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2024年, 第43卷, 第8期 刊出日期:2024-08-22
  

  • 全选
    |
  • 菌物学报. 2024, 43(8): 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
  • 沈若茗, 陆俊佑, 张煜, 魏华, 陆玲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天然大型食药用菌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及生物活性物质,部分成分已证实具有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显著影响相关代谢指标及良好降血脂等功效。由于高血脂是一种常见的现代富贵病,降低血脂领域的研究备受关注。近年来有关大型食药用菌的降血脂功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但还未见相关综述分析报道。本文归纳概括了近年来大型食药用菌降血脂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列举了大型降脂食药用菌的种类、概述了大型食药用菌降脂活性物质的来源、阐明归纳了大型食药用菌中的主要具有降血脂功能的活性组分,最后分析讨论了大型食药用菌降脂功能的可能机理。本综述分析认为这些研究成果将为开发大型食药用菌用于防治高脂血症等疾病的资源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 研究论文
  • 谢江涛, 覃再丽, 刘雪, 刘江, 田风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2022年6月贵州省贵阳市毛木耳Auricularia cornea栽培基地有蛛网病发生,发病率可达30%,经鉴定该病原菌为真菌菌寄生Hypomyces mycophilus。为深入了解和防控该病害,本研究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探究,并利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了病原菌对4种生物源农药和3种化学农药的敏感性。研究发现,该病原菌的最适温度为25 ℃,最适pH值为6,可溶性淀粉、酵母浸粉和孟加拉红琼脂培养基对菌丝生长有利,光照条件无显著性影响。杀菌剂敏感性分析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和丙环唑乳油对病原菌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018 mg/L和0.022 mg/L,且0.100 mg/L的枯草芽孢杆菌对毛木耳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12.63%,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在真菌菌寄生和毛木耳中具有较好的选择毒性。该研究结果将为毛木耳蛛网病的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付阳, 宋春艳, 董晶晶, 刘建雨, 姜宁, 章炉军, 于海龙, 尚晓冬, 谭琦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香菇Lentinula edodes是世界第二大食药用菌,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经济和生态学研究价值,探索其本身具备优良性状的调控机制,同时对可能参与其中的功能基因进行反义遗传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对已知的功能基因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进行编辑,确定该技术能在香菇中工作。预测并筛选出一个香菇U6 snRNA启动子,以乳清苷-5ʹ-磷酸脱羧酶编码基因pyrG为目的基因设计CRISPR/Cas9技术的重要工作元件sgRNA,对异源cas9基因依据香菇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进行优化,构建了一个同时携带sgRNA和cas9基因的双元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香菇菌丝遗传转化技术将该载体转入香菇单核体中对pyrG基因进行编辑,成功获得pyrG基因发生碱基缺失的香菇单核体突变株,经功能筛选后确定其为尿嘧啶营养缺陷型单核体菌株。本研究成功构建了一个能同时表达CRISPR/Cas9技术重要组件的双元表达载体,证明了CRISPR/Cas9能够在香菇中发挥编辑目的基因的功能,为进一步开展香菇重要功能基因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胡秋月, 曹凌雪, 李河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果生刺盘孢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是油茶炭疽病的优势病原菌。研究果生刺盘孢G蛋白信号调节因子CfRGS4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为揭示病菌致病机制以及防治油茶炭疽病提供理论依据。构建CfRGS4基因敲除载体片段,利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和抗性筛选及PCR电泳验证,获得果生刺盘孢CfRGS4基因敲除突变体及回补菌株。对野生型、ΔCfrgs4和ΔCfrgs4-C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相较于野生型,突变体ΔCfrgs4-1和ΔCfrgs4-2在PDA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下降了24%和22%,在MM培养基上下降了22%和20%;分生孢子萌发率降低了65%和70%;附着孢形成率降低了24%和17%;在含有400 μg/mL CR的细胞胁迫剂上,突变体ΔCfrgs4-1和ΔCfrgs4-2的生长抑制率为14%和11%;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菌落表现出被水浸润的现象,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突变体ΔCfrgs4中菌丝疏水相关基因CU1MHP1基因均显著上调表达;在含有200 μg/mL ABTs的PDA平板和PDB培养基中,突变体ΔCfrgs4的胞外漆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降低;突变体ΔCfrgs4-1和ΔCfrgs4-2在含有2.5 mol/L (30%和31%)和5 mol/L Cu2+ (73%和75%)的PDA培养基上的抑制率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在致病力测定中,突变体ΔCfrgs4-1和ΔCfrgs4-2在油茶叶片上造成的病斑面积减小了40%和48%,在苹果上造成的病斑面积减小了48%和55%。综上所述,G蛋白信号调控因子CfRGS4基因参与调控果生刺盘孢的生长发育、表面疏水性、附着胞形成、胞外漆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Cu2+耐受性及致病性。

