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呼伦贝尔饲草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敖特根, 肖燕子, 孙林, 徐丽君, 吴清秀, 其力格尔, 李光, 风润, 苏都
2024, 32 (3): 661-666.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4.03.001
摘要137)      PDF (1050KB)(170)   
饲草是草食畜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饲草产业是其发展之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化农业结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呼伦贝尔饲草产业资源(年产量为2 796万 t),主要有三大板块(天然牧草、人工饲草和秸秆饲草),占有效利用资源量的32.8%。但聚焦到产业层面,仍存在很多问题:分类分级没有量化标准、草资源损耗、浪费、市场供求信息不对称、饲草产业科技水平、产业链条难以形成等,同时也面临着资源、技术、政策等方面的难题。本文梳理了呼伦贝尔天然牧草、人工饲草和秸秆饲草产业生产现状,综合分析了呼伦贝尔饲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呼伦贝尔优化饲草产业加强饲草储备库建设减少浪费损失、多元化草产品技术研发、人工草地建设降低草原承载压力、饲草产业龙头企业扶持力度等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呼伦贝尔饲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植物抗氧化剂谷胱甘肽研究进展
闫慧芳, 毛培胜, 夏方山
2013, 21 (3): 428-434.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3.03.003
摘要1494)      PDF (466KB)(4595)   
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可以清除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多余活性氧自由基,减少由于膜脂过氧化作用而对细胞造成的伤害,在植物抵抗逆境胁迫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植物体内GSH的种类、GSH对植物细胞保护的生理机制(清除细胞内自由基、与有毒重金属物质结合形成无毒化合物、吸收和转运氨基酸)和GSH对逆境胁迫(温度胁迫、干旱胁迫、重金属胁迫和盐胁迫)植物的保护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GSH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和认识植物抗氧化剂在代谢过程中的生理作用及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机理具有积极作用,对研究植物抗逆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草对关中地区有机猕猴桃园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的影响
谭华, 靳旭妹, 蔡明明, 陈慧敏, 陈嘉轩, 龙明秀
2024, 32 (3): 667-676.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4.03.002
摘要111)      PDF (11290KB)(153)   
为评估不同生草措施对关中地区有机猕猴桃( Actinidia chinensis)园土壤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本试验于2021年在陕西杨凌百恒有机猕猴桃园进行,设置3种人工生草模式:一年生黑麦草( Lolium multiflorum)+紫云英( Astragalus sinicus)、一年生黑麦草+秣食豆( Glycine max)、一年生黑麦草+毛苕子( Vicia villosa),以自然生草(CK)为对照,测定耕层(0~20 cm)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细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人工生草土壤有机质含量、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提升( P<0.05),一年生黑麦草+紫云英模式有机质含量达到26.69 g·kg -1,一年生黑麦草+毛苕子模式土壤酶活性提升效果最为显著( P<0.05);人工生草处理的土壤细菌beta多样性、细菌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增加,有机系统代谢功能基因丰度显著降低( P<0.05)。综上,在关中地区有机猕猴桃园中种植一年生黑麦草+紫云英和一年生黑麦草+毛苕子有助于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
植物激素对种子休眠和萌发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
杨荣超, 张海军, 王倩, 郭仰东
2012, 20 (1): 1-9.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2.01.001
摘要827)      PDF (1050KB)(3318)   
休眠与萌发是植物种子维持生存及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特征,受许多基因调控和环境因子的影响。目前,利用数量遗传学方法和突变体等手段对种子休眠和萌发特性已进行了深入研究,但至今尚无完全揭示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的详细机制。激素是调节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关键因子,其与种子萌发及休眠的关系一直是种子生理生化研究的热点。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和大量突变体的发现,在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中,单个激素的调控作用及激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机理也日益明确,但不同激素之间的信号传导网络中还有很多关键点没有研究清楚。本文重点阐述脱落酸(ABA)、赤霉素(GA)、乙烯(ETH)和油菜素内酯(BR)等激素在种子休眠和萌发过程中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同时进一步完善了这4种激素之间的信号传导关系。
