,鉴定了U5蛋白FgSnu114上的4个角突变位点。通过对角变子和模拟角变子(FgSNU114引入角突变并敲除FgPRP4的突变体)的表型比较验证了角突变D222N和ΔK695,明确FgPrp4和FgSnu114间的遗传互作。RNA-Seq分析发现角变子S172中约有23%的内含子具有剪接缺陷,解释了其有性生殖和侵染小麦的缺陷。进一步的磷酸化位点鉴定和模拟磷酸化实验证明FgSnu114的S451位点可能不是FgPrp4的磷酸化位点或关键磷酸化位点。本研究首次探讨了Prp4与Snu114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今后进一步揭示禾谷镰刀菌前体mRNA剪接的调控机制。

  • 研究论文
    胡延如,陈浩澜,李会会,戚元成,王风芹,文晴,申进文
    菌物学报. 2023, 42(7): 1530-1538. https://doi.org/10.13346/j.mycosystema.220378
    摘要 (122) PDF全文 (155) HTML (25)   可视化   收藏

    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是我国主栽食用菌品种之一,经济效益较高。但是,大棚环境种植糙皮侧耳控制能力较差,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较大,在寒冷条件下糙皮侧耳易受冷胁迫影响,生长受到抑制。信号类物质在生物应对环境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试验以全国广泛栽培的糙皮侧耳新831菌种为材料,通过4 ℃冷胁迫处理,加入不同浓度的信号类物质,研究了腐胺(putrescine, Put)、Ca2+、H2O2、NO这4种信号类物质对糙皮侧耳冷胁迫适应性的影响。发现一定浓度的Put和NO可提高冷胁迫期间糙皮侧耳的菌丝生长速率,Put不仅可提高冷胁迫期间菌丝生长速率,还可以提高冷胁迫后的恢复生长速率。本文研究了4种信号类物质对糙皮侧耳冷胁迫适应性的影响,可为深入研究糙皮侧耳冷胁迫抗性机理提供借鉴和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