  • 席寅生, 王雪, 马金荣, 张蕊, 李维焕, 杨树德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BC 转运蛋白),广泛存在于所有生物中,是目前研究最多且最大的蛋白家族之一。该蛋白家族部分成员具有跨膜转运重金属离子和应对非生物胁迫的作用。本研究利用Blastp和Hmmer软件在全基因组水平筛选巨大侧耳的ABC转运蛋白家族成员,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然后依据转录组数据筛选差异基因,并对该家族编码基因整体表达趋势进行分析。总计获得38个巨大侧耳ABC转运蛋白基因,可分为G、B、C、F、I、D、A和E共8个亚家族,分别有6、5、10、3、8、3、2和1个成员。其主要分布在各细胞器膜上,不同亚家族成员在结构域的种类和基序数量有区别,相同亚家族成员则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在镉离子胁迫的前期D亚族部分成员上调表达,胁迫中期C、D、I等亚族部分成员上调表达,后期B、C亚族部分成员上调表达。本研究表明部分ABC转运蛋白参与了巨大侧耳应对镉离子胁迫的反应,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ABC转运蛋白家族在巨大侧耳在镉离子胁迫下发挥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 刘询, 何晓兰, 贾定洪, 彭卫红, 王波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金针菇Flammulina filiformis是我国重要的食用真菌,主要包括黄色和白色两种品系。为了探究不同颜色金针菇子实体代谢物的差异,以相同条件下栽培的黄色和白色金针菇子实体为供试材料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差异代谢物在黄色金针菇中的积累量明显较高,黄色和白色子实体之间的差异代谢物显著富集到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及色氨酸生物合成途径、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黄色金针菇中苯丙氨酸含量降低同时酪氨酸含量增加,对应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1的表达水平下调,酪氨酸酶基因TYR表达上调;苯丙氨酸解氨酶和酪氨酸酶的活性均显著高于白色金针菇。此外,益智或呈味相关氨基酸半胱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天冬氨酸和组氨酸在黄色金针菇中含量更高。本研究整体呈现了两种金针菇的代谢物差异并为后续完整解析子实体颜色表型差异提供了线索和铺垫。

  • 王梅, 宋婷婷, 蔡为明, 曲英敏, 范丽军, 胡心柔, 金群力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高温胁迫是影响香菇生长发育的非生物胁迫之一,转录因子在调节香菇对高温胁迫的防御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测定了15个香菇品种高温胁迫后菌丝恢复生长的速度,从中筛选出了高温耐受型菌株NKY-5和敏感型菌株NKY-11。定量结果显示,C2H2型转录因子LeZNF143在菌丝体中高表达,高温胁迫下,菌株NKY-5中LeZNF143基因诱导表达显著高于NKY-11;亚细胞定位显示LeZNF143定位在细胞核中;将香菇转录因子LeZNF143在酵母中过表达,显著提高了酵母对高温胁迫的耐受性,推测转录因子LeZNF143参与调控香菇响应高温胁迫。通过JASPAR数据库预测LeZNF143的下游靶基因为漆酶基因(Lcc4/Lcc7/Lcc11),高温胁迫下,香菇体内漆酶活性显著增高,耐受型菌株NKY-5的漆酶活性显著高于敏感型菌株NKY-11。综上所述,转录因子LeZNF143可能通过调控下游漆酶的活性提高香菇对热胁迫介导的氧化应激的耐受性。

