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黎裕, 王天宇, 刘成, 等. 玉米抗旱品种的筛选指标研究[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4, 5(3):210-215
[2] 祁旭升, 刘章雄, 关荣霞, 等. 大豆成株期抗旱性鉴定评价方法研究[J]. 作物学报, 2012, 38(4):665-674
[3] 刘宁, 王威, 颜国荣, 等. 黍稷农家种种质资源抗旱性的田间鉴定[J].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53(3):581-588
[4] 刘学义, 张小虎. 黄淮海地区大豆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及其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 1993(1):19-24
[5] 夏秀忠, 曾宇, 李丹婷, 等. 广西栽培稻种质资源抗旱性指标筛选与抗旱性分析(英文)[J]. 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2014, 15(7):1140-1144
[6] 张小虎, 刘学义. 食用豆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及其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 1996(3):40-43
[7] 王纶, 温琪汾, 曹厉萍, 等. 黍稷抗旱种质筛选及抗旱机理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 2007, 35(4):31-34
[8] 沈振荣, 杨万仁. 适应北方生长的24个苜蓿品种抗旱性鉴定试验[J]. 宁夏农林科技, 2006(1):15-17
[9] 刘卓, 王志锋, 耿慧, 等. 15个紫花苜蓿品种抗旱性评价[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35):172-174
[10] 翟春梅, 王赞, 邓波, 等. 紫花苜蓿苗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筛选及综合评价[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8, 26(6):167-172
[11] 杨秀娟, 韩瑞宏, 卢欣石, 等. 苗期紫花苜蓿品种抗旱性初步研究[J]. 草业科学, 2008, 25(11):54-59
[12] 康俊梅, 樊奋成, 杨青川. 41份紫花苜蓿抗旱鉴定试验研究[J]. 草地学报, 2004, 12(1):21-23
[13] 李源, 刘贵波, 高洪文, 等. 紫花苜蓿种质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研究[J]. 草地学报, 2009, 17(6):807-812
[14] 刘成, 石云素, 宋燕春, 等. 玉米种质资源抗旱性的田间鉴定与评价[J]. 新疆农业科学, 2007, 44(4):545-548
[15] 路贵和, 戴景瑞, 张书奎, 等. 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我国玉米骨干自交系的抗旱性比较研究[J]. 作物学报, 2005, 31(10):1284-1288
[16] 张小虎, 刘学义. 大豆品种资源抗旱性鉴定指标及方法[J]. 山西农业科学, 2011, 39(2):106-108
[17]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 DB13T_1282-2010, 玉米抗旱性鉴定技术规范[S]
[18]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农业部作物品种资源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GB/T 21127-2007, 小麦抗旱性鉴定技术规范[S]
[19] 北京市种子管理站,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DB11T 720-2010, 大豆抗旱性鉴定技术规范[S]
[20] 肖宇龙, 余传元, 雷建国, 等. 水稻种质资源的苗期抗旱性鉴定[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2, 34(3):428-433
[21] 杨瑞芳, 崔国贤, 佘玮. 苎麻抗旱种质资源筛选[J]. 现代农业科技, 2012(8):84-85
[22] 徐向南, 易津, 于林清, 等. 苜蓿抗旱性鉴定与生产性能的研究[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1(2):166-172
[23] 赵海明, 孙桂枝, 王学敏, 等. 百脉根种质苗期抗旱性鉴定及综合评价[J]. 草原与草坪, 2011, 31(6):18-26
[24] 王艳慧, 高洪文, 王赞, 等. 胶质苜蓿种质资源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9, 10(3):443-447
[25] 史宏, 刘学义. 野生大豆抗旱性鉴定及研究[J]. 大豆科学, 2003, 22(4):264-268
[26] 张灿军, 姚宇卿, 王育红, 等. 旱稻抗旱性鉴定方法与指标研究——Ⅰ鉴定方法与评价指标[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5, 23(3):33-36
[27] 张灿军, 冀天会, 杨子光, 等. 小麦抗旱性鉴定方法及评价指标研究Ⅱ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程[J].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23(10):418-421
[28] 徐蕊, 王启柏, 张春庆, 等. 玉米自交系抗旱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1):72-84
[29] 郭丽芬, 徐宁生, 刘旭云, 等. 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区红花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与评价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1, 29(1):177-181
[30] Fischer R A, Maurer R. Drought resistance in spring wheat cultivars. I. Grain yield responses[J]. Austral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1978, 29(5):897-912
[31] 张俊丽, 刘静. 干旱条件下不同苜蓿品种田间抗旱性对比试验[J]. 宁夏农林科技, 2012, 53(5):11-12
[32] 栗雨勤, 张文英, 王有增, 等. 作物抗旱性鉴定指标研究及进展[J]. 河北农业科学, 2004, 8(1):58-61
[33] 张荟荟, 甄世财, 张一弓, 等. 12份苜蓿种质材料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J]. 草业科学, 2014, 31(4):737-743
[34] 王兴荣, 张彦军, 李玥, 等.干旱胁迫对大豆生长的影响及抗旱性评价方法与指标筛选[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8, 19(1), 1-7
[35] 李新蕊. 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的比较与应用[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07, 22(6):23-26
[36] 刘宁, 王威, 颜国荣, 等. 黍稷农家种种质资源抗旱性的田间鉴定[J].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53(3):581-588
[37] 袁宝玉, 付国占.小麦品种抗旱性鉴定方法比较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8, 16(4):98-102
[38] 魏永胜, 梁宗锁, 山仑, 等. 利用隶属函数值法评价苜蓿抗旱性[J]. 草业科学, 2005, 22(6):33-36
[39] 孙彩霞, 沈秀瑛. 作物抗旱性鉴定指标及数量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02, 18(1):49-51
[40] 沈艳, 兰剑. 干旱胁迫下苜蓿旱性参数动态研究[J]. 农业科学研究, 2006, 27(3):2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