苜蓿属植物分类研究进展分析
卢欣石
2009, 17 (5): 680-685.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09.05.023
摘要441)      PDF (877KB)(959)   
回顾了近百年世界苜蓿属( Medicago L.)植物分类的不同结果和演变历程,重点讨论了中国和西方学者对苜蓿属植物分类系统的主要分歧。依据中国学者的分类系统,苜蓿( Medicago sativa Linn)、胡卢巴( Cermmon Fe-nupreek)、扁蓿豆( Huthenian medica)、黑荚豆(Medicago varia Martyn)等植物种被分别归属于苜蓿属、胡卢巴属( Trigonella L.)、扁蓿豆属( Melissitus Medik.)和黑荚豆属( Turucania),按照西方学者的分类系统,均被列入苜蓿属,并提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复合体的概念,将紫花苜蓿、黄花苜蓿( Medicago falcata)、杂花苜蓿( Medi-cago Httyenica(Lnn.)Trautv)同归为紫花苜蓿亚种。文章建议为了充分挖掘中国苜蓿种质资源的优势,发挥优异基因的改良作用,有必要对中国目前的遗传资源基因库的现状和分类系统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复核和探讨。
近10年中国草坪业发展现状
单华佳, 李梦璐, 孙彦, 周禾
2013, 21 (2): 222-229.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3.02.003
摘要764)      PDF (1428KB)(2666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国内草坪业在经历了起步、快速发展后逐渐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草坪业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成为国民经济中新的增长点。本文首先界定了草坪业的概念,剖析了草坪业的构成;并从草坪建植体系、草坪产品体系、服务体系以及科研教育体系4个方面综述了近10年来中国草坪业的发展状况,分析10年间我国草坪业取得的成果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讨论了今后草坪业发展的重点,如:制定行业标准、加强行业管理、加强科研教育以及提高科技产出等。
农牧交错区不同撂荒年限对农田土壤的影响
黄晶, 刘克思, 豆鹏鹏, 高茜, 刘程, 苗正洲, 任卓然, 王堃
2024, 32 (3): 677-683.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4.03.003
摘要124)      PDF (1544KB)(107)   
为研究撂荒年限对农田土壤的影响,本试验于8月植物生长旺季进行,选取未撂荒农田(CK)、撂荒7年(7a)、15年(15a)和30年(30a)的农田采集土壤样品,室内计算分析土壤理化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撂荒显著提高了土壤容重,降低了土壤孔隙度和土壤pH。与未撂荒地对比,撂荒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全氮(Soil total nitrogen,TN)和全磷(Soil total phosphorus,TP)的含量。因此,长期撂荒对土壤养分状况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不同撂荒年限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养分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长期撂荒下更少的蒸散耗水量减少了土壤水分的损失,使土壤养分得到了积累。本研究可为坝上农牧交错带撂荒地的合理规划提供理论支撑。
植物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检测与定量研究进展
董超, 方香玲
2021, 29 (7): 1599-1604.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1.07.030
摘要1724)      PDF (967KB)(732)   
尖孢镰刀菌( Fusarium oxysporum)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土传病原真菌,被列为世界十大植物病原真菌之一。该菌能够侵染棉花( Gossypium hirsutum)、大豆( Glycine max)、西瓜( Citrullus lanatus)、香蕉( Musa nana)、番茄( Lycopersicon esculentum)和苜蓿( Medicago sativa)等100多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作物,引起枯萎病和根腐病等。对土壤和植物根组织中的尖孢镰刀菌进行检测和定量是病害早期诊断和有效防治的基础。本文对国内外关于尖孢镰刀菌检测和定量方法(主要包括培养基菌落平板稀释法、常规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及其应用进行总结,旨在对农牧业生产中尖孢镰刀菌检测和定量提供理论指导。
燕麦青贮研究进展
刘伟, 贾玉山, 格根图, 王志军, 刘明健, 司强, 包健, 刘逸超, 孙鹏波
2022, 30 (12): 3175-3183.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2.12.001
摘要408)      PDF (1093KB)(421)   