  • 惠继任, 许雯, 张婷婷, 杨秋霞, 席振华, 魏鑫丽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地衣是通过菌藻互惠共生实现生命自我维持的陆地先锋生物,对低温、干旱和强辐射等不良环境具有强抗逆性。为评估地衣在空间条件下的生存力,通过荧光染色法,对12份高山和荒漠来源的天然地衣体及4份共生菌藻培养物,经低温、干燥、辐射3类空间模拟条件处理后比较其存活率。研究发现,同一地衣对不同处理条件、不同地衣对相同处理条件的耐受力均不同。不同处理条件下,天然地衣体中的共生菌活性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但总体对各种条件均具有一定程度的耐受性;共生菌藻培养物受损伤程度相比天然地衣体大,对紫外和低温处理的耐受性高于对干燥和重离子辐射的耐受性。本研究方法可用于评估地衣在空间环境下的生存力,为选用适宜地衣物种作为空间探测时宜居环境的监测和指示生物,以及未来利用地衣作为地外宜居环境改造的先锋生物等奠定初步基础。

  • 郑世仲, 刘盛荣, 杨义辉, 魏奇, 黄千慧, 张维瑞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白黄侧耳是一种世界性栽培的优质食用菌。为白黄侧耳子实体生产提供有价值参考,本研究考察白黄侧耳4种发酵模式(液体发酵、半固态发酵、固化培养基发酵和固态发酵)下的农艺性状。出菇试验结果显示,白黄侧耳固态发酵原基时间最短(26.45 d),其次是半固态发酵(28 d)和液体发酵(33.75 d),固化培养基发酵原基时间最长,为39.83 d。固态发酵子实体生长时间最短(8.5 d),液体发酵最长(26 d)。固态发酵生产周期最短(35.33 d),其次是半固态发酵(42.54 d)和液体发酵(59.67 d),固化培养基发酵周期最长(62.33 d)。固态发酵单菇重最大(3.41 g),固化培养基发酵最小(0.63 g)。半固态发酵产量最高(16.34 g/瓶),固化培养基发酵最低(1.64 g/瓶)。综上所述,白黄侧耳子实体生产上固态发酵和半固态发酵优于液体发酵和固化培养基发酵。本研究可为创新食用菌生产模式、发酵方法选择以及为白黄侧耳担孢子获取提供有价值参考。

  • 杨丽, 孙晓东, 李琳琳, 吕国忠, 杨红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愈创木酚固体培养基对分离自栽培食用菌菌棒污染菌的18株木霉菌所产木质素降解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筛选出具有显著木质素降解酶活性的木霉菌株Z-1。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和分子鉴定,确定该菌株为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通过对该菌株液体发酵产酶活性的研究发现,以产漆酶液体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在250 mL锥形瓶50 mL装样量的条件下,其产酶活性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20 ℃、摇床转速90 r/min、接菌量2% (体积比)、pH 6、时间6 d。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展高产木质素降解酶木霉菌株的应用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 杨碧萍, 朱丽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探讨大蝉草多糖(CCPa)通过调节免疫细胞(RAW264.7)活性抑制黑色素瘤细胞(B16F10)的机制。构建RAW264.7和B16F10细胞共培养体系并给予CCPa干预,检测B16F10细胞的增殖能力、凋亡能力和转移能力,明确共培养条件下CCPa对B16F10的抑制作用;另外,采用不同浓度CCPa给药RAW264.7,通过检测RAW264.7的细胞活力、细胞吞噬能力、F-actin蛋白表达、免疫因子水平以及TLR4、TRIF、p-STAT1蛋白的表达,明确CCPa增强RAW264.7免疫活性的具体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共培养体系下,CCPa能协同顺铂抑制B16F10细胞的增殖和转移;RAW264.7细胞经CCPa处理后,细胞的吞噬能力,F-actin蛋白的表达以及免疫因子(IFN-β、IL-6)的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同时,干预后的细胞内TLR4、TRIF、p-STAT1的表达显著上升(P<0.05)。以上结果表明CCPa可通过TLR4/TRIF/STAT1通路增强RAW264.7细胞免疫活性从而有效抑制B16F10细胞。

