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于闯,南丽丽,魏永鹏. 不同红豆草材料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J]. 草原与草坪,2017,37(4):74-80 [2] 乔雨,石凤翎,钱亚斯,等. 蒙农红豆草EMS诱变后代光合特性比较研究[J]. 草地学报,2020,28(2):367-374 [3] PIGLIUCCI M,MURREN C J,SCHLICHTING C D. Phenotypic plasticity and evolution by genetic assimilation[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2006,209(12):2362-2367 [4] 刘博文,黎桂阳,常媛飞,等. 野豌豆属种子形态多样性与种子分类鉴定方法的研究[J]. 草地学报,2021,29(7):1375-1385 [5] 武冲,仲崇禄,张勇,等. 麻楝种子形态和营养特征遗传变异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4,15(2):429-435 [6] 肖占文,张俐,刘金荣. 人工种植红豆草对灰棕荒漠土改土效应的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1,29(3):199-202 [7] 云娜,石凤翎,王晓龙,等. EMS诱变对蒙农红豆草出苗和幼苗生长的影响[J]. 中国草地学报,2014,36(3):5-9 [8] 陈春艳,马晖玲,董文科,等. 甘肃红豆草BAN基因克隆与双标记选择表达载体构建[J]. 核农学报,2016,30(10):1880-1888 [9] 李彦忠,聂红霞. 甘肃省红豆草病原真菌鉴定及病害发生动态调查[J]. 植物保护学报,2016,43(2):222-232 [10] 俞靓,程积民,万惠娥. 苗期红豆草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 水土保持通报,2012,32(1):66-70 [11] 曹志东,马先锋,陈学通,等. 甘肃红豆草品种特征特性分化变异及提纯研究[J]. 草业科学,2004,21(7):22-25 [12] 伍国强,李辉,雷彩荣,等. 添加KCl对高盐胁迫下红豆草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 草业学报,2019,28(6):45-55 [13] 江海慧,汪堃,陈洁,等. 低磷胁迫对红豆草新品系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 草原与草坪,2020,40(6):95-101 [14] 沈紫微,陈本建,康俊梅,等. 红豆草ISSR体系优化及其在航天诱变种质鉴定中的应用[J]. 草业科学,2010,27(12):65-72 [15] 陈益泰,李桂英,何贵平,等. 南酸枣8个种源的早期表现[J]. 林业科学研究,2001,14(3):278-282 [16] GREIPSSON S,DAVY A J. Seed mass and germination behaviour in populations of the dune-building grass Leymus arenarius[J]. Ann Bot,1995,76(5):493-502 [17] 韩建国,毛培胜. 牧草种子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12 [18] 南丽丽,温素军,魏凡,等. 红豆草新品系的草产量及营养价值研究[J]. 草地学报,2020,28(2):383-388 [19] 国家技术监督局. GB/T3543.7-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其他项目检验[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1289-1290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930.4-2017草种子检验规程发芽实验[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1-30 [21] 陈刚,李胜. 植物生理学实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37-40 [22] 胡晋. 种子生物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83-295 [23] 尹淑英. 紫花苜蓿的种子功能性状及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多样性[D]. 兰州:兰州大学,2018:1-3 [24] 张义,马金星,王显国,等. 国家牧草种质中期库豆科植物种子监测和扩繁时间的判定[J]. 草原与草坪,2015,35(1):58-62 [25] 方升佐,朱梅,唐罗忠,等. 不同种源青檀种子的营养成分及种子活力的差异[J]. 植物资源与环境,1998,7(2):16-21 [26] 李娟,林建勇,姜英,等.不同种源闽楠种子形态特征和主要营养成分分析[J]. 广西林业科学,2019,48(3):307-312 [27] 张文标,金则新. 夏腊梅果实和种子形态变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J].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7,34(6):689-695 [28] 刘志龙,虞木奎,唐罗忠,等. 不同种源麻栎种子形态特征和营养成分含量的差异及聚类分析[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9,18(1):36-41 [29] 莫迟,张海啸,张磊,等. 红松不同杂交组合种实形态与营养成分变异研究[J]. 植物研究,2017,37(5):700-708 [30] 武冲,仲崇禄,张勇,等. 麻楝种子形态和营养特征遗传变异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4,15(2):429-435 [31] 杨洁晶,万娟娟,娜丽克斯,等. 28种植物种子形态学性状及其萌发对绵羊瘤胃消化的反应[J]. 草业学报,2015,24(2):104-115 [32] 宗文杰,刘坤,卜海燕,等. 高寒草甸51种菊科植物种子大小变异及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J]. 兰州大学学报,2006,42(5):52-55 [33] 张蕾,张春辉,吕俊平,等. 青藏高原东缘31种常见杂草种子萌发特性及其与种子大小的关系[J]. 生态学杂志,2011,30(10):2115-2121 [34] 田瑞杰,巩合德,雷晨雨,等. 不同种源高山栲种子性状特征及其变异[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21(9):88-95 [35] 熊仕发,吴立文,陈益存,等. 不同种源白栎果实形态特征和营养成分含量变异分析[J]. 林业科学研究,2020,33(2):93-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