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班固[汉]. 汉书[M]. 北京, 中华书局, 2007
[2] 崔寔[汉]. 四民月令校注[M]. 北京:中华书局, 1965
[3] 郭璞注[晋], 邢昺疏[宋]. 尔雅注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
[4] 杜佑[唐]. 通典[M]. 北京:中华书局, 1982
[5] 葛洪[晋]. 西京杂记[M]. 西安:三秦出版社, 2006
[6] 罗愿[南宋]. 尔雅翼[M]. 合肥:黄山书社, 1991
[7] 张平真. 中国蔬菜名称考释[M].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6
[8] 夏纬瑛. 植物名释札记[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0
[9] 丁广奇. 植物种名释[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57
[10] 司马迁[汉]. 史记[M]. 北京:中华书局, 1959
[11] 劳费尔. 中国伊朗编(林筠因译)[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4
[12] 张永言. 汉语外来词杂谈(补丁稿)[J]. 汉语史学报, 2007:1-14
[13] Chmielewski J. Two early loan-words in Chinese[J]. Rocznik Orientalistyczny, 1961, 24(2):69-83
[14] 陈竺同遗著. 两汉和西域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7
[15] Pulleyblank E G. The consonantal system of old chinese[J]. Asia Major, 1962, 9:58-114
[16] 桑原骘藏. 张骞西征考[M].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4
[17] 杨巨平. 亚历山大东征与丝绸之路开通[J]. 历史研究, 2007, 4:150-161, 192
[18] 刘正埮. 汉语外来词词典[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4
[19] 孙景涛. 论"一音一义"[G]. 语言学论丛:第31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48-71
[20] 冯芙蓉.《新青年》所呈现五四时期语言嬗变现象分析研究[D]. 淡江大学, 2009
[21] 冯天瑜. 新语探源[M]. 北京:中华书局, 2004
[22] 罗竹风. 汉语大词典[M].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86-1993
[23] 辞海编辑委员会. 辞海(修订稿)农业分册[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78
[24] 许威汉. 汉语词汇学引论[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2
[25] 孙凤霞.《本草纲目》中的植物外来词误训分析[J]. 文学教育(上), 2008, 11:148-150
[26] 于景让. 汗血马与苜蓿[J]. 大陆杂志, 1952, 5(9):24-25
[27] 徐文堪. 略论汉语外来词的词源考证和词典编纂[A]. 2007:148-156
[28] 成颖. 词典论[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3
[29] 向达译.《苜蓿考》(美). Berihbld Lauber著.《自然界》[M]. 1929, 4:4
[30] 吴礽骧. 敦煌汉简释文[M].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1
[31] 李锦绣, 余太山. 《〈通典〉西域文献要注》[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9
[32] 许慎撰[汉], 徐鉉校定[宋]. 说文解字[M]. 北京:中华书局, 2013
[33] 李时珍[明]. 本草纲目[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2
[34] 厉荃[清]. 事物异名録[M]. 长沙:岳麓书社, 1991
[35] 义净译金[唐]. 金刚明最胜王经[M]. 北京:中华电子佛典学会, 2001
[36] 法云[宋]. 翻译名义集[M]. 上海:上海书店, 1989
[37] 宿[宋]. 嘉泰会稽志[M]. 台北:成文出版社, 1983
[38] 孙启忠, 桂荣. 赤峰地区敖汉苜蓿冻害及其防御技术[J]. 草地学报, 2001, 9(1):50-57
[39] 孙启忠, 韩建国, 桂荣, 等. 科尔沁沙地苜蓿根系和根颈特性[J]. 草地学报, 2001, 9(4):269-2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