燕麦( Avena sativa L.)是反刍家畜主要的粗饲料来源之一,其富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有益于改善奶牛瘤胃健康、提升生产性能。青贮是燕麦安全贮藏的主要形式之一,具有适口性好、消化率高等优点。关于燕麦青贮,前人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燕麦青贮的含水量、收获期、添加剂、混贮、饲喂等方面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对燕麦青贮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综述了影响燕麦青贮发酵品质、营养品质的受制因素和燕麦青贮的利用价值,进而推动优质燕麦青贮的调制和利用,促进燕麦青贮的发展。
不同退化演替阶段高寒草甸群落根土比和土壤理化特征分布格局
字洪标, 胡雷, 阿的鲁骥, 王长庭
2015, 23 (6): 1151-1160.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5.06.004
摘要190)      PDF (3083KB)(565)   

以高寒草甸不同退化演替阶段原生植被(primary vegetation, PV)、轻度退化(light degradation, LD)、中度退化(moderate degradation, MD)和重度退化(heavy degradation, HD)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退化演替阶段高寒草甸群落根土比和土壤理化性质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根土比随退化演替阶段的进行而增大,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土壤含水量则随土层的加深而显著降低,土壤总氮、全磷、速效磷、速效钾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硝态氮和全钾没有呈现出规律的变化。高寒草甸退化演替过程中,表层土壤(0~10 cm)养分含量(总氮、速效磷、速效钾)、土壤物理特征(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受退化影响较大。

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陈彩锦, 王学敏, 刘文辉, 曾燕霞, 包明芳, 尚继红, 张尚沛, 朱新忠, 高婷, 崔峻岭, 张国辉, 陈志龙, 沙晓弟
2024, 32 (2): 349-357.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4.02.001
摘要225)      PDF (1112KB)(249)   
草种业作为农业领域的重要产业之一,在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和创新利用及新品种(系)选育已是当前草种业研究的热点话题。因此,本文主要从草种质资源形态学、生物化学、细胞学及分子水平4个方面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总结和展望,旨在为草种质资源的创制及育种利用提供参考。
青藏高原“黑土滩”退化草地及其生态恢复近10年研究进展——兼论三江源生态恢复问题
尚占环, 董全民, 施建军, 周华坤, 董世魁, 邵新庆, 李世雄, 王彦龙, 马玉寿, 丁路明, 曹广民, 龙瑞军
2018, 26 (1): 1-21.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8.01.001
摘要769)      PDF (5510KB)(843)   

“黑土滩”是全球草地生态系统退化行为在青藏高原三江源区的特殊表现形式,严重威胁着三江源区生态安全和草地畜牧业发展。该文在调研近10年290多个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近10年内黑土滩研究和治理工作的主要研究进展。并进一步讨论了一些新的观点,如“黑土滩二次发生”、“黑土滩的水热空洞效应”、“黑土滩人工草地暂稳态机制”等。作者建议针对黑土滩生态恢复,发展黑土滩治理的“分区-分类-分级-分段”的技术体系;研究更多植物物种组合(>10种)的混合群落构建技术;研发启动和引导黑土滩人工草地自我恢复技术及近自然恢复模式;组织开展第二次“黑土滩”本底调查工作;完善低成本治理模式,推动三江源生态建设的可持续性。

不同燕麦品种产量和品质及饲喂性能综合评价
李晶, 南铭, 刘彦明, 张成君, 任生兰, 边芳
2023, 31 (4): 1089-1098.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3.04.018
摘要177)      PDF (3871KB)(225)   
本研究以13个饲草燕麦( Avena sativa)品种为材料,连续3年进行产量、品质及饲喂性能综合评价,为甘肃中部地区饲草燕麦育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供试燕麦产量及其构成性状受年际、品种及其互作效应影响极显著( P<0.01),穗粒重变异系数最大,为31.21%,叶片数和茎节数平均变异小于5%;不同品种间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以及相对饲用价值、相对饲草品质、产乳净能与饲草分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张燕四号’相对饲用价值和相对饲草品质最大,分别为126.18,178.99,'白燕7号’饲草分级指数最大,为35.01 MJ·d -1,13个燕麦品种产乳净能值平均为7.08 MJ·kg -1,达到特级饲草标准。结合产量与品质的相关性分析,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构建线性评价函数模型,得出'陇燕3号’'坝燕6号’'定燕2号’'张燕四号’与'白燕7号’产量稳定,饲喂性能突出,适宜推广并具有应用潜力。
短命植物生长特性及叶绿素荧光特性对不同土壤类型的响应
丁思佳, 程模香, 谢双全, 王秀爽, 郝兴明, 庄丽
2022, 30 (12): 3308-3316.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2.12.017
摘要132)      PDF (1749KB)(169)   
