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主编.黄土高原杏子河流域自然资源与水土保持[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57~64 [2] 李壁成主编.小流域水土流失与综合治理遥感监测[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65~171 [3] 卢宗凡,曹清玉,苏敏.建设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十年巨变[J].水土保持研究,1996,3(2):116~119 [4] 徐学选,张世彪,王栓全.黄土丘陵区生态建设中农林牧土地结构优化模式探讨[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1,19(2):94~99 [5] 梁一民,李代琼,从心海,吴旗沙打旺草地土壤水分及生产力特征的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1990,10(6):113~118 [6] 李代琼,姜峻,梁一民,等.安塞黄土丘陵区人工草地水分有效利用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1996,3(2):66~74 [7] 侯庆春,韩蕊莲,李宏平.黄土高原人工林草地"土壤干层"问题初探[J].中国水土保持,1999,(5):11~14 [8] 王国梁,刘国彬,刘芳.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植被特点与生态交错带效应[J].西北植物学报,2002,22(5):1102~1108 [9] 金招寿,梁一民,孙力安.安塞县纸坊沟小流域草地资源的利用及改良途径[J].水土保持通报,1990,10(2):21~26 [10] 梁一民,李代琼,刘国彬,等.黄土丘陵区提高草地生态经济效益的途径[J].水土保持研究,1996,3(2):111~115 [11] 张娜,梁一民.黄土丘陵区天然草地地下/地上生物量的研究[J].草业学报,2002,11(2):272~278 [12] 王国梁,刘国彬,常欣,许明祥.黄土丘陵区小流域植被建设的土壤水文效应[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3):339~344 [13] 王国梁,刘国彬,许明祥.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植被恢复的土壤养分效应[J].水土保持通报,2002,22(1):1~5 [14] 梁一民,刘国彬,赵更生.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系统能效及其提高途径[J].水土保持学报,1994,8(1):10~17 [15] 卢宗凡,梁一民.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农业[M].陕西:天则出版社,1997,112~115 [16] 吴钦孝,赵鸿雁,韩冰.黄土丘陵区草灌植被的减沙效益及其特征[J].草地学报,2003,11(1):23~26 [17] 程积民,杜峰,万惠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集流灌草立体配置与水分调控[J].草地学报,2000,8(3):210~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