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九卷,第三分册)[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04-105 [2] 游红涛.中间偃麦草及其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J].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77-79 [3] Dvorak J.Genome relationships among Elytriga (=Agropyron) elongata,E.stipifolia,E.elongata 4X,E.caespitosa,E.intermedium and E.elongata 10X[J]. Can.J.Genet.Cytol.,1981,23:481-492 [4] 张国芳,王北洪,孟林,等.四种偃麦草光合特性日变化分析[J]. 草地学报,2005,13(4):344-348 [5] 周玉琴.小麦属远缘杂交育种研究新进展[J]. 小麦研究,2003,24(4):4-6 [6] 徐柱.中国牧草手册[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116-119 [7] 王洪刚,刘树兵,亓增军.中间偃麦草在小麦遗传改良中的应用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0,31(3):333-336 [8] 王金发,何炎明.细胞生物学实验教程[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71-73 [9] 李懋学,陈瑞阳.关于植物核型分析的标准化问题[J]. 武汉植物学研究,1985,3(4):297-302 [10] Stebbins G L.Chromosomal evolution in higher plants[M]. London:Edward Arnold,1971.85-104 [11] 李国珍.染色体及其研究方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12] 阎贵兴.中国草地饲用植物染色体研究[M].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22-23 [13] 张为民.四种紫花苜蓿的核型分析[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26(1):73-76 [14] 林小虎,李兴锋,王黎明,等.禾本科小麦族三个物种的核型及进化关系分析[J]. 中国草地,2005,27(2):22-26 [15] 张学勇,董玉琛,杨欣明.小麦与长穗偃麦草、中间偃麦草杂种及其衍生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Ⅲ.小麦和偃麦草基因重组的遗传基础浅析[J]. 遗传学报,1995,22(3):217-222 [16] 李娜,王献平,曹双河,等.四倍体长穗偃麦草(Agropyron elongatum 4x)染色体组构成的生化和SSR标记分析[J]. 遗传学报,2005,32(6):571-5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