本研究通过对莫索湾地区2种土壤类型(风沙土和灰漠土)中的优势短命植物生物量、养分含量、叶绿素荧光和土壤因子进行测定,阐明短命植物对不同土壤类型的响应及土壤与植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种土壤的pH值、速效钾(Soil available potassium,SAK)含量等均有极显著差异( P<0.01);灰漠土中植物总生物量(Total biomass,TB)、全氮(Plant total nitrogen,PTN)含量、N∶P等显著高于风沙土中植物( P<0.05);灰漠土中植物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Actual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of PSⅡ, Φ PSⅡ)、相对电子传递速率(Apparent electron transfer rate,rETR)极显著高于风沙土中植物( P<0.01);土壤与植物各指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如土壤SAK与植物TB、最大荧光(Maximum fluorescence,F m)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PTN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不同土壤对短命植物的生长有显著影响,灰漠土为短命植物生长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镉胁迫对南方苋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李孟盈, 胡龙兴, 向佐湘
2024, 32 (3): 754-762.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4.03.011
摘要76)      PDF (2547KB)(65)   
为揭示南方苋( Amaranthus australis)萌发和幼苗期对镉胁迫的适应性及生理特征,研究了不同镉浓度(0,10,20,40 mg·kg -1) 对其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镉对南方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影响不显著,但显著降低了活力指数;随着镉胁迫浓度的升高,生长量显著下降,表现为胚根和胚芽长度下降,株高降低,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减少,叶片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均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先升高后下降,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显著下降,非蛋白巯基(Non-protein thiols,NPTs)、植物螯合肽(Phytochelatins,PCs)、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地上和地下部镉含量以及转移系数和富集系数均显著升高。研究结果表明,南方苋具有较强的耐镉、镉转运和富集能力,并能通过提高细胞内的NPT,PCs和GSH等重金属络物来缓解镉对细胞的毒害作用。
人工草地土壤碳氮磷含量变化及化学计量特征研究
阿的哈则, 常涛, 秦瑞敏, 魏晶晶, 苏洪烨, 胡雪, 马丽, 张中华, 史正晨, 李珊, 袁访, 李宏林, 周华坤
2024, 32 (3): 827-837.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4.03.019
摘要79)      PDF (24246KB)(61)   
人工草地建植是治理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研究以三江源地区不同牧草播种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土壤中关键养分元素的含量及其比例关系,揭示了土壤养分的可获得性碳、氮、磷元素循环和平衡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人工草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明显高于退化草地;混播人工草地对土壤养分改善效果优于单播人工草地;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C:N比值受到碳素和氮素限制,土壤C:P比值受到碳素限制,土壤N:P比值受到碳素和氮素的限制。综上所述,碳和氮是该地区主要限制养分元素,因此可以适当添加碳氮养分来改善人工草地的土壤质量。研究结果对于三江源地区通过合理牧草混播方式改善土壤质量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乙烯利影响植物抗旱性研究进展
韩露, 韩烈保, 许立新
2013, 21 (4): 631-636.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3.04.001
摘要619)      PDF (434KB)(13550)   
从喷施和浸种2个方面综述了乙烯利对植物抗旱性的影响,从处理方式、浓度、植物品种、植物生长发育阶段等多个角度阐述了乙烯利影响植物抗旱性的研究进展和动态。此外,综合国内外当前的研究结果,从乙烯、ABA、抗氧化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变化方面综述了乙烯利调节植物抗旱性的作用机制,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东乌珠穆沁草甸草原不同退化程度草地植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研究
常虹, 孙海莲, 刘亚红, 邱晓, 石磊, 温超
2020, 28 (1): 184-192.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0.01.021
摘要198)      PDF (21074KB)(370)   
