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牛书丽, 蒋高明. 人工草地在退化草地恢复中的作用及其研究现状[J]. 应用生态学报, 2004(9):1662-1666 [2] 谢开云, 赵云, 李向林, 等. 豆-禾混播草地种间关系研究进展[J]. 草业学报, 2013, 22(3):284-296 [3] 刘敏, 龚吉蕊, 王忆慧, 等. 豆禾混播建植人工草地对牧草产量和草质的影响[J]. 干旱区研究, 2016, 33(1):179-185 [4] 郑伟, 朱进忠, 加娜尔古丽. 不同混播方式豆禾混播草地生产性能的综合评价[J]. 草业学报, 2012, 21(6):242-251 [5] 郑伟, 朱进忠, 加娜尔古丽, 等. 不同混播方式对豆禾混播草地生产性能的影响[J]. 中国草地学报, 2011, 33(5):45-52 [6] 张鲜花, 朱进忠, 丁红领. 豆禾混播草地不同建植方式对草地生产性能的影响[J]. 草原与草坪, 2014, 34(1):44-48, 54 [7] 李兴龙. 西北半干旱区不同光合型草种混播对饲草生产性能和土壤特征的影响[D]. 兰州:甘肃农业大学, 2021:24 [8] 陈恭, 郭丽梅, 任长忠, 等. 行距及间作对箭筈豌豆与燕麦青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1, 37(11):2066-2074 [9] 赵彩霞, 何文清, 胡跃高, 等. 低氮环境下燕麦与箭筈豌豆间混作与刈割时间对饲草产量及质量特性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5):5-9 [10] 杨吉顺, 高辉远, 刘鹏, 等.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超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J]. 作物学报, 2010, 36(7):1226-1233 [11] 赵建华, 孙建好, 李隆, 等. 改变玉米行距种植对豌豆/玉米间作体系产量的影响[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20(11):1451-1456 [12] 杨文平, 郭天财, 刘胜波, 等. 行距配置对‘兰考矮早八’小麦后期群体冠层结构及其微环境的影响[J]. 植物生态学报, 2008(2):485-490 [13] 秦燕, 刘勇, 张永超, 等. 不同混播比例对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草地植物生长特征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20, 28(6):1768-1774 [14] 盛亚萍, 赵成章, 高福元, 等. 高寒山区混播草地燕麦和毛苕子种间的竞争关系[J]. 生态学杂志, 2011, 30(11):2437-2441 [15] APONTE A, SAMARAPPULI D, BERTI M T. Alfalfa-grass mixtures in comparison to grass and alfalfa monocultures[J]. Agronomy Journal, 2019, 111(2):628-638 [16] 马妍琪. 高寒地区一年生禾本科-豆科人工草地混播模式及产量形成机制研究[D]. 兰州:兰州大学, 2019:25-27 [17] 崔莹.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对人工草地生产性能及土壤性质的影响[D]. 兰州:甘肃农业大学, 2014:17 [18] DHIMA K V, LITHOURGIDIS A S, et al. Competition indices of common vetch and cereal intercrops in two seeding ratio[J]. Field Crops Research, 2007, 100(2-3):249-256 [19] WILLEY R W, RAO M R. A Competitive Ratio for Quantifying Competition Between Intercrops[J]. Experimental Agriculture, 1980:16(2) [20] 赵雅姣, 刘晓静, 吴勇, 等. 豆禾牧草间作根际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特征[J]. 中国沙漠, 2020, 40(3):219-228 [21] NAZIM HASSAN. Effects of Grazing and Mowing on Grassland Soils, Plants and Insects:Community Properties and Ecological Stoichiometric Linkages[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20:31 [22] 邓聚龙. 灰色控制系统[J]. 华中工学院学报, 1982(3):9-18 [23] 郭天财, 许自成, 台国琴, 等. 四种类型小麦品种的灰色关联分析[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2(3):228-234, 250 [24] 李兴龙, 师尚礼, 黄宗昌, 等. 黄土丘陵区不同饲草混播模式对种间关系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21, 29(6):1318-1326 [25] 张永亮, 于铁峰, 郝凤, 等. 施肥与混播比例对豆禾混播牧草生产性能的影响[J]. 中国草地学报, 2020, 42(6):115-124 [26] 李满有, 蒙向武, 王斌, 等. 燕麦-豆草混播组合对草地生产性能的影响[J]. 草业科学, 2021, 38(6):1147-1155 [27] 王辛有, 曹文侠, 师尚礼, 等.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豆禾混播草地群落稳定性利用管理研究[J]. 草地学报, 2022, 30(2):456-463 [28] 刘慧. 燕麦与不同作物间混作生态效应的研究[D]. 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8:25 [29] 徐然然, 常生华, 贾倩民, 等. 施氮和利用方式对黄土高原禾豆混播草地产量、品质和水分利用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20, 28(6):1744-1755 [30] 蒋汶桃, 苑广源, 沈禹颖, 等. 温度和混播比例对红豆草-垂穗披碱草群体生长及种间竞争的影响[J]. 中国草地学报, 2021, 43(4):22-29 [31] 张永亮, 王建丽, 胡自治. 杂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群落种间竞争及稳定性[J]. 草地学报, 2007(1):43-49 [32] 祁军, 郑伟, 张鲜花, 等. 不同豆禾混播模式的草地生产性能[J]. 草业科学, 2016, 33(1):116-128 [33] 兰吉勇, 张学洲, 张丽萍, 等. 混播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群落种间竞争分析[J]. 江西农业学报, 2016, 28(8):13-17 [34] 于辉, 郑伟, 张鲜花, 等. 群落空间结构对豆禾混播草地种间竞争关系的影响[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15, 38(2):87-92 [35] 齐都吉雅, 郭晓利, 海棠. 不同种牧草混播对人工草地生物量及种间竞争的影响[J]. 内蒙古草业, 2012, 24(4):30-35 [36] 蒋汶桃, 苑广源, 沈禹颖, 等. 温度和混播比例对红豆草-垂穗披碱草群体生长及种间竞争的影响[J]. 中国草地学报, 2021, 43(4):22-29 [37] 郑伟, 朱进忠, 库尔班, 等. 不同混播方式下豆禾混播草地种间竞争动态研究[J]. 草地学报, 2010, 18(4):568-575 [38] 刘启宇, 云岚, 陈逸凡, 等. 苜蓿-禾草混播草地牧草产量及种间竞争关系的动态研究[J]. 草业学报, 2022, 31(3):181-191 [39] 潘越, 周冀琼, 郭川, 等. 丛枝菌根真菌与根瘤菌对3种豆禾混播植物种间互作的影响[J]. 草地学报, 2021, 29(4):644-6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