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隆. 间套作强化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展望[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6,24(4):403-415 [2] 姚凡云,曹玉军,王虹霏,等. 秸秆还田对东北半干旱区玉米‖花生轮作系统土壤水热特性及作物产量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20,28(4):86-95 [3] 唐晨阳,魏臻武,江舟,等. 行比对不同豆禾间作模式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草地学报,2020,28(1):214-220 [4] 龙会英,张德,曾丽萍,等.间作与施氮对牧草生物量、种间竞争和氮磷吸收的影响[J]. 草地学报,2020,28(2):571-576 [5] 贾曦,王璐,刘振林,等.玉米//花生间作模式对作物病害发生的影响及分析[J]. 花生学报,2016,45(4):55-60 [6] 张德,龙会英,金杰,等. 豆科与禾本科牧草间作的生长互作效应及对氮、磷养分吸收的影响[J]. 草业学报,2018,27(10):15-22 [7] 谢开云,孙伶俐,张力文,等.菌根真菌和根瘤菌接种对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牧草生物量的影响[J]. 草地学报,2021,29(1):182-188 [8] 蔺芳,刘晓静,童长春,等. 4种间作模式下牧草根系特性及其碳、氮代谢特征研究[J]. 草业学报,2019,28(9):45-54 [9] 简忠领,赵丽丽,王家豪,等. 喀斯特地区不同行距玉米||白三叶间作对玉米光合、产量及土壤呼吸的影响[J]. 草业科学,2019,36(2):480-489 [10] 马军,郑伟,朱婧蓉. 燕麦与箭菩豌豆混播草地不同刈割时期生产性能的对比分析[J]. 新疆农业科学,2015,52(8):14547-1554 [11] DIRIBA D,DIRIBA G. Effects of seed proportion and planting pattern on dry matter yield,compatibility and nutritive value of Panicum coloratum and Stylosanthes guianensis mixtures under Bako Condition,Western Oromia,Ethiopia[J]. Science,Technology and Arts Research Journal,2013,2(4):56-61 [12] 张海星. 禾/豆间作与施氮对河西地区饲草作物产量,品质及水氮利用的影响[D]. 兰州:兰州大学,2021:6-16 [13] 芦奕晓,牟乐,杨惠敏. 豆科与禾本科牧草混播改良土壤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草地学报,2019,41(1):94-100 [14] 甘肃农业大学草原系. 草原生态化学实习实验指导[M]. 兰州:甘肃科技出版社,1985:120-130 [15] 张书兴,王筱,马琳,等.农牧交错带青贮玉米生产性能和饲草品质综合评价[J]. 草地学报,2022,30(6):1517-1524 [16] 王龙然,王伟,蒲小剑,等. 柴达木盆地19个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和饲用品质综合评价[J]. 草地学报,2023,31(10):3136-3144 [17] 李隆. 间套作强化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展望[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6,24(4):403-415 [18] 马霞,肖爱萍,王斌,等.宁夏雨养区10个小黑麦品种(系)生产性能及其营养价值研究[J]. 草地学报,2023,31(12):3687-3696 [19] 张朝辉,张邦彦,谢小伟,等.盐碱地甜高粱间作大豆对作物生产性能和光合特性的影响[J]. 草地学报,2024,32(1):219-228 [20] 吕晴晴,何宁,张永江,等.间作和轮作通过根冠互作调控作物产量形成的生理生态机制[J]. 植物生理学报,2023,59(7):1277-1290 [21] 李春喜,叶润蓉,孙菁,等. 祁连山牧区种植甜高粱及与箭筈豌豆混播的产量和品质研究[J]. 青海草业,2015,24(4):9-13,17 [22] 蔺芳,刘晓静,童长春,等. 间作对不同类型饲料作物光能利用特征及生产能力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19,30(10):3452-3462 [23] 张德,龙会英,金杰,等. 豆科与禾本科牧草间作的生长互作效应及对氮、磷养分吸收的影响[J]. 草业学报,2018,27(10):15-22 [24] 赵雅姣,刘晓静,童长春,等.紫花苜蓿/玉米间作对紫花苜蓿结瘤固氮特性的影响[J]. 草业学报,2020,29(1):95-105 [25] 赵雅姣,刘晓静,吴勇,等. 西北半干旱区紫花苜蓿-小黑麦间作对根际土壤养分和细菌群落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20,31(5):1645-1652 [26] 谢开云,孟翔,徐珍珍,等. 新疆半干旱地区不同种类混播草地的牧草产量和营养价值研究[J]. 草地学报,2021,29(8):1835-1842 [27] 祝嘉慧,宋谦,杜文华. 陇东旱塬区禾‖豆间作的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研究[J]. 西北农业报,2024,1-13 [28] 马秀杰. 间作对绿豆生物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核农学报,2014,28(3):546-551 [29] 向洁,王富强,郭宝光,等. 西藏河谷区燕麦与箭筈豌豆混间作对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8,44(5):555-564 [30] 浦俊燕,张志飞. 西藏饲用燕麦研究进展[J]. 草学,2023 (6):7-11,17 [31] 李隆. 间套作强化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展望[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6(4):403-415 [32] 张林鑫,吴仙,李莉娜,等. 8种青饲料营养成分及其饲用价值的研究[J]. 中国畜禽种业,2023,19(5):66-71 [33] 彭先琴,周青平,刘文辉,等. 川西北高寒地区6个燕麦品种生长特性的比较分析[J]. 草业科学,2018,35(5):1208-1217 [34] 赵雅姣. 紫花苜蓿/禾本科牧草间作优势及其氮高效机理和土壤微生态效应研究[D]. 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20:21-25(责任编辑 刘婷婷)第32卷 第10期 Vol.32 No. 10草 地 学 报 ACTAAGRESTIASINICA 2024年 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