为深入研究不同退化程度草甸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的动态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样方法对东乌珠穆沁不同退化程度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植物主要为禾本科、菊科、蔷薇科、莎草科、豆科、唇形科。随草地退化程度加剧:草地植被盖度减小;群落优势种从禾本科、莎草科、豆科等优质牧草逐渐转变为杂类草植物;多年生植物优势度下降,一年生杂草优势度上升,群落稳定性变差。未退化草地物种丰富度最大,中度退化草地较未退化草地表现出较高的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丰富度指数,其余草地类型多样性差异不显著。未退化草地样点间植物群落相似度较高,与轻度、中度、重度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组成差别较大。轻度、中度、重度退化草地间植物群落组成存在相似性。本研究结果为退化草甸草原的恢复重建提供参考。
三江源区燕麦根际PGPR菌株功能多样性研究
铁晓龙, 张英, 马林雄, 道日娜, 汪焱, 雷生妍
2024, 32 (3): 693-702.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4.03.005
摘要63)      PDF (2464KB)(63)   
为探究燕麦( Avenna sativa L.)根际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本文以三江源区燕麦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平板涂布法筛选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探究其固氮、溶磷及产吲哚乙酸能力,并对优异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鉴定。本研究筛选得到优异的固氮菌31株、溶磷菌5株,产吲哚乙酸菌13株。各地区土壤碱解氮、全氮、速效磷、全磷、速效钾、全钾和有机质含量以及pH值存在极显著性差异( P<0.01)。根际土壤全氮含量与PGPR数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P<0.05),根际全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与PGPR数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0.05)。6株优异PGPR鉴定为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sp.),1株为短小芽孢杆菌( Bacillus pumilus sp.),2株为节杆菌( Arthrobacter sp.)。不同区燕麦根际菌株具有数量和功能多样性,土壤特性和PGPR量间呈相关关系。
根际促生菌促生机理及其增强植物抗逆性研究进展
孙韵雅, 陈佳, 王悦, 程济南, 韩庆庆, 赵祺, 李惠茹, 李慧萍, 何傲蕾, 缑晶毅, 吴永娜, 牛舒琪, 索升州, 李静, 张金林
2020, 28 (5): 1203-1215.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0.05.004
摘要850)      PDF (2446KB)(545)   
植物根际促生菌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及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性来抵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作用。目前,随着绿色可持续现代农业的大力发展,微生物菌肥成为备受青睐的新型肥料。因此,有关根际促生菌的分离、鉴定、与植物的互作机制以及利用根际促生菌制备微生物肥料等方面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系统综述了根际促生菌促进植物生长的机理(包括固氮、溶磷、解钾、溶铁、分泌植物激素、释放挥发性物质等)和增强植物抵御生物胁迫(包括病原菌、害虫等)及非生物胁迫(干旱、盐害、重金属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针对根际促生菌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苏丹草和高丹草转录组测序及其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洪森荣, 刘佳凝, 袁昕, 曾芷仪, 木也赛尔·吐鲁洪, 杨开泰, 谢欣
2024, 32 (3): 714-725.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4.03.007
摘要72)      PDF (12248KB)(59)   
为了初步探明苏丹草[ Sorghum sudanense (Piper) Stapf.]和高丹草[ Sorghum bicolor (Linn.) Moench.× Sorghum sudanense (Piper) Stapf.]相关差异基因的表达,本研究对两者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分蘖调控以及粗蛋白和木质素合成关联基因的差异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苏丹草相比,高丹草的单株分蘖数显著降低,粗蛋白、木质素和独角金内酯含量以及果糖激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反肉桂酸4-单加氧酶活性显著提高,己糖激酶-3( HXK3)、果糖激酶2( FRK2)、天冬氨酸转氨酶( ASPAT)、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1( SAMS1)、多酚氧化酶II( PPOII)、双功能天冬氨酸激酶/高丝氨酸脱氢酶2( AKI/DHI2)、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反-肉桂酸4-单加氧酶( C4H)基因表达上调,独角金内酯酯酶D14( SLsE D14)基因表达下调。本研究为苏丹草和高丹草相关功能基因的克隆、分子标记开发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伽马氨基丁酸浸种对铝胁迫下白三叶种子萌发及耐铝性的影响
符京燕, 梁林林, 周敏, 李州
2020, 28 (5): 1275-1284.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0.05.012
摘要197)      PDF (2950KB)(346)   