  • 李紫薇, 吴迪, 张忠, 刘朋, 陈万超, 李文, 王元凤, 杨焱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本研究对红托竹荪Phallus rubrovolvatus菌托胶质分离产物中粗多糖的单糖组成、分子量分布及傅里叶红外光谱等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胶质分离产物的扫描电镜、流变学特性、抗氧化活性和UVB光损伤修复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托竹荪胶质分离产物中的粗多糖是一类分子量分布较小的酸性多糖。胶质分离产物具有假塑性流体特征,在黏弹性行为中可发生类似固体的形变,具有较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在UVB光损伤人皮肤成纤维HSF细胞实验中,红托竹荪菌托胶质分离产物能显著提高HSF细胞的存活率,增加HSF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HSF细胞内活性氧及丙二醛的含量,具有较好的光损伤修复活性。本研究为红托竹荪废弃物中的红托竹荪菌托胶质的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王宏雨, 翁梦婷, 孔子浩, 张迪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讨植物乳植杆菌发酵及植物乳植杆菌-酿酒酵母混菌发酵对广叶绣球菌冻干粉挥发性成分构成和风味的影响,本文采用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技术并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法(ROAV)和感官评价分析对不同处理的绣球菌冻干粉样品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3组样品共检测到72种挥发性物质;未发酵的对照组中醇类物质含量最高,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为1-辛烯-3-醇[(47.53±2.09)%];植物乳植杆菌发酵组中酯类、醛类、醇类含量均较高,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为正十二烷[(10.39±0.38)%];混菌发酵组中吡嗪类物质含量最高,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为2,3-二甲基-5-乙基吡嗪[(26.76±1.46)%]。通过ROAV分析,对样品风味有贡献的成分共26种(ROAV≥0.1),其中关键风味成分有9种(ROAV≥1)。3组样品共有的关键风味成分为2-甲基丁醛、1-辛烯-3-醇,赋予了3组样品共有的蘑菇与真菌霉味气味特征;1-庚烯-3-酮为对照组特有的关键风味成分,可赋予样品金属味特征;丁酸己酯、5-甲基-2-呋喃甲醇和苯乙醇为植物乳植杆菌发酵组特有的关键风味成分,可赋予样品果香味、花香味和焦糖味气味特征;2,6-二乙基吡嗪、2,5-二乙基吡嗪和2,3-二乙基-5-甲基吡嗪为混菌发酵组特有的关键风味成分,可赋予样品坚果气味特征。感官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个发酵处理组的气味差异较大,植物乳杆菌发酵组果香味、焦糖味和蘑菇味都较均衡,且保留了部分食用菌的蘑菇气味特征,而混菌发酵组则以坚果味和焦糖味为主,气味单调;2个发酵处理组均起到较好的脱腥效果,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亦表明1-庚烯-3-酮、壬醛、E-2-辛烯醛等腥味特征成分在发酵处理后的样品中均未检出。由此可知,植物乳植杆菌发酵及植物乳植杆菌-酿酒酵母混菌发酵均可显著改变绣球菌冻干粉样品的挥发性成分构成及其气味特征,具有脱腥增香效果。

  • 卫艳珂, 王强, 徐向明, 胡小平, 商文静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 )   可视化   收藏

    假禾谷镰孢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是引起我国黄淮麦区小麦茎基腐病的优势病原菌,对其精准、快速的检测有助于小麦茎基腐病的监测预警和精准防控。本研究基于F. pseudograminearumNPS15基因,建立了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技术(RPA)结合CRISPR/Cas12a的快速检测体系,该体系在37 ℃恒温条件下,40 min内可完成对目标病原菌的检测,检测灵敏度可达10-3 pg/μL,检测结果可通过核酸试纸条颜色反应直观读取,具有特异、灵敏、快速等优点。经验证,该体系可从带菌土壤、种子以及发病植株等复杂样本中检测到目标病原菌,为在田间实时快速检测F. pseudograminearum提供了一种高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