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ark S. Success with dry land Lucerne[M]. Sydney:National library of Australia,1994:78-81 [2] Acharya S N. AAC Meadowview alfalfa[J]. Canadi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2017,94(1):187-189 [3] 潘霞,高永,刘博,等. 苜蓿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 绿色科技,2017(13):104-107 [4] 潘玲,魏臻武,武自念,等. 施肥和播种量对扬州地区苜蓿生长特性和产草量的影响[J]. 草地学报,2012,20(6):1099-1104 [5] 李燕婷,李秀英,肖艳,等. 叶面肥的营养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01):162-172 [6] 崔淑玲. 喷施叶面肥对肇东苜蓿生产性能的影响[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8):187-188 [7] 周学东,沈景林,高宏伟,等. 叶面施肥对高寒草地产草量及牧草营养品质的影响[J]. 草业学报,2000,9(3):14-23 [8] 赵永志,贺建德,杨立国,等. 施肥对紫花苜蓿产量及效益的影响[J]. 北京农业科学,2002,20(3):26-28 [9] 冀国旭,连露,李冰,等. 不同时期喷施叶面肥对六个苜蓿品种再生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07):147-151 [10] 吕林有,何跃,赵立仁. 不同苜蓿品种生产性能研究[J]. 草地学报,2010,18(03):365-371 [11] 蒯佳林,刘晓静,李文卿. 不同氮素水平对接种根瘤菌紫花苜蓿生长特性的影响[J]. 草原与草坪,2011,31(03):56-59+63 [12] 汪茜,王生文,陈伟,等. 施肥对民乐低产田苜蓿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草业科学,2016,33(02):230-239 [13] 陈新辉,富新年,潘正武,等. 高寒地区紫花苜蓿农艺性状与产量形成关系的多重分析[J]. 畜牧兽医杂志,2014,33(04):18-23 [14] 孙建华,王彦荣. 中国主要苜蓿品种的产量性状及其多样性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05):803-808 [15] 彭宏春,牛东玲,李晓明,等. 柴达木盆地弃耕盐碱地紫花苜蓿生物量季节动态[J]. 草地学报,2001,9(03):218-222+242 [16] 张杰,贾志宽,韩清芳. 不同养分对苜蓿茎叶比和鲜干比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2007,16(04):121-125 [17] 于洪波,仲伟锋. 紫花苜蓿在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J]. 饲料博览,2011(05):55 [18] 耿繁军,朱伟然,李黎,等. 郑州地区不同秋眠级苜蓿品种的生产性能评价[J]. 草业科学,2009,26(6):70-77 [19] 姚瑶. 不同施肥处理和干燥方式对紫花苜蓿生物学特性及营养成分的影响[D].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7:2-3 [20] 马闯,崔海燕,刘世亮,等. 喷施硫酸钴对紫花苜蓿鲜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09):58-62 [21] 季梦成,石庆华,谢国强,等. 澳大利亚牧草引种栽培初报[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9(5):283-285 [22] 孙启忠,韩建国,桂荣,等. 科尔沁沙地敖汉苜蓿地上生物量及营养物质累积[J]. 草地学报,2001,9(3):165-170 [23] 于辉,姚江华,刘荣,等. 四个紫花苜蓿品种草产量、营养品质及越冬率的综合评价[J]. 中国草地学报,2010,32(3):108-111 [24] 单贵莲,初晓辉,徐赵红,等. 刈割时期和调制方法对紫花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J]. 草原与草坪,2012,32(3):17-21 [25] 赵燕梅,钟华,崔志文,等. 不同品种、刈割时期苜蓿的营养特性[J]. 草业与畜牧,2015(01):17-22 [26] 张丽珍,陈本建,李旭鹏,等. 腐殖酸钠对紫花苜蓿营养品质的影响[J]. 草原与草坪,2015,35(06):71-76+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