本研究以‘海发’白三叶( Trifolium repens ‘Haifa’)为供试材料,研究伽马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浸种预处理对铝(aluminium,Al 3+)胁迫下白三叶种子萌发及耐Al 3+性的影响。研究表明,1 mmol·L -1的Al 3+溶液即能显著抑制白三叶种子的萌发,随着Al 3+浓度的加大这种抑制作用也越明显。GABA浸种预处理显著提高Al 3+胁迫下白三叶种子的萌发和根长,且在4 mmol·L -1的Al 3+胁迫下效果最明显。GABA浸种也显著提高Al 3+胁迫下抗氧化酶活性及非酶抗氧化物质含量,从而有效降低Al 3+胁迫导致的氧化伤害,提高细胞膜稳定性。此外,GABA浸种也进一步上调了Al 3+胁迫诱导的脱水蛋白基因表达。因此,GABA提高Al 3+胁迫下白三叶种子的萌发可能与增强抗氧化防御以减轻胁迫造成的氧化损伤及上调脱水蛋白基因表达有关。
林火强度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氮循环功能基因的影响
舒洋, 陈金平, 丁兆华, 李航, 赵鹏武, 周梅, 贾文杰, 张轶超, 张国臣, 魏江生
2024, 32 (3): 726-735.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4.03.008
摘要70)      PDF (3329KB)(57)   
为了探究林火强度对土壤氮素循环的影响,本研究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通过DNA提取及定量PCR分析测定了不同火烧强度样地内土壤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以及土壤基本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固氮 nifH功能基因丰度随着火烧强度的增加而减少,而硝化 amoA-AOAamoA-AOB功能基因丰度呈相反变化趋势;反硝化 nirS,nirKnosZ功能基因丰度在重度火烧后显著降低,在轻度火烧后显著升高。火烧同样也会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产生显著影响,RDA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氮循环功能基因与土壤理化因子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有机碳、速效磷、全氮含量和pH值是影响火后土壤氮循环功能基因差异变化的主要因子。本研究为火干扰对土壤氮素循环的影响机制和火后植被快速更新提供数据支撑。
外源赤霉素和褪黑素对三种胁迫下白三叶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陈红, 许凌欣, 王梦琦, 陈祥伟, 王恩姮, 严俊鑫
2024, 32 (3): 781-792.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4.03.014
摘要71)      PDF (3217KB)(65)   
为探究外源赤霉素(GA)和褪黑素(MT)对盐、碱和干旱胁迫下白三叶( Trifolium repens)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的影响,本试验以白三叶'瑞文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浓度(5,10,20,50 mg·L -1)GA和(1,2,5,12 mg·L -1)MT的处理,测定了3种胁迫下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GA和MT可有效缓解盐、碱和干旱胁迫对白三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且随着外源物质浓度的升高,各指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20 mg·L -1 GA显著促进了盐胁迫下白三叶的种子萌发;5 mg·L -1 MT显著增加了干旱胁迫下白三叶的胚根长和鲜重;20 mg·L -1 GA显著提高了碱胁迫下白三叶的SOD、POD和CAT活性。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得出20 mg·L -1 GA浸种缓解盐和碱胁迫效果最佳,5 mg·L -1 MT浸种缓解干旱胁迫效果最佳。因此,在盐、碱和干旱胁迫条件下,使用20 mg·L -1 GA或5 mg·L -1 MT浸种能够显著促进白三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内蒙古草地退化防治对策及碳增汇途径研究
穆少杰, 朱超, 周可新, 李建龙
2017, 25 (2): 217-225.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7.02.001
摘要271)      PDF (2655KB)(901)   

全球变化背景下草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及碳循环过程是生态学、地学、植物学和农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草地退化的概念、层次及退化现状,探讨了开垦、放牧、气候变化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对内蒙古地区草地退化的驱动作用,重点分析了草地退化对碳循环过程的影响机制及退化草地恢复的固碳潜力,以期加深对草地生态系统退化及恢复过程中碳循环动态变化的理解。本文提出了内蒙古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尚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草业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计划,以期为草地碳增汇方面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并为决策者合理调整草地利用和保护布局提供理论基础。

青贮过程中亚硝酸盐转化途径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安江波, 刘明健, 刘伟, 白宝超, 井志伟, 王瑞峰, 王志军, 格根图, 贾玉山
2023, 31 (4): 943-951.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3.04.002
摘要182)      PDF (1175KB)(266)   
青贮饲料在畜牧业生产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青贮发酵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会严重危害动物生产性能及奶肉品质。亚硝酸盐中毒是家畜在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食源性的疾病,家畜轻度中毒会影响其生长发育,重度中毒甚至会导致家畜死亡。因此,为减少家畜因食用青贮引发亚硝酸盐中毒的现象,同时提高青贮质量安全,本文阐述了青贮亚硝酸盐的危害、来源、转化途径、青贮过程中亚硝酸盐降解途径及调控措施,以期为青贮中亚硝酸盐降解及调控提供有效参考。
草地退化演替过程及诊断研究进展
刘洪来, 鲁为华, 陈超
2011, 19 (5): 865-871.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1.05.026
摘要663)      PDF (1044KB)(1336)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现代工农业文明的冲击,草地生态系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导致草地生态系统组成、结构、过程和功能等方面发生量和质的变化;对草地退化的系统理解是进行草地恢复与重建的基础与前提。本文综述了草地退化的内涵、驱动力、退化过程与特点,以及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等一系列问题,绘制了描述草地退化程度的概念模型;建议从生态学角度研究草地退化程度诊断时选择相应的气候顶级系统或受干扰程度较轻的"自然生态系统";从草地经营学角度研究草地退化程度诊断时选择适度放牧草地作为参照系统。归纳了退化草地生态系统诊断的生物途径、生境途径和功能服务途径;分析了草地退化程度诊断的方法与可选择的指标体系,并对草地退化程度诊断及草地恢复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讨论。
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穆少杰, 周可新, 陈奕兆, 孙成明, 李建龙
2014, 22 (3): 439-447.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14.03.002
摘要438)      PDF (1402KB)(1344)   

近年来,全球变化背景下草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其影响因素已经成为生态学、地学、植物学和农学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介绍了草地碳循环的过程,探讨了碳素在大气、草地植被、草食动物和土壤中的周转途径,重点分析了气候因素、土壤因素、CO2浓度升高及人为因素对碳循环过程的影响,以期加深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并提出了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尚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研究前景。

多年生人工混播草地暂稳态概念及维持技术解析
童永尚, 张春平, 俞旸, 曹铨, 杨增增, 霍丽安, 杨雪, 张小芳, 李彩弟, 董全民
2022, 30 (11): 2845-2855.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2.11.001
摘要355)      PDF (1215KB)(628)   
我国草原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40%,但长期以来由于农牧民的过度利用,使得草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输出输入失去平衡,造成大面积草地退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草原保护修复力度不断加大,草原生态恶化的态势得到初步遏制。多年生人工混播草地建植作为畜牧业发展兼退化草地生态修复的一项重要措施,其稳定性研究对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在查阅近20年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人工混播草地暂稳态学说,明确暂稳态内涵及意义,完善多年生人工混播草地暂稳态维持技术体系,为我国畜牧业健康持久发展和生态修复治理提供借鉴。
伊犁河谷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杨涵, 孙慧兰, 叶茂, 葛翔宇, 吴芳, 金晓亮, 伍蕊
2024, 32 (3): 859-868. DOI: 10.11733/j.issn.1007-0435.2024.03.022
摘要71)      PDF (19878KB)(69)   
本文基于2001-2021年MODIS NDVI数据和气象数据,利用TIMESAT软件提取伊犁河谷植被物候参数,结合Sen趋势分析、M-K检验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伊犁河谷植被物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气温、降水)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伊犁河谷植被生长季始期(Start of the growing season,SOS)、生长季末期(End of the growing season,EOS)、生长季长度(Length of growing season,LOS)主要集中在45~113 d,290~335 d,186~279 d,海拔每上升100 m,SOS约推迟1.9 d,EOS提前1 d,LOS缩短2.9 d。SOS呈提前的像元占79.91%;EOS呈推迟的像元占81.64%;LOS呈延长和缩短的像元占31.89%,26.39%。1 000 m以下草原SOS最早且提前天数最多(61.5 d);1 000 m以上草原EOS提前天数最多(34.8 d),阔叶林仅提前7.6 d。SOS受2,3月气温及1,2月降水影响,3月气温升高使SOS提前;EOS与8月气温正相关,与9月降水负相关。本研究为伊犁河谷的植被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